在加拿大
深圳特区报 英国特约撰稿人:吕品
法国人真的为自己爱思考,或者说崇拜思想家而自豪。
记得我第一次坐上伦敦的地铁,看着破旧的座椅,没有空调的车厢夏天要靠开窗通风,就觉得这是一个不愿意投资公共设施的国家;第一次到巴黎坐地铁,感觉这是一个虽然陈旧但方便而发达的系统,然后就目睹了一个男人在出口处狂奔翻闸跳票的情景,于是觉得这是一个愿意投资公共设施,又心安理得享受公共服务的国家。
当然我的观感是极为肤浅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同样身处欧洲,每个国家的人思考方式很不相同,造成价值观上的差异,最后体现在对一些事务,比如公共设施态度上的不同。
英法两国似乎是多年的冤家对头,但其实两边对海峡对岸兴趣很大,甚至可以说暗中仰慕。每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独树一帜,按照英国工党创始人之一基尔·哈迪的话说,英国人是现实主义者,“坚实而不会追求无谓的梦想”;法国人呢?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导师苏迪·哈扎里辛格的说法,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群善于思考的人,对思想理念有强烈而外露的追求,道德和知性上的力量是他们的独特品质。在英国看这段文字,不免怀疑是否暗藏讥讽,然而仔细读《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哈扎里辛格确实认为这是法国人对自己看法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法国人真的为自己爱思考,或者说崇拜思想家而自豪。 内容来自www.法国华人论坛.com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新书,目的是站在英语世界的角度来理解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及其根源。当然能写这样的书的必是一个外人,但又对法国有深刻的了解。哈扎里辛格就是这么一个理想人选,他是毛里求斯人,从姓上看应该是印度移民的后代,家境非常不错,父亲在剑桥和巴黎大学留过学,担任首相的私人秘书。他本人从小上法语学校,法国文化参赞是家里的常客。目前在牛津大学当导师,但每年有很长时间住在法国。他写这本书,不是为了给法国人揭短,虽然书中对法国人诸多傲慢自大和自我矛盾进行了批评,但总的来说对法国人持肯定态度,所以本书副题叫《对知性人群的深情描绘》(An Affectionate Portrait of an Intellectual People)。
哈扎里辛格对法国人思考方式的总结是他们特别钟爱抽象理论,在论证时习惯一分为二、相互对立:开放与关闭、稳定与转变、自由与宿命、统一与分化等等,这些都是法国人喜爱的辩论题目。纵观法国历史,可以看出法国人有救世主情节,认为自己是先进的代表,替全人类思考,多年来法国知识分子就一直在争论什么才是适合全人类的最佳政治体系。
内容来自www.法国华人论坛.com
法国人确实为人类带来许多政治文化上的概念,这些大部分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进入主流: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平民的权利、把“主权”从君主独有变成全体公民共同拥有、爱国主义、公共利益的概念,还有政治上左右两派等等。法国人的思考习惯不乏表面上的矛盾之处,比如在崇尚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热爱科学的同时,法国人又非常喜爱神秘主义,哈扎里辛格对这些现象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向读者揭示这些背后的原因,书中有许多引经据典之处,但读起来依然让人兴味盎然。
二十世纪让法国人的自信受到了打击,二战期间被德国人占领的历史直到今天依然是争议话题,从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殖民地退出,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的“入侵”,让法国人倍感沮丧。哈扎里辛格认为这又是法国人性格的另一个特征,即从信心满满到极度消极之间的快速转变。但是不论法国人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将如何作为,作者认为他们依然会是最为知性的民族,继续为我们创造各种优雅而复杂的抽象概念。
·生活百科 15A插座直接来自太阳能逆变器
·生活百科 能源变得简单和 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