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法国生活信息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游魂归来时》



在加拿大


新浪网   书评人:丰玮

《游魂归来时》是法国华裔作家程抱一最新作品。薄薄一本,体裁类似古典悲剧,以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为底,向生命提出极限的质问。这本书可以说,很简单但却又读起来“有些特别”。

在《游魂归来时》中,程抱一的意图不仅仅是讲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那些活过极度悲剧的人,可以向生命提出极限的质问。”是想借此,探讨一些更宏大、更关乎生命本质、人类命运普遍性的问题。

注重爱和美,注重灵魂深处那些最敏感心弦的震荡,即便经受炼狱般的磨炼,也要探求灵魂和审美的不断超越,超越个体,超越庸常,体验难以言说的精神升华、永恒力量。这是程抱一在小说中流露出来的气质,甚至可以说,读者会感觉到这些是他写作上的一种信仰。也许这与他长年在法国求学并成为研究学者的背景有关。年轻时的他在法国的求学,孤独且悲凉,常规大学本科用四年,程抱一用了12年(1948-1960),有过“像得了癌症一样地绝望”,但他自述“我胸中有一团火”,真正的生命是再活过的生命。

www.法国华人论坛.com



20岁就去法国读书的华裔学者、作家、诗人程抱一,2002年6月成为首位华裔法兰西学院院士。因为程抱一多年来在哲学、诗歌、艺术方面的深厚储备,在作品中凝结成一种有力的信仰。常在读完后会感慨其情节之简单,甚至每位人物都像在舞台上,用类似的语气念话剧台词,但在读时还是被饱蘸情感的笔锋紧紧抓住。

程抱一写《游魂归来时》已80多岁。在此之前,他面世的多是关于中国诗歌与绘画的学术研究作品。程抱一的名望基础更多地来自于: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将中国文化介绍给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盛行的法国学术圈,自言“被定位成了在法国的中国文化的代言人”,福柯、德里达有时在思考新问题时希望在其他文化中得到印证,便会找到他。他比较熟悉法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自言“在非常孤独而艰难的环境中”成为了中西文化摆渡人。他也曾把法语诗歌译成中文,这其中包括里尔克的诗歌。他也用法语写诗,算是一位诗人。

来源:法国中文网



在90年代生重病卧床并动手术期间,他甚至一度担心自己的生命就这样完结,这样才开始了此生的第一部小说。“艺术上的晚期,不是作为和谐与解决的晚期,而是作为不妥协、艰难和无法解决之矛盾的晚期吗?”萨义德曾著有一本《论晚期风格》,在离死亡越来越近时,作家的创作会是什么样的形态,这可能是理解程抱一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因为他的小说全都诞生于“晚期”。如同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这本《游魂归来时》字数也都不到四万字。

在程抱一的作品中,找不到某些小说那种“高度的复杂和微妙”,也许这段话可以帮我们理解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小说,其实并不像小说的小说。

程抱一一直说他思考事物的方式是西方式的,但心灵、感受和情操是中国式的。他的三本小说均用法语写成,他在书中讲述的中国故事,最初面世的模样,都盛放在法语容器之中。在我们读中译本时,会有一种语言的陌生感:今天的国人不这么说话了,今天的中国作家不这么写作了。如同不少未被后来上世纪50-90年代的写作语言所影响、沾染的作家,读来有一种更古典、认真的味道。是异于我们普遍熟悉的或陈词滥调、或犬儒调侃的另一种风格,40年代中文进而嫁接海外生活的语言风格。

来源:法国中文网



程抱一谈里尔克的这段话,也许也适用于他自己:他是个真诗人。面临“机器的统治”,面临“欲望的混浊”,他坚持足以保全生命真粹的精神。他的有些观点近乎“道”,有些经验近乎“禅”,基本上却是继承西欧的基本传统:希腊传统、基督教传统,以及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中的某些传统。

生命靠其自身的内在意向性,而审美地生存于世。

  ·中文新闻 驻扎在北端地区的日本军队向中国发出明确信息
·中文新闻 Bluesky:社交媒体网站吸引了大量当地 X 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