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旅美作家-吃中餐的都是贫下中农



在加拿大


旅美作家批"舌尖2":中国饭在美国是下层社会的饭(图)[size=0.9em]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 于 2014-05-07 05:47: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size=0.9em]打印本新闻(被阅读 1029 次)
[url=]
[/url][url=][/url][url=][/url]







自从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后,掀起一收视高潮。国内观众和海外留学游子纷纷对《舌尖2》中提到的中华美食趋之如骛。据观察者网小编粗略统计,光《舌尖2》第二集中出现的美食就有:安徽徽州臭豆腐、苏式小方糕、糍粑、船点、广东汕头蚝烙、江苏扬州烫干丝、脱骨鱼、上海名菜扣三丝、油爆河虾……然而,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对《舌尖2》抱有好感。继《华尔街日报》和香港《明报》批评《舌尖2》包含了“政治宣传”后,旅美女性主义学者沈睿也于5月6日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批评在这部央视美食纪录片中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污染了人们的舌头”。沈睿在该文文末总结道:“舌尖上的中国,好吃是好吃,但绝不比舌尖上的美国或舌尖上的法国更好,比起舌尖上的意大利,就更差之千里了。美国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共存的地方,舌尖上的美国,比舌尖上的中国要丰富多样得多。”该文一出,随即引发网友争议。

文章作者沈睿出生于北京,在美国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居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任教于美国海军学院。沈睿著有《假装浪漫》、《荒原上的芭蕾》等书。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缩写USNA)位于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又称"安纳波利斯军校",是爱国者联盟盟校之一。它是美国海军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学校。

沈睿在《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一文开头就“掷地有声”地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不停地说自己的饭何等好吃,而其他国家的饭不如自己的。对她的这一发现,她自己总结这是“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在作祟,并称这可能是“中国人将来的文化休克症状之一”。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沈睿还称“好吃的中国饭都比较油腻”。她津津有味地介绍了自己陪着老伴前往芝加哥港式早茶饭店Dim Sum的经历。在这家传说中芝加哥“最好的中国餐馆”里,沈睿吃到了如下菜式:灰成一团、“几近野蛮”的鸡爪和过于油腻的排骨。尽管自己的老伴也赞美中餐的美味,但沈睿看得出来,“他吃得不开心。”

沈睿接着说道:“中国饭在美国,是下层社会的饭,是劳苦大众的饭,而不是给有闲阶级享受的饭,也同样的一小碟一小碟做的饭,西班牙的Tapa比中国饭显得文明和漂亮。”远在大洋彼岸的她甚至担心起“贫穷的中国老百姓”吃不起牛排这样的大肉:“牛肉要带血才好吃。嫩,香,纯粹的牛肉香,是一种奢侈,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老百姓吃不起牛排这样的大肉,中国做饭的肉是猪肉……吃牛排如同吃鸡爪子,需要多吃,才吃出感觉来,否则就近乎野蛮了。”

在中餐馆酒足饭饱后,旅美作家重操就业,开始究竟美食与文化问题。她甚至拿自己当成了典型的文化研究标本,借以疗救警示:“我看网上的中国饭的照片,因为看到猪蹄子小龙虾乌龟的原本模样而觉得恶心——在国外的二十年,跟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一起生活,我也习得了这个恶习:希望看不到我吃的东西的原本模样。”

挑战中国吃货的下场是很“恐怖”的。此文一出,就在互联网上引发诸多争议。

网友@花房里的马儿 吐槽文中“中华美食皆油腻”这一观点:“只要是好吃的中国饭,基本都是油多的,看到这句我笑坏了。她可能穷到只吃过猪油炒肥肉……”

网友@稚子 强调味道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乡土情怀的体现:“说到卫生,印度饭或者卫生状况更为堪忧,但不妨碍几代的印度人到了国外仍然想念家乡的咖喱味。味道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也是对故乡和亲情的一种维系。牛排在美利坚各地都一味,但是我们知道南方吃汤圆生煎包,北方吃饺子馍馍,这就是乡土情怀。”

@TreeING 表示,要对作者抱有同情之理解:“尝试去理解吧。她对中国的记忆都是八十年代的,并且永远的停留在那里了。某种程度,那个年代的移民其实挺悲哀的,因为他们内心对自己的文化是那么的自卑,恨不得脱胎换骨去拥抱另一种文化。往往就应了过犹不及这句话。 ”网友@zau 附议:“作者是有多久没有回国了,对中国的印象还停在不知哪个时代。”


观察者网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各省市招牌菜”图片
尽管吐槽者众,但也有人支持作者沈睿的观点。网友@ABITW 就表示:“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真的能分出高下吗?能分出高下的话,获胜者就值得自豪吗 ?陈晓卿老师舌尖确实好看,但不是想用食物唤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吧?英国菜实在是糟透了,但是几百年来,他们不一直吃得好好的吗?中国菜那么好吃,它喂养出来些什么?”

中国菜那么好吃,它喂养出来些什么?对此,一位网友作出了解答。他认为,尽管舌尖2不再是纯粹的美食纪录片,“可能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民族主义,或者是某种更久远的东西”,但他表示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美食文化“并不代表我们贬低外国人的饮食文化为乐。”他认为,“饮食口味更多的是后天习惯,所以本地人对本地食物认同度高自然不过。作者有这时间来证明中国人的胃在说谎,倒不如去数数美国超人拯救世界多少次了。”

这种更久远的东西也许就是“羁绊”。网友@秋江暝泊 在批评作者自己在秀西方食物的优越感,却没有抓住舌尖的本质——对于你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感情。她说道:“我也是一个反对将美食民族主义的人,并一直以此来评价舌尖——但我实在不知道楼主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之后,西化了味蕾也罢,为何还西化了西方人对于食物的优越感。……西方人以为他们所看不到的杀戮,用食品大工业进行的杀戮就不是杀戮,就是文明,真是这世界上最奇怪的想法。舌尖的主题永远不是优越感,而是羁绊。羁绊来自于你对于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感情,而不仅仅是‘各地美食观光片’。就像我在美国几年,回国的时候开始想念楼下咖啡馆的美式早餐、纯正咖啡、烤好的三明治以及学校附近的泰国餐馆;在美国看舌尖,想念苏氏糕点煎饺小笼包。我同意楼主说的可以多拍拍各地的美食,法国菜意大利菜印度菜埃塞俄比亚菜。但那不再是舌尖,而是另一个异国风情观光片了。没有在当地长期生活过的人,很难对这些食物有强烈的共情,来美国旅游一个月,甚或也会觉得食物全都一个样。呆久了,有了羁绊,舌头慢慢的开始分辨的出不同的沙拉不同的面包不同的cheese不同的咖啡不同的啤酒。楼主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对国内的食物羁绊浅了,对美国各式各样的菜羁绊深了,没有什么问题啊,大可以写一篇文章讲讲‘老伴’家常菜和牛排和红酒等等的眷恋。读者也会看,也会有共鸣,也会欣赏,也会尊重。那种急不可耐想要洗白想要赶紧脱离中国拥抱西方最狭隘的那种食物价值观是怎么回事?”

@秋江暝泊 最后还以作者的句式嘲讽道:“急赤白脸想要洗白的华裔优越感自卑感真是坏东西,连舌头都染上这样的味道了!”

以下是旅美作家沈睿《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好?》原文内容。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人才不停地说自己的饭何等好吃,而其他国家的饭不如自己的——我旅行过很多国家,在美国、中国和法国都深入地住,我喜欢中国、法国和美国各地的饭,不仅仅是餐馆里的饭,而是日常老百姓家里的饭,有意思的是,只有中国人才不停地说自己的饭何等好吃,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饭都不如自己的。我很纳罕并总结: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自己的饭何等好吃。

要带学生去中国了。上个星期我给他们做行前文化准备,谈及将在中国遇到的文化休克,谈及的一点就是中国饭。平时在美国,你常常听到人们说,“啊,美国的中国餐馆的饭不是地道的中国饭,去中国才吃到地道的中国饭,我在这里提醒你们,地道的中国饭可能并不对你的胃口,其实也不那么好吃,这将是你们的文化休克之一:中国饭没有说的那么好。中国饭比较油腻,只要是好吃的中国饭,基本都是油多的,在美国生活久了,就会不习惯吃中国饭。”学生看着我,所有的眼睛都一眨一眨,有到中国拭目以待的意思。

想起三个星期前在芝加哥,朋友跟我们会面,那天我们正要离开芝加哥,飞机是晚上的,所以朋友提议去芝加哥的中国城吃中国饭,老伴开车,我们在芝加哥的南城找中国城,芝加哥的南城好像是第三世界的城市:肮脏,杂乱,破烂。中国城如同黑夜中的影子,怎么也找不到。我知道老伴早就烦了,可是碍于朋友的面子,老伴故作平静,我心里好笑,趁机会磨练老伴的耐性。

最终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城,并去了朋友建议的“Dim Sum” ——港式早茶饭店。饭店已经是下午,基本还是爆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当然在座的大多都是中国人。朋友热情建议我们要一些特色菜,比如鸡爪子之类的,我知道老伴是坚决不会吃的,我自己呢,好不容易吃一顿中国饭,也同意,也有故意让老伴见识见识中国饭的意思。

沈睿老伴姐姐做的饭后甜点
饭上来了,一小碟,一小碟的,我们要了有十种左右,我跟朋友敞开心怀地大吃,老伴也吃,但是我知道他吃得不开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他的胃口,鸡爪子于他,几乎是野蛮,我们骗他说猪肚子是牛肚子,他也没吃出来,因为灰成一团,看不出到底是什么肚子来。排骨是过于油腻了——反正凡是油腻的,都好吃,老伴也在吃,看着我们两个中国女人吃得那么开心,他也假装开心,我心里一直笑,脸上也笑,我很少吃这样的饭,觉得好吃,虽然并不比家常的美国饭好吃。

朋友介绍这是芝加哥最好的中国餐馆之一。我觉得从中国餐馆的角度看,这样的在美国,也属于上乘的,不过,中国饭在美国,是下层社会的饭,是劳苦大众的饭,而不是给有闲阶级享受的饭,也同样的一小碟一小碟做的饭,西班牙的Tapa(观察者网注:此处疑似笔误,应为Tapas)比中国饭显得文明和漂亮,吃起来当然也非常好吃。朋友和我大快朵颐,老伴在一旁吃着,也赞美着,我看得出来他的勉强,心里一直在笑。

我们回来后讨论饭与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坚决认为中国饭世界第一呢?《舌尖上的中国》在播第二季了,显然非常受欢迎,其实我倒是觉得国家电视台应该拍拍国外的食物,那数不尽的好吃的,让中国人开开眼界,而不是以为自己天下第一,中国饭最好吃。实话实说,比起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美食,中国饭并不比其他的美食更好,中国的烹饪是世界各种各样烹饪的一部分,我看网上的中国饭的照片,因为看到猪蹄子小龙虾乌龟的原本模样而觉得恶心——在国外的二十年,跟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一起生活,我也习得了这个恶习:希望看不到我吃的东西的原本模样。

再次坦白地说,我在美国也习惯了吃牛排,牛排一定要只烤八九分钟,牛肉要带血才好吃。嫩,香,纯粹的牛肉香,是一种奢侈,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老百姓吃不起牛排这样的大肉,中国做饭的肉是猪肉,并且肉只是味道,牛肉历来都比猪肉贵,美国这里也是如此,法国也是如此。法国的猪肉比牛肉便宜多了。就是美国人吃牛排也是特殊的日子,不是天天都是牛排的,法国也是如此。吃牛排如同吃鸡爪子,需要多吃,才吃出感觉来,否则就近乎野蛮了。

最终的结论是:舌尖上的中国,好吃是好吃,但绝不比舌尖上的美国或舌尖上的法国更好,比起舌尖上的意大利,就更差之千里了。美国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共存的地方,舌尖上的美国,比舌尖上的中国要丰富多样得多,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我忍不住想:Nationalism(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真是个坏东西,连人们的舌头都被熏成或污染成有这种味道的了!




评论

那不就是培根么

评论
美国最好的中餐馆,这丫挺的也就吃得起这个了吧,她的收入估计回国还吃不起一顿大餐,国内那些高档餐厅也是贵的发指了

评论

我觉得她立场就是色戒上的中国

评论
中餐在国外价格确实不高,不代表外国人不喜欢,美国人除了汉堡又有什么呢?这种旅美作家不过又是一个反共亲美的极端分子,反共如果上升为否定中国文化就是无知了。

评论
只能哈哈

评论
忒逗了

评论

这厮是间歇性的,看另一篇

中国的小吃与点心 2014-03-23 18:08:57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8987 次 | 评论 2 条
现在提倡美食,报纸上微博上微信上总有彩页刊登着那些让人看看也好吃的照片——却不是对我。我在微博上看很多人秀他们做的饭和菜, 我看见肉就觉得难受,虽然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但看见红烧肉的照片或糖醋鸡腿还是忍不住难受,不能看。真不知我的这个坏毛病何时养成的,我就是不能看美食上的肉菜,特别是中国的肉菜,红烧肉通红的,田鸡腿似乎可以站立,让我想起死亡。我在美国生活久了,习得了洋人的恶习,不吃奇怪的动物,不吃动物的内脏,就是法国的美食paté,因为是动物内脏做的,我也不吃,虽然家里的法国人却时时刻刻用那个下酒。

我的朋友萨姆是素食者,什么肉都不吃。我问他原因,他说,“啊,纯粹是美学的原因,我看见肉就想到尸体,所以不吃。”这样的原因,我大悟般地哦了一声。我看着萨姆,他是一个典型其实又非典型的美国人,他属于美国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点上他很典型,因为几乎大部分我接触的美国人都是受过教育的,但萨姆不同寻常,他对世界的理解常让我惊叹,他看世界的眼光与一般美国人很不一样——他是一个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的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支出分析师,但他实在是一个知识分子。萨姆改变了我对知识分子的看法。以前我总觉得知识分子大多在大学做教授,后来我在大学里教书,发现大多数大学教授不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语言的老师,也就是一个语言教师而已。我对自己学文学博士最后落到教语言的地步,感到无比的哀伤,常常。

这些话都是题外话,我想说的中国的小吃与点心。我喜欢中国的小吃,北京的芝麻烧饼、芝麻酱甜饼、小包子,油饼与豆浆豆腐脑都是我最爱吃的早餐。到了北京,住在豪华的饭店里,饭店里有早餐,是中西式的,我却一点也不想吃,我走到饭店外边,在小胡同里找小吃店,我觉得只有在油兮兮的小吃店吃早饭,才有回到家的感觉。我吃两根油条,加一碗豆浆,卖早饭的师傅说,“你可真能吃,我这么大的油条,你要吃两根?”他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也顾不上他的评论,毕竟,这是我最爱的早餐,一年也就吃几次,管他呢!

上海的苏州汤包或生煎包子都好吃,可是上海的烧卖却是难吃得我咬了一口就吐出来了。街上有买炸年糕的,这是我多年未吃的东西了,我甚至都忘了世界上还有炸年糕的存在了,看见街上有卖的,我问是什么,炸糍粑,卖糕的人答, 我大乐,糍粑这个词真是久违了,还是我当年在武汉读大学时听说过的,这是武汉的特产,想不到在南京路的背面被我遇到了,我立刻买了一块,咬一口,是炸年糕,好吃,几口就囫囵吞糍粑,吃得好像不是糍粑,而是我的青年时代。杭州的包子才真正好吃,这次在杭州,我在西湖边上的知味观的外卖窗口买他们的包子,吃起来真好,又香又软,我好久没吃这么香的包子了。站在知味观门外,我想的是母亲和儿子的童年,那时我们常常带着岸岸到新街口的知味观吃小包子。一屉小包子三块二,如今,两块钱买一个包子,人生真的是攒了太多的记忆。

中国现在处处都是西点店,开得很洋气,这些店比美国的点心店要洋气得多,大橱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西点,用金黄色的灯光照着,闪着诱人的光芒,加上刚刚考出的面包的香味,真真是色香俱全。在杭州,我住的酒店旁边就是西点店,我走过去,闻见那个香,走过去之后,我又走回去,两次买了他们的点心,站着路边就想吃,想,反正在这个城市里,也没有人认识我,就是我狼餐虎咽,也没有人认出我来,于是找个长凳子,坐下来就吃,一个人面对烟雾迷蒙的西湖,沉浸在美食的快感里。

但是更让我喜欢的是中国本土的点心。这次在中国,我对点心有新的发现。中国过去不是一个做点心的国家,中国的小点心通常都不太好吃,不是过甜,就是甜得不够,比如月饼之类的点心,都是相当难吃的。不过近年来中西结合,有创造力的点心师,创造力奇发,创造出好吃的中西结合的小点心来,比如豆沙馅的牛角包。牛角包是典型的法国面包,没有豆沙馅,挺好吃的,可是加上豆沙馅,突然中国起来,我吃起来有种到了中国的故乡般的亲热与甜蜜。西方人是不吃豆沙馅的,他们觉得味道很怪,我却觉得小豆冰棍才有冰棍的凉爽清口,奶油冰棍黏糊糊的,西式的冰淇淋冰棍,吃起来过甜,也不够有冰感。

我喜欢吃点心,各种各样的点心,西方的点心一般比中国的好,不过这次去中国我有新的体验。在北京上海杭州的这两个星期,我天天除了吃饭,就是不停地吃点心。在街口看见买小点心的,我总是忍不住买几样,在北京我买的是萨其马,吃起来还是沾牙,不知为什么这沾牙的感觉让我想起小的时候,想起我母亲。上海的特产“一合酥”我是在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食品店买的,先看着点心师在那里做,想来是花生或核桃或黑芝麻与麦糖裹在一起,一定好吃,没想到回到饭店里打开盒子,放在嘴里,实在没味,不甜也不香,算是上了一当,不过,上海大街小巷里买的酥饼却是好吃得不得了。酥饼有豆沙馅的、有果仁馅的、芝麻馅的等等,我买了几个,回到宾馆,就着绿茶,吃得我自言自语:幸好不住在中国,要是天天住在这里,不到一个月我就得长成大胖子,因为实在爱吃这些小酥饼。

在杭州大学城我看见买烧饼的,大字写着“烧饼”,我对儿子说去买烧饼,儿子说,那不是北京的烧饼。我不解,不知道南方的烧饼什么样子,特地跑过去看,原来这烧饼真与北京的烧饼不同,是薄薄的一小张饼,里面有霉菜之类的菜与肉的混合,也是薄薄的一层,我先交钱,师傅于是擀饼,把小饼贴在炉膛里烤,不到两分钟就烤好了,吃起来挺香的。吃完这个小薄烧饼,我回到咖啡馆等儿子过来,他进来就点了意式披萨饼,看他吃,我掰一牙下来尝,忍不住说:太难吃了。他却说,我觉得还行。我没说的是,吃了杭州的烧饼,这样的披萨饼不值得一吃。我要是住在这里,永远也不会买这里做的意大利披萨饼吃。

离开杭州前的早上我在街上买了两个“青团”,也是年糕类的小吃,也可以算作小点心。街上找不到买茶的,我买了一杯咖啡,还是坐在西湖边,喝着咖啡,吃着青团,想,我对生活似乎也无可求了——要是每天能享受如此的美味——青团的好吃,再于草香,加上豆沙馅,再加上咖啡,西湖之畔,嫩柳扶风,烟雨濛濛,三月的江南…….


评论
他的嘴是屁股决定的,么办法

评论

那它要是消化不良肿么办

评论



  ·澳洲新闻 澳大利亚悉尼一块100美元的饼干引起争议。为何网友如此批评?
·澳洲新闻 澳洲政府警告:华人家庭的这种习惯是错误的,数千万人因此患

德国生活-加拿大

租还是买

华人网先说一下自己情况,还需要在德国待1年多点时间,工作送娃,需要一天开个90km左右,估摸着一年要2w多点公里。本人不太懂车,是租车还是买二手车合适呢。在租车平台看了看,传统的 ...

德国生活-加拿大

有些凤凰女,如何走出?

华人网5月22日,32岁的弟弟终于要结婚了, 而我这个家里大他10岁的长姐,却备感心烦: 4月20几日的时候, 大妹妹微信给我, 说未来弟媳看中了一张床垫, 7000多, 她们那边的规矩, 由夫家姐妹给卧室里 ...

德国生活-加拿大

会聊天,才会有好婚姻

华人网作者:扎心师郑实 无论是新婚夫妻,还是老夫老妻,夫妻之间都希望能幸福地过一辈子,都很关心婚姻永远保持新鲜感的方法。 有人说婚姻保鲜的方法是双方足够相爱,有人说是要互相 ...

德国生活-加拿大

有人要一起拼团吗?

华人网这两天带我家老大去试了一个线上中文网课,叫eChienseLearning,试课的老师挺会引导孩子的,也有耐心和亲和力,而且他们都是一对一24小时服务的,还给了一份详细的中文评测报告,让 ...

德国生活-加拿大

好的婚姻,需要做到这些

华人网作者:律说律答 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很多的女孩在这方面都会觉得迷茫。好的婚姻不是不吵架,而是吵了一辈子,却仍然能够在一起。俗话说“好的婚姻能让人如虎添翼,差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