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不能说的真相 女人是二等公民(ZT)
在加拿大
前两天有一则新闻,说是大过年的,媳妇到老公家过年,忙了一整天的年夜饭,最后不让上桌,气得媳妇掀了桌子。虽然该新闻有炒作之嫌,但咱周围还真有这样的人。
王兄来自东北,太太来自南方,太太在家是千人疼万人爱的主,夫妻俩结婚后一直没有和老人过,年纪轻轻就来美国发展了,等事业安定,身份解决,两人决定:过年到双方父母家看看。
千辛万苦,两人到了王兄位于东北的家。父母见儿子全家过年前赶回来,甚是欢喜,但大年三十,家里闹了很大的不愉快。
回到家后,由于王兄的兄弟姐妹都要来爹妈家吃年夜饭,王太太帮着婆婆忙了好几天,三十晚,几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饭,但女人不能上桌,王太太一下就火冒三丈了,马上要离家出走,弄得王兄尴尬不已,经过高等教育和海外熏陶的王兄知道,不让太太上桌,那是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的,无奈,硬着头皮,和老爷子商量。
作为特例,王太太坐上了饭桌!当王太太气呼呼地和咱抱怨东北那旮旯的陋习的时候,王兄在一旁只有嘿嘿笑的份了。
听了王太太的抱怨,咱马上也给出了咱们那旮旯“女人不算人”的例子,以缓解王太太不平的心境。
那年,和朋友到沿海某发达地区去玩,住在朋友家亲戚的旅馆,亲戚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出嫁了,亲戚沿着国道办了一个饭店和旅馆,独门小院的住家就在饭店后面,两个媳妇几乎同时怀孕,老爷子喜上眉梢,对两个儿子道:媳妇生下两个男孩,咱这个饭店和旅馆平均分给两个孙子,如果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全部家产留给孙子,孙女一文没有,如果是两个女孩,老爷子将继续经营着饭店旅馆,直到有孙子出世。
结果,小媳妇生了个男孩,一下子,小儿子一家成了坐上宾,全家搬回来和老爷子一起居住,饭店和旅馆也交给小儿子打理,老爷子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带孙子,那边,大儿子埋怨媳妇肚子不争气,大媳妇也没有任何怨言,两口子一直商量着,如何躲避计划生育罚款,争取生出一个儿子来。
农村一个远房表姐,第一胎生了女孩,表姐仿佛成了罪人,一直在婆家唯唯诺诺地生活着,女儿也被放养,没有投入太多的关心。当女儿上初中后,表姐再次怀孕,为了不被村里因超生而扒掉房子,夫妻俩选择了外出打工。天随人愿,第二胎终于生了一个儿子,由于没有户口,夫妻俩带了超生的儿子四处流浪,直到全国人口普查,儿子才上了户口。
放养的女儿没有自暴自弃,大学毕业后在城市找到了工作,等安定后,女儿把父母接到了身边,还给长大的弟弟在城市安排了上学的机会,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多分得父母一份逝去的爱,女儿对父母几乎有求必应,对弟弟也呵护有加。当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开怀畅饮的时候,女儿总是默默地在厨房忙活。
当咱在这里为“女人是二等公民”而愤愤不平的时候,而女人们自己却在重复着“二等公民”的演绎,没见着那些成为婆婆或者丈母娘的女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了对儿孙们的偏好,而对女儿或者孙女,则表达了弃之可惜的无奈,如果您不信,咱下面会继续跟您侃。
上一篇文章发表后,有网友说女人地位低下这样的现象,在上海没有,也有人说,是因为父母教育程度不够,才导致了对孩子男女有别,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
这里,咱要举一些教育程度高的、来自大城市的例子,看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很普遍。
刘博士的父母来自上海,夫妻都是大学教授。刘博士唯一的姐姐也在美国,生活在另一个城市。父母退休后没事就到美国转转,来美国的目的除了散心,就是看看孙子和外孙(姐弟都生了男孩),毕竟一个是孙子,另一个是外孙,就这个“外”字,让老人有了区别对待。
老人家来美国后,每个月1万多的退休金,大多补贴了儿子,除了补贴儿子,在儿子家还省吃俭用。某一日,刘博士带俩老人上街,知道老人喜欢吃海鲜,准备买一些大龙虾孝敬爹妈,爹妈一见大龙虾比一般菜品贵很多,马上安慰儿子:“儿啊,别买了,你们俩带个孩子也不容易,要吃龙虾,我们到你姐姐那里去吃罢。”
假如读者您认为这是鲜见现象,咱不和您理论,咱再举一例,看看在中国老人的潜意识里,儿子和女儿是不是平等对待的。
晚上和父母视屏QQ,已经出现早期老年智力退化的老爸躺坐在电视前最好的沙发上,眼睛半睁半闭地看着电视,老妈在厨房里忙活着,老妹和咱有一句没一句张家长李家短。镜头里,老弟出现了,半睡半醒的老爸一下从沙发里爬起来了,马上把最佳位子让给了一贯“不听话”的老弟,老妹马上向咱抱怨开了:“老兄,你看看,儿子就是儿子啊,我每天忙前忙后地伺候老爸老妈,老爸从来没有把位子让给我,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哦。”
咱赶紧接茬:“当然当然,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能让你回家吃饭就已经不错啦,你还要求这么高,你难道心中没有愧疚感吗”?
“你有没有搞错啊,我难道没有饭吃啊,老爸老妈的所有菜金都是我付的啊,”老妹一下跳了起来,咱这里在偷偷地笑。
说实话,由于老妹经济条件稍好,补贴父母都是老妹承担了,就连咱回国购物,老妈带上咱到超市,只要咱对某种产品有所表示,老妈毫不犹豫地往购物车里塞,一塞就是一大堆,一边塞还一边安慰咱:“没关系,你老妈不用掏一分钱,这个超市卡是你妹妹送的,没有钱了,她就往里打钱。再拿几包山核桃吧,我的孙女喜欢吃。”一边说,一边往购物车里扔各种小吃。
小朱有个小舅子在国内,丈母娘老丈人来美国探过亲,见到身份还没搞定的女儿女婿每天紧张地忙碌着,也感觉心疼,但二老回国后,在电话里委婉地向女儿女婿表示了借钱的愿望,女婿感到好奇,按道理,老两口省吃俭用,不应该缺钱。最后,老两口摊牌了:这钱就算是我们借你们的,是要给儿子换大房子用!
小朱很是气愤,说这老两口是了解我们的经济状况的,我们在美国生活非常艰难,很是不易,省吃俭用地补贴老两口,但为了小舅子,让我们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就是为了给儿子换房子,这个儿子是个不学之徒,整天个吊儿郎当,你们老两口也不能这么偏心啊。
为此,小朱两口子还闹得不愉快,和小舅子则彻底断绝了往来。
咱这里说的情况未必符合您的家庭,但假如您看看周围朋友家庭,如果有儿有女,看父母是否偏心,尤其是姐弟家庭,父母偏颇的现象比比皆是,假如弟弟再给老两口生个孙子,您就尽管发挥您的想象力吧!
女人啊,说到底,您就是一个“二等公民”!
咱说了真话,等着挨砖呢。
评论
是的,泪如雨下
评论
呵呵,换到上海,男人就成二等公民了
评论
德国女人也是二等?
评论
的确是这样,连城市里的高知都不例外。对女儿刻薄,高要求,女儿出嫁时索要彩礼100万,对儿子是倒贴,零要求,只要他不杀人放火吸毒就,。儿子结婚时是房子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说多了全是泪
评论
价格勤俭的听话男人,女人也算补偿了些。不过80,90独生女儿,基本不会有被轻视的问题
评论
本来就是酱紫,职场亦是如此
德国好些,至少法律制度上好些
非制度的女性歧视那真是不分国籍
教养好的男士能装得绅士些,骨子里就只能呵呵了
谁叫现在还是个男权社会,而且还是个阶级社会
最惨的是社会底层的妇女,受到的是阶级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这个时候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就别被"道德"绑架了,为了"爱情"牺牲自己
还是想想怎么进阶吧,有了阶级地位才能压制性别压迫
女人能好色也一样需要有本钱的
评论
你们不必和另外三个明媒正娶的偏房争宠就不错了。。。
评论
农村这种事情依然恶俗不改。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女人又哪里上过桌,吃的还不是残汤剩水。我的那些小学初中朋友,哪个不是生了儿子才算完成任务。连我自己,生了儿子我的父母才说这就放心了。他们不是不爱我,可他们还是要求我们去帮我哥,还说我不帮他谁帮他。这思想,也许百年之后才能终结,因为实实在在的,女人在农村环境就是弱势,体力上干活比不上男人,打架比不上男人,没有男人受欺负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靠体力存活的环境,女人真的是二等公民。说到底,需要大环境的转变.
评论
这种情况如果mm不帮哥哥,不是有求必应,或者要求哥哥帮你会怎么样呢? 是不是总得有一代人说不,这种陋习才能不继续下去?
·汽车 请推荐一款适合女生开的车(汽油款)
·汽车 我在路边停车时被刮伤了,如何申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