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激情消退的婚姻,可能与性无关
在加拿大
作者:武志红
作者 | 朗门
责编 | 陈沉沉
01
无法解决的性回避
婚姻淡漠,应该分开吗?
晚上10点,丈夫还未回家,林芝吃了一片助眠药后,准备休息。
门口有悉邃声响,应该是丈夫回来了。
她背过了身,往床沿边挪了挪。
林芝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举动,叹了一口气——她和丈夫的婚姻,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按计划,两人今年是要备孕的,但她对性生活愈发恐惧。
在床上时,她缩在角落,避免丈夫碰到自己;睡衣也尽量选择保守朴素的,不流露一丝对性的渴望。
这才是他们结婚的第3年。
林芝知道,性是婚姻中的致命问题,所以她后来尝试着去克服和解决自己的恐惧。
例如丢弃旧的t恤睡衣,换成了更暴露的三件套;等丈夫上床后尽量靠得近一点。
但越是行动上靠近,内心就越反抗、越排斥。
当丈夫想亲近时,她又退缩了;但当丈夫一回来倒头就睡时,她又感到失落和羞耻。
这种矛盾,让她整个人很别扭,丈夫也感觉莫名其妙。
两人似乎陷入一个长期的淡漠状态,但是这种淡漠让她很无奈、也很疲惫。
她问我:
婚姻有问题,她很努力地在解决;
但如果努力了也解决不了,
是否意味着要么忍受,要么离开?
02
婚姻问题
为何越解决越疲惫?
对于这个问题,《摩登爱情》提供了第三种选择。
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的婚姻生活岌岌可危——
妻子赛拉对婚姻失望透顶。
她觉得孩子们成年离家后,与丈夫的婚姻肯定无法维系下去。
于是两人不得不去做婚姻咨询,试图解决问题。
咨询师提议,那不如一起去做一点开心的事。
“没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他们勉强接受了提议,去打网球。
丈夫爱改打球规则,还老让妻子去捡球,第一次的网球约会,以妻子愤然离场结束。
赛拉怒吼,“配合我有那么难吗?!”
塞拉不是第一次对丈夫不满了——
作为演员的丈夫,在路上遇到熟人聊了起来,把她当成透明的,不向朋友郑重其事地介绍她;
当她问起丈夫工作的事,丈夫以“说了你也不知道”结束聊天,这让塞拉很沮丧。
后来,在一次家庭聚会中,一位粉丝跟丈夫攀谈,他再次忽略了她。
妻子特别生气,极其尖酸刻薄地讽刺了丈夫和粉丝一把。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和难堪,她感觉自己像疯了一样。
这好像是塞拉长久以来的写照:
本来有理由的生气,但在解决时又总是显得无理取闹;
丈夫做出的任何回应,总是给不到她的“点”上。
赛拉越来越疲惫,她已经很努力了:
试图融入丈夫的生活、一起做家庭咨询、两个人有专属约会时间……但这些努力看起来都没什么用处。
这段感情看起来,正如她说的那样,无药可救。
塞拉没辙了,心灰意冷的她放弃了这些解决方案。
但她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
她向丈夫袒露了自己内心真实的脆弱。
我讨厌和你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发现自己有时在盯着你,然后等你犯错
我知道你也有烦恼的事,但好像都是小事
而我就得一直做繁重的破事,你放手让我去做
觉得我擅长,就让我承担这些角色
但也许我不想擅长呢?你明白吗?
也许我不想承担这种角色
你从没足够关心我,去停下来问我是不是想做
我觉得你在把我推开
你让我无法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丹尼斯
丈夫听完这番话后,错愕不已。
他好像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妻子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失望。
他放下餐具,坐直了身体,郑重道了歉,并希望可以补偿。
听完丈夫道歉的塞拉,叹了口长长的气,感觉如释重负。
没想到,这样的谈话,使得两个人的感情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他们的婚姻危机被解除了。
后来,孩子离家上大学后,他们的感情并没有破裂,反而越来越好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塞拉和丈夫的关系困境,也是多数夫妻的困境。
拼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那个问题,但最后都没用,甚至两人都越发觉得不被理解,在不断的失望中,失去对对方的热情和耐心。
以塞拉为例,为什么她之前的尝试没用呢?
因为她走了两步:
1、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
只是,她所认为的婚姻问题,是她的丈夫——丈夫不配合她、丈夫不尊重她、丈夫低估了她……因此要解决问题,就要盯着丈夫,在他做错时愤怒,让他知道。
但这时她跟丈夫形成了「敌对」,这也是为什么前期丈夫的配合总是那么“难”的原因——他不觉得这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而对于开头案例的林芝来说,她则把自己当成了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她那样粗暴地解决性的问题,其实对自己很不公平。
好在,她的本能抵抗和排斥,保护了自己。
继续谈回塞拉。
为什么后面她跟丈夫的那次对话有用了呢?
因为她触及到了「真正的问题」——
即她在关系中的核心诉求,没有被满足。
她不想承担那些丈夫想当然的角色;
她希望丈夫关心她,不要把她推开;
……
此时此刻,她才找到了这个真正的问题——不是他这个人,也不是她这个人,而是她的渴求。
这时的丈夫,从「被敌对」的阵营中解脱出来,才可以跟她站在同一边,真正听进去她的诉求,开始认真对待,出力满足。
一段关系里,两个人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问题」,这个问题就有得解决;
但如果一段关系里,一个人想要解决另一个人,但凡对方有一点自主意识,那么这段关系就会陷入一个无解的、相互消耗的恶性循环中。
有些人很幸运,在磨合的过程中,就找到了这个「真正的问题」,这对自己、对方,还有这段关系来说,都是一次升级和突破。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在离开了关系后,才看到这一点,甚至到了下一段关系还是重复之前的模式。
正在经历这种困境,该怎么办?
首先,在此之前,想跟你一起先认识,人在关系中常有的2个思维误区:
1、“受害者”思维。
在脆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是无助的,认为问题的根源是对方。
因而,很容易陷入“不负责,不行动”的僵局,也因此错失让自己体验更好的改变。
2、“一蹴而就”思维。
我们容易期待自己一努力,就会立马改变,一劳永逸。
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马上看到效果,大多数关系需要磨合;
同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有时也不是立刻就能知道。
这些都是逐渐摸索,逐渐清晰的过程。
了解了这两个惯性思维后,我们来谈谈具体怎么做。
首先“向内”
我们需要暂且把琐事都放在一边,向内觉察,与自我对话,或者找一个能帮你一起梳理的人。
但这并不容易:
一方面是需要你让情绪排空,或是隔离,总之这会你需要静心觉察自己;
二是需要坦然承认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还是向对方发出的,这需要你克服一定的羞耻心。
然后“向外”
像赛拉那样,郑重地跟
对方聊一聊。
一方面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一方面明确表示需要对方的反馈与帮助。
不过,沟通需要一个契机。
这样说得似乎过于轻巧,但其实那个时机到来时,你自己会感受到——我可以去表达自己了。
林芝在纪念日那天,两人是在比较轻松但专注的时候聊起来的。
-你一直没有发现,我在躲着你吗?
-发现了。
-那你怎么看起来没事的样子?
-因为我不觉得这是个事啊,你躲着我,我就少招惹你呗。
……
林芝哑然失笑,原来丈夫还默默地“体贴”了她一下。
“你就不想知道,我为什么躲着你吗?
因为我跟你说情绪低落,你打断我说话,
没有听我讲完,那套词就出来了。
我想要的是,你听我说话,关心我,
而不是一直教我要怎么做。
我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我是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林芝说,自己当时又激动又觉得羞耻,“就跟个小孩儿似的,掌心向上,伸手要糖。”
丈夫被林芝这大段话,弄得愣了一小会才说:
“下次你直接说就得了,省得把自己委屈的,我能做的肯定都做啊……”
林芝听完后,原本准备的一大堆想“控诉”的话,感觉没有必要再说了,心里好受了很多。
她补充了一句:“那你可记得你今天说的话。”
丈夫回:“嗯,我会尽力。”
发现没有,整个过程就压根没有提到“性排斥”这个问题,因为这时它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准确地说,它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
要糖不可耻,伸手不可耻,但如果还是没有要到,次次要不到,长时间要不到呢?
这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另一个问题:伴侣的局限。
同时你需要考虑:
这个局限性可以接受吗,是否会很大程度影响自己的生命体验?
如果不能接受,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来活得更好的生命体验:交朋友、搞事业、培养兴趣等等,当然这是另外的思考和选择了。
甚至离开关系,也是一种选择。
当你能明白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不在这段关系,只是成年人负责任的选择。
写在最后
很多人会说,既然拥有一段好的婚姻关系这么辛苦,
我们为什么还要亲密关系,一个人不好吗?
当然,如果一个人自得其乐,那独身也是个好选择。
而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借曾奇峰老师的话说:
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按规矩行事,这其实是很压抑的。
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可以某种程度和方式“乱来”。
但亲密关系有自己独特的规则,越是遵守,就越能享受“乱来”带来的乐趣。
·中文新闻 2024 年美国大选结果:特朗普不能吓到安东尼·艾博尼斯、彼得
·中文新闻 2024 年美国大选:哈里斯落选后,乔·拜登的演讲试图提振民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