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儿童经典诵读第43楼 海外读经风景



在加拿大




也许有些妈妈已经知道儿童经典诵读(不限于中文,还有英文,当然在德国的小朋友,还应该包括德文经典诵读),也许有些对此还闻所未闻。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推荐您读一读 全球华人儿童读经运动发起人台湾博士王财贵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也就是现在国内经典诵读套装书籍几乎都附送的VCD“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 -- 王财贵博士北师大讲座”。
(当然看演讲VCD的效果更好,您如果在汉堡,我可以给您拷贝赠送)
http://www.renwen.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67
另外还有一些很好的儿童经典诵读网站,供您参考。
http://www.gsr.org.tw/cgi-bin/leobbs.cgi  
http://www.dujing.org/   
http://www.zhse.com/index.asp



另,汉堡的妈妈们,有愿意一起组织一个儿童中文经典诵读班吗?


虽然我有时会想,在家里教 教我的小春子(小女快15个月大了)读诵经典就好了,不必要一定向别人推荐。因为我一向不喜欢推广什么理念,搞什么组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尊重别人的选 择比所谓真理更重要。但是也许汉堡的妈妈中也有同好,希望您的孩子从小学习优雅的中文,以每日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涵养性情,那么我们可以一起组织一个小小的读经班(有两个小朋友我们就可以开始.这就是互助互学啊,当然完全免费)。我在北京做过儿童经典诵读的导读志愿者,有一点经验。而且其实每个妈妈都可以尝试做导读者,只要你愿意,非常简单。

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在这里相互联系一下,或者email联系。我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8-7-23 14:36 编辑 ]

评论
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理论

国际著名教育专家台中师大教授 王财贵博士

    从儿童时期起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具体的施教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一般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合理性,不易接受传统的诵读学习方式,因此必须略作理论之说明。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主导,也可以说是以“儿童中心本位”为主的教育观念。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教材的选编要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也就是他能懂的知识才教给他。
(2)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也就是他生活上有需要的知识才教给他。
(3)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对某些知识有兴趣才学得好。
    如果依照这三个原则去推论,也许是不该教儿童诵读经典的。不过,以上三个原则,虽有其合理性,但从完整的人类教育的理念看,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由浅入深的顺序,以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教学,这只有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才是完全合理的。然而人类的学习,不能以科学知识技能完全概括之。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关于精神性、文化性、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原则?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理解?是不是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得像理解数学公式那样具有精确性才算理解?这些都是一直被含混的问题。

    其次,所谓实用,有儿童期当前能用的知识,也有他将来成长时乃至终身所需的知识,要不要一齐照顾?儿童能不能学他现在不用(或不考试)的知识?要不要教他将来成长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当今的教育界应该深切讨论的问题。

    其三,所谓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培养的,儿童是否一定要做游戏才有兴趣?是否对不了解的东西,就没有兴趣?这种问题,应该由实验来判断才对。

    姑且举音乐的学习为例。如果我们的音乐教育,一向只教他能懂的音乐,只教他当时要用的音乐,则一个小学儿童因为只懂儿歌,所以只能教给他儿歌。如是,则小学毕业时,他只有小学音乐水平。升初中后,便觉得儿歌太浅用不上,必须再学少年之歌,初中三年又只学少年歌,毕业时也只有初中的音乐程度。到了高中,初中音乐又无用,又必须再学青年之歌。如此,则每长一岁便没有音乐可用,须学新的音乐,从小学到高中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到高中毕业时,只有高中水平。除了音乐系之外,我们所有大学生、成人,一辈子的音乐素养只停留在高中的水平,成人若只有高中水平,便是没有水平。难怪我们社会中的成人,一辈子只能跟着儿女听流行歌,这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现在书店的音乐类畅销书大多是古典音乐的“入门书”,可见十余年的学校音乐教育是多么贫乏而不足。

    应该更换一些教育思想,充分理解教育的多元性质,教育起码有两个基本层面:即除了有知识性的学习和当时年龄实用性的学习之外,另外还有性情的、美感的学习和属于永恒性的学习。在其理解性的、技巧性的学习,如乐理和歌唱乐器上的学习,遵照类化原则,配合年龄,由浅到深以外,在其精神性的欣赏方面,多用高水平的、有美感的音乐,让他多听多接触。这样做,不见得儿童就会排斥,但他的音乐鉴赏力必能在耳濡目染中渐渐提高,而永远成为一个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请看有些音乐家庭,儿童自出生起即听经典音乐,没听说孩子会掩耳不听,长大成人之后,其音乐感受力自然与众不同。

    我们当然要尊重科学、重视实用,但一切以实验科学为标准,唯实用是尚,泛科学化、泛功利化的教育,可能会抹杀了一些人生很宝贵的面向。

    语文的学习也一样,可分为技能性、实用性的一面和文化性、永恒性的另一面。技能学习大体是解决认字写字的问题,实用性则照顾到现实所需用的语文技巧和生活观念。依照当前流行的教育理论制定的小学语文课本,只供应现实技术层面的知识。既然儿童所知、所需的语文知识甚为简单,因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就十分简单。结果是现今学校的语文课费力很多而收效甚微。儿童仅仅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应付他生活上需用的浅显语言,文字要表达一点文采也很难。

    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特别是应该在永恒性的文化陶冶方面,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诵读教育总括地说,只有两个重点:一、从教材说,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二、从教法说,就是要他反复多念,乃至于会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近年的实验,诵读经典半年一年之后,约有百分之五十的儿童,可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错过了13 岁的时机,将永无翻身之日。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15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不应该的,那是“填鸭”式的教育,所以特别讥之为“死记硬背”、“食古不化”而反对之。殊不知,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须“死背”,应“食古”就须“食古”,以后慢慢理解,必将终生受益。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给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的能力强得很,好像一头有四个胃的牛,给他“诵读经典”,应该比喻为“填牛”!填多了,年龄大了,他会慢慢“反刍”(理解)!你现在不给他好好的“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和理解力也拿不出来!所以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在儿童期就要求他理解,正是遏止他的成长。如今的教育恰恰相反,儿童理解力发展尚未到时期,硬要他“理解”,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正常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上参考书和联考的推波助澜,造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的儿童少年“怕”数学、“怕”科学。其实,有关理解力的学习,在儿童少年时期,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天分高、早开窍的只占少数,现在的科学教育却是以高标准来要求一般的学生,致使绝大多数的人产生理解能力上的困难,而这种理解能力上的困难是不能“勤能补拙”的,是打他骂他也没有办法的。在理解力低下的年龄硬逼着他学习很多需要高度理解力的科学知识,学生何其痛苦!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填鸭”!

    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不应该相互抵触,而应兼顾互补。简而言之,儿童时期背经典,不浪费好的记忆力,好的记忆力有助于将来提高理解力。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必像学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综上所述,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也是一个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所应慧眼洞见的远谋!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7-1-8 18:15 编辑 ]

评论
经典诵读工程海内外推广近况

“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是由台湾王财贵教授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于1994年发起,并迅速在全球推广开来的一项素质教育、文化传承基础工程。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响应。目前台湾有二百多万儿童,“读经”的孩子就已超过一百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华人孩子 加入到“读经”行列。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等九位文化界长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 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国家教委李铁映、李岚清等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年,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出的"儿童中西文化导读"也由海外推广到国内,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加之中国青少年发 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几年来,已在京、津、沪、鄂、闽、粤、豫、鲁等不少省市颇具规模,也有几百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成果显著而丰 富,受到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关心文化教育大业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大陆现有200万左右儿童;加上海内外相关力量推动,包括港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北美、大洋州等地,目前直接受益人总计约600 万儿童,所涉及的成人(家长、教师、大学生、干部以及企业等各界间接受益人)不计。

评论

很遗憾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也是因为知道中文经典诵读的好处,在儿子十七个月左右开始给他念三字经和唐诗,现在刚刚两岁,已经会二十多首唐诗三字经也会背三分之一,三字经现在已经好久没给他读了,唐诗也不是天天给他读,但是一首唐诗不论长短,只要在他面前读六七遍他就会背了。其实孩子的可塑性很强,而且对他来说这不是个难事而是象做游戏,又对他的成长有好处,作为家长何乐而不为?

[ 本帖最后由 haomama 于 2006-6-12 22:34 编辑 ]

评论
.......................

[ 本帖最后由 feifeitimo 于 2006-6-13 15:45 编辑 ]

评论
haomama,谢谢你的回帖。孩子们在一起诵读经典,确实是对于读经会是一个好的促进,比一个人闭门自修要有成效得多。那你可以在你所在的城市号召一下啊。儿童经典诵读班是多多益善呢。

如果大家有机会看了上面的全球经典教育交流网的话,其中这一页那个发贴的如幻就是本人mayavati。
我是到经典教育交流网注册报个到,没想到王教授就回了贴。令我很惭愧自己过于随缘的态度。于是就决定积极做起来,尽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我会陆续把我这些年收集的关于经典诵读的资讯和大家分享。

[ 本帖最后由 shellee 于 2007-1-8 13:33 编辑 ]

评论

我认识的中国家庭不多,再加上我一直是习惯被号召的,别人指向哪我就打向哪的人,真希望能被你号召一下。不管怎样,你发了个好帖子,替你顶一下。

评论
好啊,支持,我家小猪刚9个月,不过给他报个名先。我在国内也听说过诵读的好处,觉得应该推广的。

评论


好,9个月可以在家听经典诵读的CD啊。下次我聚会我给你带光盘。顺便引一段王财贵教授的答疑(引自全球经典教育交流网。mayavati 做了摘要。
http://yp719.et.cyu.edu.tw/cgi-b ... opic=145&show=0  )

问题: baby多大可以開始讀經? 

王教授(网名季谦)答:我對世事的看法是:「簡易可行」為尚。尤其是屬於生命的教育之事。
此「簡易可行」四字,初聽雖似通俗無華,老生常談。但不可小覷,它們是出自「易經繫辭大傳」哦!

其文云: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摹R字獎t有親,易?膭t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也,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兩架CD機,一架放美樂,一架放經典。兩片CD,各?脑绮サ酵恚

评论
先摘录几段:
“千万不要再迷失了,不要再问他懂不懂?数学要懂不懂?音乐不要懂不懂?美术不要懂不懂?那你说,我一边教音乐,一边告诉它音乐的知识不是很好吗?我告诉诸位,他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他听过几百首世界的名曲,要知道音乐这些理论,等到他18岁,两个礼拜全部学完,你怕什么?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事,心灵的开发却是很难的事。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天地之间凡是合乎人性、顺其自然的,本来就是很简单的。我们教学法就是顺应着儿童的心理,然后依照教育的本质,应该这样教。“
“喜欢数学不仅只是数学本身,其实是喜欢思考。他会思考,他敢思考。遇到一个问题,他能想出三种办法来解决,这才是科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我们科学教育最主要的是,让一般的国民,都能够思考,能够面对问题。其次才是培养一些科技工作者。最高一层,才培养科学家。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民众,学数学并不是要做科学工作,而是要学会思考。“
““小华、小明、小英的故事”讲了六年,这三个人在六年之内阴魂不散。学了这三个人的故事之后,一个人到了13岁升上初中了,他的心灵里面除了认识两千多个中国字以外,他的心灵当中用四个字可以形容:一无所有。完全浪费!”


刚刚听了一段大学,发现自己确实是绕了个圈子。小学时总是读童话,然后读散文杂文,后来读大家短篇,再读杂七杂八的东西,转过来才发现,我从这些文章里总结出的根本,经典文学中早就总结提炼出来了。
提一个想法,王老师讲了语文,外语,艺术,数学的学习教育,我觉得还应该有运动,感知,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他的想法我理解为,他所谈的为根本,其他自然进行就可以了。不过就我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由于小时候只读书,少了感官刺激和亲身体验,要真的悟到所读的内容,总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古人死读书的例子也不少,应如何解决呢?
威特式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需要父母本身有很丰富的知识),蒙特索利强调创造适宜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学习,自己领悟。今天又读了王老师的理论,我觉得他们的理论核心是一致的,即师法自然,只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同而取道不同。家庭教育中具体以哪一种为主,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如何读论语要列入我们的家庭计划。
谢谢楼主的推荐。

[ 本帖最后由 豆娘 于 2006-6-13 09:52 编辑 ]

  ·澳洲新闻 悉尼惊天贷款诈骗案曝光!涉案金额超千万,华裔男警察在派出
·澳洲新闻 快速查看彩票玩家!澳大利亚强力球彩票开奖,一名幸运者中奖

德国生活-加拿大

租还是买

华人网先说一下自己情况,还需要在德国待1年多点时间,工作送娃,需要一天开个90km左右,估摸着一年要2w多点公里。本人不太懂车,是租车还是买二手车合适呢。在租车平台看了看,传统的 ...

德国生活-加拿大

有些凤凰女,如何走出?

华人网5月22日,32岁的弟弟终于要结婚了, 而我这个家里大他10岁的长姐,却备感心烦: 4月20几日的时候, 大妹妹微信给我, 说未来弟媳看中了一张床垫, 7000多, 她们那边的规矩, 由夫家姐妹给卧室里 ...

德国生活-加拿大

会聊天,才会有好婚姻

华人网作者:扎心师郑实 无论是新婚夫妻,还是老夫老妻,夫妻之间都希望能幸福地过一辈子,都很关心婚姻永远保持新鲜感的方法。 有人说婚姻保鲜的方法是双方足够相爱,有人说是要互相 ...

德国生活-加拿大

有人要一起拼团吗?

华人网这两天带我家老大去试了一个线上中文网课,叫eChienseLearning,试课的老师挺会引导孩子的,也有耐心和亲和力,而且他们都是一对一24小时服务的,还给了一份详细的中文评测报告,让 ...

德国生活-加拿大

好的婚姻,需要做到这些

华人网作者:律说律答 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很多的女孩在这方面都会觉得迷茫。好的婚姻不是不吵架,而是吵了一辈子,却仍然能够在一起。俗话说“好的婚姻能让人如虎添翼,差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