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空气重度污染:PM2.5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在加拿大
空气重度污染:PM2.5可能导致哪些健康损害?
2013年01月13日13:24
来源:搜狐健康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1月的北京,连续遭遇雾霾天气,空气糟糕到让人难以忍受,而空气质量预报却显示“轻度污染”。环境专家解释,出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是官方预报系统以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微粒,可吸入)作为评价因素。
“如果官方能够预报PM2.5浓度,当然是一件好事,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等敏感的人群,可以根据预报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少去户外,做好防护措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宋伟民教授说。
人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是能够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以随着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道。不过,人体也处处存在漏洞,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
穿越屏障以后,细小的颗粒物开始以各种形式在呼吸道中兴风作浪。一个最直接的方式是,这些细微的颗粒物本身,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从公开的科研资料看,对PM2.5的研究很多聚焦于肺脏。
研究者们从肺脏的毒理学研究入手:以PM2.5对4组大鼠每天进行1次染毒,连续进行3天。对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并对肺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后发现,PM2.5能够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肺细胞损伤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在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渗出,肺间隔水肿。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此类学术研究不胜枚举,但普通读者很难完全“吃透”。
“种种证据表明,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介绍说,当这些小东西进入人体后,一般直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甚至可以进入血液,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研究者发现,在镍污染区大气中,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长期暴露于PM2.5中,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该实验用来测试的细胞叫做“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在研究者看来,内皮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其损伤及功能紊乱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潘小川说。
从一群看不见、摸不着的小颗粒物,到进入人体,学者们的研究指向越来越清晰。
图解pm2.5致病全过程 2010年中国四城市因pm2.5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评论
评论
评论
兼听则明,贴一下一位为北京的和睦家工作的美国家庭医生,前些天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的,我个人完全不同意的相关“科普”文章。http://cn.nytimes.com/article/ed ... /cc08healthbeijing/
北京健康札记
一万元健康预算,你怎么花
RICHARD SAINT CYR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3年01月08日
如果每年给你一万人民币,而且只能用于健康支出,你会怎么花?是买空气净化器,还是买张健身会员卡,或订购有机食品,抑或购买按摩年卡?可能再换一个提问方式会更直接明了:“这些钱怎么花才能让健康得到最大的收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人们有必要知道哪种生活方式对健康没有伤害而且易于接受,而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
很多中国人和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说空气污染是对健康最大的威胁,因此会把买空气净化器这项开支摆在首位,但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我们可以稍微转换一下思维,假设接触空气污染是一种可选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可修正的风险因素。我知道呼吸是一个自发的动作,但是很多读者确实可以选择是否在中国居住。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个让人不安的假设,那么你可以把这个始终让人忧心忡忡的“风险因素”与我们所有人习以为常的风险进行比较——例如肥胖、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以及其他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谓的四大理想健康行为来进一步说明生活方式的选择。
• 不吸烟
• 不超重(体质指数小于25,体质指数即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保持目标水平的身体锻炼强度(每周进行适量运动的时间大于150分钟)
• 每天的饮食中包含三份或三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
美国心脏协会还列出了三大理想健康指标,包括总胆固醇水平低于200毫克/分升,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低于100毫克/分升。
这七项当中你能有几项能达标?不要太在意,美国心脏学会所调查的7622人中只有1%达到了所有七项指标。然而,最为关键一点的在于:达到其中五项或更多指标的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要比那些七项指标都不合格的人低78%,而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要低88%。这让人印象深刻吧?但是更有趣的事情是要找到,在这些理想健康行为中到底哪项会更为有效,更有好处。还有,它们与空气污染的比较结果如何?
我是一个数据狂,尽管我所在的和睦家诊所崇尚“医学是一门艺术”,但我觉得实实在在的数字更能让我感到宽慰。在比较健康结果时,我最喜欢使用的一个工具就是相对风险,即对比健康风险环境和非健康风险环境下疾病发生的比率。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除法:分子(风险环境)除以分母(非风险环境),你便得到了比率,即“相对风险”。只要结果大于1,便是正风险,而小于1便是“负”风险,即益处。
让我们用空气污染和吸烟作为第一个例子。2012年早些时候我在一篇很具争议的文章中写道,在北京呆一天相当于抽1/6根烟。而我的很多读者认为1/6根烟的量实在是太低,这对于他们的心理预期来说无异于异教邪说。不好意思,这是真的,而且你们可以自行去计算一下C·雅登·波普博士(Dr. C. Arden Pope,杨百翰大学经济学教授,环境科学最著名的研究者之一)2011年一篇研究中的数据,最近20年来,波普差不多是所有最重要的环境研究论文的作者或合著者。根据这一研究,我们可以计算空气污染、吸烟以及吸二手烟对于肺癌的相对风险:
• 空气污染(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对六大城市开展的研究):相对风险1.14-1.21
• 北京空气污染:相对风险1.49
• 二手烟受害者:相对风险1.21-1.28
• 一天抽半包烟:相对风险7.7
• 一天抽一包烟:相对风险12.2
• 一天抽两包烟:相对风险19.8
数据显示,即便是“适量”吸烟也远比生活在北京的空气污染中危险。即便你是一名烟瘾“不大”的烟民,也请卖掉空气净化器,然后去开3个月的戒烟药瓦伦尼克林。
我并不是说,北京的空气污染对健康没有影响,绝非如此,事实上包括波普博士在内的多位学者撰写过成百上千篇论文,都指出空气污染会对居民,尤其是老人、幼儿和基础病的人造成巨大伤害,而在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改进后,当地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也得以提升。我只是想要强调,相比空气质量这个我们无法操控的问题,有很多与健康相关的行为是我们有能力去做的。
除了吸烟,其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我对肥胖尤其感到担忧,这是当代最普遍的问题,目前,超过半数的美国人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超重的,他们的体重指数达到了25,也就是“正常”与“超重”的临界值。体重指数达到25,会让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六倍,让患高血压的风险翻番,而这只是对于轻度超重组而言;35%的美国人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属肥胖,他们的体重指数超过了30,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也会增加癌症风险,美国癌症研究一项关于肥胖与癌症的研究显示,对于超级肥胖的人群(体重指数超过40)来说,死亡的相对风险达到了1.52-1.62。
就全球疾病负担而言,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一心向往着过上“西方”生活方式,而且迅速地将这种生活方式的优、缺点照单全收,这就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慢性病也同样折磨着中国人。因此,中国人也应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在生活中采取同样的常识性预防措施。
我遇到的很多病人花费巨资购买了进口空气净化器,而这些净化器的利润是惊人的,真应该当众对这些经销商们施以鞭刑。但是很大一批病人都轻度超重,或通过“走步”来锻炼,或每天仅吃一两份蔬菜。我希望其中的一些人能意识到他们把精力和钱财花在了错误的地方。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如果父母因为在孩子房间使用布鲁雅尔净化器(Blueair)或爱客净化器(IQAir)而各执一词,但他们的孩子却已经达到了99%的体重上限,那么他们的儿科医生有必要和父母郑重地谈谈孰轻孰重的问题。
那这一万元我会怎么花呢?家里的那些昂贵的进口空气净化器已让我感到心力憔悴,更不消提还要不断购买耗材(仍是高得离谱的利润)。美国心脏学会的三项健康指标我都满足,这一点令我多少有些得意。至于该协会的理想健康行为,我不吸烟,因此就只剩下体重和运动问题——这一现代社会的痛苦之源。我的体重指数徘徊在24-25之间,但觉得腰部空间日渐紧张,难道是北京的水太硬,以至于我的裤子在洗后都缩水了?不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在慢慢地放弃和体重的对抗,而且大多数40多岁的男性都是这样。我也很擅长虚伪,因为我经常口若悬河地劝诫病人要每周适量运动150分钟,虽然这些在理的话都是我说的,但我在运动方面却没比那些病人强多少。
因此在2012年,我收起了我那辆很有趣的电动自行车,改而在多数时间踩自行车去医院,即便目前正值北京的严冬也是如此。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并不会像带着罪恶感、勉强自己上健身房那般成为一种“负担”。在减肥方面,我已经开始每天早上自制咖啡,这样,我就不用因为受到星巴克松饼的诱惑而饮用他家的圣诞太妃拿铁(上面浇有鲜奶油)。
我的健康风险相对较小(很幸运),因此我的目标相对简单,而且也很廉价。我根本花不了这一万元的津贴,因此我会用这笔经费来购买仅在中国才有的物质享受:两小时的按摩;三小时的卡拉ok;在北京当地泡一天的温泉。正是这些在中国不起眼的事情以及这些累积的、便宜的享乐才能真正地涤荡身心。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任何地区,心灵的健康都与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
Richard Saint Cyr(圣西睿智医生)是来自美国的家庭医生,现在在北京的和睦家诊所工作,撰写着健康博客myhealthbeijing.com。自2007年起他与太太在北京居住。
评论
你还到处逛哪!
·生活百科 为什么 Flybuys 不能自动节省 10 美元?
·生活百科 2022年过期的干蘑菇、干紫菜该扔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