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传统婚姻经常一地鸡毛,两头婚就可相安无事?
在加拿大
作者:德培论道
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元话题”之一,婚姻话题总能在网络上引起偌大风波。
不管是知名短视频博主papi酱因孩子随夫姓被网友骂上热搜,还是“天猫CEO蒋凡被曝光婚内出轨”、“当当网李国庆夺公司公章与妻子俞渝对峙”,尖锐的婚恋话题持续涌现,将婚姻的撕裂与对立尽显其中。
与此同时,民间也有为婚姻和谐探索新型模式的。比如,江浙兴起的“两头婚”,就试图解决婚姻中的大小矛盾。
“两头婚”被当地人称为“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男方不需要支付高额彩礼,避免了婚前因无法支付女方财力而被迫分手的悲剧;作为对等,女方也无须提供高额嫁妆。两方不涉及嫁娶,小家庭也会响应国策生二胎。通常,头胎随父姓,二胎随母姓。这种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
对此,网上却热吵不断。赞成者认为,“两头婚”不但响应了国家的生育政策,又减轻了男女双方的经济压力,还避免了姓氏和抚养方面的纷争。
反对者则认为,这种模式会造成两个家庭只在意同姓孩子,只把财产传给同姓晚辈,因而也会带来两个孩子之间的隔阂。
01
家庭婚姻的社会性纠结
事实上,以上言论是婚姻纠结的一种体现。要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所有人心目中的梦想婚姻,浪漫,唯美,山盟海誓,地老天荒。
但现实却是家庭婚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性纠结。
且不说婚前纠结是否要结婚,“结婚就是失去自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结婚,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人纠结跟谁结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面包’和爱情究竟选哪个”。
更何况一旦选择结婚,却发现恋爱只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荷尔蒙相吸,而婚姻是真刀实枪地过日子,充斥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地鸡毛。
既要纠结于新房是离娘家近还是离婆家近,还要纠结于“生不生娃,何时生娃”,又要为“过年去谁家”吵到抑郁,更要面临婚姻的头号杀手——家务分工不均。
如中国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家务;只有22.4%的家庭能做到家务男女均分;而男人承担大部分家务的家庭则仅有10.4%。
男性在外“腥风血雨”,回家“葛优躺”,但女性脸朝黄土背朝天耕耘、披星戴月战商场是付出,一粥一饭、孝老教子的琐碎又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何尝不是付出?
随着朝伴暮处地深度生活在一起,感情几乎消磨殆尽,以致“婚前,爱情是神话。婚后,爱情是笑话”,“毁掉婚姻的不是出轨,而是无休止的沉默”,再加上“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如何不叫人失望!
最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噩梦让人身心俱疲,纠结于要不要离婚?离婚的话,共同财产怎么分配?谁来抚育孩子?不离的话,日子实在没法过,“每天回到家就烦,根本感受不到家的温暖”。
离婚后,又会开始纠结是否要再婚、跟谁再婚,而再婚了又开始新的纠结,如此循环往复。
以前提到结婚,想到“天长地久”,现在提到结婚,想到“能撑多久”,婚姻从未如此之纠结!
02
根结在于追求男女平等
进一步而言,婚姻纠葛如此纷繁复杂的根本原因是追求男女平等。
而回顾历史,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率先在婚姻理论上突破,废弃旧式婚姻、“解放女性”成为延安一脉的精神同道。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由此,中国官方全面开启了男女平等时代的第一场。
这是一次飞越式的进步,仿佛瞬间就把山顶洞人请进了五星级酒店,中国女性干脆利落地将家庭、宗族、礼法、文化教育等传统婚姻束缚全部“断舍离”,即便时至今日,也是全球罕见。
但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体力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而婚姻更多地表现为财产依附关系,强壮的男性仍居于主导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观念并未得到彻底更新。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才将传统父权社会的男权基础釜底抽薪,女性由“家庭附属品”转化为“经济独立体”。
要知道,互联网开启了键盘时代,弱化了男女分工,社会竞争的不是手臂和腿的力量,而是脑部的力量。
时至今日,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达70%,排名世界第一,远超发达国家约50%的女性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的提高,直接提高了女性的经济水平,塑造了更多的独立女性,甚至呈现“阴盛阳衰”态势。
用胡润的话来说:“全球最成功的男企业家百强中,有3成是中国的,而全球最成功女企业家百强中,超过6成是中国的。中国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要‘成功’一倍。”
而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谁为养家付出得更多,谁在家中的话语权就更大。然则,中国女性快速进步,但男性社会还停留在过去,以致性别差距不降反升,逆常态化发展。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国的性别平等指数排名自2011年的第61位(共135位)一路下跌到2018年的第103位(共149位)。
03
维系婚姻的基础正在转变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存续了上万年之久的婚姻协作基础,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换言之,维系现代婚姻的基础正在转变:眼下从婚前财产公证、债务清偿到财产继承,法律掀开了笼罩在夫妻之间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夫妻之间的财产归属和分配关系愈发清晰化。
这意味着,婚姻家庭的经济功能和规避风险的功能逐步被市场取代,传统意义上的婚姻财产关系正在被消解,让爱情在婚姻家庭中的分量越来越高,但情感也在转变——从忠诚走向善变。
且不说“爱”本就是荷尔蒙作祟,易于消逝,如经研究调查,爱情的保质期为18—30个月。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繁盛之地,Tinder、陌陌、探探等工具降低了社交成本,催生了婚恋伴侣间的“信任鸿沟”。选择太多了,让人很难只维系在一个选择上,极大地削弱了男女双方对婚姻的忠诚度。
此外,从土改以来宗族纽带的彻底被打破,到城市化大潮中家庭纽带的日渐松弛,再加上独生子女陆续步入婚姻,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纽带开始向家庭转变,家庭结构愈发小型化。
如从2010年左右的相亲结婚到2012—2013年的生娃,再到2015—2016年的子女教育,国产家庭剧主要矛盾从小两口自己和公婆的两家关系矛盾变成了自己内部矛盾,将婚姻家庭关系的变迁尽显其中。
这之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青年一代对社会认知的逐步成熟,婚姻观念不断走向开放,子女作为婚姻纽带的作用也在被消解。
典型如丁克家族,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
根据2017年2月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中国大中城市已经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结婚5年以上不要孩子的夫妇,北京家庭占10%,上海占12.4%,深圳占11.8%,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丁克家庭将增多”。
04
婚姻进入复式时代
可见,婚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变革,中国已然迎来了男女平等时代的第二场。即便有一些太作,“要是你不爱我爱得心碎,我就闹你闹得心累”,或是有一些太过分,如女权主义激进化,但谁也阻挡不了时代浪潮的到来。
婚姻将在不同观念的磨合冲突中相互融合,进入复式时代,并呈现以下特征:
其一,财产与情感将并行不悖。
彼时,人们既守护传统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基础,又拥有感情的融洽和精神的默契,懂得如何制造浪漫、如何经营婚姻。
如中国80后的婚姻观,“没有爱情,别谈婚姻;婚姻不但要取暖,还要取乐;婚后仍要保持自身独立的地位和个性”,便是预测未来的最好注脚。
其二,既兼顾家族伦理又实现两人世界的复式婚姻将大行其道。
未来,家族与家庭将不再是东风压倒西风,抑或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单一趋势,而是在传统伦理和现代价值的博弈中勾兑出新的“枝叶”,在这种婚姻中,夫家和娘家、血亲和姻亲的界限,也一并被模糊掉了。
这其实已有征兆,如杭州西郊水村的两头婚育模式,本着双方平等的原则,既兼顾男女双方家庭的实际需求,又无形中化解了代际之间的可能冲突。
其三,同居与婚姻界面模糊化,不在乎那一纸婚约。
早在2013年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中就表明,中国婚前同居数量在30年间翻了17倍。据一份网络婚姻调查的报告显示,超三成女性只想同居不想结婚,比男性多一成。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演进,并随着婚姻观念的开放、生命科技的成熟,除却一纸结婚证书,从家族到财产,同居与婚姻生活差距将越来越小,“我有伴侣,但不结婚”将成为时尚之选。
此外,“AA”家庭或许很脆弱,但极有可能流行化。
“AA”家庭将是一个“共伙”单位,为了社会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家庭的共同快乐,既有婚前财产明确化,也有婚后生活“AA”化。
总而言之,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婚姻将进入复式时代,但正如马特·里德利在书中预言道:“(婚姻)这种人类制度就在我们的眼前演变着,到21世纪末,它的形式肯定会大有不同。”
无论如何,人类总在进化,为婚姻与爱情这些曾经那么美好的东西,寻找到存放之地。
·中文新闻 尽管主打单曲《疾病》的反响令人失望,Lady Gaga仍继续推出“黑
·中文新闻 激动人心的时刻,地点、地点、地点夫妇在失去女婴后公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