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生活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到底是指什么?分析了三点
在加拿大
作者:城东李公子
婚姻中的七年之痒,不仅仅是传于生活中的一种说法。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国法院审结的140余万件离婚案件中,77.51%的夫妻,是因感情不和而向法院申请离婚,并且婚后2-7年为婚姻破裂的高发期。
印证了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说法。
这好像就是婚姻中的魔咒,谁都逃不过去。
如果留心去观察身边的一些夫妻,真有很多夫妻,感情或关系是在结婚三年、七年出现危机的。甚至有很多夫妻坚信,只要能熬过眼前这一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没有人的婚姻不会出现问题,正视问题,思考问题,这是很重要也是很需要的能力,绝不能把黑锅甩给婚姻本身,好坏,只可能是两个人经营的结果,所有问题或危机的来临都不是偶然。
至于为什么会有七年之痒的说法,也是有迹可循的,包括吵架次数变多,无话可说、倦怠厌烦。
婚姻中的七年之痒,到底是指什么?分析了三点!
1、七年之痒不过就是一个临界点。
有可能是婚前便积累了较深的矛盾,比如因为彩礼,只是那时碍于种种顾忌不好发泄,等结完婚后,木已成舟,所有负面情绪开始发泄在点点件件小事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的怨言、委屈和成见也就愈深,矛盾无限积累着,愈演愈烈,终于到结婚第七年,成了压垮彼此的最后一根稻草,继而撕破脸皮,不管不顾地必须要给自己讨个说法。
或者,是许多夫妻没能意识到,感情不是一劳永逸的。
结婚不代表结束,没有主动的经营和继续的付出,完全凭着以前的感情基础为支撑,慢慢不再照顾对方的感受、需求和需要,导致一方越来越寒心委屈。
也是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忍到最后不是爆发就是崩塌,而结婚第七年,彻底过了新婚甜蜜期,正式步入平凡的生活。
又或者,是两个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经营婚姻,不懂夫妻之间是需要相互容忍的,也没能意识到,结完婚后彼此都要去掉一半的个性。
所以所谓的“七年之痒”,不一定就发生在结婚第七年,很多真实发生的问题,却不被你在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那么则是一件又一件积累着,而人的忍耐又都是有极限的。
2、正式步入最平凡的生活。
有很多一部分原因,夫妻俩结婚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婚姻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懂婚姻只是换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也不懂平凡和苦难才是婚姻的常态。
反过来把婚姻生活想象的光彩熠熠、火花四溅,觉得应该比恋爱更浪漫。
那么后来得到的,自然是大失所望,等新婚甜蜜期彻底过去,步入最平凡的生活,就觉得这样的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开始怀疑和质疑。
那么他的这些负面情绪,间接性地就会发泄到伴侣的身上,继而引发争吵,总因为点小事争吵。
并且随着家庭家务、养老育小、人情往来等等琐碎的到来,不由地感到繁杂,每天见到伴侣也不是欣喜,只有厌烦沉闷的感觉。
同时又特别向往单身一人时的自由和潇洒,渴望恢复到那种激情与兴奋的生活去,心态逐渐崩塌,对眼前的生活不禁更加感到失望了。
无聊、枯燥和索然无味的生活,让夫妻两个人都变得不可理喻,甚至把一切不痛快都归罪于伴侣身上。甚至一件极小的事情,都会因为两个人的倦怠,而被无限放大。
3、生活压力大导致互不理解。
两个人之间的新鲜感,以及结完婚后的甜蜜期,都可以化为一种特别的热情,无限包容彼此,包括有什么矛盾,马上就能被那种特别的热情所治愈。
其实呢,问题还在那里,只会等新鲜感彻底流逝完了,再一一浮现出来。
感情初期,新鲜感就是动力,新鲜感就是温暖,但后来两个人的相处,那是靠能把爱落实到生活细节中,有实实在在的支持、理解、关心。
按理说,生活越是艰难,做夫妻的越是应该抱成一团互相取暖,共同承受命运。
可很多夫妻都颠反了,越是生活压力大,夫妻之间越容易出现互不理解的情况,都觉得只有自己最辛苦,自己的功劳最大。
不再有什么韧性可言,一句话就能将其激怒,大发脾气。
毕竟还是普通人多,等有了孩子后,特别在孩子上学了以后,各种各样的开支随之而来,当夫妻再顶着房贷车贷的压力时,马上就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每天都是疲惫不堪的两个人,最容易发生矛盾,甚至都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以上就是总结的三点。
不管怎么说,既然一路走过来了,轻易不能放弃,换一个伴侣从来都改变不了婚姻的本质,如果真的离婚了,想想自己还有感情爱别人吗?
花了那么多时间,才对伴侣有眼前的了解,再重新去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解另一个人,又能接受吗?想想都觉得累。
所以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想想两个人为什么开始。
其实,我们最开始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只是被满足了以后,才有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和目标,冷静下来想想,也许你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又是否忙着和别人比较,忘了去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在婚姻中遇到问题很正常,但我们千万不要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了,想想问题的根本出在哪里,为什么伴侣会变成这样,以及有的一些行为,最终的需求是什么。
--END--
·中文新闻 从送货司机到首席执行官:Don Meij 在达美乐结束 40 多年的职业生
·中文新闻 丽贝卡·瓦尔迪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大胆声明,在科琳·鲁尼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