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陈志刚博士
本报记者 王骞
今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十周年,在这十年中,中俄两国经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历次首脑会晤、中俄首脑互访、还有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关闭事件等等,旅俄华商,作为在奋斗在中俄经贸合作最前沿的群体,他们的经历和现状也是华人群体在异乡创业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为此,带着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俄罗斯知名华商、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IBT集团总裁陈志刚博士。
记者:陈志刚博士您好,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十周年,在这十年中,中俄两国关系稳定,这对旅俄华商当前的经营合作,往来交流活动中都有哪些影响?
陈志刚博士:《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十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成果显著,譬如,在我们圣彼得堡的中资项目"波罗地海明珠"就是中俄这十年睦邻友好的结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10年中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接近危机前水平。两国互为"国家年"、互为"语言年"活动,使中俄两国的文化、经贸、民间往来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点,作为我们在俄多年的华商,深有感触,颇为自豪。
中、俄两国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互访与交流更为频繁。近年来,中国国内各省市不同级别的代表团都来过圣彼得堡进行访问、考察、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类代表团走访、洽谈的多,实质性落实下来的项目少,所谓的"雷声大、雨点小。",国内地方的代表团的工作效率相对不高,很多意向合作项目的洽谈跟进度还不够,项目的成活率不够理想,待开发的潜力空间还很广阔。
从民间贸易的角度来看,中俄友好睦邻,让中俄民间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尽管贸易的具体形式还存在问题,但在新形势下,日益规范的贸易合作模式为华商在俄事业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纵观中俄民间贸易近二十年的历史,民营企业从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广大在俄华商在中俄贸易合作20年的风风雨雨中,经历了1998、2008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重创和洗礼,虽损失了财富,却积累了经验!
记者: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俄华商应该进行怎样的自身调整?
陈志刚博士:现在,我们华人企业用以往华商那种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很难在俄罗斯得到快速发展了,俄罗斯的法制相对过去更健全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限的消费市场有太多的商家在里面竞争。现在要有好商品、好的服务、好的管理,还要懂法律,防止栽跟头……要全方位提高质量,加强内力,否则就会被淘汰。
举个例子来说,以前办中餐馆,几个红灯笼一挂就行了;现在不行了,现在还要讲究味美价廉,环境幽雅……市场需求有限,竞争自然就激烈。
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尤为重要。
记者:您怎样看待在俄罗斯做大众型的生产、服务行业?
陈志刚博士:在俄罗斯投资大中型的生产、服务行业,可以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利润空间是可观的!侨商可以做一些产业,比如"菜篮子工程",经营农场,生产土豆、大白菜,建面包厂,做俄罗斯人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用提高生产工艺和管理效率的方式获取竞争力。
在服务领域,比如建纯净水厂,客户向俄罗斯工厂购买纯净水,需要提前预约,几天后,才能送到货,中国人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天预定当天就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凭这种服务速度就能占领市场。一桶纯净水100卢布左右,成本才有多少呢?关键是靠服务,纯净水是大众消费,500万人口的圣彼得堡,有200万消费得起。这市场就大了。
像这样的大众领域,求胜之道在于管理。个人认为未来几年的商机会在这里。即:国内资本,地方优势,将贸易型企业转变为生产型企业。
俄罗斯的大超市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比如广交会。现在是买方市场,货源充足,大超市拖欠供货商的资金给自己上货,供货商就被拖垮了。所以与其耗费大量资本供货,不如自己"建巢",自己投资办超市,做业主,国内作为基本供货渠道。否则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凸显不出,我们还成了廉价产品生产、供应和服务商。
在大众产品的生产服务行业,只要有好的品牌,再潜下心来做,前景应该会不错。所以问题还是归结到中国大的民间资本不愿长期性投资的问题。而且对市场了解不足,信心不足。同时缺乏人才。
在中俄互补性强的一些方面,欧美日不愿意做,俄罗斯本地人效率又低,比如农场,"菜篮子工程",建材生产批发。真把这些建立起来的,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涉及到中国的方方面面了,吃的是中国企业生产的面包和肉,那时候才能说,在俄华人企业的业务进入到俄罗斯社会的筋骨了。我们目前的产业都还是皮毛。
现实情况是:俄罗斯不需要中国人到俄罗斯来卖货,人家自己到中国进货就行了。供应商不缺,但管理水平高的生产、服务性产业,在俄罗斯仍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您提到在俄投资,建"菜篮子工程",建纯净水厂,在建材批发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呢?
陈志刚博士:真正做稳,做好,还是需要在俄罗斯建厂。比如我们饭店向俄罗斯厂家订做房门,需要40天,而在俄罗斯的中国厂家定做,差不多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建类似的木材加工厂,从中国请师傅,请技术管理人员,工人采用原苏联加盟国的技术工人。把企业从贸易型转变为生产型,发展前景可观。
总之,在中俄睦邻友好十年的大环境中,在俄华商们积极进取,为中俄经贸等方面的未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一步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记者:非常感谢您百忙中接受《俄罗斯龙报》的专访,也祝IBT集团在中俄经贸合作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学习交流 适合初露头角的系统管理员的 VMWare 认证?
·学习交流 TAFE SA 角色扮演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