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龙年龙人办龙报,2000年2月,俄罗斯第一份套色大8开华文报纸《俄罗斯龙报》在莫斯科付梓。如今,龙报历史即将满“一轮”,创办人兼社长李双杰对中新社记者谈及12年的“寻根”历程时感慨道:“几起几落,风雨无阻”。
事实上,自1999年筹备开始,龙报就在追寻旅俄华人之“根”。李双杰说,报纸的草创深深刻上了1990年代中俄贸易兴盛的烙印,“那是我印象最深的时期,跟不少中国人一样,我当时做贸易赚了一笔钱,其实也知道办报风险大、收益少,但仍然投了几十万美金,只因为对新闻的热爱和对俄罗斯文化的情结。”
12年来,龙报与旅俄华人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起初的6年,适逢中俄贸易高速发展,龙报亦经历了飞速扩张,鼎盛时期成为32版日报,并与中俄多家媒体拓展版面合作,记者人数最多则达到了20人。
然而2008年开始,俄以近乎“休克疗法”的方式打击灰色清关,使许多在俄华商蒙受经济损失,“大市场”关闭更雪上加霜,此后全球金融危机来袭,莫斯科和远东等经贸重镇华人或回国、或离开市场,逐渐分散,华人聚居之“根”愈来愈模糊。《龙报》读者损失太半,广告收益骤减。
“莫斯科、远东的华商常是忙忙碌碌而来,获利则归,没有真正买房定居的”,再三考虑后,2008年李双杰将《龙报》社址迁至圣彼得堡,“只有圣彼得堡是真正意义上的华人聚居区,在这里,华人倾向于结婚生子、安居乐业。华人在此稳定的生活状态,是远东和莫斯科所没有的,这里也是华人媒体的‘根’。”
华社的支持,亦是李双杰立报的“根基”之一,她回忆道:“2007年在莫斯科,报纸很艰难的时候,有当地很有实力的华商直接带钱来接济我,经济萧条期,华社资金并不充裕,也有华商以广告形式给我以支持。”
2009年后,一改前半程的快速膨胀,《龙报》调整了办报策略,版面与新闻“不求多,但求精”,版面减至24版,质量成为新的“根基”,对独家、深度、专访等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如今,龙报已在圣彼得堡“扎根”三载,目前李双杰致力于当地华社活动,2010年至今,龙报已在当地参与筹办了11项社会活动,尽管不以赚钱为主旨,但她认为这是报纸的“无形资产”,令龙报的社会影响力大获提升。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艺术之都,油画、芭蕾久负盛名”,李双杰说,“在这里,中俄文化交流和合作空间大,很有前景”,这亦是龙报未来寻“根”的路向。
17日将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迎来一位“老客人”——李双杰。自2001年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起,李双杰已连续出席五届。她说,这是一个与国内、国际同业合作的平台,为她赢得了不少支持和机遇。
·中文新闻 悉尼学生因佩戴巴勒斯坦围巾被禁止参加12年级正式课程
·中文新闻 二十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向澳大利亚非法商人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