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俄罗斯生活信息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在加拿大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6岁写出第一首钢琴曲《印度加洛普舞曲》,九岁自编剧词创作歌剧《巨人》,由家里人表演。23岁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时获得金质奖和鲁宾什坦荣誉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力图表现出形象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又表现出对十八世纪古典作曲家的偏爱,有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主义倾向。

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二十年代前后的十五年间,他侨居国外,在日、美、英、法、德、比、意、西等国弹奏、指挥自己的作品演出,享有世界性声誉。 回国后选取爱国主义主题,把苏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放在首位进行创作。先后获得极高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人民艺术家,六次获斯大林奖;外国诸多有名音乐组织成员。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的重要作品几乎包括各种曲式,主要作品有:

(1)舞台作品:歌剧《马格达伦》,《赌徒》,《火天使》,《谢苗・科特科》,《三桔爱》,《修道院的订婚礼》,《真正的人》;芭蕾舞剧6部,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

(2)乐队作品:7部交响曲,小交响曲,序曲,交响组曲,5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配乐多部。

(3)室内乐4首;钢琴曲十几首以及声乐曲多首。

代表作:交响童话《彼得与狼》;D大调《古典》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生平简介: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1953年),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生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松卓夫卡村。父亲是管理地主庄园的农艺家,母亲擅长钢琴,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普罗科菲耶夫5岁开始学钢琴及作曲,随后陆续写出了歌剧、钢琴曲等一系列童年作品。1904年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K.利亚多夫(作曲)、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配器)、A.H.叶西波娃(钢琴)、H.H.切列普宁(指挥)。1909年毕业于作曲班,1914年又毕业于指挥班和钢琴班,因演奏自己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而获安・东・鲁宾斯坦奖。音乐学院的系统学习为普罗科非耶夫打下了作曲和钢琴技巧的坚实基础。然而他不满足于传统作曲技法的学习,开始醉心于当代最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的探索。对他影响较大的是I.P.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创作,以及戏剧、绘画、诗歌的一些新潮流。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13年以前)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不断的探索和风格的急剧变化。他反对当时风行的柔弱伤感的艺术风格和习惯性的“美”感标准,主张刚健有力的、甚至强烈到刺激感官的艺术效果。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常常迸发着节奏的力量,充满活力和热情,富于奇思异趣,调性范围也因多调式和色彩性和声的运用而得到大胆扩展,俄罗斯民间因素被赋予了崭新的面貌;钢琴写法也作了新颖的处理。这一时期他还写有下列著名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911)、《第二钢琴协奏曲》(1913)、《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16─1917)、钢琴小品套曲《昙花一现》(1915─1917)、《第一交响曲》、《古典交响曲》(1917)等。

第二时期(1918─1933) 1918年春,普罗科菲耶夫离开祖国,在欧美侨居了15年。1919年他为美国芝加哥剧院作了童话喜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这部以其欢快,乐观的格调而与20年代的西方歌剧大异其趣的作品并未得到观众的赏识。1920年在巴黎和伦敦接踵上演了他的舞剧《关于作弄七个小丑的小丑的故事》(通称《小丑》,1915,1920年修订),管弦乐《斯基夫组曲》和康塔塔《他们七人》,从而开始赢得西欧舆论的承认。1921年完成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大受欢迎,它融合着悠长的俄罗斯歌调及饱满的动力性和明朗情绪,是他的最佳作品之一。普罗科菲耶夫逐渐认识到,脱离祖国对他的创作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于是在1933年返回苏联。

第三时期(1933─1953) 返回苏联后的20年是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新的题材内容(祖国及其历史和当代生活),现实主义的和俄罗斯性格的艺术特征更为鲜明,音乐语言更为明晰而富于个性,史诗性、抒情性的创作面貌更为突出,传统的调性手段和旋律结构同20世纪艺术风格的融合也更为有机而自然。这一时期他在歌剧和舞剧方面的成就特别显著。他完成了4部歌剧:《谢苗・科特科》(1939,根据B.Ⅱ.卡塔耶夫的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描写国内战争时期乌克兰农村的斗争;《真正的人》(1947─1948,根据B.H.波列沃依的同名长篇小说)塑造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修道院中的订婚礼》(1941,根据英国作家R.B.谢里丹的小说《少女的监护人》)是一部抒情性的喜歌剧;《战争与和平》(1942,1953年修订,根据Ⅱ.H.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是一部把抒情心理性和民族史诗性熔于一炉的爱国主义巨作,被公认为是普罗科菲耶夫歌剧创作的顶峰。这些歌剧的脚本都是由曲作者亲自执笔或参与编写。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作品很少采用分曲形式;声乐部分以旋律化的或说白化的朗诵调为主 (继承了A.C.达尔戈梅斯基和M.II.穆索尔斯基的歌剧传统);管弦乐部分则始终以复杂的交响性展开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这一时期他创作的3部舞剧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 (1935─1936)、《灰姑娘》(1941)、《宝石花的传说》(1949─1953),不论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完美性上都大大超过他前期的同类作品,是对这一体裁的创造性贡献。他的《第五交响曲》(1944)、《第六交响曲》(1947)、《第七交响曲》(1952)分别侧重史诗性、戏剧性和抒情性的音乐形象,它们的问世都引起热烈反响,被视为苏联音乐的经典。特别是《第七交响曲》以其高度的艺术魅力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生涯做出了光辉总结。

在其他器乐体裁方面,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5)、《大提琴交响协奏曲》(1950─1952),以及一系列奏鸣曲均成为演奏家的保留曲目。此外,他的交响童话《彼得和狼》(1936)、组曲《冬日的篝火》(1949)等,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刻画了苏联少年儿童纯真的心灵,是奉献给孩子们的艺术珍品。

普罗科菲耶夫认为艺术家必须美化、歌颂和捍卫人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他的作品中所固有的明朗乐观、富于活力的素质正是上述信念的体现。但他也从不回避通过创作对黑暗丑恶的生活阴暗面进行嘲讽和鞭笞。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艺术革新家,他并不特别倾向某一现代流派,不给自己限定某种必须恪守的作曲理论,他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广泛继承西欧古典派、印象派、特别是“新俄罗斯乐派”的传统,兼收20世纪作曲技法的一些新成果,并独具匠心地汲取和处理民间音乐的音调、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他自成一家的风格。他的音乐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3月5日普罗科菲耶夫在莫斯科逝世。

作品介绍:

彼得与狼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 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 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 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 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D大调 第一交响曲(古典交响曲)

D大调 第一交响曲 (古典交响曲) 创作于1917年,并于当年首演,是普罗柯菲耶夫的成名作,据说是为了向海顿表示敬意。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古典交响曲,是因为这部作品采用古典音乐的传统技法,配器使用双管制乐队,但采用不协和和弦和新颖的节奏,是二十世纪所谓“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范例。曾被评为“现代人所住的古镇”。曲中故意表现单纯化的形态与独特的和弦法,和当时美术界的立体派有并肩平行之感。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一开始便突然呈示气势恢宏的第一主题,并由长笛的演奏推进动机的发展。 这一乐章简直就是海顿、莫扎特典型的第一乐章曲式的压缩,但作者用戏谑的态度进行模仿,仿佛一幅带有嘲讽意味的漫画。

第二乐章:小行板,三部曲式。在其它弦乐器的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一条优美而庄重的旋律线,随后长笛加入。整个乐章的结构几乎完全是古典的。

第三乐章:加沃特舞曲,不太快。主题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音响纯净简洁,有进行曲的意味。这里,作者用“古典组曲”里的“加沃特舞曲”代替了古典时代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生动的,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极为诙谐幽默,充满了急促而连续的跳动,是充分体现作者风格的乐章,乍一听,与作者最著名的作品《彼得与狼》非常相似。

《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

三幕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1935至1936年间,剧本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舞剧音乐共五十一曲,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1936年,作曲家将其改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和一套钢琴组曲,在音乐会上演出并受到欢迎。直到1940年这个舞剧才在列宁格勒上演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台上的著名剧目。1944年,作曲家又由此改编了第三部交响组曲。这部舞剧剧情与同名歌剧基本相同。它的音乐继承并发展了柴科夫斯基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以特有的深刻抒情性和戏剧性著称于世。美妙动人、丰富多采的旋律与和声,复杂多样化的节奏以及雄魄壮阔、精致华丽的配器,把舞剧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时代高度。

第一组曲共分七段: 1.民族舞,2.场面,3.情歌,4.小步舞曲,5.假面,6.罗密欧与朱丽叶,7.泰保尔之死。

第二组曲也分七段:1.蒙泰欧与凯普莱特,2.少女朱丽叶,3.劳伦斯神父,4.舞曲,5.罗密欧行前在朱丽叶家中,6.安底列斯姑娘的舞蹈,7.罗密欧在朱丽叶坟旁。

第三组曲分六段:1.罗密欧在喷泉旁,2.晨舞,3.朱丽叶,4.奶娘,5.晨歌,6.朱丽叶之死。 这里选用的是第二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蒙泰欧与凯普莱特》 的片段。



  ·中文新闻 悉尼至霍巴特悲剧:被风帆击中后两人死亡
·中文新闻 2024 年除夕夜:悉尼地铁面临考验

俄罗斯生活信息-加拿大

布拉格战役

华人网1945年5月6─1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第4、第2方面军为合围和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军集团和解放捷首都布拉格而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也是欧洲战场的最 ...

俄罗斯生活信息-加拿大

俄罗斯人的称呼

华人网俄罗斯的人名常常令中国人头痛,俄罗斯的姓名全部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又有小名,爱称和呢称,名字相当于中国人的大名,即正式名字。大名与小名,爱称是相互对应的。 ...

俄罗斯严冬老人
俄罗斯生活信息-加拿大

俄罗斯严冬老人

华人网在西方的基督教徒眼中,每年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最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背着礼物的圣诞老人。而在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最受欢迎的节日并非圣诞而是新年,它的象征便是憨态可掬 ...

俄罗斯生活信息-加拿大

俄罗斯国家大马戏简介

华人网俄罗斯文化艺术领域中有两朵永不衰退的鲜花──马戏和芭蕾。其中,俄罗斯的马戏节目常常以惊险奇异的设计,高超的技艺在著名的世界马戏比赛中夺魁获奖。 马戏在俄罗斯的表演历 ...

俄罗斯飓风220毫米火箭炮
俄罗斯生活信息-加拿大

俄罗斯飓风220毫米火箭炮

华人网1977年装备苏联陆军。16个发射管,分三层排列,上层为4管,下面两层各6管。配用弹种有榴弹、化学弹和子母弹,一次齐射可布设368枚反坦克地雷。发射车采用”吉尔-135”(8*8)卡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