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安省一名男子被一名使用人工智能模仿亲友声音的歹徒诈骗了 8,000元。
居住在旺市的男事主说﹐接到一个自称是他某一个朋友的电话。他与这朋友更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一起去钓鱼。这个朋友致电给他﹐指自己因在开车时发短信﹐并造成严重事故而被捕。他急需八千元来保释。
男事主说﹐由于声音及谈吐语气都与该朋友一模一样﹐令他真心相信那就是自己的好朋友。
随后,一个自称是该朋友的律师又打来一连串电话﹐男事主最终交出了8000元的保释金。但当骗徒再次尝试向他骗取更多钱时,男事主终于开始怀疑﹐于是决定给他的朋友打电话。对方确认自己安好,完全不知道发生甚么事。
当骗子再给男子回电话时,便揭穿对方根本不是他朋友。对方的声音停顿了一下,然后用回自己正常的声音。
犯罪分子通过繁制语音来冒充朋友和家人的行为在加拿大日益猖獗,而在美国也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亦表示﹐收到许多投诉。去年﹐消费者因此而被骗26亿元。
联邦贸易委员会营销实践部副总监Lois Greisman表示﹐复制语音是真实存在的。骗徒可截取某人的声音片段并复制。这样就几乎与真人的声音无异。要复制某人的声音,骗子只需要那人几秒钟的语音。这些语音可以是即场录音,也可从社交媒体
下摘下来,甚至可来自某人的答录机(answering machine)。
Greisman说﹐任何冒名顶替的骗局的共通点都是有一种紧迫感,即来电者急著要钱。如市民接到自称是朋友或家人的电话﹐并称他们出现紧急状况﹐便应挂上电话后﹐再请直接联系他们。
不仅是个人﹐就连企业亦须小心。因为亦有人冒充老板打电话向职员要钱。为避免受骗,专家建议使用「暗语」﹐但市民如有任何疑问,也是挂断电话﹐并直接致电对方。
·生活百科 从PI记录的选择性数据
·生活百科 将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到家庭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