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来源: 李悟博客
“我们知道加拿大人不高兴看到中国人买房。”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华裔说。华人的到来究竟是给加拿大带来了经济的生机还是只享受加国的优厚福利?这很难说!
![](/uploads/allimg/201117/1UUSU1-0.jpg)
中国新移民在加拿大的奢华生活(图源:Reuters/VCG)
最近,华人新移民成为温哥华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攻击的靶子。很多温哥华居民说,是他们这些人把房价炒上了天,以至于本地人都买不起房。
这种怨恨情绪的升温,导致卑诗省政府出台了15%的额外物业转让税,专门针对外国买家。与此同时,一份报告显示,低陆平原有10%的房屋交易是被外国人买走了,其中多数是中国人。
有议员提出要对所有住在几百万元房子里,又没有收入的新移民进行调查。至此,所有的中国大陆移民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很多中国新移民感到困惑,为何他们就成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出气筒?
他们更想问:这项15%的税收新政,到底是针对房价,还是暗示中国人已经不再受欢迎。
这个城市最特殊的群体
据报道,近几年一波在温哥华登陆的中国新移民,他们的原居地并不是本地人过去160年来所熟悉的地名,如广东、香港、新加坡和台湾。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字,自2000年以来,温哥华有近14万移民来自南京、上海、哈尔滨、北京、广州和青岛。
这些移民与加拿大人过去见到的完全不同,不仅仅是在数字上。他们是中国近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受益者,到加拿大来,有财力有信心。
不过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与早期移民也有共同之处。
老移民不替新移民说话
《环球邮报》采访了一些华裔新移民,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全都不是本地媒体上最常报道的超级地产投资商,空置房的业主,被宠坏了的富二代的家长,或是中国来的贪官。
他们有钱在温哥华的好区买房,但也不是一口气就买下房子,或者全靠吃利息过日子。他们来这里的理由还有很多,比如有朋友在这里,这里的华人多,喜欢温哥华的风景。
他们代表了更多被媒体忽略的多数中国大陆移民,在温哥华近50万华裔中已经占到近40%。他们试图代表新一批大陆移民,因为老移民都不愿为新来的中国移民说话。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香港移民涌入温哥华时,也遭到本地人的批评,指他们建起大宅,砍倒大树,可能与黑社会有关,往往父亲仍留在香港工作,孩子在这里驾着跑车闯祸。当时60、70年代的老移民就作出反击,前省督、知名商人和慈善家林思齐(David Lam)积极为中国移民辩护,并且设立了“劳里尔学会”(Laurier Institute),资助研究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突。
现在关于中国大陆移民的报道全是负面的。
不但本地居民认为是这些人导致温哥华的房价飙升,社交媒体甚至主流媒体也这样描绘他们:带着非法赚来的钱,到加拿大来洗钱;把钱投入空置的公寓投机;买张公民身份,不交税又享受加拿大社会服务;推倒市内的旧房大肆装修……
这些故事很多往往来自地产经纪。比如,《国家邮报》曾经报道“温哥华地产经纪Sarina Han知道,她挂牌代理的Westside富豪区一间250万元房屋,最终会落入中国买家手中,其后被推倒重建一座豪宅。”
富二代的报道以偏盖全
媒体也热衷于报道温哥华一批被宠坏了的富二代。《纽约时报》指温哥华到处都是暴富的年轻人,女的背爱玛仕柏金包,男的开兰博基尼,大都是中国贪官的子女。
阅读全文
评论
确切地说是不喜欢没有身份的华人炒房。偷换概念
评论
不只是没有身份的人,即使是已经移民的有钱人,他们炒房也是一件坏事,不过他们在加拿大能做什么呢?他们的身份是出钱买来的,不是凭自身的能力比如学历,专业知识,特殊技能等得到的身份,他们只能炒房。所以,加拿大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阻止这些人继续炒房,因为,当没有身份的人买房需要叫15%税的时候,有移民身份的人不需要交,他们很可能会投机买房炒房!
评论
外来资金特别是不受监管的地下钱,会严重冲击本地经济,影响所有产业的供求平衡。这就好比加拿大政府为了多收入,自己直接加印发行货币量,后果只能是通货膨胀!
评论
岂止是没有身份的人,就连有身份的投资移民也是一些畸形人,它们往往是老公常年在中国,家庭分离,老婆无所事事,孩子常年泡在esl里,无法融入社会,严重破坏加拿大的价值体系。
评论
乱七八糟的逻辑,华人移民需要缴外国人过户税吗?
评论
鄙视一切只知索取不晓回报的人。。。
评论
鄙视一切只知索取不晓回报的人。。。
赞同,这是一个点。
评论
不得不说,红眼病也是占有一些比例的。
·
新西兰新闻 “对中国没有信心!”NZ邻国爆发抗议,“既要又要”!新西兰·
新西兰新闻 奥克兰昨夜发生两起致命事故,两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