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ZT)移民加拿大 有一种生活叫做尴尬(ZT)移民加拿大 有一种生活叫做尴尬 var rm_host = "http://ad.yieldmanager.com";var rm_section_id = 7225;var rm_banned_pop_types = 29;var rm_pop_times = 1;var rm_pop_frequency = 86400;rmShowPop();文章来源: 人在北美 于 2006-04-03 09:51:14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移民加拿大 有一种生活叫做尴尬 人在北美西方社会虽然有着较高的物质文明,但是其在对待金钱上的一些“赤裸裸”的做法,还真叫人难以适应。我虽然来之前就做好了“见怪不怪”、“入乡随俗”的打算,但还是花了好一段时间才能对其某些“习俗”做到面不该色心不跳的水准。以下是我亲历的一些尴尬事。 “时间就是金钱”:“记时工”的难堪 这头一个“赤裸裸”,就是所谓的“计时工”问题。我在国内的薪水虽然羞涩,但总还是按时发放,而且不管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还是在家养病,到了月底总能拿到同样的数目,所以从没有费心考虑过将这些钱除一除,看看坐一个小时办公室值多少钱。 直到作了加拿大移民之后,才真正明白了“时间就是金钱”,并不只是一种“促生产提效率”的口号,而是描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时间和金钱的亲密关系。比如说我头一年在餐馆做工的时候,老板说好了给一小时八块。领到头一次薪的时候,兴冲冲地一数,怎么也和自己算的对不上,就斗胆去问老板。香港老板好脾气,耐心地一一算给我看:喏,你星期一有事请假提前离开了半个小时,要减去;星期三你的午餐时间足足超了快十五分钟,当然也该减去;星期六你胃痛…… 后来每当我有时侯想偷偷懒娇娇气放放松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像我们老板一样,快速计算以下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有多大,这样一来,就会乖乖地去该干嘛干嘛了。 以后在这家店我变成了一个不迟到不早退、真正兢兢业业连我自己都吃惊的好员工。话说资本主义的生产率为什么要比社会主义的高,我算是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一分钱一分货”:“小费”的尴尬 另一个困扰过我的”赤裸裸”,就是所谓的服务业的小费问题。在多伦多的头一年,落地几个月后头发长得实在没形没状了,就在唐人街附近找了一家门脸不显眼的理发店。因为头发实在长,理发师说要多交两块钱。多交没问题,但是当时很不理解:若不是染烫,长发短发不都是那么几剪刀,为何要多付?当然我只是自己在心里琢磨琢磨而已,并没有问出口。 头发剪好了,说实话,比在国内的水平差远了。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钱低自然也不好讲求高质量。我转身去交费,那个理发师紧随在我身后,我当时没在意,交了钱就离开了店。后来朋友说起剪发的事,言谈之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理发是要付小费的。我习惯了唐人街的超市不付税,自然也没想到理发店的小费问题。 后来每次经过那家店,都有些畏缩,头发无论长得多长,都不敢再去那家店了。 幸好后来搬了家,换了家理发店。头一次给我理发的是一个棕色皮肤的女人,因为那是离我家最近的唯一的一家理发店,为了不至于又搞砸了没发理,每回都提醒自己别忘了给人家留小费。小费的标准,据我所知,应为所消费的10-20%。为了和理发师“搞好关系”,我总是留下约20%的小费。 偏偏一个朋友也在这家店理发,闲聊中说起小费,自称从来都是只给10%,理发师也似乎没敢他的头发弄成“狗啃式”。我一想也冤,本来这是家西人店,收费已高,再加上小费,每回只剪个发也得二十多元,实在不划算。但习惯已成,再要改变似乎更难为。 为了避免令我不自在的小费问题,我尽量减少去理发店的次数,久而久之,我的发型也变成了千篇一律的“东方式”―长发飘飘。 想想我在国内时,同一家理发店去多了,店主就会好心地建议买一张卡,一次付清。这样一来,单次理发的费用不但降低,而且每次理完发只打一下卡,既省事又雅致,令双方都享受。想想如果在打完卡后,再在理发师的手里放上几块人民币,多寡不论,这种优雅含蓄的人际关系就要彻底变味了。 “各买各的单”:分摊的困境 “赤裸裸”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各付各”的分摊付费问题,英文叫“GOING DUTCH”。我在餐馆柜台收银的时候,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分摊”的场景:同事、朋友、恋人、兄弟、夫妻。本地人做起来也许自然从容,但是很多时候我看得实在有些不忍。 还是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在加拿大交的第一个朋友是个黄颜色的CBC,有一次两个人路过一家BURGER KING的时候,正是午餐时间。我的朋友问我想不想吃东西,我说好的。进了店排好队,朋友关心地问我要什么样的汉包,什么SIZE的薯条,喝什么饮料等等。他这么热心地问来问去,而且我想一套BURGER KING 也就几元钱,就想当然地以为是他请客。 结果当一顿“垃圾”下肚后,朋友快速地告诉我我欠他多少、而我的兜里又掏不出一文现金的时候,我的胃因为刚刚吃下去的炸薯条而发起胀来。 不能怨朋友,只怨自己不该低估了“习俗”的力量。 当小费和分摊这两种“赤裸”相碰在一起的时候,就更有好戏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一次亲身经历。新年前夕, 他和一帮约七八个朋友和一些朋友的女朋友们相约一起去SWISS CHALET吃饭。新年在即,餐馆的气氛很热烈,大家的晚餐吃得十分开心。最后侍者送来了帐单。 帐单到了,大家才意识到先前只顾高兴,忘了提醒侍者将帐单分别结算。但是事已至此,有人提议不如大家平均分摊,立即遭到那些没有吃多少东西的人的反对。于是有人建议说不如每个人找到自己的ORDER,分别付。一致同意后,每个人立即行动,心算的笔算的换钱的找零的沉默不语的,忙乱了好一阵,总算每个人放下了各人该付的一份。 凑在一起的钱正好是帐单上的数目,似乎谁也没有考虑到还有个小费问题。于是有人小心谨慎地说好象还不够怎么办?于是七八个人又皱起了眉头思索。 有的人说每个人应该再拿出15%来作小费。但那些只点了饮料和甜品的,只想付10%。于是又一番吵闹争执。 后来到底每个人付了多少小费,抑或有的人付了没有都无从考证。因为要在短短的时间内给七八个人一个不小的数学测验做,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 从那以后,朋友说他们只要出去吃饭,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侍者他们要SPLIT 的帐单。但是从那以后,他们其实一起出去的吃饭的机会似乎也并不多。 什么时候,西方社会也许可以考虑引进我们中国人在对待金钱上含蓄优雅的一面,那么这些个尴尬场面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评论
这贴家园首富已经贴过了,读起来是很有意思,关于文化的不同。我还是喜欢西方的AA制,最起码我自己就掏自己那份,不象在国内,好多人拿我当大头,哎,没办法呀。
评论
eli8的世界硬币收藏: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131759eli8的澳洲之旅: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202076递国外的朋友请进: 赏 反馈:Aim 2006-04-04#3 A
宅
33,612 $0.00 国内吃饭,人会被分三六九等的——单间跟大厅有别,座位也分主宾主客,……麻烦评论
喂,请问是中国移动吗?我是中国联通,我的小灵通坏了,你们能派中国铁通来修一下吗?国内吃饭,人会被分三六九等的――单间跟大厅有别,座位也分主宾主客,……麻烦点击展开... 一群无知知识的外国人,哈哈哈。 你们来到国外看看有没有机会外国人请你们吃饭,饭钱当然是自己掏自己的,这就是洋人请客。你们可能连被请的机会都没有还瞎淫意。
评论
prcll 说:一群无知知识的外国人,哈哈哈。 你们来到国外看看有没有机会外国人请你们吃饭,饭钱当然是自己掏自己的,这就是洋人请客。你们可能连被请的机会都没有还瞎淫意。点击展开...你从来不请客吗?俺就把你当外国人了,不过,如果你没有入籍,看来真是没有机会被外国人请客吃饭了。
评论
喂,请问是中国移动吗?我是中国联通,我的小灵通坏了,你们能派中国铁通来修一下吗?你从来不请客吗?俺就把你当外国人了,不过,如果你没有入籍,看来真是没有机会被外国人请客吃饭了。点击展开...在国外请客也是认识比较熟的中国同胞之间的事了,这也不是经常,由于同胞们的生活都很穷困,因此互相请客的就更少了。 洋人同事没有请客这个习惯,(我公司1/3的雇员是不稳定的),经常各专业有工作关系的同事并不是很多,而且这边公司离家都很远,因此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因为是按小时计薪工作),谁和谁都没有太大关系,洋人又没有情可的习惯,因此只有那个项目经理出差,或到现场去时,同组的人给张落一下,报名谁去吃午饭(也就是午饭45分钟的时间)谁不去定好做位置,大家热闹一下,但是饭钱是自己付自己的,这就叫请客。
评论
西餐台面也是分主宾的。尤其在上菜程序上,更是强调突出主要客人的尊贵。在餐具和酒的选择上要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总之,比中餐麻烦。至于外国人都是AA制,俺现在有点怀疑是俺们一部分人请不起客时又怕丢面子的一种托词,俺们已经为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付出了尴尬的代价。
评论
跟好朋友吃饭是不可能实行AA制的,不过既然是好朋友,总是礼尚往来的,不会总吃你的。有的人就聆不清,不识相,小气的很,时间久了,就不怎么来往了。以前有个朋友,工作不如意,就给她介绍到自己部门,因为是朋友,所以给了她超过10万的年薪,可是她就从来没请我吃过饭,后来因为我在公司做的不开心,跳槽了,她也没有任何安慰的话,也不给饯行,彷佛没发生一样,这阵子大概工作又不开心了,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职位,我可不敢再请她了,一切随缘,所以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你不对别人好,别人也不是傻子,干吗总要对你好。不过外国人确实很少请客吃饭的,也不太可能成为朋友,有时中午吃饭,碰到外国的同事,大家就在一起吃饭,但是吃完饭,你付钱了,他们肯定会付给你饭钱,你想请客都不行,但是也别指望他们请你吃饭,大概这就是文化不同吧。
评论
我觉得prcll的话有时是很有用的,也给了我们很多警示,我们以前本来想全家移民过去的,现在权衡再三,决定其中一人留在上海,一人去加拿大闯一闯,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作出这样的决定,prcll的帖子也起了很大作用,就是这位老兄的话有时实在是太冲了些,大概这也是个人风格吧。我们是属于对未来很有信心的人(无论国内国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长大,似乎冲劲已经不如20多岁的时候了,考虑的事情也多了,30+和20+就是不一样,唉,也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必然的过程,缺少了激情,人生的色彩似乎也暗淡了些。
评论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对“请客”的态度是不同的。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和美国人是AA的多。但是,来自什么意大利,克罗地亚,印度,波兰,以色列的人不是。因为都是自己掏钱,所以不经常性的请客是的,但是,不是不请。一般,人家圣诞节请,俺们春节请。工作过程中,如果他喜欢和你交往,有时他们也帮你付午餐费,或买杯咖啡请你。
评论
看来你还真是没被人邀请过。这里关系好的同事请个午餐或喝咖啡吃点心还是很常见的事。比较正式的请客就是周末去同事家里吃饭或party了,去的时候是一定要带上礼物的,以后有机会也要会请。在国外请客也是认识比较熟的中国同胞之间的事了,这也不是经常,由于同胞们的生活都很穷困,因此互相请客的就更少了。 洋人同事没有请客这个习惯,(我公司1/3的雇员是不稳定的),经常各专业有工作关系的同事并不是很多,而且这边公司离家都很远,因此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因为是按小时计薪工作),谁和谁都没有太大关系,洋人又没有情可的习惯,因此只有那个项目经理出差,或到现场去时,同组的人给张落一下,报名谁去吃午饭(也就是午饭45分钟的时间)谁不去定好做位置,大家热闹一下,但是饭钱是自己付自己的,这就叫请客。点击展开...
评论
Governments and countries are important. But when you sift everything down, they're all just made up of people. 赏 2006-04-06#12 J 47 $0.00 我倒是喜欢西人这样的文化.国内请客吃饭讲排场我一点也不喜欢.当然做朋友还是要讲礼尚往来的.
评论
俺来加拿大的时间不长,在公司也就四个多月,公司可能比不上楼主的大,在多伦多分公司员工目前3000人,几年前是5000人,俺在的ENGINEER DEPARTMENT也有三百多人,当然也有中国的移民,不过人家都不狂。同事他们熟悉的人也会请去家里做客,平时都会带一些点心之类的让大家品尝。自己请客去餐馆的好像不多。上周俺去了一次,说是SOCIAL MEETING,自己付自己的帐单。先是去酒吧,自己要自己的啤酒,自己付帐。然后又去了一个餐馆吃晚饭,根据自己点的东西在加上16%的小费,凑齐钱后由一个人付账,其中一个同事付少了,另一个同事立刻就说他了,他又算了一下觉得不好意思了。其间他们都觉得很正常,没人觉得不好意思。不过俺是开了眼界了。我们一共7个人,花了318刀。大家都觉得很贵。等晚上10点半我们出来的时候,餐馆的门口竟然排着队呢,限制入场人数。
评论
服了
·中文新闻 霍莉·拉姆齐 (Holly Ramsay) 与未婚夫亚当·皮蒂 (Adam Peaty) 在与霍莉
·中文新闻 凯特·米德尔顿对苏菲的甜蜜吻:威尔士王妃在皇家圣诞颂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