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留学移民[转贴]老太太一句英语不会,300美金游美
在加拿大
中国老太单独旅美 特别视点:花甲老人不懂英语,独自一人去美国旅游一年时间,闹了一些笑话,也遇到一些尴尬,留下了传奇的经历…… 谁能想像,一个从没出过国,年近花甲不懂英语的退休老太太,通过了美国大使馆的签证,仅背着一个装有几件换洗衣服的小包,以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独身一人去美国旅游,并靠自己打工挣钱,在美国呆了整整1年,游历了美国的十几个知名城市,还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这个老太太就是张宝菊。 签证竟然过关了 张宝菊59岁,是河南省焦作市中州铝厂退休干部,1998年初,年过半百的她从处级岗位上退休了,由于单位效益不错,张宝菊的生活状况一直很好。她像大多数老太太一样在家里忙着家务,从容安排着自己的晚年生活,可这样的生活过了没1年,张宝菊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一天,她在街上看到一个到中国来旅游的“老外”拿着本书和地图背个大包,这儿看看那儿问问。她想:这老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就能在我们国家走来走去地到处游览,我怎么不能也像这老外一样到外国去看看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他们笨。 张宝菊想一个人到美国纽约去看看,有可能的话她还想多转几个城市,尽管儿子在美国有朋友,但她的想法在家里人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像张宝菊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学生时代学的多是俄语,连英语的26个字母也是学化学元素时学的,而且张宝菊的老伴儿还没退休,根本无法陪她一起去,所以家里人都以为老太太闲来无事想想而已。可张宝菊坚持她要去美国旅游的想法,并独自去美国驻华大使馆办理护照签证手续。她还记得当时的那种场面:大使馆门口车水马龙,外面排着队,里面大厅里的签证人员云集如海。签证官通过一个中间有一段距离的窗口,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去进行例行的审查手续。张宝菊估计对方是看要求签证者是否有移民倾向,或是怀着什么心态去美国,只是抱着去美国看看想法的张宝菊非常坦然。叫到她的名字时,她走上前去,那签证官没有过多地问她,也没多看她的资料,不会英语的张宝菊也没什么多说的,对方问她什么,她就实事求是地说什么。像她这样年纪的人,儿女都在国内,也没有什么移民倾向,而且按对方要求手续齐全,问了半分钟不到,对方就一声OK,要她下午3时去拿护照。在众多目光羡慕的注视下,张宝菊心花怒放地走出了大使馆,奇迹般地拿到了签证。张宝菊独自一人去美国的想法即将成为事实,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家里人开始为张宝菊担心了。 在美国第一次丢失 家人们听说张宝菊办好了赴美手续非常吃惊,张宝菊颇为得意。老伴说:这次你就别去吧,等我退休了咱们一块儿去。儿子说:这么老远去干啥,让我在美国的同学知道了,岂不是要说我让你这么大年纪一人跑这么远。家里人的态度当时都不同意,一个从没出过国,又不会外语的老太太只身去美国,谁能够放心?再说家里也没那么多费用。可张宝菊觉得,要把什么都想得如此复杂,那一件事儿也做不成了。家里人最终被她说服了,同意她这次美国之旅。 出发前,张宝菊只稍作了点准备,她认为出去越简单越好,行李越少越好,她背着一个背包就出发了。为减少累赘,一件毛衣穿去又穿回,用最廉价的布做了两件衬衣,春夏秋冬皆可换洗着穿,冬天穿在身上,夏天就装到包里,加上一件比较廉价的大衣,叠起来体积也不大。1999年4月6日,张宝菊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没想到一上飞机,她就遇到了考验。空姐推着食品饮料过来,不会英语的张宝菊不知怎么说,只好先听人家怎么说,她听出了点门道:咖啡最容易说,面包就不会说了。但这难不住张宝菊,她用手比划一下,空姐就给送来了,有了吃的喝的,也就饿不着人了。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张宝菊乘坐的飞机终于抵达美国境内,海关获准她在美国境内呆半年之久,这可把张宝菊乐坏了,她可以正式开始她的美国之旅了。第二天,美国的朋友接到她后说:我带你到华人的居住地先去转转、看看。上午的游览中,张宝菊见乘坐的地铁站名中,有很多自己认识的阿拉伯数字,她一下兴奋起来:真得感激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啊,这下可难不住我了。她即对朋友说:下午不用你陪,我自己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因为吃住皆在纽约的朋友家,张宝菊不愿给朋友添更多的麻烦,所以决定一个人出去逛逛,没想到第一次出去就走丢了。 坐地铁倒是没问题,拿个地铁卡一划就行了,只要有站的地方都可以去。张宝菊首先到帝国大厦、曼哈顿去了,又去看42街坊,从42街坊出来后一看,那里的摩天大楼使街道显得狭窄拥挤,张宝菊怕迷路了,围绕着42街坊那一块儿的地铁站没敢走远。走出地铁站时,张宝菊还在附近转了一下,记住了一个在地铁站口旁的鲜花店作参照坐标,返回时再从此处进去坐地铁。没想到转了一圈后返回时,却找不着这个鲜花店了,这可咋办?张宝菊从兜里取出地铁卡,拿在手中向过路的行人比划着边走边问,对方知道她是找乘坐地铁的地方,都给她指着路,她就这样走着问着,终于找到了地铁车站,乘地铁返回了。张宝菊觉得这次自己有点儿傻,差点把自己搞丢了,后来一想也没啥,翌日又接着如此进行游览。 没钱了就去挣 第二天,张宝菊去了“百老汇”唐人街,那里到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她心里一阵高兴:这里我不陌生啊,有这么多中国人,而且那里的房子多是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筑,还立着孔子的塑像。走了不远,又看到了林则徐的塑像,再往前走怎么还有“少林寺”,莫不是眼看花了,这不是到家了吗?她揉了揉眼睛,没错,面前就是“少林寺”。中国文化已渗透到这儿来了,我在这还怕啥,张宝菊放开胆地四处转悠。 尽管语言不通、地方不熟,张宝菊通过自己的动作比划着,也基本上能向任何一个询问对象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张宝菊基本上把纽约好玩之处玩遍了,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她的费用不够了。此时张宝菊想了个特殊办法,我怎么不能凭自己的劳动挣点钱呢,给别人帮忙干点活儿,别人愿给报酬就给我报酬,不愿给报酬,我在那里有吃的住的,关键是能游览那个城市我也就满足了。张宝菊帮朋友看孩子,朋友给她报酬,当她觉得钱够一段时间的开销后,便又开始了在美国的旅行。时间长了,她觉得越来越轻松自在了,可她到加州的一趟旅游,却因语言不通闹出了笑话。虽有很多事她在纽约基本上都知道了、学会了,如怎么打街头电话,投多少币等她都掌握了,可到其他州也许有些事情就会截然不同,就如美国的法律各州都有所不同一样。 第一次到外州打街头电话时,张宝菊还像在纽约一样,往投币孔里投一个25美分的硬币,不料却被吐出来了,她再投又吐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她有点着急起来。旁边的一个美国人看见了,以为她是不会打电话,即顺手从兜里掏出10美分投了进去,即拨通了电话号码。电话那头张宝菊的朋友问:你在哪儿?张宝菊也说不清自己在哪儿,帮她投币的那位美国人还没走,似乎觉得张宝菊比较奇怪,想看看她到底要干什么。张宝菊顺手把电话递给了他,那美国人接过电话,用英语和张宝菊的朋友说了一番,张宝菊的朋友即了解了张宝菊此时的所在地和大概情况,张宝菊就这样和自已的朋友保持联系。用了别人的10美分,张宝菊想马上还钱给人家,身上却又没有10美分,她给对方一个25美分的硬币,对方不肯收,弄得张宝菊挺尴尬。这以后,张宝菊就换了一些10美分的硬币装在兜里准备打电话用。 学习英语的诀窍 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对英语有些熟悉的张宝菊认为,只要用功其实英语也好学。有一次,在外州旅游的她看到一个美国青年早晨起来跳绳,她走过去想向他学几个英语单词,那位美国青年看到走来的张宝菊即停下跳绳打招呼。张宝菊知道对方是在问候她“早上好!”她即用英语夹着汉语连答带问:你在跳绳?对方学着她的汉语道:跳绳!张宝菊笑道:OK!又问那美国青年:英语的跳绳怎么说?对方告诉她,张宝菊一听“跳绳”的发音是“降步”。她心想,这有什么难的,脑子里一发挥联想马上就记住了:咱们汉语的词里有“跑步”、“走步”,这跳绳一升一降地跳动着不就是“降步”吗?用这种发挥、联想法,她很快学会以了不少英语单词。 走在街上,张宝菊看到一些正玩在兴头上的孩子,嘴里喊着UP(上)、DOWN(下),UP(上)、DOWN(下),看了一会儿张宝菊很快就明白了:一个东西掉到地上要响一下,要发出一种声音,就是DOWN,不就是下吗,就像中文的象声词一样。还有,张宝菊在那里听到他们美国人高兴是WHY,惊奇也是WHY,不高兴还是WHY,很多地方都发这个音,她不由想,这就像咱们中文的多音字一样,喜怒哀乐都用这个词,她就是这样活学活用地吸收一些简单的英语知识。 张宝菊在美国的签证延续到了一年,一年后她回到中国。在美国的这一年中,她凭着永远不把事情想复杂的思维方式,和她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吃苦精神,游遍了美国的十几个大城市。可她的行李一直很简单,几乎就是一个包背和一个随时放多余物品的塑料袋。但有一小件随身携带的物品却不简单,她的包里有一把中国土,远离祖国的张宝菊带着这把土,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她想家时就会摸摸这把中国土,好像祖国就在身边。还有个原因是,她曾听老人说:若离开家去远方会水土不服,带一包家乡的土去泡水喝,就可以治疗水土不服了。不过来到美国的张宝菊,就像是一颗“仙人掌”,旱一点涝一点都没什么,这把中国土在她背包里始终没有打开,一年后,她又把它原原本本地带回了祖国。 在国外旅游一年多的时间,张宝菊觉得自己之所以能一个人成功地坚持下来,关键在于自己有个信念,那就是:路要靠自己走。一个人想要干出点什么,只要勇敢地往前走,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评论
生活在蒙城,简单,忙碌而开心... 赏 2005-07-13#2 L 453 $0.00 与大家分享,学学老太的简单和乐观。
评论
生活在蒙城,简单,忙碌而开心... 赏 2005-07-13#3 S 50 $0.00 不错,挺有意思的。要是世界真这么简单就好了。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是想得太复杂了,一这么想就裹足不前不。
评论
支持
评论
老太太运气不错。
·生活百科 租赁时太阳能的使用/存储想法
·生活百科 VRF最小容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