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留学移民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
在加拿大
今天接到中介电话,PL到了。6月20发出,路上竟然走了这么多天。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自己坐沙发。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坐板凳恭喜!
评论
平平淡淡即是―――生活 2007年11月FN, 10月底面试。预祝顺利通过,祝大家中秋快乐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恭喜!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老乡!毕业了登陆那个城市呀!
评论
内画作品共享,有兴趣者同探讨。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gxgx.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终于毕业了,就把自己的移民过程记录在家园里吧,因为在漫长的等待中,如果不是因为家园中那么多优秀的帖子,简直无法想象是否能度过这等待的时光。虽然我的移民路程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我的文笔也不怎么样,我只是想写点什么,算是给自己的毕业留下点回忆。。。把PL到了消息告诉了一个也在移民进程中的朋友,他恭喜我说,祝贺你,万里长征终于结束了。我想对他说,万里长征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因此,这点点滴滴的回忆,算是对自己即将开始艰苦岁月的激励吧。(一)移民想法的萌芽我一直在一所三本大学任教,工作压力不大,薪水也不错,自己也还算努力,30刚出头的时候晋升了副教授。在我们这个类别的学校里,这基本上是到头了。然后会看到很多这个级别的人下午的时候提个乒乓球牌子,开始自我修行,锻炼身体了。其实很多人都不安于现状,当然我内心里也不满足于这样的状态。再加上当时夫妻关系越来越恶化,就产生了出去充电的想法。无奈英语扔了那么多年了,再捡起来何谈容易。多亏单位里一位比我大四岁的女老师在为充电准备英语考试,她的拼搏精神很感染我。我跟我的一个好朋友一商量,干脆我们一起复习英语吧。就这样,开始了英语的“找寻”与“回忆”工作。那段日子的辛苦和努力,就不多描述了。有例子可以说明当时的英语水平有多差:我竟然将星期一至星期日怎么说都不知道;竟然分不清good evening 和 good night 的不同!!!只是值得庆贺的是我跟我的好朋友我们都幸运的通过了英语考试和专业课考试, 成为了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要毕业了,我们三个商量着干脆继续往上走吧,主要的理由就是英语好不容易捡起来了,总不能就这么再扔了吧!我们三个又一次的成功了。在研博的三年中,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提及。 由于我一直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所以很幸运的是,我赶上了到美国某个公司合作做项目的机会,回国后做了这家公司的顾问; 如果不是因为我原单位一直催我回去,或许我会放弃学位,一直在这家外企做下去。有几个原因还是让我放弃了这份工作。首先不想让家就这么散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龄问题。在这家外企工作的这段时间,可以说给我展现了另外一个天地,尤其是在美国的那段日子。记得当时在工作之余还写了几篇游记。最大的感慨就是环境问题,那种干净那种透明,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出来的;感官上觉得自己的视力突然好了,慢性咽炎也痊愈了,鼻孔里永远没有脏灰,指甲里永远是洁净的。。。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老乡!毕业了登陆那个城市呀!点击展开...没有确定呢,多伦多或者蒙城吧。你有建议吗?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GXGX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GX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二)四年之前的美国之行游记1、航班服务 Airline Service在我国的航线上,为乘客进行空中服务的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我们一般统统称之为“空姐” (air hostess)。空姐一般二十出头,靓丽、苗条,得体的制服和浓妆淡抹增加了她们的自信和美丽。因此,“空姐”甚至成了美丽的代名词,掩盖了其职业所需求的其他特点。航班上她们一般会迈着经过专业训练的步伐,脸上带着受过专业训练的笑容,说着千篇一律的得体的话。或许,乘客们只能透着那呆板的机械式的浅浅笑意,才能感受到她们内心中的真诚。美国的空中服务员不仅仅局限于年轻漂亮的女性。那次乘坐美西北航空公司的航班,从上海经东京转机到美国的底特律,总航线13个小时,后来在美国境内又搭乘了多次航班,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美航班服务的截然不同。美国的乘务员,没有年龄性别的限制,他们可以高矮、胖瘦、肤色各不相同,他们虽然也穿着统一的制服,但他们的说话方式、走路姿态都是自然的、随意的,更不同的是,他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刻意训练出来的。他们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娱乐乘客的方法。一位已经将近六十的男乘务员,他头发花白,还留着络腮胡,身体已然臃肿但脚步却甚是轻盈。为了帮助乘客解除长期旅途的疲劳,不断的给大家讲着笑话,只可惜我听不懂他们的俚语,听他的笑话如坠云雾一般,但即使只是看他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也会乐不可支。不过美国的乘务员一般不会主动帮助你,乘客如果有事最好主动寻求帮助,你不开口他们会认为你能行,你要自己解决。同一航班的有一对夫妇带着个不满两岁的小孩,象是一家印度人。因为单调的空中旅行,孩子一直由大人抱着孩子无法自由活动,开始闹腾不安,并不时伴随着哭闹声。乘务员来回穿梭了很多次,却没有主动问询过他们什么。这家人可能是第一次带孩子乘坐航班,也够腼腆的,夫妻两个轮流抱着孩子,想着法儿不让孩子哭闹,但都无济于事。后来,男主人实在经不住孩子一个劲的折腾,终于开口对乘务员请求帮助。后来,一个女乘务员为这家人换到了后面三个人的座位,因为那里靠近厕所,正好有个空位。无独有偶的是,如果看到了外国老年人而又想学雷锋时,千万要先开口问是否需要帮助,否则,如果这个老年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很棒,不征得同意主动帮助时,不仅不会得到老人的感谢,反而会遭白眼,非常尴尬。因为,外国人,尤其是老年人,最最讨厌别人认为他老了,需要帮助了,他们的教育概念中就没有尊老爱幼这一说。当然老年人如果需要帮助会主动提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旁人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出力不讨好。言规正传,还有一次印象很深的旅行是从美国的Boise到Pocatello,两个城市都位于Idoho州,整个航线为35分钟,是个只有24个座位的SF3小型飞机。就在机长拉起操纵杆,飞机起飞冲向云霄的时候,那位女乘务员开口说,’Snacks,hold it!’ 她就势顺着飞机升空时的坡度将一堆小食品袋向机舱的后方推去,机上乘客纷纷弯腰捡拾起来,带着哈哈的笑声,轻松愉悦的氛围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在国内南方航空公司航线上见到了帅哥型服务员,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线上见到了三十多岁的女性和男性服务员,而这也只能称为“空嫂”和“空哥”等,与外国航班上的“空姨”、“空叔”、“空爷”、“空奶”可辈分差远了。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2、遭遇底特律机场 Detroit Airport经过十三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顺利降落在了美国底特律机场。第一次乘坐这么长时间的飞机,除了疲劳、担心和时差的困扰以外,更多的是兴奋和紧张。首先担心的是这个非母语的异国环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我到不担心我是否习惯他们的“垃圾食品”,因为我向来对吃不是很挑剔;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我听不懂他们的鸟语该怎么办?我更为自己以后的处境紧张,因为从离开祖国那一刻起,我就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搭理所有的事物了。到时候,真的遇到了困难,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身边,我不是惨了吗!还好,这些忐忑不安的情绪在我听到了熟悉的母语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释。在我跟随着同机乘客徐徐前行,一边竖起耳朵仔细聆听机场广播的时候,我竟然听到了汉语播音,这让我当时真是无比的激动!原来,底特律机场是美国著名的国际大机场之一,有太多来自世界各地人民在这里入境美国或者是转机。随着中美交流日益广泛,首飞到底特律的中国乘客日益增多,因此,机场广播就在原来英语、日语广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汉语广播。在美国国土听着女播音员字正腔圆极其标准的普通话,甭提心里有多舒坦了!那个时候心中不由得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很容易的找到了飞往Omaha的候机室,坐下后很自然地拿出机票对照起飞时间。这一看还真的发现了问题:因为时差计算的失误,我把飞机到达Omaha的时间弄错了,而且这个错误的时间早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通知了要到站接我的Paterson先生。为了不让他在那里多等我两个多小时,我只有想办法给他电话了。机场候机大厅有一个角落是专门的电话服务区,那里非常整齐的排列着一个个粉红色的投币电话亭,干净、漂亮、卡通且相互是隔离的;座位有的是椅子有的是沙发,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还有三人的。我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对换硬币的柜台,于是只好鼓起勇气对着一个看着慈眉善目的老外说,先生,能不能帮我对换点硬币,我需要打个电话。没想到他非常痛快的说,直接用我的手机打好了。哇,无比诧异,原来老外也有雷锋呢。电话打完后,我再次向他致谢,他到很客气,还反过来问我,我还能帮你做点别的吗?我连忙说,不用了,已经万分感谢了。我感觉这个老外有点不大情愿的走了,难道他这么助人为乐吗?后来我才醒悟过来,他的犹豫应该是提醒我需要给他付费的,而我在当时的情形下,由于被他的精神感动得竟然忘了这回事了。那他为什么不直接提呢,西方人在对待钱的问题上不都是特别直接和透明的吗?难道老外也有难为情的时候吗?坐在那里有些犯困,还是起来欣赏欣赏这个超大型机场的魅力吧。机场的灯光音乐隧道很长,感觉有上海黄浦江隧道那么长,我来回往返了两次,在欣赏着随着音乐的变化升腾着由不同灯光交织的绚丽美景的同时,觉得自己还真有点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圆,不仅眼神不够使,连耳力也不怎么样。机场内接送乘客的小火车也很有意思。靓丽鲜活的红色颜色,象一条穿梭不停的织布梭,速度快却没有什么噪音,行驶在架在空中的轨道上,很像国内大城市的轻轨(light rail),为乘客解决了机场内穿行的劳顿,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3、民族自豪感 Sense of Proud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immigration country),从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至今也不过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只要踏上了这块新大陆,无论你原来是“印第安人”、“日本人”、“挪威人”或是“荷兰人”等等,都会很快地被美国文化同化,各种民族和种族团体共同创造一个独特的民族,成为美国社会这个大熔炉(melt pot)中的一员。首先看美国政府的自以为是。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称他们为霸权主义(Hegemony)或者世界警察(World Police)。从英国殖民地发展成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使美国人深信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人文价值观是无比正确的,因此有必要在世界进行推广和普及,而无需征求他国的意见和态度。其实格林斯潘等美国的金融家或经济学家是最明白不过的,美国的强盛可以说与美国的‘平等’‘自由’等人文价值没有很直接的关系。 如果照美国政府的推理模式,新西兰人会认为全世界都搞养殖畜牧业合适,而泰国人会认为全世界都种水稻和培养人妖最有人气,而这显然是荒谬的。 再看美国人民的自以为是。其实在说这样话的时候我心里稍稍感觉也许不是那么确切。我并没有诽谤他们的意思,或者是因为嫉妒才如此认为,但有这样的印象也确实是因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一直跟随着Greg 先生做毕业设计课题,熟悉以后渐渐的也就可以聊很多课题以外的话题了。有一次,跟他去一起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发现是一色的高鼻子,而且发言的学者都是来自于美国国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觉得甚是奇怪。终于忍不住就问Greg,“为什么只有你们国内学者做报告的会议也称为国际会议呢?”没想到他反倒用深邃的眼神看着我说,“这就是理解不同造成的吧。如果参加会议的发言者来自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样的会议级别是很低的;但如果是我们国内清一色的学者做报告,我们才认为是最高水平的。”他还风趣的告诉我说,有一次他到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还被顺便借用做另外一个行业的外国专家参与了一个招标,滥竽充数了一把,并且得到了一笔可观的酬劳。最后,他意味深长的嘿嘿了两声,嘿的我心里却直发冷。还有一次,我被邀请到Mark 教授家里做客,家里养着一条德国黑背狗和一只长毛的猫。为了表示晚宴的重视程度,他特意将他的儿子和儿媳喊回家一起吃晚饭。晚饭很普通,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接人待客的标准,甚至都可以说是很寒酸。Mark 夫人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最后搬上餐桌的是一大盘沙拉,一大盘土豆泥,和一大盘意大利炒面(说是炒面,其实是煮意大利空心面加奶酪和调味品拌成的),另加一个咸味青果罐头。席中Mark 非常得意的对我说她夫人的厨艺如何的好,今天的饭菜是如何的丰盛,说我一定会非常满意的等等。我嘴上敷衍着,心里却在暗自感叹中美待客风格之不同、文化之差异,觉得他们真是对自己的饮食品味太过自负了。主菜吃完后,Mark夫人问我甜点吃什么,是蛋糕还是冰淇淋,我告诉她我什么都不要。没想到她很诧异地说甜点是一定要吃的,这是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吃对身体不好。其实,谁都知道点心对身体健康并无益处,饭后甜点不过是他们的饮食习惯罢了,而他们竟然能够骄傲地将甜点与健康等同起来,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固有习惯是多么的欲罢不能,多么地自以为是。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4、歧视问题 Discrimination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写的是国外华人生存情况,不记得是美国还是加拿大了。书中除了赞美当地美丽的景色之外,很大篇幅都是关于找工作困难和如何受歧视的。而且他说的歧视真的很严重,说到华人超市去买东西,店员对华人很轻蔑,连排队交钱时都要白人优先。讲到工作更惨,说都是男的一般到中餐馆洗碗,女的一般是车衣厂女工。经历这次美国之行,我觉得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至少我的经历让我觉得我受到的是礼遇而不是歧视。先说说萍水相逢后的感觉。到那里后我接触的绝大部分是白人,有大学校长老师,有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也有陌生人,我觉得他们大都非常礼貌,而且也很热心,如果我要到某个地方,只要我问路,他们会很热心的帮助我,不仅给我详细说明而且会给我绘制一个简图;如果不远或顺路,许多还会热情的带路,在闹市区(downtown)有些绅士甚至会带你到你要找的大楼前,帮你开门,然后再离开。这里的人似乎都更爱笑,好像我就没有碰到过看起来一筹莫展的老外,他们在碰面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呈现给你的是非常阳光的笑容和礼貌。即使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你也会觉得心中充满阳光。即使是陌生人,碰到时他们许多都会给你笑脸,或说声“Hi”或者是’Morning” 之类的问候语。我觉得这点比国内好,有人说,如果你身边有5个人在笑,那你多半也会笑,如果身边5个人都哭丧着脸,你也多半不会开心。大家都知道,生活也好,做事也好,心态真的很重要。在超市和餐馆,美国人的绅士风度更让我长了见识。如果要排队交款,男老外通常都会让跟身后的女士(无论什么肤色)礼让一番,一般情况下,身后的女士会不客气的排到前面,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显然享受这样的礼遇早已经成习惯了。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同行的男同事也都会礼貌的先将女士的椅子摆好,等女士坐好再去自己的位置坐下;离开的时候,他们会先起身先将自己的椅子轻推进桌子,然后主动过来等女士起身,帮女士把椅子收好。如果要进出超市或商场,如果是一位男士正好跟你并排或者稍稍落后你几步,他都会快走几步抢先上来开门请你先过去,做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得体、绅士。华人找工作是不是有歧视现象呢?当地人可能更容易得到机会,我觉得这是真的,但不一定要将其归为歧视。其实这样的现象难道我们国内就少吗?如果你到过上海,或许你听到的反馈最多的就是上海人排外,什么叫排外,其实就是一种地域歧视罢了;在更多的城市,工作机会多半会青睐那些拥有当地户口的人;任何国家的人民对于美国人来说,即使你的技能不比人家差,也很努力,但语言的弱势客观存在,文化的冲突和差异势必会影响沟通和合作。 我碰到一位从上海同济大学过来读博士的一位同胞,毕业后在当地的一家学院(college)做教授,他妻子比他晚两年过来读书,然后也留了下来。 他说他很喜欢美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虽然过来创业远离家乡亲人和朋友,有的时候会有落寞的感觉,但想起以前在上海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日子,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加入车海人流。尤其是冬天的下雨天, 裤脚总是湿漉漉的,一整天都不舒服;他还非常喜欢这里的酒巴,说有文化气息,那是真正的品酒助兴,而不是借酒浇愁甚至是耍酒风的地方。在他看来,美国的歧视问题远没有上海的排外严重,甚至跟上海的排外比较起来,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歧视问题。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也没有户籍制度的严重束缚,才仅仅203年的历史,每一步重大发展都和移民息息相关。没有移民,既不会有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也不会有美国生产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今天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和文化。美国人民能够深深的体会到其中的含义,能够享受到这个“自由移民者的国家”带给他们的好处,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始终是平等民主、友好相处的。其实这点很好理解,美国家庭孩子对长辈、员工对老总都是直呼其名,平起平坐,不是吗?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5、美国人家 American Family我们一直认为在西方国家,人际关系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很有限的,相互之间除了正常的工作关系以外,是相当冷漠的。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国外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我国的北京上海也是如此。但美国中小城市的人民,却是一样的淳朴、热情、好客。在我做课题的这个部门,一共有20多位同事,都是美国人,只有一位来自于印度。这其中,有的我需要与他们每天一起讨论实验数据和方案,有的需要跟他们共同进行实验操作,有的要跟他们进行现场中试。但也有的仅仅就是同事,分属于同一个部门,但属于不同的课题组。我从来没有想到也没敢奢望的是,在他们当中有个秘密的关于我的周末日程安排,每个同事负责我一个周末,活动内容由他们自己决定,以打发我这个异乡客的寂寞和思乡之情。在我深深地被他们的深思熟虑感动的同时,也就有了更多了解美国人民,了解美国文化的机会。Terry.Rahe是研究院的最大头头,但却最最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1948年出生,因为来过中国很多次,对中国的很多风俗文化比较感兴趣,也有个一知半解。他常诙谐的说,我是属狗的。然后会问我是属什么的。在得到我的回答后,又会在周围美国人的不解的眼神中给他们解释中国12属相的知识,很有点炫耀和沾沾自喜的样子。Terry是第一个邀请我到他家居住的美国人,他夫人Pat也是个很健谈、好客、热情的人,而且气质很好,热心公益事业。他们的家坐落在距离市区60公里开外的“乡下”,开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二层小楼,有前后花园,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米。Pat将我领到她家的客房安置好行李后,领着我转了一层的所有房间,并领我欣赏了她经营管理的前后花园,甚至有点喋喋不休的向我介绍她甚是钟爱的其实很普通的花草树木。Zipper和Pumpkin是Terry家的两个家庭成员,一只非常可爱的狗和一只漂亮迷人的猫。其实Terry有两个女儿,早已成家,我在他们家住了半个月,只听到过她们打回来电话,从未见她们回来看望过父母。倒是有一次,因为Terry的小女儿家里要举办通宵Party,Pat开车过去将她们两岁的外甥女接过来住了两个晚上。我居住过的第二个美国人家是Paul. Day家。他是个大学教授,是Terry 研究院的合作伙伴。我跟他早在来美国以前就认识,而且他到上海的时候我请他在大清花饭店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饺子宴。他已经退休,但还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按照中国人的评判标准,Paul也绝对不算高个,但他夫人却很高,而且相当有风度,具有典型的美国老太太非凡的气质。她也曾是一个大学老师,退休后管理自己家的小牧场。Paul的家也在“乡下”,距离他的大学开车要一个小时的路程,有130多公里。他说他曾在这根条路上来来回回了无数次,但从未觉得旅途疲劳,因为一来路边秀丽的风景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而且顺畅的交通让驾车变成一种乐趣。Paul家除了一双儿女外,家庭成员可真不少,首先是一只家猫,很抱歉我记不得它的名字了,因为在我看来,这只猫不甚可爱,很普通的黑白花猫,很瘦小,而且见了我就跑,不讨人喜欢。还有一只野猫,几乎不到家里来,每次也只是在院子里吃光为它准备的猫粮后就扬长而去。令Paul一家人非常自豪的是他们家牧场的一群牛,共7头,取食牧场栽种的富含蛋白质的紫花苜蓿和牧草。牧场周围还拉了电网以防范牛外逃伤人。后来我还去过Steve、Steel、George、Paterson、Greg、Belly、Vivian等家里做过客,这些美国人家的房子几乎是大同小异,二层楼,前后花园,家里车库、健身房、厨房跟国内比较的话是贼大。美国人绝大部分都有宠物情节,一般家里都有狗和猫为常见宠物,也有一些将稀奇古怪的如变色龙、蜥蜴等作为宠物的。更有趣的是,Doug家的后院竟然饲养着两只芦花鸡为宠物,而他们的孩子们常常将鸡抱起,喜欢和宠爱的不得了。我交往过的这些美国人一般家里有两三个孩子,孩子最多的一家是Belly,她家一共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她老公竟然还想要领养一个中国女孩。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看到报道说,中国有很多的女孩子被父母遗弃,他想帮助她们。美国人吃的是非常的简单,早饭一般是咖啡加烤面包、煎鸡蛋。有时会有鸡蛋饼(waffle)、蛋糕之类的。中餐一般不吃(skip lunch)或者带点头天晚上剩下的,在单位的微波炉一热后十分钟内就解决了午餐。晚餐相对比较丰盛,会有沙拉(蔬菜或水果的)、汉堡(三明治)、匹萨、意大利通心粉之类,有酒佐餐,餐后必备甜点常常是各种风格的冰淇淋。美国人的饮食很单调,但厨房配备绝对是超一流和现代化的。不仅是厨房足够大,更有型号齐全各种规格的刀叉碗碟及各种酒器和各种功能齐全的家用小电器,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厨房里特大号的烤箱、炉灶和集洗碗、烘干、消毒于一体的洗碗机;厨房之大、设备之齐全会让你误认为这简直是某个餐馆的操作间。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吃饭去了,再叙。。。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GXGX
评论
forever眼中的加拿大http://www.canadameet.com/member/index.php?uid=foreverhttp://www.canadameet.com/member/index.php?uid=forever&action=article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了。楼主说取签后才是万里长征新的开始,想必对今后的移民生活已有很多想法,特别想看你对今后的移民生活是如何规划的?
评论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恭喜。
评论
回复: 终于毕业了! 点滴回忆移民之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
·中文新闻 2024 年 HSC 成绩:北悉尼男子高中连续排名第一
·中文新闻 2024 年 HSC 成绩:新南威尔士州顶尖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