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评对PISA结果的质疑 —兼论东西方教育应互相取
在加拿大
[FONT=汉鼎简楷体]评对[/FONT][FONT=汉鼎简中楷]PISA结果的质疑[/FONT] [FONT=宋体]—兼论东西方教育应互相取长补短[/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中国上海再一次在数学、阅读和科学全部三个领域拔得头筹,而且成绩远远高于参与评估的其他国家与地区。不但如此,名列前茅的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等等,都属于东亚的中华文化圈;即使此前世界公认的教育模范芬兰,也落在东亚之后。优异的成绩,巨大的反差,理所当然地激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及对本国教育的不满与批评,更引起国际教育专家及各国教育高层的深度思考与探究。[/FONT] [FONT=宋体]然而,在获得国际间肯定和赞许的同时,上海的测试结果也招来无数的怀疑与非难。这些声音不但出自西方老百姓,亦出自大陆国人和海外华人。国内外某些教育专家甚至说,“在[/FONT][FONT=宋体]PISA测试中拿高分,恰恰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的缺陷。”[/FONT][FONT=宋体]“造成奇迹般成功的上海和东亚模式是非常有害的。[/FONT][FONT=宋体]” 西方数百年的先进不可避免地造成其国民的自大心理,这可以理解。然而,在中国与东方一步步崛起,向世界展示了自己优势的一面,而且得到西方认可的情况下;许多华人和华人教育家却如此妄自菲薄,[/FONT][FONT=宋体]令人不胜唏嘘。[/FONT] [FONT=宋体]二[/FONT] [FONT=宋体]对[/FONT]PISA[FONT=宋体]结果的质疑与非难集中在几个方面:[/FONT] [FONT=宋体]其一[/FONT][FONT=宋体],“中国作弊,上海参加考试的肯定都是精英学生”[/FONT] [FONT=宋体]对中国在[/FONT][FONT=宋体]PISA评估中作弊的怀疑,完全出于某些人的主观臆测,没有任何事实根据。这类怀疑自中国参加测评时起就存在,但早已被主办方否定。事实上,PISA 严格的随机抽样与操作程序使作弊全无可能。据报道,[/FONT] [FONT=宋体]上海“参加[/FONT][FONT=宋体]2012年[/FONT][FONT=宋体]测试的学生,分布在初中、高中、完中、中职校等多门类学校,比例与实际人口比例基本吻合。”[/FONT] [FONT=宋体]关于农民工子弟的参与,“参加抽测的学生父母都出生在中国大陆其他省市的比例为[/FONT]25.4%[FONT=宋体],这个比例与目前在沪就读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占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量的比例基本一致。”[/FONT] [FONT=宋体]中国社会的腐败恶名招致作弊的怀疑。其实人们实在不了解中国教育的水平。参加了测试的上海学生都反映题目‘超简单’。应付[/FONT]PISA[FONT=宋体]这样的评估,中国哪里有必要作弊?[/FONT] [FONT=宋体]其二,[/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上海不能代表中国[/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首先,[/FONT]PISA[FONT=宋体]公布的结果明明白白写着‘上海—中国’,并没有用上海的成绩来代表中国。第二,比之[/FONT]500[FONT=宋体]万人口的芬兰等小国,将近二千四百万人口的上海独立参与评估,在统计学上站得住脚。第三,可以用美国教育领先的州与上海比较。据报道,马萨诸塞州的成绩落后上海[/FONT]2.5[FONT=宋体]年。第四,尽管上海的成绩不等于中国的成绩,以之为根据对中国的成绩作一推测总是可以的。请读者注意以下事实:[/FONT] · [FONT=宋体]浙江参加了[/FONT]2012PISA[FONT=宋体]评估,总成绩仅次于上海,为全球第二。[/FONT] [FONT=宋体]而且参与测评的为普通中学,省重点中学均未参加测评;[/FONT] · 2009[FONT=宋体]年,中国有十二省市参加了[/FONT]PISA[FONT=宋体]试测。成绩虽未公布,但[/FONT]PISA[FONT=宋体]总负责人施莱克尔博士透露:“[/FONT][FONT=宋体]即使在(中国)偏远地区或者环境不好的地方,学生的表现也很出色”;[/FONT] · [FONT=宋体]与中国教育体制及文化传统类似的东亚,成绩均远低于上海但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FONT] · [FONT=宋体]在中国大陆接受了早期教育的学生在海外大都有优异表现;[/FONT] · [FONT=宋体]从全国高考成绩来看,上海在中国各省市,中小学教育并不属于上等水平;[/FONT] [FONT=宋体]综合以上信息,若中国以国家名义参加评估,结果难道会差麽?[/FONT] [FONT=宋体]其三,[/FONT][FONT=宋体]“上海学生的成绩是拼时间换来的,不值得学习”:[/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们承认,中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其根源既有教育本身的因素,更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所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减负[/FONT][FONT=宋体]’始终不见大的成效,甚至愈演愈烈。逃离国内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竞争,正是众多华人移民海外的一项考虑。[/FONT] [FONT=宋体]问题在于,上海学生的成绩只是拼时间换来的?试让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学习同样长的时间,能够取得上海的成绩麽?[/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上海的数据表明,[/FONT][FONT=宋体]15岁学生每周作业11小时为佳。时间过长非但帮助不大,甚至起副作用。[/FONT] [FONT=宋体]笔者本人五、六十年代在国内读小学、中学,当时的课业负担并不重。由于校舍有限,小学实行二部制:同一间教室,上午一个班,下午另一个班。对学生来说,即半天上学,半天玩耍。然而当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有目共睹。学业负担的逐年加重是文革之后形成的局面。这说明,沉重的课业负担并非成绩好的必要条件,将上海的优异成绩全归功于学习时间长也不科学。[/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什麽是上海乃至中国和东亚成功的秘诀?比西方学生更长的学习时间固然是因素之一;而其背后更根本的,则是严格的标准与辛勤的付出:[/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教师的质量与责任心。有海外经历的中国人都清楚,[/FONT][FONT=宋体]国内教师们课堂上对知识的详尽讲解,课后作业一题题、一步步的认真批改,考试前后的复习总结和分析,同事间的教学观摩与切磋,等等;是国外教师无法相比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陆学生的学业基本功,正是教师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西方已经看到,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准,是其努力方向之一。[/FONT] 2. [FONT=宋体]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严格规范,考察和监管。[/FONT] 3. [FONT=宋体]对学生严格要求,而不是放任自流。[/FONT] 4. [FONT=宋体]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他国家是难于与中国相比的。[/FONT] [FONT=宋体]以上四个方面,在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的加拿大都远为薄弱;其他国家的情况更可想而知。故西方巨大的成绩落差毫不奇怪。[/FONT] [FONT=宋体]其四,“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他们考试得高分,但缺少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是人们听到最多的对中国学生的评价。然而用于讨论[/FONT][FONT=宋体]PISA,却牛头不对马嘴。[/FONT]PISA[FONT=宋体]不是学科内容的考试,[/FONT][FONT=宋体]而是学业素养的评估。[/FONT][FONT=宋体]PISA测试的正是分析思维能力,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生存能力。[/FONT][FONT=宋体]上海学生对测评过程的反应是:简单而贴近生活,有趣、愉快、轻松。[/FONT][FONT=宋体]死记硬背的教条在[/FONT][FONT=宋体]PISA测试中派不上用场,死记硬背的学生更考不出好成绩。[/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 2009年上海夺冠后,[/FONT][FONT=宋体]施莱克尔博士如此评价:“[/FONT]……[FONT=宋体]这些结果驳倒了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很大比例的学生展示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并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问题。”[/FONT][FONT=宋体]PISA结果与世俗舆论竟如此南辕北辙,令人深思。[/FONT] [FONT=宋体] 笔者在国内读完硕士,曾在大学、中学执教;在加拿大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在卑诗省教授数学、物理近二十年。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下既读书又教书的经历,给了笔者[/FONT][FONT=宋体]切切实实的第一手资料[/FONT][FONT=宋体],尤其[/FONT][FONT=宋体]对东、西方理科教学水平之差距更有着切肤的了解。本人授课经常提问,不同背景学生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来的学生动脑筋,有思路;而本地学生却在等,等老师自问自答,并视为天经地义。[/FONT] [FONT=宋体]可见,“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说法是不客观,不公允的。受部分教师与学生的资质所限,任何一种体制下死记硬背的现象都难以避免。在中国的学校里,教师们对学科知识详尽的讲解,公式原理的推导分析,学生自己课内课外的努力;使他[/FONT]/[FONT=宋体]她们得以切实掌握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分析与思维能力正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FONT] [FONT=宋体]人们无法否认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优势,却断言他们没有分析思维能力。这是什麽逻辑?二者实际上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对知识的切实掌握要求一定的分析思维能力,而后者的培养也离不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FONT] [FONT=宋体]当然,展示出较高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同时,[/FONT]PISA[FONT=宋体]结果也暴露出中国学生其它方面的欠缺。中国教育偏重书本知识,忽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课堂讲解之外,其他环节如信息搜集、实验动手、课题研究及设计等等,有相当的差距。[/FONT]PISA[FONT=宋体]测试为中国教育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与改进提高的参照标准,国内教育界有识之士也正在这样做。[/FONT] [FONT=宋体]其五,“数学、阅读和科学的成绩不是教育的全部”[/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完全正确。不过[/FONT][FONT=宋体]PISA并未宣称是基础教育的全方位测试,而只是学业评估;而这正是中国和东方教育的强项。[/FONT] [FONT=宋体]由于数学、阅读和科学等方面的素养决定了一个人在高科技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与职业档次,决定了管理与科技人员和劳动大军的水准,从而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竞争力;所以[/FONT][FONT=宋体]PISA评估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各国政府以PISA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对本国的教育体制和政策做出调整,以期提高本国的教育水平。[/FONT] [FONT=宋体]应当指出,人们之所以提出上述质疑,是由于中国过于偏重学业教育即智育;而对品德、健康、艺术修养、公民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忽视。因此,学业上的一枝独秀难免令人不服。[/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中国偏重智育,其根源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偏向实用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而西方教育的[/FONT][FONT=宋体]着眼点[/FONT][FONT=宋体]是人的个性成长,潜能发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必然结果。笔者特别注意到小学阶段,[/FONT][FONT=宋体]学生的体魄与健康,绘画手工,生活自理,情绪控制,礼貌与人际关系,等等,与算术和读写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FONT][FONT=宋体]从而[/FONT][FONT=宋体]为学生的人格养成打下基础。[/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三[/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怀疑论者最常问的是:如果教育先进,为什麽中国拿不到诺贝尔奖?这既取决于基础教育,亦取决于高等教育,而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差距很大。同时,既取决于教育本身,又取决于制度与社会大环境。总的来说,[/FONT][FONT=宋体]教育制度的模式化与过度强制性;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教学方式上的启发不足,灌输有余,等等;加之[/FONT][FONT=宋体]中国数十年来[/FONT][FONT=宋体]钳制自由,压抑个性[/FONT][FONT=宋体]的体制[/FONT][FONT=宋体];令学生不得不循规蹈矩,很难标新立异;偏才、怪才更没有施展空间。因此,尽管培养出了大量初、中、高级人才,却难以产生尖端人才和大师级人物。[/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反观西方,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教育的自由与多样化,给精英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与空间;使得西方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几乎包揽诺贝尔各个奖项。然而同时,社会中、下阶层的培养教育却发生了危机,美国社会更日趋两极分化。[/FONT] [FONT=宋体]精英成才可以靠自身与家庭,多数普通人的成才却必须倚赖学校,倚赖公立教育。[/FONT] [FONT=宋体]故施莱克尔说:“[/FONT][FONT=宋体]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出培养精英的教育系统,然而真正的挑战是让整个群体都走向进步。”这正是中国与东亚教育成功的核心价值。[/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前面提到,师资水平和教学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西方的教育结果。除此之外,中国与东亚国家中学实行班级制,而西方实行学分制;这一体制上的不同,也是造成中学教育巨大落差的重要原因。这一点笔者多次指出,但尚未见国际专家学者论及。[/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对于多数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言,班级制是一种建制上的保证。班级集体生活,班主任负责任的管理,对十几岁的孩子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有益的。然而学分制之下,学生无法组成固定班级。如果家长不抓紧,西方学生一上中学基本上就没人管了!又如何指望大多数孩子严格自律,认真读书呢?[/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学分制的目的在于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但[/FONT][FONT=宋体]它带来的管理松散,长期积累下来的对青少年教育及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应当引起各国政府与民间及国际教育界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全方位的学分制适用于大学,中学不宜。笔者相信,中学,尤其是初中,采取班级制是改变西方教育局面的必要一步。[/FONT] [FONT=宋体]质疑[/FONT][FONT=宋体]PISA结果的人们若非带了有色眼镜,就是对东西方教育缺乏全面深入了解。事实上,上海夺冠、东亚领先有它的必然。[/FONT][FONT=宋体]不要忘记,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文化积淀,未曾断代的文明古国,而且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世界历史中曾长时期处于领先地位,只是近两、三百年落后了。延续一千多年选拔官吏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在中国形成了深厚的尊师重教传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如果说封建时代的教育还只惠及少数国民;那麽一百多年来,吸收先进的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经验,中国的教育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和发展。事实上,八十年代起中国经济的腾飞,除改革开放的国策以外,若非长期培养造就的大批人才储备,是不可想象的。[/FONT] [FONT=宋体]近几十年来东亚各国与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得益于扎扎实实的教育。[/FONT] [FONT=宋体]PISA测试起到了为中国和东方基础教育正名的作用,让西方看到另一种文化、另一种教育的优势与生命力。应当说,东西方教育各有其优势,亦有严重弊端;事实上处于两个极端。两种教育体系需要互相学习,[/FONT][FONT=宋体]取长补短[/FONT][FONT=宋体]。盲目否定自己,照搬他人的做法,不论对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有害的。[/FONT][FONT=宋体]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融合中西教育,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FONT][FONT=宋体][/FONT] [FONT=汉鼎简中楷]作者:[/FONT][FONT=汉鼎简中楷]沈乾若,加拿大博雅教育学会会长。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硕士,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数学博士。具有中国大陆和加拿大近三十年大、中学教学及办学经验。[/FONT][FONT=汉鼎简中楷]604-430-1150[/FONT][FONT=宋体] [email protected][/FONT]
·中文新闻 前战斗机飞行员丹尼尔·杜根因中国指控将被引渡到美国
·中文新闻 澳大利亚网球明星马克斯·珀塞尔因兴奋剂违规被停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