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在加拿大读电影专业 要学会和鬼佬沟通
在加拿大
我先介绍一下我学校所在的地区,学校的状况,以及课程佈置。 我在温哥华读书,而温哥华因为相对LA等地区,拍电影成本比较低,于是在近20年来,温哥华电影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很多电影说是美国,其实是在温哥华拍摄的,就最近很火的 《北京遇上西雅图》就其实是在温哥华拍摄的,《碟中碟4》也有在温哥华拍摄的场景。因为拍摄多,所以温哥华也出现了很多后期特效的工作室。最近皮克斯还在温哥华开设了第一个境外工作室,虽说也还是在北美就是了。但是,anyways,我这个小小的艺术学校也开设了电影专业。 学校的状况。我的大学其实是艺术学校,并不是像纽约大学一般,电影专业特别突出。相对电影专业,纯艺专业以及设计专业会比较发达;另外鉴于加拿大其实在新媒介上面也比较发达,我的大学的一些社会媒介的专业也很突出。 但是因为是艺术学校的电影专业,所以学校的宗旨会比较提倡“艺术性”,除了一些“正常的”故事片和纪录片,还有不少实验性作品,学校讲究手法创新以及想法特别。虽然学生们有不少是打算进入电影工业的,但是对比起温哥华另外一家工业技术性较强的电影专门学校,大家还是选择了先在艺术学校提高审美。 所以,我在艺术学校学电影,虽然也学习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技术以及北美的电影工业工作流程,但是我的学校更注重提高我们 Critique(抱歉,这词翻译太多了,我再次因为不知道怎麽翻译而选择用原词,但是大致是“批判性评论”的意思) 的能力;学校希望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其中的 理论 以及 作品和作品细节的社会影响,至少不会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有偏差。 我们有50%的课是学术课程,其中包括了文艺史,影视历史,剧作课程,社会人文学,心理学等等。而另外50%的技术性的课程包括了 纪录片,故事片,剪辑,音效,电影摄像,工业流程等拍摄电影时涉及到的技术。 课程安排是和国内一样有必修和选修,必修课就是什麽工业流程和影视历史之类的,与专业有着密切联繫的课程。理论的选修课有特别课题,比如这个学期就有一堂专门研究僵尸片的历史的选修课。专业课的选修课就基本是跨专业的,有很多技术类的课程,比如说特效,动画等;但是鉴于学校也有纯艺的课程,于是有不少想轻鬆点的同学会选择那一些相对作业较少的纯艺课程。 关于我个人在国外学电影的经历,我只能说是英文沟通技巧真的很重要,因为拍电影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沟通,培养合作默契,以及商量各种拍摄细节。一般我和很多国内的同学说起语言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到国外就会适应了。这话不差,但是,适应的过程很痛苦。语言决定了思维模式,于是中国的思维模式和北美的思维模式真心差很多。我和我在国外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在聊天的时候,内容几乎都是在吐槽鬼老在社交中的聊天内容有多无聊和多******,毕竟生长环境太不一样了。大多数在北美长大的孩子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的母语已经是英语了,他们已经是英文思维了。儘管有点老套,语言真心重要中的重要,比起学习技术什麽的(因为我觉得国内技术不差,毕竟不少好莱坞的片子都是中国的一些工作室在合作特效),出来更多的是要学会如何和鬼老沟通合作。出来能少用中文就少用。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国外拍电影就是在social!!!于是学校也会强烈鼓励我们出去面对社会,三年级的时候会让学生出去在行业中实习。于是这也是得逼着自己去一定要把英文练好,以及要建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出到社会拍电影,组队就全部都是靠社交了,认识一个,再通过这个再认识,再介绍,一个接一个。 所以,我总结,拍电影是门综合艺术,从前期写剧本,拉赞助,找製作人,组队,协商,到拍摄期间,再到后期的剪辑,甚至发表作品,都需要很好的沟通以及社交技巧。特别是你还希望你专业得完成这些步骤的话,中文的沟通就已经是一门学问了,更何况是在用第二语言,交叉思维模式地沟通。在中文地区拍摄一部还不错的片子就已经足够困难了,如果是在英文地区拍摄,英文又不好的情况下,我就只能用 雪上加霜 来形容了。大家都希望拍摄能各种顺利,于是,就只能说练英文吧。 最后还是要加一句,这个只是我的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文/Amene Amakawa 来源:@知乎
评论
这影片就出现604的电话号码的街头照
·汽车 请推荐一款适合女生开的车(汽油款)
·汽车 我在路边停车时被刮伤了,如何申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