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 (2018年12月更新



在加拿大


下面是2018年的更新:我的原贴是2012年发出的,从那之后我一直瞎忙、没有来家园网,最近(2018年12月)决定回来续篇一下,答谢原来的一些读者,也给本文一个尽量持续完整的故事和交代。今天先列个本次更新的提纲,接下来会不停的写好后上传,算给自己一个任务吧。以后每隔几年我还会定期来更新,算是答谢读者,也算是给自己未来努力的动力和压力。从2012年到2018年这6年里我的事情大致如下:--- 几年前跳槽,税后月薪已上万,现年薪19.1万--- 2015年我组织了一个北美医学物理师“义工讲师团”,给国内武汉大学医学物理硕士班远程上课20节,并录制视频课程、免费分享给国内医学物理行业,迄今几万人次从视频课程学习获益。--- 2016年我跟国内一起发起了一个“华人医学物理师”微信平台,此平台目前已有14个专业群,基本囊括国内3000多物理师的90%以上,同时我也招募了40多名北美的医学物理师(大部分都是博士、教授、书作者、协会主席等)、在群里跟国内同行做每日的义务专业交流,帮助国内同行。--- 2017年我发起和组织国内同行参与世界物理师癌症放疗计划大赛,跟国际接轨。2017年300多人参赛,2018年700多人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我牵头组织邀请国内前10名优胜者讲视频课程、分享宝贵经验,并录制下来放在网上免费共享,迄今几万人次从视频课程学习受益。--- 2018年我参与组织了10名美国的医学物理博士教授们巡访国内13家医院、义务讲学和学术交流两周,非常受欢迎,准备每年继续搞。--- 2018年跑完我人生第一次马拉松,4小时40分。--- 2016年初 娶了个贤惠漂亮能干的日本老婆,结婚快三年了,至今仍然觉得特别幸福。等下上来更新细节,争取这个周末写完,stay tuned 。。。。。。######################################################################下面是转贴434楼的(2018年更新贴之续贴一):在开始写之前,我先自己看了一下以前写的两个帖子:2009年的“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以及2012年的“工作三年,月入过万”。感觉第一篇仍然是最有激情时写下来文字、写的时候是一气呵成的。第二篇现在看起来就觉得比较平凡了。所以我很庆幸当初写下了那两篇文字。因为如果让我今天再来写6年或前8年前的感受,肯定写不出在那个时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欲看全文,请点击下面的蓝色链接 直接跳转到434楼:(继续2018年更新贴)下面部分的是2012年的原贴:本来计划新上任三个月之后再写的,因为辞职交接工作比较顺利,决定提早下笔。我的行文大致分三部分:自我介绍;成功法则;职场快速升职经验。一 自我介绍我一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有一些内在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知道一个分享者的基本情况,有利于你鉴别分享者的立场、思维模式、思维缺陷、特殊背景等等,从而决定你可以从中如何去芜存菁。但愿我的分享没有太多“芜”。我01年夏天技术移民,05年从Concordia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毕业,碰上911之后北美的电脑及电子工作大规模外包,找工作无望。同期毕业的12个中国人亦全军覆灭、无一找到电子工程相关工作。那时我度过了我这辈子最痛苦的半年。痛定思痛,我做了一年的低薪编程工作,积蓄力量06年终于考入McGill医学院。可是,08年毕业时又恰好碰上北美经济危机刚爆发几个月(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用了整整10个月full-time job hunting才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我的这一段经历在“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里有详细的分享(是朋友帮忙转贴我2009年的原帖,“蓝色字”部分即为链接,点击即可。或者点击这里另一个网友转贴的链接:”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转贴)“)。第一份工作起薪7万多,在医院里从事癌症放疗的临床技术支持工作,做了总共两年又10个月。再过一个星期我就要到新的医院上班了,薪水119K,算上employer contribution to my pension,我耍赖称之为“月薪上万”吧。不过薪水是其次的,更让我开心的是,我从一个regional leading hospital跳到了一个national leading hospital,在加拿大排名前五。此外,我的同事80%以上都是博士,而我只是个小硕士。说句实话,我的所有经验可以总结为一句:“每周坚持工作或学习60个小时”。我过去11年来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如果你能做得到,你也会很优秀,一定比我更优秀!因为我是个平凡的人,小时候家境贫寒,天资也一般,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这辈子最痛恨学英语! 我在“来加拿大8年的经验”那篇帖子里的最后总结,也是说的同样的话。当然,相信大多数读者愿意听到这一句之外更多的东西。这也是我提笔的原因。二 成功法则我年轻时喜欢看一些励志和成功学之类的书,也曾身体力行的去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念。最后发现其实很多书都是在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就是让你怎么样听起来更来劲、他就怎么写怎么说,而不是怎么样更有效他就怎么说。 很多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说出来就淡如白开水,没法写书、也没法演讲。可惜那简单的几句话偏偏就是生活的真谛。我不想写书挣稿费、更不想演讲挣出场费,就想说点真话,帮一帮咱中国人在国外混的好一点。所以腆着脸上来、谈一谈我脑子里的“成功法则”。在我行文的第三部分“职场快速升职经验”里,我会具体谈我是怎么把这些法则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当中的。所以不喜欢说教的读者也可以直接跳过我的第二部分。在我开始之前,我想先对那些兜里随时揣着石头和臭鸡蛋上网的读者说句话:我绝对没有认为自己“成功”了。比我成功的多得多的中国人多如牛毛,我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我顶了天也就只够自诩为“凤凰尾巴上的一根鸡毛”而已。但是,那些在国外混得很成功的中国人、很少见到亲自上网来分享的。而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你身边人的经历和经验才是最让你易于借鉴的,于是顶着石头和鸡蛋的威胁、我坦然上来分享了。我认为成功只有三步:第一,积极正面的看待你身边的一切事情。第二,给你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它。第三,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你如果想保持一辈子、不难。关于第一步,什么叫做“积极正面”,如何才能做到对一切事情都积极正面?我这里举几个例子。 西方有一句谚语:“I always complain my father didn’t buy me a good pair of shoes, until a day I saw a man without his foot.”。你有脚,对吧? 斯洛维亚(or印度?)有一句谚语:“一个健康的人可以有N多个愿望,一个生病的人就只有一个愿望”。你没什么病,是吧? 大鞋厂的两个推销员被分别派到非洲,一个说“妈的,非洲人都不穿鞋我怎么卖啊?我算是倒大霉了”,另一个说“哇塞,太棒了,我要是免费给一些非洲人鞋子试穿,过不了多久他们就都会开始买鞋穿的,那我从此就发达了!” 记者问泥瓦工在干什么,一个说“你没看见我正在砌这该死的墙吗?”,另一个说“我在修建我们这个城市最漂亮的建筑,明年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幸福的家庭住进这栋大楼、享受我的劳动成果”。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心痛惋惜了一刹那之后,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下老人高兴的说:“这一只鞋不管多可惜,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好了,你开始抱怨我在剽窃那些所谓的励志书上的故事了?你真牛,那我还是打住吧。说说我自己身边的事儿。 我读书期间曾做过三个月的洗碗工,在夏天,厨房不仅没有空调、还有高温炉子来凑热闹。我每天都要出四、五身臭汗。我就想“真棒,我要是去洗桑拿,还得交钱给别人,这回不仅免费洗桑拿,而且还能拿报酬、天天吃大厨的好菜!”。 如果哪一天老板逼着我挨饿加班,我就这么想“谢谢老板逼着给我挨饿的机会,因为信伊斯兰教的人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斋月,他们认为挨饿是最好的排毒、cleansing your body。今天好好体会一下这种特别的排毒和净化!”。 看过“我的青春谁做主”吗?里面钱小样的爸爸双腿瘫痪之后,一醒来就要医生打针让他睡着,睡了几次之后终于想通了,他其实是在逼着自己乐观起来。他醒来之后见他妹妹和妹夫的时候说的那几句笑话,让我眼泪夺眶而出、刷刷的直往下流,这才是真正的男人、积极正面的典范! 还有很多具体我身边的例子,我之前在这个帖子里已经有了很多的回帖,例如12楼、28楼、36楼、47楼、75楼、249楼、250楼。这些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也是我如何积极正面看待身边一切事情的切身实践。 有一点很多励志书上不提的就是:千万不要跟消极负面的人呆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常人都无法避免的。你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你就会潜移默化的变得越来越消极负面,而且你自己都察觉不出来! 有些人的消极负面好像是天生的,例如我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鼓励人勤奋,就有人说“那早起的虫儿岂不是被鸟儿吃?”。他说的是对的,一点没错。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对错”,而是“利弊”,是“选择”,你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去积极正面的想问题。想多了,它就会变成你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变成在你脑子里起心理暗示的作用、就像给你身体内注射了一些增强体能的荷尔蒙,你会时刻充满了动力去达到你想要的。 知道了这个成功的要点,下回你就会“故意”去做下面这个故事中的青蛙:http://hi.baidu.com/xgshi/blog/item/d691b3d9d0cbe2ec38012f5b.html现在谈第二点:给你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它。如果说第一点是你在思维意识方面所需要做的突破的话,那这第二点就是你在行为方面需要做的突破。第三点其实就是重复第二点,重复再重复,一直到你切身真切的感受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这时你的人生就会一直走上坡路的。(未完待续)为方便读者,此处把9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所谓的“跳一跳”,意思是你得费点劲才能达到你的目标,它有一定的高度。所谓“够得着”,意思是目标不可以太高了,不切实际。两者都很重要。定目标一定要变成你生活中的习惯,甚至要达到没有目标你就活不了的地步。我的生活中永远都没有缺过目标,任何时候我都有好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从远到进、我都不介意数给你听。例如,---目前来说最远的,未来10~15年我要达到税后百万RMB的年薪(除掉通胀因素);---不太远的,未来3~5年我要我的税后月薪达到一万刀(目前是税前一万);---今年的目标,我要看完所有的TG Protocols和三本专业书,并总结;---下个月的目标,我要每周工作60小时,把新去的那家医院的相关业务都上手。---下个星期的目标,我要完成五个TomoTherapy Plan并总结,学会Occentra Plan并总结。---今天的目标,我要完成我的帖子,否则不睡觉。---我在看书的时候,还会设立每个小时的目标。根据书的难易程度,我会要求自己每个小时看4~10页书,然后每个小时都要花个一分钟review、看一下我达到我自己设定的目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原因是什么?有人一定会说,你累不累啊!疯不疯啊!我告诉你,不累,我也没疯。我想先问你,你要求两岁的小孩刷牙的时候累不累?做过父母的都知道那是个相当累的活儿,哪个小孩都不愿意刷牙,而且笨手笨脚,你要教无数次、而且每天早晚、耳提面命的坚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他最后才会慢慢养成习惯。现在看看你自己,你每天早上、或晚上、或早晚都要刷牙,累不累啊?你刷牙的时间可比我每天定目标和review目标的时间多得多了,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不刷牙、对吧?因为你觉得你必须刷、刷牙很重要。你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以至于你刷牙的时候再也不会去想“为什么我要刷牙”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定目标比刷牙还重要,除非你不想成功。 什么?你不刷牙?那这回轮到我要疯了。搞管理的人都知道PDCA,也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行动(Action)。这个循环是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连第一环的“计划”都没了,improvement可能会有,但是continuous 就绝对很难出现了。也就是说,你现在是什么水平,以后都很难有水平的升级、或者说人生的突破。目标一旦制定,就得坚定不移的去实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才是整个成功的环节当中最难的一步。我在30岁前也花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才逐步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学习怎么样坚持要求自己“每时每刻坚定不移的执行你自己制定的目标”。这个需要一个很痛苦的磨练过程,而且需要很多年。在这期间,不仅第一条所说的永远“积极正面”的思考会给你很大的帮助,还需要你的自我激励。 例如,---我曾经试过写下我的目标,挂在蚊帐顶上或者侧面、让我自己每天一睁眼就看见它。----我试过贴在浴室的镜子上,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就看见它。---我试过达成目标后奖励给自己一样心仪的东西,然后把心仪物品的照片或是招贴画挂在房间的墙上。---我试过身上随时带着一本Og Madino的“销售圣经---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按照书里介绍的,每个月只读一篇很短的“羊皮卷”,每天一上公车就掏出来读,一直到它深入你的骨髓。---我试过精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年之内不停的拿书里的内容来对照自己。---在广州的跨国金融公司做销售时,我试过跳上办公桌,举起右手,象宣誓一样在二百多同事面前大声读出自己的“宣言”,并挑战谁比我的声音更大我就输他20块钱。当然,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你不一定要象我一样做那些“蠢事”才能养成“每时每刻坚定不移的执行你自己制定的目标”的习惯。每个人都有适合他/她自己的激励方式,需要自己用心去摸索和体会。我只是想告诉你,与自己的惰性和怯弱作斗争、养成一钟自律、勇往直前、从不会被困难吓倒的习惯是如何的困难。但是,一旦你养成一个好习惯,真的是终身受益无穷。如果你是个善于从生活的例子当中观察总结的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够最激励他/她的有效办法。例如,我看到好几个男人,因为失恋被女朋友看不起,后来发奋起家的(虽然他们可能不会承认)。我也看到过几个朋友、就是看不惯身边某一个比她差却还看不起自己的人激怒了,偷偷发奋在短短几年内把别人甩开一大截的、让人刮目相看的。我也看见过由于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戚混得不错,他心里有压力,然后他就一直把某个人作为赶超目标,最后终于“扬眉吐气”的。 当然,我也看见过与世无争,你怎么激励他都无动于衷的。还有今天鼓气明天泄气、后天鼓气大后天又泄气、永远都突破不了自己的。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意的去寻找对自己最有效的目标和动力,也需要去认真的认识自己、解剖自己。 这个寻找持久动力的过程你是不需要告诉任何人的,所以,哪怕你有一些心理阴暗的角落也没有关系。当然,这种动力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动力,有点像是化悲痛为力量、化忌妒为力量、或者化面子为力量。到了人生的一定阶段,这种动力就会消失。 所以,最持久的力量是跟自己比跟你的过去比。你今天比昨天每小时可以多看一页书,那就是突破了自己,了不起的进步!你这个学年的GPA比上个学年的GPA高了0.5,那就是突破,要庆贺、奖励自己。你父母属普通工薪阶层、你现在是打工精英一族,你要为自己骄傲。你世世代代都在中国,到你这一代终于迈出国门了,你是好样的!但是,到了国外也要给自己的祖祖辈辈长脸,为中国人长脸,更重要的、为自己长脸,证明给这个世界看看,你不仅可以在中国混的好,你在国外也混得一样棒!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里面的精髓:“在美国,人们通常看不起父母很有成就而子女有点成就的人,最看得起的就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背景而又成功的人。哪怕它只是一点小小的成功”。这是深入美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所以,在“识骨寻踪(Bones)”那部热门电视剧里,Hodgins永远都不愿意别人知道他老爸特有钱,因为那样的话,别人就会把他的成功或多或少的看作是“理所当然”。这与中国的那种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我爸是李刚”的文化和炫富文化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 所以,你现在到了国外,你爸越穷你越要觉得骄傲,因为那证明你比别人更牛B。不管你现在混得如何,你如果能突破自己,下个月比这个月进步了,明年比今年更好了,那就是北美人眼中的成功!也是我这里所说的最关键的第二步:订立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达成它!接着再定下一个目标逼迫自己再“跳一跳”,你会发现自己有能力不停的突破自己的极限!现在谈最后一点: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你如果想保持一辈子、不难。有了第一点思维意识上对自己不断的突破,第二点对自己行动力上的不断突破,这第三点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亲身经历和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一种水到渠成的意识上的升华而已。(待续)为方便读者,此处把20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接上篇)我敢跟你说,第二点里的我所有的目标,不管是中期的还是远期的,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为什么,因为在过去将近17年的不断追求“成功”的经历和经验中(注意,这里的“成功”是指上文所提到的狭义的“成功”,也就是相比自己的过去,在某一点上突破了),我非常清楚什么样的目标我需要“跳一跳”而且也“够得着”。而且,通过十几年不断的去尝试达成我每一次的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以及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而准确的认识。更加关键的就是,“成功”、或者准确的说:“突破自己”,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就像每天早上要刷牙一样,我每天都在朝着我的目标“快乐”的奋进着。而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知道我定的下一个目标我一定可以达成,我所需要的就只是再“跳一跳”,我以前的经验告诉我,它一定能行。 因为我这已经是大约第10次的比较大的自我突破了,我已经突破了9次,我有什么理由相信第10次会失败呢?更何况我的大突破还是有很多个被我细化的小突破一个一个组合而成的。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当你认识到、而且也坚信“成功就是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已经彻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你每天所作的,只不过是重复你的那个习惯,再也没有任何痛苦可言了。所以,上面所说的第二点“制定目标、并随时随地执行或追求你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瓶颈”,也是大多数人突破不了的地方,但是一旦突破,前面其实是一片绿洲。据说鲨鱼是所有鱼类中唯一没有长鱼鳔的,所以,鲨鱼没法睡觉,一睡觉就沉下去了。鲨鱼在水里永远都在不停的游动中,几千年进化下来,它成了水中最凶悍的老大。一个没有长鱼鳔、在我眼里可以称作为“残疾鱼”的物种,都可以最终成为老大,更何况我堂堂七尺男儿之身!相信读者还是喜欢实例,那我就说几个我自己的主动寻找“自我突破”的经历吧。我小时候生长在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一年只能吃一次鸡的家庭,吃肉基本是梦想。营养不良,还体弱多病,每年住院一次。考高中的时候,成绩估计够了,但是因为是省重点,还要加考体育,把我妈给急坏了(我一直到上大学的时候,1.73米的身高都只有98斤,你可一想象一下我的瘦弱)。我妈为了我能考上省重点,一狠心,天天早上用象细竹子一样的扫帚条抽我出门跑步。当然,我相信当时我妈的心比我被扫帚条抽打的身体还疼。坚持了一个月,后来体育考试1500米我是掐着时间、玩儿了命跑下来的,刚刚及格,到了终点线时我吐了一地、我妈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我知道我的瘦弱身体会是我未来人生路上的一大障碍、一个必须首要清除的障碍。于是86年上同济大学的时候,我抓住一切机会去每天只开一个小时的露天“健身房”,两个学期下来,我长了16斤,第一次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后来我也一直坚持有氧锻炼、隔几年就去器械室练几个月杠铃和哑铃,虽然体重再也没长过,但是43岁的我训练一个月就可以达到加拿大部队30岁年龄组的参军标准。 2006年我给自己买人寿保险时,保险公司抽完我的血并化验一通之后,说我是“优质保户”、身体蹦儿棒,所以每年的保费减去20%。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听说人人都要交的、公布在网上和所有宣传册子里的标准保费竟然还可以减价的! 你是否埋怨过你父母没有给你一副好身体?或者小时候没有给你好营养?听了我的故事也许你心里会好受一点。“成功”就是超越你自己,它当然也包括生活方面的、身体方面的。故事二,我2002年在Concordia大学上电子工程本科时,第一个学期刚从国内过去、不了解情况,所以只选了四门课,发现还行,于是第二个学期就选了五门。 我说过,我看书的时候,每个小时会记录一下前一个小时看了几页书,就像流水帐一样,以便检讨和改良,同时也确保进度。每个星期我还会再小结一下。第二个学期结束时,我做了前两个学期的时间流水帐的总结,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第二个学期比第一个学期可以多修一门课,那我第一个学期的时间都浪费到哪儿了??这么一分析下来,我发现有些时间还可以再挤一挤,于是我第三个学期选修了六门课,全是三个学分,猜猜结果如何?5个A+加上一个A-。我自己都吃了一惊。但是我知道,就充分利用时间而言,那基本上是我的极限了。于是,第四个学期,我又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挑战,修四门课,在兼照顾5岁女儿的同时,每个星期还去打工13个小时,因为那时缺钱用。 从我的故事你可以看出,如果我不是每个小时记录我的时间流水帐、设立小到每个小时的目标的话,我是没有可能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预见我修六门课的能力的。 所以,首先要养成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的习惯,然后费一点劲跳一跳就行了。每个学期突破自己一小步,两年下来我已经突破自己一大步了。我不再为拿不到高分而烦恼,因为 只要我努力的跳一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故事三,我2005年从Concordia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无望。痛定思痛,于是申请了六所大学的医学院,我3.68的GPA结果还是全部被拒,医学院真难进!但我不服气,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我直接去McGill医学院找系主任谈话。由于我做了几年的销售,虽然英语不好、自我推销的功夫还是不缺的。谈话后、系主任对我的印象很好,但是后来系里开会表决时,说我有点像转专业的性质,怕我在物理方面的专业功底不够,加上其他理由,再次否决。正如俗话所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在另一个地方开一扇窗”。正在我拼命寻找其他出路的时候,朋友说系里正好有个教授要招一个学生做编程、搞研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块我可以利用来敲破McGill大门的敲门砖,于是立刻登门、直接找教授面谈,预约都没有。两个星期的招聘下来,教授最终还是要我了,廉价IT劳工,8刀一小时。但这只是我的第一步计划,也就是先“突破一小步”。由于我在之前已经上十年的不停尝试“突破自我”的经验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相信我可以籍此机会多接触系主任、再次寻找被录取的机会。果不其然,天天呆在系里,我非常积极的早去晚归,午饭也尽量不休息,寻找机会跟系主任打照面、打招呼、自信的微笑,但不提正事儿。两个多月下来,我再次找到系主任面谈,请他允许我做special student,就是只修学分不拿文凭的那种。这种“小事”系主任有权直接决定,马上同意,但要我修最难的那两门课。其实,系主任和我都心知肚明,一个学期下来,如果我的成绩不好,自然得走人!我那几个月比高考还紧张,白天编程和上课,晚上回家拼命预习、复习。结果考试下来,1/3的人不及格,被赶出校门,回家过年(McGill的此专业以“淘汰制”来保证质量和称雄北美)。而我一门课第一名、另一门课第4名(总共11个正式录取的学生、加我12个)。系主任终于抓到有力的证据证明我的能力,在下一次的系里开会时,全票通过。我被提前9个月通知:“下一年保证录取,而且不用进下一年的selection pool再次筛选”。这样的例子,你要我举,我还能举好几个。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但是,我想传达给你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我非常清楚什么事情我做得到,什么事情我做不到。每次突破一小步,几次突破一大步。小步和大步基本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因为“突破自己”已成为我的习惯。为方便读者,此处把28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三 职场快速升值经验呵呵,打拼音,变成了“升值”。将错就错吧,因为其实“升值”和“升职”都差不多,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已。下面的这些经验其实都是我前面“成功法则”的具体体现而已。先谈回第一点,积极正面的看待一切事情。一,毕业找到好工作只是起点、不是终点。在中国呆久了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想法:幸苦这么多年读大学、找工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享受日子了。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随之引申的有另外一种想法,就是上班跟别人一起上,甚至攀比谁更晚;下班了跟别人一起下,甚至攀比谁更早;还有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滥用”公司的病假制度,没病装病、无病呻吟,看多了你也可能觉得不公平,跃跃欲试。这个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下次加薪升职没你的份,有人就开始不满了:“凭什么Johnson升值了,我反而没升?”我相信你可以找出N个理由你更好,但是,我相信Johnson也可以找出N个理由他更好。然后,主管出来平衡,说你工作其实哪儿哪儿也挺不错,但是Johnson升职是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啊,嗯,之类的。等等,这里有个误区。你在学校的时候,如果要想拿A的成绩,你通常是不是肯定要比别人学习更多的小时数?而当你拿到比别人更高的成绩时,你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你付出了更多时间嘛。别人再怎么觉得不公平也没用,你成绩好就是好,铁板钉钉的事实。工作之后,你就开始不再想比别人工作更多的小时数了,为什么?在我看来,跟别人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你要是还期待更快升职、或者是跳槽的时候新的老板会给的更多,那基本上是做梦。请原谅我的直言和武断,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我的看法是,工作和学习是一样的原理。你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才能有好成绩,你也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工作才可能有更高的职位或薪水的机会。 这里面唯一的区别就是,多花时间学习、最慢4个月后你就可以看到回报:高GPA。但是多花时间工作,最快2~3年你才能看到回报:升职、或者加薪,如果一样都没有,那就跳槽。 我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我如果觉得我的市场价比我的收入高10%,只要我工作的环境还可以,我就不会跳槽,尝试都不会,那只会浪费时间。但是如果我的市场价高至少20%,我就会跳,毫不犹豫。也就是说,我对自己的市场价需要有个很清楚的估计。而我的这种估计,基本全部来自于我平时比别人多工作多长时间估算出来的。只有在你自己的老板不给你加薪升职、而且同时你觉得你的价值和本事拿到市场上去“再评估”的时候会有至少20%更高的卖价,你才可能尝试去跳槽。否则,我相信尝试跳槽是浪费时间、自寻烦恼。很多人喜欢看表象,以为跳槽才会升值,其实这里的因和果正好反了,自己先升值了、才会想着跳槽。最理想的情况是,你的老板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你在升值,所以及时的给你加薪升职,你也就用不着跳槽了。 但是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只有一些很牛的公司才有及时有效的人才评估制度、以及相应的快速调薪制度来留住人才。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像我这种,我老板意识到我的升值,大约9个月前就打报告力挺让我升职,无赖有决定权的管理层找各种理由给驳回来了。我的老板也很无奈,说尽了挽留的话之后、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走、并祝福我有更好的未来。我过去的两年10个月里,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从来没有老板要求过。我所在的大部门50来个同事当中,我经常看到还有两个医生也在加班,一个半年前就跳槽了,收入大涨。另一个上个月也拿到了一个报酬更高的offer,但他正在考虑钱之外的问题。还有第三个人,他家庭负担重,有两个幼子需要照顾,但他也尽一切所能加班。他最近也私下告诉我,今年6月将是他开始活动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医院的激励制度确实很差劲,有很多大锅饭和包容后进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医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个regional leading hospital的原因,留不住人才。总之,我这辈子没见过不比别人更加刻苦用功可以拿高分的学生,也没有见过不超时工作可以更快升职的雇员。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是做临床的,大多数时候需要回到医院加班。而一个IT人才,则可能每个周末在家里自己加班,你看不见而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 这些是我一辈子坚信不疑的人生信条。 当然,这里我不讨论个别智商至少120以上的天才,我见到过一个,同班的,不太用功,成绩特好,只有羡慕的份儿,没法学习和效仿。二 把你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多多传授给你的同事。一定有人奇怪我的论调,这样岂不是让别人升职更快。且听我分解。为方便读者,此处把30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二 把你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多传授给你的同事。一定有人奇怪我的论调,这样岂不是让别人升职更快。且听我分解。是的,要想你自己升值更快,就不要吝啬分享。我刚到这家医院的时候,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分享。这很正常,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想法:自己花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习得的经验,凭什么分享给别人,让别人一天就学会?那是因为你呆在二流的公司,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世界一流公司呆过的人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为什么?我是这么给我的同事解释的。我说,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愿意跟我做朋友的人,我跟他分享,他用一天学会我一个星期的成果,但是,下一次,他就会也给我分享,我也只用一天就学会他一个星期的成果,这不是双赢吗?第二种情况,不确定愿意跟我做朋友、或者天生自私的人,我跟他分享了,他也不愿意跟我分享他的临床经验。没问题,包容和爱才是化敌为友的唯一武器,继续跟他分享,此数多了,一部分人也会慢慢跟你分享经验的。你如果也争取到了这一部分人,你的学习不是更快了吗?你跟越多的人分享,你得到分享的机会就会比别人越多,最后你就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你跟每个人都学习,而他们只是某几个人跟另外某几个人学习,当然赶不上你了。此外,我还会跟我的同事再从反面分析。如果你是个学习很快的人,而别人学习都很慢,那样的话,表面看起来,不分享可以让你跟别人拉开更大的差距。你是对的,但是,且慢。那是因为你只考虑了在你的公司这个范围之内。假如你展开你的视野,看看这个世界,你就立刻会发现,你并不对。你确实是把同公司的别人甩的更远了,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那么20%的优秀公司都有这样的分享文化的话,那些公司所有的人都会比你进步更加快,对吧?你也会被优秀公司的雇员越甩越远!等到你哪天想跳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与优秀公司永远无缘,自己这辈子的成就自然也有限。而一旦你在自己的公司或者团队也建立分享的氛围,你就把自己和你周围的同事都在同时推进。你还是赢家!而且,如果你真的学习很快、也乐于分享,你的同事也会更喜欢你,利人利己,何乐不为?我就是在我的这家医院在两年前就很快的建立起来了一个分享的氛围,为我未来可能的跳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同事那里学到了非常多、无比宝贵的临床经验。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高效的。我想,这也是我的一个典型的积极正面的去思考我身边一切事物的例子。其他例子不再枚举,原理一样。为方便读者,此处把34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现在说回成功法则的第二点:给你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它。我刚去这家医院的时候,一上任开始就主动自觉的给老板每周发一份“Weekly Report”,总共很简短的两段,一段是Jobs done in the past week,另一段是Jobs to be done next week。而且,我还告诉我老板,你若没时间不一定要每周都看,但是我会每周都写,不仅让您可以监督和指导我的工作,也当作我自己给自己设一个weekly target to meet。老板在部门大会上自然是大加赞赏。其实,我说的那几点都是真心话。我刚去任何一个地方工作,刚开始肯定什么都不熟悉,老板想要我干什么、希望我干什么、对我干活的效率和质量的期望值多高、这些都是未知数。 所以,我只不过是把自己喜欢订目标、并坚持执行目标的习惯通过一种“广告”的方式宣布出来而已,方便老板了解我,方便老板纠正我工作的方向性问题。也因为我把自己的下周目标公布了,我不能食言,这是我最好的工作动力和压力的来源。如果你养成了制定目标的习惯,下回去一个新公司如法炮制,保证你老板喜欢,也能保证你刚去一家公司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因为万一有什么方向性的问题,老板一定会及时纠正你的。我一直觉得,方向性问题是去一家新公司最重要的问题,你得尽快适应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此外,从事医疗这一行的,有很多的license考试,就是类似于医生的行医执照之类的考试。大多数医院也把你通过了什么执照考试与你的收入挂钩。我这过去两年多参加了四场考试,美国的、加拿大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费了不少钱,也用掉了我不少的假期。让我意外的是,新的这家医院竟然把我IAEA的这家考试结果看的很重要,而我原以为这是最不重要的。当然,你如果跟大多数在医疗界的人一样,只是把“通过”考试作为目标,那你也就只能等着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慢慢升职、慢慢加薪吧。我从来没有把“通过”作为目标,因为我基本可以肯定我每次都能通过,不管是80%的通过率、还是60%的通过率。我从来都是把考试作为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考试可以逼你非常高效率的学习,考完了你就不太想学了,要么积极性不高、要么效率不高。所以,我每次考试都尽量充分地把所要考的内容学通学透,自然也都是高分通过。也就是说,我也在利用考试的机会、来制定我的“跳一跳才够得着”的目标。你也许会想,分数再高也没人知道,那可不是,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你是怎么都掩饰不了的。也许你去一家二流的医院应聘、高分确实作用不太大,很多二流医院看你有license,人不傻,有推荐人推荐就差不多了,甚至有可能专业问题都不问。 但是我这次去的这家national leading hospital,我必须去当着所有职员的面做一场45分钟的presentation (combining clinical and academic content),然后接受一大堆博士的提问,你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想混过去是不可能的。 这个之后就是接受由三个内行专家组成的interview panel面试,又是一个小时,20分钟personality的,40分钟专业的。我专业的问题几乎50%的都不会回答、或者回答错误。让我很受刺激,也就是说,我平时的高分还远远不够,好在他们也知道我只有不到三年的经验、情有可原,而且我presentation和personality两部分做的都不错,才可能最终得倒这个机会的。为方便读者,此处把37楼原文的“续贴”放进来:最后,扯回第三点: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是的,成功就是一种习惯。我深信。你有过N次成功的“突破自己”的经验之后,那第N+1次,或者N+M次,都只是你的习惯而已。我想读者最难以接受的、也最想不通的,可能就是“每周工作60个小时”。是的,辛苦读书和找到一份好工作之后,按时下班,回家享受天伦之乐,那是你的选择和你的自由,也是很多人想要过的生活。尤其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国家,你更没有必要去在乎谁成功了,谁贫困了,谁吸毒了,谁还在奋斗。这里的关键是,在中国,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一个“从众”的文化里长大的,跟西方的“多元化”的文化几乎相反。 中国文化就像物理学里面的熵,熵值越大证明这个世界越混乱,多元化是不好的。而北美文化就像生物学里的物种,物种越多这个世界就越稳定、越和谐,所以多元文化是被鼓励的。 而从“从众”的中国文化来到“多元化”的加拿大,很多中国人就迷失了自己。我的意思是说,我并没有任何鼓吹你去成功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两点:---如果你想选择成功,好样的!我很愿意帮你一把,分享我几年来的历程和经验,大家切磋共勉。---如果你选择满足,恭喜你。那你就没有必要去为别人的成功而心动,用心去体会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吧,你甚至都没有必要再回来看我的帖子。说真的,我太太都几乎不看我的帖子。因为她就是选择满足,而且从不后悔,所以她不觉得我的帖子有趣。 但是,她很尊敬我的选择,她也为我改变了很多;我也很尊敬她,因为她活得快乐。她把她享受生活的快乐带给我:热门的电影、电视、音乐、资讯、旅游、历史、人文等等;我把我享受成功的快乐带给她,她喜欢听我每一个成功小故事里人际互动的细节,病人的感受,和我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的见闻、例如布鲁塞尔、苏黎士、拉斯维加斯、纽约。最后,我还想说,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你不管想做任何样的人,只要不伤害别人,都没有必要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当然,也没有必要去期待别人的喝彩。 你就是你,按照自己选择的路坚定的走下去。 拿我作比方,我年轻的时候玩过很多,例如每天看香港明珠台六个小时、持续了半年,直到我看到片头就可以预测结局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看电视了。例如我曾经连续10天吃开水泡方便面,每天玩儿推箱子的游戏大约16个小时,一直到把一百多关全部打通关。例如我女儿2~4岁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太有趣了,那个时候我几乎从来不加班,一下班就往家跑,谁也拉不住我。又例如我还跟我哥哥一起在中山大学里开过公司,一年之后公司搞起来了,我就甩手跑了。后来做了5年的销售,更是走遍广州的大街小巷,也包括众多的娱乐场所,靠着自己的收入旅游过北京、济南、青岛、曲阜、西安、临潼、洛阳、上海、苏州、海口、武汉、韶关、肇庆等等等等。但是,在32岁的时候,我终于无怨无悔的选择了成功,并把它作为我下半辈子的主题,因为成功的快乐让我最满足。它让我妈自豪、让我哥欣赏、让我太太骄傲;它让我自己衣食无忧、在工作中有治病救人的成就感、被同事尊敬的满足感;它让我女儿去Disney、上最好的私校;它让我岳父岳母不再担心老了生什么大病付不起医疗费;它让我可以有能力借钱给我的表姐创业、表弟上大学、舅舅去医院做手术;我还可以有能力每年捐钱给McGill大学帮助那些我想帮助的穷学生,我给他们保证每年都捐。一句话,成功的感觉真好,比起我的付出,它太值得了!有时候有同事笑我“工作狂”,我会面带自信而自豪的笑容回复说“yes, I am a workaholic”。偶尔也有同事说我为钱工作,我也会优雅、缓慢、带着满足的笑容说“I love money, and I love my work”。这就是加拿大,这就是多元化,扯下你的遮羞布,做个真实的你自己吧!如果想成功,挺直了腰杆大胆的去追求,大声的去宣告。成功是件很光荣的事儿,如果想,就去做!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全文完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葱白中。。。。

评论
我一直在写:我在多伦多话家常理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移民生活!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很认同你的法则 呵呵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很实在,很靠谱。 谢谢你的分享!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I always complain my father didn’t buy me a good pair of shoes, until a day I saw a man without his foot.”。great! Sharing.

评论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http://bingoye.blog.sohu.com/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723826467_0_1.htmlhttp://bbs.ipa001.com/home.php?mod=space&uid=322759&do=thread&view=me&from=space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很好,顶一个。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赶紧站头排,对楼主景仰如现在下的雪,绵绵不绝.多伦多下着雪,还挺大.

评论
帮你了解地下室水,冷,暖三大件http://forum.iask.ca/showthread.php?t=487380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好文!期待ing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所谓的“跳一跳”,意思是你得费点劲才能达到你的目标,它有一定的高度。所谓“够得着”,意思是目标不可以太高了,不切实际。两者都很重要。定目标一定要变成你生活中的习惯,甚至要达到没有目标你就活不了的地步。我的生活中永远都没有缺过目标,任何时候我都有好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从远到进、我都不介意数给你听。例如,---目前来说最远的,未来10~15年我要达到税后百万RMB的年薪(除掉通胀因素);---不太远的,未来3~5年我要我的税后月薪达到一万刀(目前是税前一万);---今年的目标,我要看完所有的TG Protocols和三本专业书,并总结;---下个月的目标,我要每周工作60小时,把新去的那家医院的相关业务都上手。---下个星期的目标,我要完成五个TomoTherapy Plan并总结,学会Occentra Plan并总结。---今天的目标,我要完成我的帖子,否则不睡觉。---我在看书的时候,还会设立每个小时的目标。根据书的难易程度,我会要求自己每个小时看4~10页书,然后每个小时都要花个一分钟review、看一下我达到我自己设定的目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原因是什么?有人一定会说,你累不累啊!疯不疯啊!我告诉你,不累,我也没疯。我想先问你,你要求两岁的小孩刷牙的时候累不累?做过父母的都知道那是个相当累的活儿,哪个小孩都不愿意刷牙,而且笨手笨脚,你要教无数次、而且每天早晚、耳提面命的坚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他最后才会慢慢养成习惯。现在看看你自己,你每天早上、或晚上、或早晚都要刷牙,累不累啊?你刷牙的时间可比我每天定目标和review目标的时间多得多了,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不刷牙、对吧?因为你觉得你必须刷、刷牙很重要。你养成了刷牙的习惯,以至于你刷牙的时候再也不会去想“为什么我要刷牙”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定目标比刷牙还重要,除非你不想成功。 什么?你不刷牙?那这回轮到我要疯了。搞管理的人都知道PDCA,也就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行动(Action)。这个循环是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最有效的办法。如果连第一环的“计划”都没了,improvement可能会有,但是continuous 就绝对很难出现了。也就是说,你现在是什么水平,以后都很难有水平的升级、或者说人生的突破。目标一旦制定,就得坚定不移的去实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才是整个成功的环节当中最难的一步。我在30岁前也花了差不多6年的时间才逐步养成了这个习惯,就是学习怎么样坚持要求自己“每时每刻坚定不移的执行你自己制定的目标”。这个需要一个很痛苦的磨练过程,而且需要很多年。在这期间,不仅第一条所说的永远“积极正面”的思考会给你很大的帮助,还需要你的自我激励。 例如,---我曾经试过写下我的目标,挂在蚊帐顶上或者侧面、让我自己每天一睁眼就看见它。----我试过贴在浴室的镜子上,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就看见它。---我试过达成目标后奖励给自己一样心仪的东西,然后把心仪物品的照片或是招贴画挂在房间的墙上。---我试过身上随时带着一本Og Madino的“销售圣经---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按照书里介绍的,每个月只读一篇很短的“羊皮卷”,每天一上公车就掏出来读,一直到它深入你的骨髓。---我试过精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年之内不停的拿书里的内容来对照自己。---在广州的跨国金融公司做销售时,我试过跳上办公桌,举起右手,象宣誓一样在二百多同事面前大声读出自己的“宣言”,并挑战谁比我的声音更大我就输他20块钱。当然,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你不一定要象我一样做那些“蠢事”才能养成“每时每刻坚定不移的执行你自己制定的目标”的习惯。每个人都有适合他/她自己的激励方式,需要自己用心去摸索和体会。我只是想告诉你,与自己的惰性和怯弱作斗争、养成一钟自律、勇往直前、从不会被困难吓倒的习惯是如何的困难。但是,一旦你养成一个好习惯,真的是终身受益无穷。如果你是个善于从生活的例子当中观察总结的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够最激励他/她的有效办法。例如,我看到好几个男人,因为失恋被女朋友看不起,后来发奋起家的(虽然他们可能不会承认)。我也看到过几个朋友、就是看不惯身边某一个比她差却还看不起自己的人激怒了,偷偷发奋在短短几年内把别人甩开一大截的、让人刮目相看的。我也看见过由于自己的家人或者亲戚混得不错,他心里有压力,然后他就一直把某个人作为赶超目标,最后终于“扬眉吐气”的。 当然,我也看见过与世无争,你怎么激励他都无动于衷的。还有今天鼓气明天泄气、后天鼓气大后天又泄气、永远都突破不了自己的。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意的去寻找对自己最有效的目标和动力,也需要去认真的认识自己、解剖自己。 这个寻找持久动力的过程你是不需要告诉任何人的,所以,哪怕你有一些心理阴暗的角落也没有关系。当然,这种动力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动力,有点像是化悲痛为力量、化忌妒为力量、或者化面子为力量。到了人生的一定阶段,这种动力就会消失。 所以,最持久的力量是跟自己比跟你的过去比。你今天比昨天每小时可以多看一页书,那就是突破了自己,了不起的进步!你这个学年的GPA比上个学年的GPA高了0.5,那就是突破,要庆贺、奖励自己。你父母属普通工薪阶层、你现在是打工精英一族,你要为自己骄傲。你世世代代都在中国,到你这一代终于迈出国门了,你是好样的!但是,到了国外也要给自己的祖祖辈辈长脸,为中国人长脸,更重要的、为自己长脸,证明给这个世界看看,你不仅可以在中国混的好,你在国外也混得一样棒!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里面的精髓:“在美国,人们通常看不起父母很有成就而子女有点成就的人,最看得起的就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背景而又成功的人。哪怕它只是一点小小的成功”。这是深入美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所以,在“识骨寻踪(Bones)”那部热门电视剧里,Hodgins永远都不愿意别人知道他老爸特有钱,因为那样的话,别人就会把他的成功或多或少的看作是“理所当然”。这与中国的那种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我爸是李刚”的文化和炫富文化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 所以,你现在到了国外,你爸越穷你越要觉得骄傲,因为那证明你比别人更牛B。不管你现在混得如何,你如果能突破自己,下个月比这个月进步了,明年比今年更好了,那就是北美人眼中的成功!也是我这里所说的最关键的第二步:订立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达成它!接着再定下一个目标逼迫自己再“跳一跳”,你会发现自己有能力不停的突破自己的极限!现在谈最后一点:重复第二步。在重复了至少3~5次之后,你会发现,成功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你如果想保持一辈子、不难。有了第一点思维意识上对自己不断的突破,第二点对自己行动力上的不断突破,这第三点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亲身经历和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一种水到渠成的意识上的升华而已。(待续)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很好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楼主,你的经历完全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挺好奇,月薪1万刀,每年要交多少税啊?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葱白!!!

评论
安省挂牌地产经纪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呵呵恭喜楼主啊,做it的就要多跳跳才能涨工资。 看了楼主的经历也挺不容易哈哈。现在觉得我还真是幸运了呵呵,刚从国内投的第1个简历就让我上班了。干段时间继续跳哈哈~~~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是啊,做IT 的,我还在梦想着,我什么时候也能税后月薪1W,基本上很难。~~不过 非常认同千万不要跟消极负面的人呆在一起 难得的 家园 不抱怨贴。 看多了抱怨 我都不想上家园网站了

评论
fn:2007.6-6 / 2010- 7-12 邮局领回大信封!赞反馈:recluse 和 nfldr 2012-01-19#16 小鹌鹑
没事偷着乐
2,920 $0.00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一片赞同声。。。有时候专业决定了薪水,有的专业起薪就是很高的,做几年跳个槽,10多万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比LZ赚的还多的专业人士工作8小时外的生活都丰富的很。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下了班就再也不花心思去思考和工作相关的东西。一周一共才168小时,去掉睡眠的64小时,每周工作学习60小时, LZ每天剩6钟头用于上下班,吃喝拉撒,洗洗刷刷,教育子女。。。十一年如一日的这么过,真够累的。这个每周工作或学习60小时的经验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的,不过看准时机跳槽是不错的选择,通常通过跳槽,职位和薪水都会有很明显的提高。

评论
小隐藏于山,大隐藏于室,无影藏于网路。。。赞反馈:molocha 2012-01-19#17 A 2,363 $0.00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nice!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不知道楼主有没看过get things done这本书。 我觉得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设定目标,坚持不懈。但是不明白怎么样做到。这里面有基因的原因,每个人需要和自己基因的一些天然特性作斗争:趋稳。而任何改变都是反向的努力,要和稳定的习惯作斗争,所以很难。 所以如果有一套计划去帮你养成“设定目标,各个击破”的习惯,就可以从行为模式上使基因从一个稳态转化到另一个稳态。这也是"get things done" 的目的。 对于knowledge worker来说,我觉得这是一种进化的方向,是否能最终胜出,一看竞争者二看环境,我个人是赌这个进化能够胜出。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一片赞同声。。。有时候专业决定了薪水,有的专业起薪就是很高的,做几年跳个槽,10多万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比LZ赚的还多的专业人士工作8小时外的生活都丰富的很。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下了班就再也不花心思去思考和工作相关的东西。一周一共才168小时,去掉睡眠的64小时,每周工作学习60小时, LZ每天剩6钟头用于上下班,吃喝拉撒,洗洗刷刷,教育子女。。。十一年如一日的这么过,真够累的。这个每周工作或学习60小时的经验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的,不过看准时机跳槽是不错的选择,通常通过跳槽,职位和薪水都会有很明显的提高。点击展开...这个有家庭背景和起点的原因。背景好,后台硬,事半功倍。当然运气的影响也不小。这里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考量,当你觉得多花10%的精力但得不到多10%的回报,很多人就停手了。最终收入确实低了点,但是性价比最高,幸福感也最好。同时也有规模效益的考量,当你的努力过了一个临界点,就像以前赚到第一个100万,这时继续赚钱就是钱追你,而不是你追钱了。但是你能知道临界点在哪里吗?每一个生命都在用自己的价值判定和付出来彼此竞争资源,同时又受外部约束不得不合作,所以这个世界才多样化。

评论
回复: 工作三年,月薪上万,经验分享(接上篇)我敢跟你说,第二点里的我所有的目标,不管是中期的还是远期的,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为什么,因为在过去将近17年的不断追求“成功”的经历和经验中(注意,这里的“成功”是指上文所提到的狭义的“成功”,也就是相比自己的过去,在某一点上突破了),我非常清楚什么样的目标我需要“跳一跳”而且也“够得着”。而且,通过十几年不断的去尝试达成我每一次的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以及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而准确的认识。更加关键的就是,“成功”、或者准确的说:“突破自己”,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就像每天早上要刷牙一样,我每天都在朝着我的目标“快乐”的奋进着。而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知道我定的下一个目标我一定可以达成,我所需要的就只是再“跳一跳”,我以前的经验告诉我,它一定能行。 因为我这已经是大约第10次的比较大的自我突破了,我已经突破了9次,我有什么理由相信第10次会失败呢?更何况我的大突破还是有很多个被我细化的小突破一个一个组合而成的。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当你认识到、而且也坚信“成功就是一种习惯”的时候,你已经彻底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你每天所作的,只不过是重复你的那个习惯,再也没有任何痛苦可言了。所以,上面所说的第二点“制定目标、并随时随地执行或追求你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瓶颈”,也是大多数人突破不了的地方,但是一旦突破,前面其实是一片绿洲。据说鲨鱼是所有鱼类中唯一没有长鱼鳔的,所以,鲨鱼没法睡觉,一睡觉就沉下去了。鲨鱼在水里永远都在不停的游动中,几千年进化下来,它成了水中最凶悍的老大。一个没有长鱼鳔、在我眼里可以称作为“残疾鱼”的物种,都可以最终成为老大,更何况我堂堂七尺男儿之身!相信读者还是喜欢实例,那我就说几个我自己的主动寻找“自我突破”的经历吧。我小时候生长在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一年只能吃一次鸡的家庭,吃肉基本是梦想。营养不良,还体弱多病,每年住院一次。考高中的时候,成绩估计够了,但是因为是省重点,还要加考体育,把我妈给急坏了(我一直到上大学的时候,1.73米的身高都只有98斤,你可一想象一下我的瘦弱)。我妈为了我能考上省重点,一狠心,天天早上用象细竹子一样的扫帚条抽我出门跑步。当然,我相信当时我妈的心比我被扫帚条抽打的身体还疼。坚持了一个月,后来体育考试1500米我是掐着时间、玩儿了命跑下来的,刚刚及格,到了终点线时我吐了一地、我妈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我知道我的瘦弱身体会是我未来人生路上的一大障碍、一个必须首要清除的障碍。于是86年上同济大学的时候,我抓住一切机会去每天只开一个小时的露天“健身房”,两个学期下来,我长了16斤,第一次突破自己的身体极限。后来我也一直坚持有氧锻炼、隔几年就去器械室练几个月杠铃和哑铃,虽然体重再也没长过,但是43岁的我训练一个月就可以达到加拿大部队30岁年龄组的参军标准。 2006年我给自己买人寿保险时,保险公司抽完我的血并化验一通之后,说我是“优质保户”、身体蹦儿棒,所以每年的保费减去20%。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听说人人都要交的、公布在网上和所有宣传册子里的标准保费竟然还可以减价的! 你是否埋怨过你父母没有给你一副好身体?或者小时候没有给你好营养?听了我的故事也许你心里会好受一点。“成功”就是超越你自己,它当然也包括生活方面的、身体方面的。故事二,我2002年在Concordia大学上电子工程本科时,第一个学期刚从国内过去、不了解情况,所以只选了四门课,发现还行,于是第二个学期就选了五门。 我说过,我看书的时候,每个小时会记录一下前一个小时看了几页书,就像流水帐一样,以便检讨和改良,同时也确保进度。每个星期我还会再小结一下。第二个学期结束时,我做了前两个学期的时间流水帐的总结,分析了一下为什么第二个学期比第一个学期可以多修一门课,那我第一个学期的时间都浪费到哪儿了??这么一分析下来,我发现有些时间还可以再挤一挤,于是我第三个学期选修了六门课,全是三个学分,猜猜结果如何?5个A+加上一个A-。我自己都吃了一惊。但是我知道,就充分利用时间而言,那基本上是我的极限了。于是,第四个学期,我又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挑战,修四门课,在兼照顾5岁女儿的同时,每个星期还去打工13个小时,因为那时缺钱用。 从我的故事你可以看出,如果我不是每个小时记录我的时间流水帐、设立小到每个小时的目标的话,我是没有可能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预见我修六门课的能力的。 所以,首先要养成设立“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的习惯,然后费一点劲跳一跳就行了。每个学期突破自己一小步,两年下来我已经突破自己一大步了。我不再为拿不到高分而烦恼,因为 只要我努力的跳一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故事三,我2005年从Concordia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无望。痛定思痛,于是申请了六所大学的医学院,我3.68的GPA结果还是全部被拒,医学院真难进!但我不服气,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我直接去McGill医学院找系主任谈话。由于我做了几年的销售,虽然英语不好、自我推销的功夫还是不缺的。谈话后、系主任对我的印象很好,但是后来系里开会表决时,说我有点像转专业的性质,怕我在物理方面的专业功底不够,加上其他理由,再次否决。正如俗话所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在另一个地方开一扇窗”。正在我拼命寻找其他出路的时候,朋友说系里正好有个教授要招一个学生做编程、搞研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块我可以利用来敲破McGill大门的敲门砖,于是立刻登门、直接找教授面谈,预约都没有。两个星期的招聘下来,教授最终还是要我了,廉价IT劳工,8刀一小时。但这只是我的第一步计划,也就是先“突破一小步”。由于我在之前已经上十年的不停尝试“突破自我”的经验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相信我可以籍此机会多接触系主任、再次寻找被录取的机会。果不其然,天天呆在系里,我非常积极的早去晚归,午饭也尽量不休息,寻找机会跟系主任打照面、打招呼、自信的微笑,但不提正事儿。两个多月下来,我再次找到系主任面谈,请他允许我做special student,就是只修学分不拿文凭的那种。这种“小事”系主任有权直接决定,马上同意,但要我修最难的那两门课。其实,系主任和我都心知肚明,一个学期下来,如果我的成绩不好,自然得走人!我那几个月比高考还紧张,白天编程和上课,晚上回家拼命预习、复习。结果考试下来,1/3的人不及格,被赶出校门,回家过年(McGill的此专业以“淘汰制”来保证质量和称雄北美)。而我一门课第一名、另一门课第4名(总共11个正式录取的学生、加我12个)。系主任终于抓到有力的证据证明我的能力,在下一次的系里开会时,全票通过。我被提前9个月通知:“下一年保证录取,而且不用进下一年的selection pool再次筛选”。这样的例子,你要我举,我还能举好几个。篇幅所限,不再赘述。但是,我想传达给你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我非常清楚什么事情我做得到,什么事情我做不到。每次突破一小步,几次突破一大步。小步和大步基本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因为“突破自己”已成为我的习惯。

  ·新西兰新闻 基督城发生“可疑接近儿童”事件 一男子引诱儿童上车
·新西兰新闻 北地海滩8天内三人死亡 当地大部分海岸线无人巡逻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加拿大老人金

华人网大家好: 我父母來了加拿大都已經十年啦,開始準備申請加拿大老人金。 本人對這項福利都還好迷茫,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多謝!本人父母居住加拿大已經十年,過去十年,沒有工作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不想在温哥华了想去农村

华人网不想在大城市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大城市,来到温哥华,这房价和工资的不对等更搞得无法呼吸。来加拿大又不是奔着这些来的,加上本人很佛系,现在就梦想找一份WFH的工作到乡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从首尔转机回加拿大

华人网今天送老公先回加拿大,从沈阳出发经首尔当天飞多伦多。 给老公买的是沈阳至首尔 大韩航空的 从首尔到多伦多 加拿大航空 行李在沈阳可以直挂到多伦多 给了两段航程的登机牌 行李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赏花:蒲公英晚期?

华人网郁金香正在凋谢,蒲公英也进入最后的一搏。这个时候,她们已经不像小黄花绽放时那么可爱了(应该说多数人是这么感觉的),但仔细观赏,我还是很喜欢的。心中喜乐,到处都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