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走进温哥华。



在加拿大


转贴 在我数年的航海生涯中,我到过四十多个国家,一百多个港口,去的次数最多的外国港口是加拿大的温哥华港。那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小麦,木材,硫磺等货物装船出口到中国。 第一次去温哥华是1983年的春天。航过浩瀚的太平洋到达美洲西岸进“Strait of Juan de Fuca“,航行到海峡东端。船转向南转向是美国的西雅图港,向北转向走乔治亚海峡就是加拿大的温哥华港。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们36000吨的大船劈开泛着微微轻波的水面驶进了乔治亚海峡,朝阳刚刚从地平面上露出一点点,天空中没有风,海面上飘着薄薄的轻雾,视线不大好,但我们并不紧张,因为船进入美国或加拿大水域后,他们的海岸警卫队会用雷达监视系统观察每一艘船的动态,如果有威胁到船舶航行安全的情况或那艘船操纵不当时他们会及时通过无线电话与船上联系,告知驾驶员面临的危险及建议你如何操纵船舶避开。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开启着雷达观测着前方肉眼看不到的海面以防意外。 当我船驶入温哥华港所属海域时,我们在雷达上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图像:在大船航道两侧,密密麻麻的密集着几百上千个小回波点,那是小船的回波,她们布满了航道两侧,可在航道边缘却没有一艘越界,甚至可以用停在航道两侧的小船来判定那就是航道浮标的联线。 这是些什么船?渔船?不像,渔船作业没有这样密集的。而且她们基本不动,没有一艘穿越航道,我们无法想象,只有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等待着结果。 近了,越来越近了,当我们的大船行驶到她们中间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是私人游艇! 那一艘艘白色,蓝色,红色,粉色。。。。。五颜六色,双桅杆的,单桅杆的,机动的,机帆两用的游艇或漂浮或锚泊或缓缓的移动在清晨薄雾的海面上,每一艘游艇的造型,外观都不相同,有的仅仅是无甲板只有尾挂机或一层单甲板,一个简单的驾驶室,有的是有两层甲板以上建筑,里面有驾驶和生活两个区域,还有个别大一点的算是豪华级的了,不过,看得出来大部分游艇都是大众化的,一般的人家都买得起,用得起。艇上的人们有些是在合家享受美味的早餐,有的在静静的垂钓,还有的在海水里畅游。没有喧哗,没有高速艇飞驶激起的浪花,只有蓝蓝的海水,白色的薄雾,安静享受的人们和暖暖的阳光,多么壮观美丽的一幅海上假日景色! 联想到在很多国家的沿海,我们大船驾驶员最头疼的就是小船不按航行规则乱穿航道与大船争路,或者飞速强行越过大船船艏以争个吉利,时时给我们造成紧张局面叫我们经常冷汗不止的情况。这样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未踏上温哥华土地前的第一印象。 温哥华-----一个富裕而有秩序的城市! 温哥华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两边都有粮食码头。 我们这次先靠的北边的码头,这边叫北温哥华市,船靠好后开始装小麦,不当班时我们自然成群结伙的下地闲逛。 我和两个伙伴漫无目的的走着,看到那儿像商业街就往那儿钻,乱逛了几条街后我们隐隐约约听到有锣鼓声,是中国锣鼓的乐声,有意思!是不是本地的唐人街?居住在温哥华的华人们有什么好活动?我们加快步伐寻着那锣鼓声而去。 转过两条街,果然,在一个宽敞一点的街道边有一个街边广场,那里围聚着不少人,大多是黑头发,黄皮肤,同胞!我们很高兴,三人很快钻进人群中东看西望,只见广场中搭了一个小小的台子,台上的横幅写着中英两种文字“庆祝华人移居温哥125周年”。有意思!这么一个好日子被我们碰上了,可得好好开开眼。 台上的一位华人姑娘正在讲演,她说的不是普通话也不是粤语或闽南话,是用流利的英语讲演,她说的是华人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并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感谢上帝造物主给了人们这样一处自由而美丽的地方,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云云。这姑娘长得很漂亮,修长的身材,大眼睛皮肤很白,上身穿着一件白衬衣,下面是一条黑色的灯芯绒裤子,很朴素大方,她最美之处是梳着一条很粗很油亮的大辨子,辫梢直垂到姑娘的大腿根。这种大辫子使我想起了很传统的那种中国美。 在80年代的国内,城市的姑娘们都很少留独辫了,只有在农村和一些中小城市还有姑娘留着这种大辫子,要留这种辫子首先得天生一头美发,头发多又粗还得营养好,其次得经常梳洗,这样留出长长的辫子才又粗又亮又黑,透出一种少女的女性美。每当一个姑娘脑后垂着一条又长又粗黑得发亮的大辨子轻盈的走在街上,总能吸引不少小伙子热烈的目光,如果她再不经意的摆头一甩,那飞起的辫梢准能使小伙子们心里热浪翻滚。 西方人说我们中国人保守,我倒很赞成很多我们中国特色的服饰和外貌保守一点,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穿着打扮的方式就是按照我们黄色的皮肤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相配合梳的发式,穿的衣服,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很美。 我本以为在这西半球的美洲,华人移居了百年,尤其是眼前的这位一定是生与此地长于此地的姑娘还能保持多少本民族的特色,却没想到在这看到了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黑辫子。 正当我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姑娘时,姑娘讲演完后,几个小伙子拿着吉他和电子琴等乐器走到台上奏起了摇滚乐。那姑娘走下台后与台下的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白人男子亲密的拥抱亲吻了一下,然后俩人挽着手肩靠肩地走了。我顿时觉得很扫兴便退出了人群在广场上四处看看,广场上有很多摊子,不是卖纪念品就是卖小吃的,有点像中国的庙会。 我和伙伴们转了一圈,看看时间不早了,于是返身回船。 几天后,我们船又移码头到南岸继续装货,这次下地我和伙伴们还是沿着大街逛到那儿算那儿,乱走误撞我们竟然走到了温哥华的唐人街。 这是三四条街道组成的一个街区,街道两侧都是华人开的店铺,从小型的超市,到电影院,中医诊所,算命店,书店,凡与生活有关的基本门类齐全。店铺的招牌都是用繁体中文字和英文书写的店名和广告,门面的装修也都各具中国特色,只是与我们一路逛来看到的其它街道有所不同的是,我总觉得这儿好像显得比其它街区零乱些,不如别的街区整洁。 我并不相信我们华人就不如白人爱整洁爱干净,但眼前看到的唐人街确实是使我内心不得不承认比其他白人区差,我这人碰上搞不明白的事就爱找找原因,我仔细的观察这几条街道有那些显得不醒目整洁之处。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中国的店铺和临街民宅的建筑结构风格本身就是古老而复杂的,选用的装饰颜色也大多是喜庆色彩强而刺眼的红色为主,其次就是灰色和深色,这种风格和颜色本身就不够柔和,并且与大自然主色调的蓝,绿不能混成一体或无过渡分隔。加上中式砖木结构的不够明快简洁,就给人一种沉旧感。 而西式现代商业及民用建筑讲究的是明快及与自然和谐,材料也多选用玻璃,铝合金,不绣钢等等泛光易清洁的物体,在这方面我们中式建筑自然先失一分。 2.这里唐人街上的店铺十分拥挤并装修的不勤,这说明华人移居此地上百年仍不是社会富裕阶层的主体,或者说整体上还是停留在小商业阶段,没有雄厚的资本和高额的利润自然不能建出有纯厚的实力,宽阔的布局,醒目的外观的街区。 3.相对来说华人是不如白人注重干净,比如,我看到沿街的肉店门前洗肉洗器具的污水直接从店门口流入街边的下水道,而店里的伙计穿着洗得不彻底的白大褂站在店里操作着。显得不太整洁。 说来说去,还是经济实力不够,加上人的因素。这些我观察出来的原因后来也在我到其他城市的唐人街逛过后得到了证实。 不过,别看这的华人相比白人经济实力差,可在我们这些大陆人面前他们可觉得我们是穷小子。每当我们进一家店铺时,我们的服饰和举止加上我们一口的普通话当然就表明了我们是来自大陆,店里的售货员或老板只是爱搭不理的接待我们,如果我们问问某种东西的价格或想拿来看看时,人家大多数情况下会说:“很贵的啦,”“你们买不买啦。” 真有意思,我们穷是事实,但我们到白人开的商店即使是不买东西闲逛,人家还是热情的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货色,以至于我们自己都觉得不买点什么真不好意思。而到同族同种的华人店里却被同胞明明白白的点出:你是个穷鬼! 如果说此地的华人确实比我们富裕很多倒也不见得,给我们船供应物品的供应商外勤员陈先生的生活使我了解了温哥华大部分的华人的生活水平。 我第二次到温哥华是83年的秋天,我们到达的当天就是中秋节,在船没靠码头时,我们的管事向供应商订了一批船用物资,其中按船上每人一盒订了36盒月饼。但陈先生将我们所订的物品送到船上时,管事发现月饼太贵了,一盒四块的月饼要价四十加元,几乎就是我们一个月的外汇伙食费。管事提出只要36块月饼其余的退货。陈先生很为难地说:“这月饼明天就没人买了,我不能接受退货。” 管事自然也不让步,两人为这事几乎红了脸。陈先生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老板,老板把他骂了一顿,说他不该与管事争吵,人家不要就拉回公司,得罪客户不行。陈先生很丧气地将月饼拉走了。 几天后,陈先生到船上来结帐,他一提起月饼的事很恼火:“唉,给女人打工真是难做,那天我想避免老板的损失,和管事争吵想不退货,老板骂我不懂做生意,宁可把货拉回去也不能得罪客户,等节过完月饼剩下了,老板又骂我笨,说是既然卖不出去了何不当时就送给你们做个人情。” 我问陈先生:“你的老板是女人?” “是的,她原来是重庆警察局长的小老婆,49年跑到澳门嫁了个洋鬼子移居到这,因为与中国领事馆关系好接了不少大陆的生意,比如从这里出木材去大陆,从大陆进青岛啤酒和水仙花牌罐头食品到这卖,还有就是大陆船的物品供应。靠大陆的生意赚了不少钱。这里每年都有很多出口到大陆的大批量货物,与大陆的生意使本地的一些华人商人赚了很多钱,生活过得不错。”我又问:“你一口一个大陆大陆的,你是台湾人?” 陈先生很坦然的说:“是呀,我和太太从台湾移居到这十年了。” “在这生活好过么?”我试探着问。 “不好过啊,我一个月供房要700加元,一个小孩在幼儿园的全部费用要280元,再加上保险,供车和日常生活用钱,我一个月的收入税后只有1200元,所以太太也得做一份工作才能维持。”陈先生大吐苦水。 “是不是你们才来这里不久,以后会好一些?” “不是的,我和太太还是有学历的,这里的老华人都是拼命做了一辈子才开个小商店,没什么钱的,他们的子女在本地出生受教育,就算是做到白领也不过是和我的经济情况差不多。”陈先生很诚实的告诉我。 原来是这样。

评论
回复: 走进温哥华。我还以为同一首歌又来了呢

评论
不计其数的孩子走在学琴的道路上,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然而,相当多的孩子还没有听到掌声却已经落幕…… ......,我一个月的收入税后只有1200元,所以太太也得做一份工作才能维持。”陈先生大吐苦水。 .......。点击展开...那转来的贴,不可信!

  ·生活百科 带电池的超大混合逆变器。
·生活百科 Emerald Energy Advisor 放弃数据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加拿大老人金

华人网大家好: 我父母來了加拿大都已經十年啦,開始準備申請加拿大老人金。 本人對這項福利都還好迷茫,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多謝!本人父母居住加拿大已經十年,過去十年,沒有工作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不想在温哥华了想去农村

华人网不想在大城市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大城市,来到温哥华,这房价和工资的不对等更搞得无法呼吸。来加拿大又不是奔着这些来的,加上本人很佛系,现在就梦想找一份WFH的工作到乡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从首尔转机回加拿大

华人网今天送老公先回加拿大,从沈阳出发经首尔当天飞多伦多。 给老公买的是沈阳至首尔 大韩航空的 从首尔到多伦多 加拿大航空 行李在沈阳可以直挂到多伦多 给了两段航程的登机牌 行李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赏花:蒲公英晚期?

华人网郁金香正在凋谢,蒲公英也进入最后的一搏。这个时候,她们已经不像小黄花绽放时那么可爱了(应该说多数人是这么感觉的),但仔细观赏,我还是很喜欢的。心中喜乐,到处都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