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形势悲观但星星之火尚在--国内就医杂谈(ZT)
在加拿大
海归这几年,因为家人,孩子的原因以及自己身上的零件时不时出问题,需要上点油,添点料啥的,去医院的次数就多了起来,得以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医生。国内人口密度最多的地方就是火车站和医院。目前医院的门诊分为普通和专家两种。再抠门的人生病时也会大方起来,所谓“掉进水里要命”。所以专家门诊总是门庭若市,而且许多科室要拿专家号的病人需要一大早6点多就来排队才能拿到。拿到号后也不是万事大吉,估摸着快轮到了赶到科室去,通常还得等一阵子,直等到“花儿也谢了”总算听见叫号了(或者大屏幕上显示),才诚惶诚恐地进去见医生。好不容易等医生问问题了,赶忙把准备了满肚子的对自己(或家人孩子)病情的描述往外倒,还没说两句呢,医生已经不看咱了,拿起笔开始奋笔疾书,写的啥反正是一个字也看不懂,还没说完病情医生的处方就已经开好了,俺那儿还自作多情地傻等着医生“望、闻、问、切”呢。很多时候,医生还象长官签署判决令一样一下子开出许多化验单,检查单,血尿便谁都别落下,B超X光CT能上就上。病人们拿着这些单子满楼里乱窜,每到一处还得再排队,亏地咱国内医院技术人员临床经验丰富,哪哪都是三下五除二就完事儿了,特娴熟,特潇洒,俺就是有点怕把名字弄混了(事实证明倒还没有)。有的化验检查结果可以很快拿到,有的则要等上一两个星期。等这堆结果凑齐了,还得受二茬罪,挂号看医生。许多时候,这些检查化验都是瞎折腾,医生给开的药一大半也扔在那儿没动过。就当花钱买平安买踏实吧,至于钱是进了医院医生还是药商的口袋咱小老百姓也管不了。怕的是真有大病。住院,做手术,治疗哪样不得费心思。国内医院普遍病床紧张,生病前最好先搞清楚有没有病床。有次家人叫急诊,120倒是很快到了,几个医护人员全副武装,看着挺专业,手法也熟练,把亲人抬进医院后才发现人满为患,只好在墙角临时找了块地方先呆着。病床,铺位都得自己找,俺满屋子溜了几圈也没发现一个空地儿,只好四处求医护人员,还好有位小伙子挺热心,不知哪儿弄了辆拉床帮着把俺亲人拉到里面可以挂点滴的地方。幸好问题不大,挂完点滴就让回家了。 如果需要住院又得一通折腾,病房也是三六九等,看你出多少银子了。条件好的象高干病房级别的大约1000多一天。俺们家的亲人曾住过,条件还不错,病房里面挺干净宽敞。护士服务也很周到。当时其他房间住了一些老外,据说是来中国做器官移植的。俺听后觉地很是悲哀。那段时间我们家可能运气不大好,几个亲人同时住院,另一个病情较轻的亲人不愿进高级病房,就选择了普通病房。条件差多了,好象是四人一间,挺挤的。这个亲人需要做一个小手术,按照惯例,我们家属中派代表(能说会道的)给医生送了红包,然后就等着第二天做手术了。后来麻醉师光临病房来检阅病人情况,那时只有一个值班家属在,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事后才知道麻醉师也得打点)。第二天做手术时,发现麻醉师没有亲自到场,只派了一个实习生。结果可想而知了,大概是实习生麻醉时用量过大,俺的亲人当天夜里几乎意识失控,几次硬要从床上起来,几个人都按不住。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都反应不大灵光。病人尤其是得了大病或怪病的人去看医生的时候,心情都很沉重。这时真的不需要医生是华陀再世,扁鹊重生(是当然更好了),只要他/她能和颜悦色地详细询问下病人的病情,病人就会感激涕零,如果医生心里能装着病人,再能施妙手,用灵药,病人病情能有些起色,这样的医生算是尽职尽责,无愧白衣天使之称了。俺就碰上过。有次大儿子胳膊疼,不敢动,我们也不知是何毛病,等了一天还不见好,只好去医院。挂了号赶到外科,是一位男大夫,态度挺温和的,问了问情况,让小儿把胳膊伸过去,大夫轻轻摸了一下,就两秒钟的工夫,若无其事地跟我们说“没什么,脱臼”。我们着急起来,忙问怎么办?大夫笑了笑,说了一句让我们至今难以忘怀,常常回味的话“已经接上了”。当场把我们感动地差点晕过去。这是俺近年来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可能“脱臼”是常见的小儿毛病,也容易治,可是这位医生从言谈举止,到医术做派,都透着自信沉着和善,让我们如沐春风。还有一次去儿童医院看专家门诊,是一位老医生接待的。态度和蔼,仔细给小儿看了病,然后开药,刚好俺有消炎的阿莫西林,他就问俺知道怎么吃吗,俺象背教科书一样回答“小儿一日用药剂量是20-40mg/kg”,他放心地点点头,只给俺开了些外用药。虽然大夫没有显露过人的身手,但他的安详,和气,细心一样让俺感觉特别舒服,踏实。俺也碰上过海外回来的医生,也还可以。如果还有准备回去的医界人士,最好把国外的好习惯多带点回去。上海这几年医院的就医环境也有所改善。可以到就医网类的网站上先预约,这样去看病就不用先排队挂号了,但是等还是难免的,谁让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呢,缺啥也不缺人。根据俺在上海这几年的经历,好的医生还是有的,大部分医生也还是负责任的(至少是对自己手上的事)。态度可能有点不耐烦,手法可能有点粗糙,医术可能有点不高超。可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确是极品,在哪儿都是。但是医生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玩忽职守失去的有可能是生命。所以认真严谨应该是医护人员必需和强制的素质。象前几天刘博士丧女的悲剧,应该就是医生或护士态度不认真,不负责任而造成的,令人痛心疾首。前几年,有个日本电视剧《白色巨塔》讲述的就是大学医学院的医疗事件和外科主任在选举中的贿赂行为,揭露了医学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黑暗面。医患关系、医疗黑幕、医生职业操守等大众关注的问题都一一体现。国内医患关系,医疗纠纷与之相比,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待从制度上根本解决。俺是井底之蛙,不敢妄言国家大事,只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说一说。形势比较悲观,但希望还在,有星星之火。期待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那一天。
评论
麦当劳也是500强,我承认我是麦当劳收银员,所以俺是500强白领(俺穿白衬衣的)最近他们提拔我做小组长,我现在可是500强的管理层哈!回复: 形势悲观但星星之火尚在--国内就医杂谈(ZT)叹,医疗呀,人命关天的大事呀!!医德,是作为医生很重要的素质.那些对于病患无动于衷的医生总是想爆打他们一顿.谁人敢夸下海口,一辈子不进医院,一辈子身份没有问题.医疗是对人们最基本的保障.比起什么领养小动物,改善动物生存环境来得更为真切的表现一个国家的人权.可能是生活在中国的时间大大长于生活在加拿大的时间,说实话,真得觉得中国的医生要强于加拿大的.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
评论
回复: 形势悲观但星星之火尚在--国内就医杂谈(ZT)国内看病也很可怕啊,尤其是大城市,在北京我都不敢生病,如果是大手术类,需要很多钱,去年朋友的母亲心脏病犯了,要作心脏搭桥,赶紧寄钱,花了5万,如果没有钱,后果可想而知啊!在这里做过一次手术,预约了2周,免费的,服务很好,虽然预约慢了点.(不过做手术时,护士,助理,医生,翻译,一大堆人服务你,估计要安排他们也需要一定时间哈,)台湾同事的父亲去年怀疑有胃癌(没有等,立刻就看的,),后来诊断拍片化验,发现不是,虚惊一场.给我感觉在国内看病,我比较象实验的小白鼠,医生很冷漠,在这里看病,觉得比较好点,会很关切你的健康,比较细,不过在这里有的亚洲面孔家庭医生也很差,说话冷冰冰,面孔一直板着.
评论
岁月静好!国内看病也很可怕啊,尤其是大城市,在北京我都不敢生病,如果是大手术类,需要很多钱,去年朋友的母亲心脏病犯了,要作心脏搭桥,赶紧寄钱,花了5万,如果没有钱,后果可想而知啊! 在这里做过一次手术,预约了2周,免费的,服务很好,虽然预约慢了点.(不过做手术时,护士,助理,医生,翻译,一大堆人服务你,估计要安排他们也需要一定时间哈,) 台湾同事的父亲去年怀疑有胃癌(没有等,立刻就看的,),后来诊断拍片化验,发现不是,虚惊一场. 给我感觉在国内看病,我比较象实验的小白鼠,医生很冷漠,在这里看病,觉得比较好点,会很关切你的健康,比较细,不过在这里有的亚洲面孔家庭医生也很差,说话冷冰冰,面孔一直板着.点击展开...没错,气得我现在找西人看病了。那老外客气的让人发毛国内给我动手术的医生态度差,医德差,医术还差!我还熟人介绍的挂了个名医的牌子,其实下手的是他带的博士,手艺糙极了,我就当了小白鼠了
·生活百科 Fronius Primo gen24 8.0随机掉落功率gen
·生活百科 RCA的适配器到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