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英国骚乱远不是穷人起义



在加拿大


骚乱还没结束,英国媒体和学者关于骚乱原因的探讨就开始了。从持续十天的争论中,英国人从福利制度、意识形态谈到家庭教育乃至“说唱文化影响”。但正如BBC网站在评论里所说的那样,这场讨论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并有可能改变英国社会的许多方面。穷人的反抗?​事实上,早在8月6日骚乱在伦敦开始后,关于事件原因的猜测就已开始了。当晚,骚乱还在进行,火光还闪耀在电视画面上,就有嘉宾在BBC电视新闻中激动地说:“这些人没有工作、没有财产,也完全没有上大学的指望,他们根本不害怕失去什么,所以无所忌惮。”这种将事件原因指向低收入或失业年轻群体的论调,时至今日仍然是众说纷纭中最常见的。根据英国《卫报》的总结,骚乱的主要群体有四大特征:男性、少年或20多岁、受教育程度低和贫困。据官方统计,英国约有100万从16岁到24岁的青年是失业者。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衰退以来的最高记录。媒体也报道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新闻。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名自称路易斯・詹姆的19岁男子略带羞涩地向媒体炫耀,他从一个“高尚地区”抢劫了一件价值195美元的设计师品牌毛衣,而贫穷的他根本无法支付它的价格。另一名匿名的年轻男子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则表示,他在骚乱中不但抢了东西,还冲进了一家此前拒绝招聘他的公司。他说,如果他能得到那份工作,自己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变。他们“没有生存能力、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希望和愿望”。英国资深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把这群人称作“野兽”。他认为,英国社会日益固化的阶级是使这些年轻人绝望并引发骚乱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依靠失业救济金生活,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最低线上,孩子们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考上大学的比率远低于私立学校。很多人中学毕业之后就找工作,但投出几十份简历也未必能收到一个回音。但经济状况对参加骚乱究竟起到何种作用?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撑这一点。媒体和网络上流传的照片里,人们抢劫的物品既包括大宗电器和奢侈品,也包括布娃娃和廉价货,甚至还有人只是为了参与破坏。一些左翼评论家将这种分析更进一步,试图将原因归罪于政府的公共支出削减。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是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消减财政后爆发的暴乱。而卡梅伦政府为摆脱沉重的财政负担,曾多次削减政府开支。政府削减房屋补贴的政策,令一些家庭因负担不起昂贵的房租而被迫离开首都。政府削减给高校的教育经费之后,许多大学的学费暴涨,也使得底层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加渺茫。但这种颇具意识形态色彩的评论遭到诸多反对。《经济学家》就在评论中说,此次骚乱中,人们看不到上世纪80年代暴乱中表现出的政治性。目前,许多评论认为,这场骚乱是“十足的犯罪”,只需要找寻更深层次的犯罪动机。而骚乱发生后,卡梅伦宣布,那些有人参与骚乱的家庭将被赶出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这一措施迎合了民间严惩肇事者的呼声,却显然没有考虑这是否会深化骚乱发生的根源。年轻人学坏了?​然而,关于“阶层”和“贫困”之类的分析,存在着很多挑战。所有被捕者中第一个出庭受审的抢劫者,是一个31岁的教师助理,似乎很难用上述理由分析他的动机。被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有18岁的切尔西。她不但美貌聪颖、成绩优秀,而且之前还当选了2012伦敦奥运大使。结果是,切尔西的家人在电视镜头里看到女儿不但砸了一辆警车,还带着众人抢劫了一家手机店。很多人抛开“阶层论”,试图从青少年发展这一领域为这次骚乱诊脉。既然骚乱主体是年轻人,那么也许该从年轻人身上寻找病因。这看起来是有道理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根据法院资料所作的总结发现,被统计的412名骚乱嫌犯,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23.5%,18岁到24岁的占50.7%,40岁以上的则人数寥寥。“懒惰、自负、自我中心”,一名专栏作家这样形容英国当代年轻人。在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几乎掀起了一片对下一代教育的哀叹声。许多媒体都引述了市民们的评述,有人认为,英国的年轻人丧失了一直受到重视的社会美德。BBC主播念了一条来自观众的短信,这位观众表示:大家应该正视教育的失败了,这些孩子从来都没被人好好教过。原因何在?犯罪心理学家和记者们几乎探究了每一个能想到的方面。《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父爱缺失应为年轻人参与骚乱负责,“这伙暴徒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家里没有父亲”。作者认为,男孩能从男子汉气概中获得积极意义,而没有一个稳定家庭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与此相关的是,《每日邮报》网站的数据统计显示,91.8%的骚乱参与者是男性。此外,《每日镜报》署名保罗・劳特利奇的文章里,独辟蹊径地把矛头指向了说唱文化。他表示,由于说唱音乐中带有颂扬暴力和厌恨权威――尤其是警察和父母――的不良情绪,这提升了年轻人的物质主义,并促进了毒品滥用。不过,在所有原因中,最被广泛提及的,是黑莓、推特(Twitter)以及脸谱网(Facebook)等新社交手段的使用。警方已经发现,许多骚乱煽动信息是通过黑莓手机服务以及推特、脸谱网社区传播的。伦敦警察厅副助理厅长史蒂夫・卡瓦纳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与其他方式被用于组织这些犯罪活动。” 为此,黑莓公司宣布将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并表示可能提供用户信息。而卡梅伦及英国警方也曾表示,有可能暂停某些人访问脸谱网的权利。这一声明引来巨大的反对声音。推特网表示将拒绝停止向参加骚乱者提供服务,因为这将侵犯他们的言论自由权。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虽然社交网站被一些人用于煽动骚乱,但骚乱发生后,同样有用户在脸谱网上发布声明,号召大家抵制骚乱,社交网站同样有正面的意义。英国人既羞耻又困惑​目前看来,对于骚乱原因的分析,一时还难有定论。事实上,很多分析也认为,此次事件发生必定是很多复杂原因的综合使然。英国社会在将反思推向深入。《卫报》和《爱尔兰时报》等媒体试图清理英国泛滥的消费主义和机会主义文化。在《爱尔兰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记者卡罗丽娜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暴乱,其他人也试图加入他们,并相信自己不过人海之一粟,自己不大可能被抓或面对惩罚。”“机会主义和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这种感觉怂恿着很多人。”另一名教授评价说。 而对于相关制度的反思也开始了。骚乱发生后,人们纷纷指责政府和警察未能迅速控制住局势,导致骚乱蔓延。《太阳报》发表社论说,警察不敢使用高压水枪是荒唐的,而议会在决定是不是使用催泪瓦斯和塑料子弹上则太拘谨。正竞选伦敦市长的工党候选人利文斯通则认为,由于削减开支,警察部门经费不足,监狱也正在考虑减少,这都有可能使暴徒们感到有机可乘。当然,尽管如此,关于加强警察队伍和社会管制的建议,仍然遭到很多人反对。当实行强制宵禁和在街头部署部队的提议被否决后,《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表示“庆幸”,否则,这将“使英国和背离大多数公民想象的开放,自由的国度”。不管怎么说,英国社会被深深伤害了。32岁的波兰女子莫妮卡因公寓被纵火跳楼逃生,她跳下楼时的照片被当成伦敦骚乱的标志。“他们很高兴看到我死去,就像是贪婪自私的动物。”她说。以首相卡梅伦为首,英国社会在骚乱中和骚乱后用激烈的言辞批评了参与者。卡梅伦用的词是“脑子显然有病”,而许多媒体则纷纷用“暴徒”、“白痴”、“恶棍”等词语。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英国人既羞耻又困惑,“那些守法的大多数突然看到,一些国人竟乐于焚烧汽车和房屋、劫掠商店以及袭击消防员和救护人员”。在此之前,英国人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是秩序井然、和谐的,如今这个看法被证明不过是自以为是。“英国社会的裂痕――经济和道德上的――都已经扩大到超过想象的程度。”骚乱还没结束,英国媒体和学者关于骚乱原因的探讨就开始了。从持续十天的争论中,英国人从福利制度、意识形态谈到家庭教育乃至“说唱文化影响”。但正如BBC网站在评论里所说的那样,这场讨论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并有可能改变英国社会的许多方面。

评论
[SIGPIC][/SIGPIC]回复: 英国骚乱远不是穷人起义穷人的反抗?​事实上,早在8月6日骚乱在伦敦开始后,关于事件原因的猜测就已开始了。当晚,骚乱还在进行,火光还闪耀在电视画面上,就有嘉宾在BBC电视新闻中激动地说:“这些人没有工作、没有财产,也完全没有上大学的指望,他们根本不害怕失去什么,所以无所忌惮。”这种将事件原因指向低收入或失业年轻群体的论调,时至今日仍然是众说纷纭中最常见的。根据英国《卫报》的总结,骚乱的主要群体有四大特征:男性、少年或20多岁、受教育程度低和贫困。据官方统计,英国约有100万从16岁到24岁的青年是失业者。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衰退以来的最高记录。媒体也报道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新闻。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名自称路易斯詹姆的19岁男子略带羞涩地向媒体炫耀,他从一个“高尚地区”抢劫了一件价值195美元的设计师品牌毛衣,而贫穷的他根本无法支付它的价格。另一名匿名的年轻男子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则表示,他在骚乱中不但抢了东西,还冲进了一家此前拒绝招聘他的公司。他说,如果他能得到那份工作,自己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变。他们“没有生存能力、没有受过教育、没有希望和愿望”。英国资深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把这群人称作“野兽”。他认为,英国社会日益固化的阶级是使这些年轻人绝望并引发骚乱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依靠失业救济金生活,生活水平只能维持在最低线上,孩子们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考上大学的比率远低于私立学校。很多人中学毕业之后就找工作,但投出几十份简历也未必能收到一个回音。但经济状况对参加骚乱究竟起到何种作用?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撑这一点。媒体和网络上流传的照片里,人们抢劫的物品既包括大宗电器和奢侈品,也包括布娃娃和廉价货,甚至还有人只是为了参与破坏。一些左翼评论家将这种分析更进一步,试图将原因归罪于政府的公共支出削减。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据是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消减财政后爆发的暴乱。而卡梅伦政府为摆脱沉重的财政负担,曾多次削减政府开支。政府削减房屋补贴的政策,令一些家庭因负担不起昂贵的房租而被迫离开首都。政府削减给高校的教育经费之后,许多大学的学费暴涨,也使得底层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加渺茫。但这种颇具意识形态色彩的评论遭到诸多反对。《经济学家》就在评论中说,此次骚乱中,人们看不到上世纪80年代暴乱中表现出的政治性。目前,许多评论认为,这场骚乱是“十足的犯罪”,只需要找寻更深层次的犯罪动机。而骚乱发生后,卡梅伦宣布,那些有人参与骚乱的家庭将被赶出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这一措施迎合了民间严惩肇事者的呼声,却显然没有考虑这是否会深化骚乱发生的根源。年轻人学坏了?​然而,关于“阶层”和“贫困”之类的分析,存在着很多挑战。所有被捕者中第一个出庭受审的抢劫者,是一个31岁的教师助理,似乎很难用上述理由分析他的动机。被媒体津津乐道的,还有18岁的切尔西。她不但美貌聪颖、成绩优秀,而且之前还当选了2012伦敦奥运大使。结果是,切尔西的家人在电视镜头里看到女儿不但砸了一辆警车,还带着众人抢劫了一家手机店。很多人抛开“阶层论”,试图从青少年发展这一领域为这次骚乱诊脉。既然骚乱主体是年轻人,那么也许该从年轻人身上寻找病因。这看起来是有道理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根据法院资料所作的总结发现,被统计的412名骚乱嫌犯,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占23.5%,18岁到24岁的占50.7%,40岁以上的则人数寥寥。“懒惰、自负、自我中心”,一名专栏作家这样形容英国当代年轻人。在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几乎掀起了一片对下一代教育的哀叹声。许多媒体都引述了市民们的评述,有人认为,英国的年轻人丧失了一直受到重视的社会美德。BBC主播念了一条来自观众的短信,这位观众表示:大家应该正视教育的失败了,这些孩子从来都没被人好好教过。原因何在?犯罪心理学家和记者们几乎探究了每一个能想到的方面。《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父爱缺失应为年轻人参与骚乱负责,“这伙暴徒的一个共同之处是家里没有父亲”。作者认为,男孩能从男子汉气概中获得积极意义,而没有一个稳定家庭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与此相关的是,《每日邮报》网站的数据统计显示,91.8%的骚乱参与者是男性。此外,《每日镜报》署名保罗劳特利奇的文章里,独辟蹊径地把矛头指向了说唱文化。他表示,由于说唱音乐中带有颂扬暴力和厌恨权威尤其是警察和父母的不良情绪,这提升了年轻人的物质主义,并促进了毒品滥用。不过,在所有原因中,最被广泛提及的,是黑莓、推特(Twitter)以及脸谱网(Facebook)等新社交手段的使用。警方已经发现,许多骚乱煽动信息是通过黑莓手机服务以及推特、脸谱网社区传播的。伦敦警察厅副助理厅长史蒂夫卡瓦纳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与其他方式被用于组织这些犯罪活动。” 为此,黑莓公司宣布将协助警方进行调查,并表示可能提供用户信息。而卡梅伦及英国警方也曾表示,有可能暂停某些人访问脸谱网的权利。这一声明引来巨大的反对声音。推特网表示将拒绝停止向参加骚乱者提供服务,因为这将侵犯他们的言论自由权。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虽然社交网站被一些人用于煽动骚乱,但骚乱发生后,同样有用户在脸谱网上发布声明,号召大家抵制骚乱,社交网站同样有正面的意义。

评论
[SIGPIC][/SIGPIC]回复: 英国骚乱远不是穷人起义英国人既羞耻又困惑​目前看来,对于骚乱原因的分析,一时还难有定论。事实上,很多分析也认为,此次事件发生必定是很多复杂原因的综合使然。英国社会在将反思推向深入。《卫报》和《爱尔兰时报》等媒体试图清理英国泛滥的消费主义和机会主义文化。在《爱尔兰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记者卡罗丽娜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暴乱,其他人也试图加入他们,并相信自己不过人海之一粟,自己不大可能被抓或面对惩罚。”“机会主义和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这种感觉怂恿着很多人。”另一名教授评价说。 而对于相关制度的反思也开始了。骚乱发生后,人们纷纷指责政府和警察未能迅速控制住局势,导致骚乱蔓延。《太阳报》发表社论说,警察不敢使用高压水枪是荒唐的,而议会在决定是不是使用催泪瓦斯和塑料子弹上则太拘谨。正竞选伦敦市长的工党候选人利文斯通则认为,由于削减开支,警察部门经费不足,监狱也正在考虑减少,这都有可能使暴徒们感到有机可乘。当然,尽管如此,关于加强警察队伍和社会管制的建议,仍然遭到很多人反对。当实行强制宵禁和在街头部署部队的提议被否决后,《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表示“庆幸”,否则,这将“使英国和背离大多数公民想象的开放,自由的国度”。不管怎么说,英国社会被深深伤害了。32岁的波兰女子莫妮卡因公寓被纵火跳楼逃生,她跳下楼时的照片被当成伦敦骚乱的标志。“他们很高兴看到我死去,就像是贪婪自私的动物。”她说。以首相卡梅伦为首,英国社会在骚乱中和骚乱后用激烈的言辞批评了参与者。卡梅伦用的词是“脑子显然有病”,而许多媒体则纷纷用“暴徒”、“白痴”、“恶棍”等词语。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英国人既羞耻又困惑,“那些守法的大多数突然看到,一些国人竟乐于焚烧汽车和房屋、劫掠商店以及袭击消防员和救护人员”。在此之前,英国人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是秩序井然、和谐的,如今这个看法被证明不过是自以为是。“英国社会的裂痕经济和道德上的都已经扩大到超过想象的程度。”http://www.ifeng.com/

评论
[SIGPIC][/SIGPIC]回复: 英国骚乱远不是穷人起义风紧 扯呼

评论
回复: 英国骚乱远不是穷人起义太长,看的累。

  ·中文新闻 安东尼·阿尔巴内斯 (Anthony Albanese) 澳洲航空:总理否认向艾伦
·中文新闻 安东尼·艾博尼斯 (Anthony Albanese) 澳洲航空:哪些工党和自由党议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加拿大老人金

华人网大家好: 我父母來了加拿大都已經十年啦,開始準備申請加拿大老人金。 本人對這項福利都還好迷茫,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多謝!本人父母居住加拿大已經十年,過去十年,沒有工作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不想在温哥华了想去农村

华人网不想在大城市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大城市,来到温哥华,这房价和工资的不对等更搞得无法呼吸。来加拿大又不是奔着这些来的,加上本人很佛系,现在就梦想找一份WFH的工作到乡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从首尔转机回加拿大

华人网今天送老公先回加拿大,从沈阳出发经首尔当天飞多伦多。 给老公买的是沈阳至首尔 大韩航空的 从首尔到多伦多 加拿大航空 行李在沈阳可以直挂到多伦多 给了两段航程的登机牌 行李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赏花:蒲公英晚期?

华人网郁金香正在凋谢,蒲公英也进入最后的一搏。这个时候,她们已经不像小黄花绽放时那么可爱了(应该说多数人是这么感觉的),但仔细观赏,我还是很喜欢的。心中喜乐,到处都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