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
在加拿大
节选一段让人觉得可笑可叹的: 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08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不服”。 “他们说假是他们的事,我到今天都认为我的瓷器没问题。瓷片我还留着呢,有机会我会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 吕献珍告诉记者,那件元青花当年是他花58万元收的。“那个品种在目前的考古中是比较少的了,而且是个完整器。几百年的文物,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锤子给砸了,谁不心疼啊?!如果它还在,现在至少价值上千万。”点击展开...点评: 合着对你“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人家英国的牛津大学的鉴定才是权威的 那你们这些顶着“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帽子的“成员”,到底是什么货色 ? 中国呀! 中国人 你们到底要让世人说什么好呢 ???!!!
评论
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活该送到那个ccav的地方
评论
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 《“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在首博举行 “天下收藏”砸瓷行为惹争议 众所周知,作为收视率颇高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北京某电视台的“天下收藏”和其他同类节目不同的是,它并不以收藏品的惊人价值吸引观众的眼球,而 更加注重藏品的真假鉴定。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持人王刚有一把紫金锤,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毕协议后,他会挥起紫金锤 将“赝品”砸碎。日前,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了《“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从被砸掉的300多件“赝品”瓷 器中选择了30余件精品,同首博的馆藏珍品对比展览。而著名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等反复观看展览后向本报“博雅典藏周”报料,称该栏 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那么,王刚的紫金锤到底是“护宝锤”还是“砸宝锤”?如今的民间收藏,究竟是赝品横行还是恰恰相反――无数珍宝因得不到认真对待而落得粉身碎骨 的下场?同时,抛开被毁艺术品的真假不说,这种一锤下去置之于死地的做法是否合适?为此,本报记者赴京观看展览,采访众多专家、藏友,把各方说法一一呈现 给读者。 专题策划: 吴聿立 文/图: 记者金叶、江粤军 质疑 “真品”被砸 真让人心疼 在首博和“天下收藏”栏目组联合举办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上,一些藏家边参观边叹息,甚至有人说:“他(王刚)可真敢下锤。太可惜了!真让人心疼。” 有十几年收藏经验的北京藏友张远芳,站在一件“当代仿品”――“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前连连叹息:“你看这上面的蓝釉料,得是当年 进口的蓝宝石,只有宝石釉才会发出这种光亮;这粉彩画得多好,得是大师级画家的手笔……赝品不可能用这么昂贵的原料,有这么精湛的工艺。当代人想做出这种 水平的瓷器,那得好几个大师通力合作才行。你做胎,他做釉,我画粉彩……得费多大劲!”姚政也表示:“现在景德镇国家级的大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瓷器。” 而“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的馆藏品和仿品的对比展示,更让许多观众觉得迷惑无比。一位藏家认真地研究了半天告诉记者,她觉得那件“假的”画工更好,更 像真的。“如果一定说它有缺陷,它瓶颈的蕉叶画得是有点歪,底足比馆藏的那件看着新一些――但有没有可能‘馆藏’是做旧的,这个才是真的呢?”而中国管理 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则说:“古代工匠都是手工制作,所以艺术品比例上有些区别,甚至画得稍微歪一点儿是正常现象,画得笔直才 叫奇怪。你看工艺:这是六色青花,当代人哪有这本事?你到景德镇去招标全国最好的工匠,看有人做得出来不?中国现在能烧四色青花的艺术家都没几位。”一件 件“赝品”看下来,宁玉新得出结论:“这里的‘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其实,无论是在电视节目还是展览中,专家们都对那些赝品做出了评判的理由。但有民间藏家表示:这些评语之“简单”和“粗暴”,令他们很难接受。 如一款“康熙青花人物纹葫芦瓶现代仿品”被断定为“胎质疏松”――这是展览中的赝品最常获得的评价之一。“胎质疏松的瓷器会有很多开片。这个葫芦瓶根本就 没开片,怎么就疏松了呢?”宁玉新说;一件“定窑刻花卷草纹花口瓶”被评“造型臆造成分明显”。“什么叫臆造?你们没有看见过的就叫臆造吗?难道仿造者是 傻瓜――没有图录和馆藏也仿?”鉴赏家张云说;一件“乾隆款粉彩小胆瓶现代仿品”的评语是“描摹痕迹重,施彩俗艳,火爆。施釉过于厚腻”也遭到很多观众的 “炮轰”:“‘艳俗’不正是那个时代的风格吗?”“到底哪里厚腻了?”“你说它描摹痕迹重,我还觉得它画得挺生动呢,你看这小蝴蝶跟飞起来似的。” 姚政表示,他们希望首博应该即刻撤展,以免继续误导观众。而《天下收藏》更应该立即停止“砸瓷”的行为。同时,对已经被砸的瓷器和碎片进行封存,进行科学仪器检测。在必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排除采取诉讼的方式,将这些瓷片交到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微痕鉴定”。
评论
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于,前一个心是活的,后一个只是心还存在 上联:不错不错,春未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下联:罢了罢了,冬尤在,不过旧人念旧事,独饮度残日。横批:一醉方休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回应 鉴定过程严谨 绝不会砸错东西 这些在藏友们看来“极不负责任”的评语究竟出自谁手呢?记者了解到:《天下收藏》节目每一期都有三名客座嘉宾。其中既有马未都这样的著名收藏 家,也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这样的“学院派”,还有北京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茹兰这样的“官方”人士,同时也不乏像北京 华晨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太平洋拍卖公司艺术品市场总监胡智勇这样的“实战派”。其中“露脸”次数最多、同时也是“终审判官”的则是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 民。针对众藏家的质疑,《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翟健民的态度都很明确:“我们绝不可能砸错!” 韩勇告诉记者,虽然观众在节目当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专家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专业机构的专家,如博物馆 和文物局的鉴定专家;二是拍卖公司的高级从业人员,他们多是拍卖公司的业务带头人;三是高端艺术品行业当中的经纪人。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3~5位专家鉴 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而且我们是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 翟健民则表示,整个鉴宝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并非像节目中展现的那么“轻巧”。“因为电视台会控制30秒之内讲完一件作品的点评。我们只能举例说 胎质疏松、人为做旧这些很简单的特点。其实,最后我们在现场还会录制一个短片,为观众详解这件东西到底哪里不对这是很专业的,会从造型、画工、胎釉、 款识等做全面的讲解。只不过因为节目时间限制的原因,多数时候就没办法播出。”另外,诸如“胎质疏松”这样的评论也绝不是毫无根据的“欲加之罪”。“这主 要是针对高古瓷器的评点。像定窑或磁州窑这种老窑的东西,如果经验充足的话,的确可以凭眼力看出胎质疏松还是结实。当然,我们不只是从一个胎质疏松来判断 真假,还会加上造型、胎的厚薄、手感、轻重等来判断,是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判断的。同时,电视台做节目,还得讲究娱乐性。如果整个节目都落在鉴别真伪上, 会比较枯燥了,普通观众又不爱看了。” “仿品本身有低仿、中仿、高仿之分,我们这次选出来进行展览的几十件东西,90%以上都是高仿,而且是近十年八年仿的,品质非常高,一般观众或 是藏家隔着玻璃看,会觉得很像真的。毕竟瓷器这个东西,很多是要上手了才能感觉到。”翟健民对观众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把真品当赝品给砸掉了表示理解,他也十 分相信自己的眼力,“我1973年入行,平均每天看二十件东西,砸错的可能性连0.1的几率都没有。”
评论
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于,前一个心是活的,后一个只是心还存在 上联:不错不错,春未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下联:罢了罢了,冬尤在,不过旧人念旧事,独饮度残日。横批:一醉方休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 反响 砸了我58万元收的青花 我要去牛津大学做鉴定 自己的宝贝被砸,而被砸瓷器的真假之争又日益激烈,那么持宝人作何感想呢?吕献珍是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虽然自己就是陶瓷鉴定专家,但在2008年,他收藏的一件“元青花瓷器”在节目被当做仿品砸掉了。直到今天,他都“不服”。 “当时,一位朋友问我借一件元代的玉壶春,说去参加一档鉴宝节目。他跟我说,节目请的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人。我对自己的瓷器有信心,同时也相信 这些专家能看明白,就借出去了。没有想到,节目请的专家最后把我的瓷器给砸了。”瓷器被砸后,吕献珍拿着碎瓷片到很多机构做过科学鉴定,结论证明这瓷器是 “对的”。 “这节目请的专家翟健民顶多算鉴赏家,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做买卖的;还有甘学军,他是拍卖公司的老总,根本就没鉴定能力。他们说假是他们的事,我到今天都认为我的瓷器没问题。瓷片我还留着呢,有机会我会去牛津大学做权威鉴定。” 吕献珍告诉记者,那件元青花当年是他花58万元收的。“那个品种在目前的考古中是比较少的了,而且是个完整器。几百年的文物,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锤子给砸了,谁不心疼啊?!如果它还在,现在至少价值上千万。” 思考 粗暴对待民间收藏品 已造成古瓷大量外流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告诉记者,就他所研究的元青花瓷器而言,民间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学术界有种根深蒂固的看 法,认为元青花国内外加起来不足二三百件。事实上,我在北京、呼和浩特以及广东的许多地方见到过民间收藏的相当数量的元青花。已经远远不是两三千件、两三 万件的问题了。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档次也非常的高。” 然而,这些民间的元青花的身份却很难得到承认。曾经在某次研讨会上,雷从云看到某位瓷器专家,“只在展示厅里走了不到半圈,匆匆扫了一眼几件瓷器,就转身走掉了。一边还说:‘都是假的,有什么研究头啊。’” 雷从云痛惜地说,他在很多的鉴定场合,见过太多的民间藏品,都是以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方式被“毙”掉的。 在雷从云看来,不给民间收藏的瓷器正名,不仅极大伤害了民间藏家的感情,还造成了瓷器的大量外流。“这些年,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中国的 香港、台湾等地区,见到许多这样流出去的瓷器,都非常的好。而且,他们收的价钱还很低,人家跟我说:‘这些都是你们不要的。’我也只能自我安慰:‘无论这 些宝贝放在法国、美国、还是英国,反正创造它的都是我们中国人,这件东西总归是我们的。’” “对这些民间收藏最大的抢救和保护,就是对它们认可,先别忙着否定、忙着砸掉它们,安下心来好好研究,必要的时候引入科学鉴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健民研究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评论
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于,前一个心是活的,后一个只是心还存在 上联:不错不错,春未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下联:罢了罢了,冬尤在,不过旧人念旧事,独饮度残日。横批:一醉方休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做一个阴谋,以专家的名义否定民间真实藏品实质的价值,实际的目的是要把更多的藏品流出中国,因为一旦藏品正名了,就不会被允许流出。我想的太多了,但是这样砸瓷的行为,是不是又像回到文革中一样,不管你主人同不同意,只要所谓的专家们鉴定你瓷品是“假的”,所谓的专家们签了文书,它就要被粉身碎骨,永世不得翻身!悲哀,永远的悲哀,王刚,你有什么权利落下你的锤子?!
评论
生活和生存的区别在于,前一个心是活的,后一个只是心还存在 上联:不错不错,春未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下联:罢了罢了,冬尤在,不过旧人念旧事,独饮度残日。横批:一醉方休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这不是挺好的吗!让CCAV鉴定成假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作为工艺品带到国外去了!多爽的事情啊!
评论
从不到6%的样本中,居然得出100%的结论!能得出如此“驴唇不对马嘴”结果的神奇人物是谁?活该送到那个ccav的地方点击展开...事先有"生死合同",又可临时退出•••成年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评论
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王大锤和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专家很多都有问题,仅凭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和个人经验就去判断古董的真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人眼这么好使还要仪器做什么,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微创检验技术是从陶瓷胎体中用激光微创提取胎体内部陶土进行分析并比对有记录的同时期古董陶瓷,中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几百年的元代历史则呢没可能就遗留200件元代青花,只是少数人为了自己手中的藏品升值保值而恶意否定其他元代青花瓷而已,研究元代青花瓷的著作最早还是德国人写的,中国老祖宗这点玩艺没留下多少了
评论
回复: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节选一段让人觉得可笑可叹的: 点评: 合着对你“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人家英国的牛津大学的鉴定才是权威的 那你们这些顶着“文化部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帽子的“成员”,到底是什么货色 ? 中国呀! 中国人 你们到底要让世人说什么好呢 ???!!!点击展开...有可能他说的是做元素测定,通过化学物理方法确定瓷器的具体年代。不要一提到鉴定,就想到国内那些鉴定节目中仅凭卖家肉眼目测来断年代。
·生活百科 来自原点的选择性率
·生活百科 太阳能池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