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蔡逸儒 四月网 2013年7月5日6月29日,台湾民主基金会在台湾大学举办见证台湾民主系列活动,邀请前行政院长郝伯村讲演,遭到学生以举大字报的方式喧哗闹场,场面一度相当混乱。在场听众质疑,这些学生似乎只准自己有言论的自由,却以粗暴的方式妨害他人表达意见的权利。后来,在场的监察院长王建瑄特别发言,指称台湾确实是比以前民主,但各方表现却是每况愈下,人民的生活并未更好,难道这就是台湾人民所要的结果?其实,过去几年,经过两次政党轮替,大家正为台湾的民主深化感到庆幸,认为公民社会成形,民智已开,监督、制衡机制粲然大备,而宪政主义、有限政府的精神深入民心,台湾已经成功进入民主巩固时期,但睽诸近期台湾各方表现,又不能不让许多人担心,台湾不但已经由西方的自由主义式民主快速地异化成为民粹主义,甚至还有民主衰退的可能,民主政治的某些弊端已然显现。民众必须深思,民主失衡的结果是否使得台湾的许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日前立法院荒腔走板的蓝绿乱斗,泼水、咬人、熊抱、扯发,让台湾登上国际版面,虽然立法院长王金平对此有些缓颊的说法,但台湾形象再度受到重创仍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事后有人还能义正词严地指责对方,说是一切抗争都是师出有名,所有举措都有充分的正当性,但素有大炮之称的前卫生署署长杨志良早就把立法委员称为三大公害之一,不知海内外的所有华文读者看法又是如何?是否认为这些负面的台湾之光,也应列入健力士世界纪录?另外,过去五年来,马英九政府不能说是没有戮力从公,但表现在外的却是民意支持度屡创新低,无能几乎成了大家共同的认知。政府没有方向,缺乏步骤,不但兴利无能,而且除弊无方,既不能说服民众于前,又不能坚持政策于后,使得某些立意良善的改革往往无疾而终,全国公务人员从上到下都在穷忙、瞎忙、乱忙、无事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国家社会不但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是政府几近失灵已成共识。岂不怪哉?平心而论,台湾今天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台湾的人口、人才政策(少子化问题、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到底是要吸引或排斥人才)、教育政策(12年国教、大学毕业即失业)、租税政策(证所税、奢侈税)、土地政策(地价、房价飙涨、年轻人买不起房子)、国防政策(募兵制的何去何从)、能源政策(是否续建核四),还有产业、金融、媒体政策,哪一项不是千疮百孔,需要从头、从根救起,结果呢?如果说台湾的当前现况是国会失序、政府失灵、民主失衡应不为过,结果使得台湾的状况只能每下愈况,台湾今天的问题已经陷入结构性、全面性的恶性循环。坦白地说,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大家现在是在挥霍过去几十年所累积的财富,这就是王建瑄所说吃老本的意思。台湾现在已经是在不断往下沉沦的过程,虽然有心人仍在努力挣扎之中,但已失去方向,看不到未来的出路。思之难道不会让人痛心?除此以外,使情况更糟的是,部分媒体未能善尽言责,煽情挑拨者有之,造谣污蔑者有之,但就是缺乏深度平衡、客观的分析报道,这又造就了一批愤世疾俗、理盲滥情的民众,不但缺乏国际视野,还充满了负面情绪,不管自己有理无理,不管政府做好做坏,反正批评就是王道,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不是对这个不满,就是对那个愤怒,能人志士自保已经不足,谁还愿意出来为国家社会做事,任人羞辱,给人糟蹋?就以日前签署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例,任何稍具一点理性的人都知道,凡事利弊参半,任何事情有人获利,必然有人受害,有强就有弱,有得就有失,天下没有不劳而获或白吃的午餐。改革开放已经成了台湾唯一理性的选择,勇者看到的是机会,弱者担心的是伤害,但是台湾朝野还要出于私利,有意夸大部分问题,大家不禁要问,这种置台湾的长远发展于不顾的做法,到底是爱台或卖台?台湾已经在朝向均贫的不归路上前进。这样的社会岂有未来?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没有人会反对民主的原则与价值,但当民主制度已经逐渐异化,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当政府明显失去有效执政的能力,当可持续性的经济成长已成明日黄花,当良善治理变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当国会及政府已经成了问题的根源,当恶性循环已经固化成结构性的问题,大家不妨想想,我们到底还有多少回旋的时间、空间与机会,能够继续这样蹉跎下去?如果我们还不能化危机为转机、积极对外开放、勇于面对挑战,改弦易辙,大家就得面对台湾不断边缘化,甚至逐渐衰亡的命运。难道这就是台湾人几十年努力奋斗,所盼望到的最后结果?不会吧?(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评论
@回复: 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台湾 ZT作者蔡逸儒,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美国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政治学博士。擅长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区域安全研究。也是著名两岸关系评论家,现为《联合早报》网的名家专评栏作者。
评论
@回复: 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台湾 ZT蔡老师说,台湾从来不曾像现在一样充满了不知所措的彷徨,全台上下就像无头苍蝇和找不到出路、关在笼子里的松鼠一样,从政治到经济莫不如此。大家在穷忙、瞎忙、乱忙之余,开始相互指责,彼此干谯,朝野固然如此,民众之间也不遑多让。问题的症结在于台湾的大饼已经无法做大,阶级斗争隐然待发。民众对于未来感到惶恐不安,于是大家相互猜忌的红眼症愈见明显。反正你好我就不好,你高兴我就不高兴,你的成功如果不是我的失败,至少也减少了我成功的机会,相对剥夺感无限上纲的结果,就是既然我不能更好,你也不许比我稍好。大家都只想争取、扩大自己的权利,但又不愿付出任何代价。台湾的教育、人才、经济、财政政策全都出了问题,仇富以及反精英的气氛正在蔓延,向下攀比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的反淘汰情形使得台湾逐步走向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境地。
评论
@回复: 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台湾 ZT不患寡而患不均确实是台湾当前的写照,但是正如《经济学人》所说,可容忍程度内的不均(inequality)可以是个激发个人上进、创新的一种动力,而适当的精英主义(meritocracy)只要不形成制度性的歧视,没有不公平的人为操控,它对社会发展也有正面的意义,因为齐头式的平等只会造成平等的错觉和假象,让更多人缺乏上进的动力与驱力,最终反而会让社会成为一潭死水、发展停滞,最后大家都要受害。其次,在台湾少子化日渐严重,部分大学招生已然不足的情况下,提早退职教授如果不是学有专精,在学术及社会上有相当的知名度,也未必就能再找到工作,他们其实也可以坚持工作到合法退休年龄,但这样只会让公立学校更难引进新人,而他们提早退休后所腾出来的空缺则可以引进已在私立大学历练,逐渐成熟的新人。这对公、私立大学、学生及转职教授其实都是一个双赢、多赢的最佳结果,结果现在反倒成了不公不义的行为。
评论
@回复: 恶性循环、向下沉沦的台湾 ZT传统上,两岸中国人多半透过教育脱贫解困、向上攀爬社会阶梯,而改善各级学校的师资,推动职业教育训练,增加青年人的就业机会,吸引制造业台商返台,改善台湾的投资环境,多管齐下的目的就是要给青年人及弱势民众一个希望,避免贫穷成为世袭。开错药方吃错药、头痛医脚或脚痛医头的结果,都将使台湾付出重大的代价,反智的民粹做法只会让台湾更加沉沦,主其事者可不慎乎?话虽如此,但在台湾当前这种民粹当道,反智引为时尚,政客竞相喊价的社会里,一切问题都失去了合理讨论的空间。一句合法,但不合情、不合理的讲法就要逼人就范,如果为了表面的社会正义就可以置现行法律规范于不顾,这样虽可满足部分人一时的情绪诉求,但这样下去台湾将更缺乏竞争力、人才出走只会更快,到那时候,大家一起向下沉沦,台湾真会沦入万劫不复的地步。难道有霉也要大家一起倒?(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生活百科 桑登热泵经常呼喊
·生活百科 哪个热泵H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