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登陆定居 - 转一篇好文,有点儿长.关于海归的
在加拿大
[FONT=宋体]文章转载[/FONT][FONT=宋体]来源:相约加拿大[/FONT]: [FONT=宋体]枫下论坛[/FONT]www[FONT=宋体]。[/FONT]rolia[FONT=宋体]。[/FONT]net/forum[FONT=宋体]作者:[/FONT]Victor Zhou [FONT=宋体]关于海归的再思考([/FONT]1[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海归一直是网上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加拿大的移民中。究其原因,也很自然。[/FONT][FONT=宋体]“生活在别处”总是人生的一个死结。何况中国移民到了加拿大后,就算如某些幸运者,能成功找到专业工作,但总体只能是在[/FONT]"[FONT=宋体]求生存[/FONT]"[FONT=宋体]这种低层次的人生目标上奋斗。和自己的过去,和留在国内的同侪比,反差很大。可是真的要回去,却发现此路也是异常艰难。风光的成功故事似乎都只属于别人,很难和自己挂上钩。[/FONT][FONT=宋体]宏观上似乎国内机会很多,但微观到自己,却又似乎看不到什么象样的机会。[/FONT][FONT=宋体]是走,是留,始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FONT][FONT=宋体]海归同样也是萦绕在我脑子里的一个问题。[/FONT][FONT=宋体]虽然在网上的讨论中,我主要以反方的立场出发。但我和通常的反方有很大区别。比如,我从来不拿加拿大环境好,孩子教育水平高等理由来说。我深知事业对男人人生价值实现之重要。如果找不到一个事业上在国外发展的理由,那么,我们的心将始终处在摇摆中。[/FONT][FONT=宋体]我在国外见到过许多比我还大十多岁的人,他们似乎可以看作我自己在国外发展的未来。[/FONT][FONT=宋体]他们也都有很高的学历和辉煌的过去,特别是在国内。早年的大学生,更是一种精英选择的结果,而且他们自己身上的精英意识也很强。论吃苦耐劳,他们只在我之上。[/FONT][FONT=宋体]但是,在国外,他们也只是过着一个平淡的生活,在一些技术公司里做技术工作。[/FONT][FONT=宋体]连普通的技术经理也不是。也看不出将来有任何“往上走”的可能。他们的收入也不见得比我这种后辈高。在电脑这一行中,新锐远比经验重要。[/FONT][FONT=宋体]他们唯一有可能比我们这些后来者好的地方主要在于:他们来得早,积蓄了一些(但也有限,国外的消费结构,让你不太可能把很多钱剩下来),较早地在房价低的时候买了房子。[/FONT][FONT=宋体]如果善于投资,可能已经有了几套房子。极少数的幸运者还赶上了前几年的股票上市狂潮,通过股票赚了一笔。[/FONT][FONT=宋体]这个前景对于我自己是一点都不奇怪的。[/FONT][FONT=宋体]如果在技术行业里干,恐怕就是这样。不是技术做得久了就能成为管理或销售或老板。在国外,讲专业化分工。只有“象”经理的人才能当上经理,“象”老板的人才能当上老板,“象”社会工作者的人才能从政。有这个形象,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志向,才能变成那样的角色。[/FONT][FONT=宋体]反观留在国内的我的同学,留在学校的都已经是教授,学术带头人。[/FONT][FONT=宋体]留在外企的,很多已经当上经理甚至更高的职务。自己下海的,显得更风光了。当官的,有不少已经是处局级的领导。当然,我们听到的都是混得好的人的消息。在同学聚会,校友会的时候,混得一般的人是很少露面的。好象在世界上消失了一样。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说明,我过去假如是“最好的”人中的一员,现在肯定算不上了。借身在美加的光,还能呆在一个“中上”的位置中。[/FONT][FONT=宋体]所以,我假如站在海归的反方,我也要思考如何让自己在北美能更好的发展,要从我的前辈们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我自己的路,假如我不想流于平庸的话。[/FONT][FONT=宋体]我不想用所谓的“国外环境好,生活平静,孩子教育好”之类来自我安慰。[/FONT][FONT=宋体]言归正传,我为什么还站在海归的反方呢?[/FONT][FONT=宋体]我把我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系列。[/FONT][FONT=宋体]既是给网上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们看,也是给我自己。网上讨论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其是在说服别人,倒不如是在争论中说服自己。[/FONT]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2):普通人的宿命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强调心的力量。可惜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本质上是个普通人。做任何重大决定和选择,缺少破釜沉舟的决心,自己一定成功的信心,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更多的是思前想后,患得患失。海归自然是一个人生的大计。但是,大家在想海归的时候,更多地只是眼热成功者风光的一面,对自己的成功信心却并没有什么把握。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难得有坚持到底的毅力。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从我们日常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我们有多大的本事。比如,我们都知道学英语重要,也都知道该怎么去学,但有几个人坚持下来了呢?到了加拿大这么多年,还说一口拿不出去的英语,这很可以说明我们对于“正确的事”能坚持到几分。另一方面,海归的第一步就是丢弃这边的一切,回国重新开始。这就足以使我们开始掂量,开始患得患失了。尤其是在这里做着一份专业工作,过着稳定而平静生活的人。很多人在谈论海归宏图的时候,总是鄙夷不屑地把这边的机会和工作斥之为鸡肋。仔细地品品这话,毕竟有“弃之可惜”的感情在里面。特别是,北美的工作和生活再差,也绝不是鸡肋,至少相当于颇有肉和油水的“鸡腿”,虽比不上鸡胸肉之厚实,比不上鸡翅之鲜美,但也是能养家糊口,小康度日的。回国还能得到那些混得好的朋友同学的热情款待,甚至带着你到处“腐败”,凭什么?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你身在美加,这可是很多国内混得好的人出于种种目的还想来的地方。假如你是从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的“归国华侨华人”,照样和现在一样没发财,你看看他们对你的态度要打多少折扣。所以,身在北美也能给我们的虚荣心带来一定的满足,给我们一定的成就感。这使得我们在北美所做的普通技术工作显得不那么普通。大家在网上争论时,不敢把自己内心虚弱的一面展示出来。却要用“北美生活平静,环境优美”之类来做挡箭牌。我不想这样。往往是等到我们在这里的平衡被外力打破,比如丢了工作,家庭离异等,才使得我们能够攘臂而起,“毅然”海归。想想我们自己的心态,看看周围的事例,是否大多如此呢?有一种说法,海归的人往往是国外混不下去的人。这种说法很绝对,但确实是有无数例子来佐证的。事实是,从欧洲日本留学的,由于很难移民定居,自然成为海归主力。加拿大的移民由于工作难找,纷纷回流,成为第二主力。在美国办绿卡失败的J1/H1B/L1B一族,是另一批海归。因为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不逼到这份上,很难有这么大的决心回国找新的出路。我不想否认,有很多在北美做得很好的人,真的“毅然谢绝高薪高职”回国发展的。我佩服他们,也承认自己不如他们。相信他们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比我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我,只是个普通人。我认为我们不该海归,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只是个普通人,做不成大事。所以,不如踏踏实实在北美做个普通人。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3): 非普通人的行为特征及其为成功的准备由于大家就"普通人"一点,展开了讨论,这有点打乱了我原先写作计划。只好先把这部分提前展开。我定义的普通人和非普通人,并非强调他们出身的差异。虽然家庭出身的差异给每个人在社会上的机会带来极大的不同。我主要观察那些孜孜于成功的人,他的行为方式和我们这些常人的差异之处。首先,他们从心里觉得自己就是要成大事的人。我们小时候都有过远大的理想。但往往随着阅历的增加,目标变得越来越短浅而现实。但这些人,却能坚持自己的远大抱负,从不满足于“仨瓜俩枣”式的成就。也从来不把普通人追求的生活乐趣放在眼里。其次,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长期而持续的准备。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对自己严格要求,他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但这绝对是练出来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从不考虑自己的喜好。比如,他曾经说过,打牌是无聊的事,从小学到研究生,都没玩过。可是后来,发现,他经常参加我们玩拖拉机,以他拙劣的牌技,努力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因为,他要参与群众,把握群众,这是他给自己向“领导者”目标前进所规定的一件必须要做好的事。他对待别人的态度也从不会以自己个人的好恶出发,他把自己的实际态度掩盖得很好。就拿他对体育的态度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他曾说过,所有的球类运动,都是玩,只有跑步才是真正锻炼身体和意志的项目。他每天都有极其严格的时间表,雷打不动。他也是我知道的人中唯一一个每天坚持听英语广播,苦练口语包括发音数年如一日的人,而且他的目的不是出国。我曾经质疑他,到底什么是人生中真正使他快乐的事。因为每件事都带着太强烈的目的性,活得累不累啊。但是他用他自己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和我的另一个同学,毕业后同时进了一家国营电脑公司。三年后,他成了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又过了没几年,则成了该集团副总裁。此时该集团已经发展成国内最大的电脑厂商,还把某美国大公司的一个业务部门给兼并了。而和他同时去的同学,一直是个Developer,并后来移民加拿大。这个例子也侧面看出哪些人适合在国内发展,哪些人适合在北美干。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海归的。对成功,权力,地位的狂热追求,成了成功者主要的享受。有人说,机遇很重要。但还有一句话,机遇总是降临到有准备的大脑。再讲一个海归的例子。前几年我回国碰见一个同学,从美国海归。当了某公司的CEO。这个公司从它的介绍看,来头也不小。胡主席还视察过。从他们的项目看,从头到尾没有说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东西先进在哪里,市场价值大在哪里,却强调为了中国的战略安全,必须建立自己的某系统。所以,军方最好用他们的产品。军方有没有最后用,我不知道,但他们的经费,办公场地等都是政府扶持的。而且,圈了开发区很大一片办公面积。将来就是转卖,也是一大笔钱。在办公室里面,挂着和美国的市长,州长的握手合影。还有以前以海外华人代表,欢迎国内某领导来访的合影。拿回国,别人还真以为你是个人物。能唬住一大片。搞得别人以为他真在国外是个“侨领”。这都是准备。联想起前一阵,多伦多的所谓“侨领”们为了迎接胡主席来访参与合影的100个名额而打破头的事。当时在华人圈里当笑话讲。可是事过境迁,回到国内海归时,大家不会记得这个笑话,而只会为他赫然能和胡主席合影而肃然起敬。最后一个例子,我原公司总台接电话小姐,最后成为国内另一个现在人人景仰,连普通小经理都号称40万年薪的大公司的副总裁的故事。因为我认识她很多年,从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就觉得象她这么活法,是我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她说的每句话,都让人抓不住一点错,总是那么得体。在加盟那个大通讯设备公司前,她曾经跳槽去过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百货的公司,结果,在那里受到同级海归经理(其实也就是台湾或香港来的假洋鬼子)的严重排挤和歧视。结果,她始终坚持职业性,把自己个人的屈辱和愤怒完全排除在职业之外,以此征服了除那几个对手外,上上下下所有的人。我那时就觉得她更象一台机器。说起来,本人一度对她有过“想法”,但因为永远也搞不清楚她的真实想法和感情是什么。只好知难而退了。象我这种想法的人看来还不少。我得知她的婚恋一直很不顺利。直到很“高龄”才结婚。所以,我们老看着别人成功眼热,别人怎么老能抓住机会成功呢?有些素质和是否海归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当年和以上三人都是同时开始发展的。但是他们都取得了“社会上公认”的成功。而我没有得到那种成功,完全走上了另一条我自己舒服的道路。那么,其实我们现在想海归,就是想从我们原来选择的“自己舒服”的路上,扳回到象上述三位那样的成功之路上。可是当时我做不到,现在我就能做得象他们一样了?仅仅因为我在国外呆了几年?四十不惑,指的就是不再受外界观念的干扰,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我觉得我已经在国内奋斗过了。把我最好的几年用在国内了。我当时已经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比如,华为当时只有200人,我天天去华为找人,就是没有想去那里求职。其实回响起来,原因很简单,正因为认识里面的人,知道这间公司里面运作的方式,所以,对它的企业文化深恶痛绝。可是,如果,换作我在3)里面提到的那几个人,就不会让自己个人的喜好左右自己的事业选择。在他们眼里,事业成功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牺牲。而且他们也确实牺牲了很多,最后取得了别人羡慕的地位。所以,我总结这些,也是想说明,"性格决定命运"也好,能力有限也好。但这并不是我个别人的现象。我当年能错过这些机会,现在回国工作也会错过我身边的机会,因为"工作为快乐,生活为快乐"这一点,我并没有改变,同样,我也做不了国内政府的官员。我回国的后果就是: 前在北美眼热别人的成功,现在回到中国继续眼热身边人的成功。但是,我这一性格"弱点",在北美恰恰成了优点。特别是在我现在新的工作中。关于台湾人的事,我也听说过。但和我的情况不同。因为,它指的是当年海外留学的台湾人,有回去的,有继续留下的。我并非这种情况,而是正相反。当年毕业时,我说什么也不要考虑出国,雄心万丈要在国内大干一番。也干了一点事。台湾人的故事,恰恰就是我拿来劝说那些出国迷不要走的话。我没有在北美取得什么成功,更不用说对应于那些我举例的成功者的成功。但是,我的要点是,绝大多数人也达不到这些人的成功。就算他们在国内,或海归了。那么,和那些绝大多数在国内也是混口饭吃,挣个白领工资,最多当个小经理的人比,我留在国外会显得"更成功些"。而如果我回去,也就是混同于"一般群众"了。什么天时地利的。全中国13亿人都有同样的天时地利,几个发了? 当年在深圳,一听说政府招公务员,各行各业的人全涌去报名。一听说人民银行结算中心招人,又是一阵跳槽旋风。一听说建行招人,再来一次。大家都不喜欢做实业。都想到(自以为)稳定舒服的地方呆着。听说建行当年能提供优惠房产贷款,并免20万首期,就为这么点蝇头小利,电脑公司的人趋之若骛。我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来加拿大的。与其在国内混,还不如到国外混。就他们这种成功,我还看不上呢。我到北美来,没想过平静生活。我觉得这里是另一种活法。而且有值得追求的新目标。我觉得自己反而变年轻了。大家不要总以为在北美就是追求平静生活。而国内就一定是波澜壮阔。我觉得国内的人绝大多数也是混,从心态到行动都是。他们也谈不上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和行动。酒桌上,人人都是计划,想法一大堆。你回国听他们一吹,以为国内大家都在搞事业呢。如果说不平静的就是国内人的心了。因为在那里人人都要攀比,所以,搞得人很浮躁,总想发财,但又没有魄力和能力做大事,所以总想一夜暴富。炒房地产的普遍,很能说明问题。我根本没想达到我举例的那些人的成功。曾经还有努力的余地,那时自己还年轻,可塑性强。可以扭曲自己的感觉,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是现在想来,何必呢?我现在也不错。从这个不错,往人家的"更好"努力,要付出不开心的代价。值得吗? 到了北美,我们知道了人生的选择其实有很多种,事业的成功也不是只有一种定义。你以为那几个成功者都很开心? 他们和AOL合作的项目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成了业界的一个笑话。由于该集团疯狂扩张,力有不逮,最后导致大裁员。其实就是那位副总裁,几年前给我打过电话,询问到加拿大移民的事。现在国内的人,有点办法的人人给自己在国外找退路。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加拿大了。所以,加拿大的移民们,不要妄自菲薄。你们还被很多人羡慕着呢。我强调,如果要在国内取得成功,第一要有极强的向上爬的欲望。第二要有坚强的意志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包括扭曲自己的感受,第三要能抓住机遇。在近20年的中国,有的是机遇。那么,那三个人属于较好地抓住了他们自己身边的机遇。我还有广大的移民们,在这方面属于"LOSER",因为我们让机会从我们身边过去了,还不止一次。最后,觉得对国内不好把握而出国另寻机遇。至于出国后,同样也有抓住了,没抓住的情况,比如,前几年多伦多房产狂涨。有几个人趁机搞了3套以上? 很多人连一套也没搞到吧?我想用种种章节分析的其中一个要点就是,为什么我会抓不住国内当时的机遇? 这种悲剧是否即使我海归了,也还会发生? 我认为还会。就算我得到了某些机遇,比如我海归当上了华为的什么副总,或政府给了我一个什么职务,或某大学给了我什么教职(我还知道一些学术界的海归成功者),以我现在的素质,特别是未经抵励的性格(那三位从年轻时就已经把这些方面准备好了),当上了还得下来。而就算忍着下来了,可是,心里总是不痛快,因为觉得扭曲了自己。而他们,我觉得已经从早期的扭曲变成了自如而热情投入的状态。
评论
而我抓得住,把握得定的机会,比如一个外企的技术经理之类,我又看不上。再加上我还没到混不下去的时候,何必要为这么小的一个目标而海归呢? 现在,回到你的直接问题。他们到了加拿大能否也取得成功? 这个假设性的问题很难回答。他们从年轻时一直是冲着中国的环境而准备的,所以,他们到加拿大后,肯定是需要调整的。但是,记得有句话,狼走天边吃肉,狗走天边吃屎,羊走天边吃草。(我觉得自己算是羊)。有他们那种强烈的求胜欲,极强的自我表现约束和调整能力,适应加拿大的环境,创造新的事业也完全可能的。我这里正好有两个例子。另一个同学,年龄比我们大很多,属于工作后5-6年才回校的。他在学校的时候。成绩是倒数的。那时他的心思在办公司挣钱。而且还没毕业就办了公司。一直在国内做电脑生意。兼做其他。十几年过去了,你猜怎么着? 我在加拿大见到了他,移民了。到这里,我以为是一个普通的老板移民故事。等着看他在这边怎么重新开始。可是,人家同时上了滑铁卢的计算机博士。他说,他的梦想之一就是上外国的博士,中间因为经商,中断多年,现在事业有成,该实现自己心底的梦想了。还有一位也是在国内经商多年,几乎从一毕业开始。他过来的调整也是让我叹为观止。短短一年,他另辟蹊径,反正每年都比我收入高2倍多。从他的角度,其实加拿大商机还是挺多的。很多移民本非经商的料,过来工作找不到被迫经商。有的趟出来了,更多的失败了。其实经商也是一门有"技术性"的活,对那些老商人来说,他的眼光,魄力,决策都很不一样。从你的口吻中,似乎对这个总裁,副总裁看得很重。我看连他们自己都未见得那么在意这个位置。因为你假如只能在这个公司当副总的话,你的副总也就不稳了。提拔你的老总下了,你也很难保住。他们走的都是职业化的道路。象那两位所在的公司,都是老板个人色彩极其浓郁的。不如此,不能保护自己。他们的生存之道: 1)在很恶心的文化和办公室政治中,还能保持热情,投入地做好自己的职责。2)避免成为纯粹的狗腿子。要做职业的经理人。我连第一条都做不到。当然,外企好一些。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4)国内的职业能走多高多远?现在似乎有个假定。好象回国了就能当上VP,Director,或老板。这个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而且也比在国外干大得多。但是有几个真当上了呢? 那VP,Director也太多太不值钱了。特别是海归们的期望值是到外企或上市公司当这种高职,这样的经历才值钱,才能”可持续发展”,否则,当个鸡毛小公司的总裁也没用,出去就没人认帐。那么这种机会就更小了。这么小的机会,客观上使得绝大部分在国内的人(不管是否海归)注定一辈子要成为”LOSER”了。那好,我们把目光稍微往下看看,看看”LOSER”们都在做些什么。不要老盯着那几个成功者。技术部门经理是很大的一块。实际上很多人从学校出来后,经过几年历练,假如有点能力又肯干,很容易(3-5年)就升到了这一级。但是再往上就很不容易了。而前面几年一个台阶顺惯了,对后门这种停滞状态很不满意,觉得遇到了事业的瓶颈。没耐心的就开始折腾了。折腾主要有几种。1)移民出国: 我自己当年走的就是这条路,因为出国也是我的梦想之一。2)留学,特别是学MBA,然后回国(到英国特别多,时间短,一年多,录取也容易,费用也低)3)改专业,考证书----但这样一来还是走技术路4)自己办公司5)跳槽,这也很多。也有不少人利用跳,获得提升。不过,提升几步后,又会停下来,毕竟金字塔越往上越尖。6)也有走下坡路的。有些当上了副总,总监的,随着失宠,或业务调整,被迫离开,或降职的,也有。为数还不少。这种往往表现为跳槽。但并没有跳得更高更好。从事市场销售又是另一块。很多人一下子就发现了销售挣钱多,而且并不难做。大公司的销售,主要靠的是品牌。客户不是买你的东西,而是你代表的IBM或微软的产品。日子也过得爽。所谓的”腐败”生活,主要和这种职业有关。出于工作需要,他们必须学会”腐败”,还要善于”腐败”。我曾帮IBM安排过招待客户。结果不满意,因为花钱太少了。光有波士顿龙虾和蛇哪够呢? 至少要澳龙刺身二吃,再加一个什么”盅”才行。鱼虾蟹都算凑数的菜了。所有的销售员都挂个经理职务,所有要当上区域经理或大区经理才算事业小成。不过,销售往上却更不容易了。很多人实际上10年也还在”客户经理”这个职务上呆着。不过,假如业绩好,提成很高。对官位就不是那么计较了。我个人觉得,销售混个低级职务不难,要做好,是要有天资的。比搞技术更需要。除了上述两种人外,是否还有呢? 有,而且还是最大的一群,超过上述两种人还多几倍。他们就是老老实实还做技术的人。包括开发,技术支持,集成,咨询服务等。和我们在北美的”LOSER”们一样,十年八年还干着技术呢。不过,国内特点,总得给你个技术职称,让你有个台阶爬。有的用数字表示级别如微软,有的用brand7-8-9,如IBM。有的用”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高级XXX”之类。但是,说到底,就是一个和我们北美的这些胸无大志的家伙一样,是靠技术吃饭的。顺便说一下,我发现,销售职务可移植性最强。A公司的区域经理到B公司很容易当上区域经理。管理职务次之。看对方是否强势,还有你面试推销自己的情况。技术职务可移植性最差。所谓35岁大坎,也是销售所受限制最小。技术和管理都要受影响。所以,如果作较全样本的分析,就能发现,国内的绝大多数人,不管干多少年,也还是干技术的命。因为他就是干技术的料。爬到高位的还是少数人。国内大好形势,最多的工作机会就是这种。不少外企,现在资深技术员工的工资并不低。20多万,30万也很常见。刚去不容易拿到而已。而且,工资前几年涨幅度最大。学生毕业几千元入门,3年到15万,5年到20万不算难。当然,对海归也是一视同仁的。从国内招,给国内工资。那么又来啦,值得为做技术,挣20万回国吗?我说不难,但也不能误认为一回国找个技术工作必有20万。这也不准确。真要找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技术工作35岁坎,技术更新坎都在那里呢。而新毕业的学生3-5千都大把招,招你的20万,人家还当”高薪”看呢。关于以后的发展空间,我认为现在的外企也好,上市公司也好,制度已经基本完备了,还不如我们出国前那时候,各种制度都还在形成中。现在一个部门经理干到老(可能在不同公司),在高级分析员任上干到退休的事估计会越来越常见。所以,海归海归,找好了好职务再回去。回去现找,甚至接受雇主的糖衣炮弹,同意先从基层干起,凭表现提升,那就提升路迢迢了。刚海归的前几年,频繁跳槽也算一景。连我那位CEO同学也一年后跳槽了。所以,产生一个词叫”存活率”。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5):终点在哪里如果观察海归的人士,绝大多数人都要熬满三年,把外国护照拿到手。再迫切想回去的,对加拿大再反感的人,这一步”移民监”都愿意坐。只能有一个解释,他们海归是暂时的,最终是要回到国外来,特别是加拿大。加拿大有一万个不好,可是一致公认,它是个养老的好地方。这一点比美国还好。不过,海归们真的能在国内做到退休年龄才回到加拿大来? 或者他们能在国内挣到足够多的钱而完全不用再考虑在北美重新求职创业? 有多少海归,实际上只能在国内混个几年,然后就要回到这条预留的退路上来呢?我现在也没有数据。也不想下一个主观的结论。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吧。我只分析这以上三种情况,留给大家自己对号入座。第一种,做到退休年龄才回到加拿大。总得10几20年吧。可以想见,主要社会关系应该都在国内了。到老了,为何要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呢? 年轻人么,可以说是创业,或去见世面。对于这位退休的海归而言,加拿大以前至少呆过4年(否则没有护照)。也算不上见世面了。是他在国内呆得太好了? 恋恋不舍? 那为何不在国内一直呆下去? 总有在国内呆不下去的原因。总而言之,对这种情况,我更倾向性认为他并没有取得什么象样的成功。那么那些一直呆到加拿大混的人,虽然也没发财,至少人家主要朋友和社会关系都在,加拿大给他”家”的感觉。所以,这种海归是失败的。第二种,是成功的海归。也是所有海归者的目标。就是利用几年捞够钱,回到加拿大随便干点什么。什么都不干也行。这种海归我也想当,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成功。第三种。在国内干了几年,因故不得不回到加拿大重新发展。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做生意。总之,必须重新在加拿大挣钱。否则,日子就要过不下去。积攒的那些钱不够退休。对这种情况我想重点分析。我认为人数上可能最多。假定两个同学A和B都到加拿大数年都入了籍。A决定回国发展。B留下继续干。根据大家在论坛中给这两种选择的”判决”,五年后,B大概只能还在技术行业里干,搞开发,或技术支持,可能跳跳槽,或做做contractor,把收入稍微搞高点。也可能去美国工作几年,不管回来不回来,总之还都算在北美干,大同而小异。年收入从7万涨到10万。老婆应该也有收入,从4万涨到6万,平均每年5万。车有个两辆,孩子两个,积蓄有个20万。房子AB各一套原价40万。AB分手时各付了10万首期,5年后A继续付大概付了15万。考虑到房价涨,一年涨2万(5%不到),净财产20+10+15+5(算车等其他)=50万。工作稳定,生活平静。除非运气特差,一般就算被LAID OFF,也应该能重新就业。因为多年经营,非常适应北美的文化和职场。人脉也足。英语也够用。B卖房带着10万加元回国(因为不想在加拿大交税),从技术经理开始,几年后当上了DIRECTOR,中间有跳槽,基本都接得很好。没有空档。工资从30万,到5年后的80万。(简单起见,一年涨10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太多了,随便找一个,某贪官被抓,他有参与行贿,所以一走了之)总收入税后200万。国内的房价是否还会大涨,众说纷纭,一则考虑到此时房价已经很高,二则考虑到国内房地产市场喜新厌旧。二手房一般大家不喜欢买。所以,我假定房价还是涨了一点,但不多,最后成功脱手,不赔不赚。老婆到底有没有收入呢? 现在比较普遍的,国内年纪大的女性,除非专业或能力很强的,工作很不乐观。何况一个人已经这么能干了,很多女的就呆家里了。不过,为了让B的情形更喜人,B的老婆算她平均年收入10万税后。5年生活开支包括住房利息等,一年平均10万吧。这样B的钱全部剩了下来。带着200万RMB和10万加元(原来带出去的,或还一直存在国外)于5年后回到了加拿大。这等于约40万加元。这么算,可能有一些不精确的出入之处,但是,基本上,区区5年回国打工,又没有得到超常规的机遇,靠工资,也很难攒出很大的财产来。但是,我的目的并非想证明钱上还是留在加拿大合算,因为我的例子设计得也不算严密。就算倒过来,A的房价没涨,少10万,B的房子涨了70万。变成B带着50万加元回来了,A只有40万的财产。B多了10万,那又怎么样呢?因为A和B的终点都是加拿大。A一直在这边经营,根基扎实。求大发虽不可能,小康却可无虞。而B离开5年,又要一切从头开始。而B在9年前第一次来时,还是锐利的技术人员,所以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甚至4年都买了40万的房。但是这回回来,他已经是director了,早就忘了技术是怎么回事。做高层工作吧,5年在国内,英语就算没抛荒,也不可能有长进。高层职务最重要的人脉却是彻底清零了。我们都知道加拿大的工作有多难找。而一个在国内做高层管理或当老板的人,想到这里重新找工作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这区区10万多出来的钱,能顶多久? 天无绝人之路,B通过努力。一年后,最终找到了技术工作(因为有人说,华人在北美只能一辈子干技术的命,我虽不以为然,但姑且接受之),而不是LABOR工,而且夫妻都有年薪6万(我自己都觉得这太渺茫,姑且这么认为吧)。新的起点开始了,A一家每年总收入16万,B一家12万。这个假设的故事结束了。我想说的就是,很多人把海归的成功定义为挣钱淘金式的成功。如果,真象第二类人那样,几年内发大财倒也罢了,如果回国也是打一份工,虽然当上了并保持了高薪职位。假如不能挣出足够回加拿大养老的钱,而最后不得不回到加拿大的职场上重新奋斗的话,那一”动”可能还不如一”静”。因为北美作为终点,在这里奋斗,积累的不仅是一点钱,而且还有本地经验,能力,人脉等。这些对长远在此地发展更为重要。当然,许多人海归为了经历,为了梦想,对这类人无论成败,我们总是满怀敬意的。本章因为纯粹谈钱和机会这些俗的比较。所以,不考虑为理想而奋斗者的情况。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6):钱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钱恐怕是我们现在讨论海归的一个主要的动机。即使是最狂热的海归派,也承认国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很成问题,教育,医疗,道德,治安都很差,人际关系紧张,戒心重重。换言之,国内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补偿就是国内似乎是一个做事业的地方。能享受到“人上人”的感觉。其实,归根到底就是钱字。因为现在大多数海归,想的不是回国当官(看来机会不大),而是回国发财。连搞学术的,想回国当教授的,衡量的标尺也动不动是多少钱待遇,经费之类。所以,不得不对回国能挣的钱进行一些量化的分析。至于有些人说,海归就是回国生活,对钱没有期望值,这种非典型例子,就不作分析。你只要看看那些已海归,和准海归,拿来对我们炫耀的东西,你就知道现在海归的主流动机是什么了。一种是回国创业,自己办公司。这始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从来没有批判过这种海归。问题是,我想不出,我怎么回国创业,办什么公司,做什么产品和服务?出国前,我曾经想过自己办公司之类。也奋斗了几年。最后,没成功,出国了事。但是我从不排斥,假如有合适的机会和切入点,再次回国办公司的可能。有一种海归,前几年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从钱的角度)。就是回国办移民公司和留学服务。现在想想,这虽然是两种名声不怎么样的业务,但赚到的确实是真金白银。至于嫌这个行业名声不好而不去做,那更是成功者的大忌。如果,连这点小小的心理障碍都不能克服,还奢谈什么回国创业呢? 先补课厚黑学吧。第二种是当高级白领。从论坛的意见看,这已经成为海归的主要选择。他们主要为了显示,哪怕回国当个白领,也比在加拿大混强。回国也是打工,在北美也是打工,看来颇具可比性。怎么比? 比钱。现在有三种比钱的方法,1)认为1元人民币就等于1元加币。很多人由此得出加拿大物价便宜的结论。这种观点大多见于国内来的老人。因为他们在国内就挣1-2千元工资,自然觉得我们在加拿大挣几千加元应该用1:1来比了。2)按汇率比按汇率比也有合理之处。因为,我们生活在国际时代,汇率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消费。特别是国内的高档消费,其价格是和国际接轨甚至过之的。但是,由于中国国情,很多低收入的人存在,使得很多服务的价格很低。比如保姆之类,修理类。所以,回国后普遍感觉花钱还是宽多了。完全按汇率确实不合适。3)按购买力比现在基本公认,美元或加元的实际购买力大约等于3元人民币。(由于美国物价低,美元的购买力稍大些。)所以,7万加元等于21万人民币的购买力。另外,我还注意到加拿大的税并不象很多人宣称的那么高。在各种抵扣后,所交的税不多。而中国的税其实挺高的。现在海归能享受到一条重要的税务优惠政策,即买房和买车的钱可以用来抵税。这就是很多人觉得自己钱很多,过得很爽的重要原因。这条政策现在还有,要海归趁早。很多人可能又要叫了,说什么,我在国内20万,过得花天酒地。而在这里7万,过得怎么怎么紧。每个人的消费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也影响到这个感觉。不过,这个1:3的公式也是许多人的经验总结。但是我认为以上三种都不对。正确的值应该是介于1:3和1:7之间。因为在我上节已经分析过了,海归的终点还是国外。他们不是要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在国内花掉,而是最终会尽量把国内挣到的RMB换成加币移往国外。这些收入的最终使用地点都是国外。所以,除了他们在国内花掉的一小部分收入可以按1:3算外,其他都要按1:7来算。假如,一个家庭,都是一个人上班。在中国工作1年,挣20万,税4万,花6万,剩10万。如果继续在国内花,那还能再花一年半。工作一年可以,花2年半。这就是国内爽的地方。也是大家花钱松的原因。然后到加拿大工作一年,7万收入,税2万,花3万。剩2万。不够再花一年的。工作一年只能花1.7年。但是,由于所有的海归的终点(至少心理上的终点)都是北美。那么他在中国剩下来的10万元,不能再按1:3的购买力折3.3万加元,而应该按1:7折成1.4万加元。因为这笔剩下的钱最终会在北美,而不是中国花掉。按这么算,连国内剩的钱多这条好处都没了。如果想达到同样的水平,国内的收入还得再高些。很多人估计又要叫了,说什么加拿大的税没有那么低。这我可是有具体报税收据为证的。主要是抵税项目多。如果买足RRSP之类,报的税更少。还有那些做自雇的朋友们,对加拿大的税务应该更是偷着乐吧。具体的我还没有第一手资料。但一个开店的朋友说,一个月1万营业额,几乎都不用报税。国内的税率并不低。而且现在税务征管力度正在逐年加大。记得一个资料说,2005比2004年税收增加了30%以上。对国内形势再乐观的人也不至于认为国内经济增长有这么大吧。那只能说明,以前漏税太多,随便找找,就找出很多税源来。税务严格了,这是中国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比多建几座楼重要多了。政府本来就应该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此外,国外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可靠,医疗教育等大头有保障,对于自己需要多少钱达到基本的财务自由,并非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可以估计出来的。而国内的感觉是,不管你挣了多少,你也不能肯定够不够。比如1000万够了吗? 如果你没有国外身份,只能在国内度过一生的话,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除了这笔钱外,你没有任何可以相信和靠得住的东西。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7):多少钱才自由支持海归的和反对海归的,都拿能不能挣到钱作为论据。但是,我看来看去,没有人是因为喜欢他们所做的”事”,而去追求这个”业”。说明大家所谓的”事业”其实都还在谋生的层次。有时候想想,假如我中了彩票,那还能坚持我自己现在的人生方向吗? 什么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呢? 其实这个假设的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当我们想着当什么DIRECTOR,当什么老板,发什么大财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些事本身,有多少是因为它能给我金钱,地位等身外之物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假如我不用担心钱,社会上流行,风光的职业我都没了兴趣(现在还有,也眼热别人)。最想从事的工作是大学教师,作家,社会工作者等。程序员也是我很喜欢的工作。这个结论吓了我一跳。因为我竟然已经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了。对它的不满只是觉得它的成就感不够,特别是钱不够。有些人觉得搞技术不好,担心35岁,45岁后没饭碗了。其实,这些也是从挣钱谋生的角度考虑的。谋生,是个沉重的命题。严重干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的选择。所以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想把谋生这个因素摘出去。看看我们挣多少钱后,就能不受这个因素干扰了。在中国,这条线是没法划的。因为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除了钱,没什么值得相信,靠得住的东西。比如保险,就考不住。钱本身也靠不住。因为国内的金融体系而且财产也得不到保护。所以,有钱的人都想把钱转到国外去。(其实,就冲这一点,我就想不通,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如果有魅力,那也只是个冒险家的乐园而已)但是在加拿大就可以。其政治稳定,政策也保守而不多变,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保险,银行和金融系统健康而可靠。物价也很稳定。加拿大的CPP和OAS我觉得就不考虑它了。只考虑靠个人自己的金融资产生活。那么多少钱才够一个基本的线呢?对这个基本线也有不同的定义。我觉得以我们现在每月的消费数为基准,再除以保守的投资收益率,就可以得出,使我们实现最基本的财务自由的钱数。这个钱数比我们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少。大概只有1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我们继续工作,工作的时间越长,最后需要靠金融资产养老的本金就越少。而这笔钱,假如计划把它花掉而不是留给子孙的话(也没什么太大必要),则这个钱数还可以再少些。好了。这个钱数即使对我们打工一族而言,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是财产过了这条线,将有里程碑式的变化,即理论上,我们将没有必要为谋生而去工作,可以自由地追求我们自己真正的梦想。人只为了生存而过一生是一件可悲的事。而是否海归的讨论,也才真正地变成,你如果喜欢中国的生活,那回去吧。问都不用问,当什么DIRECTOR职务,年薪多少。说不定,回去当个希望小学的老师也可能。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8)尊重当”人上人”,是海归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按他们的逻辑,似乎回国能得到别人超乎寻常的尊重,因为更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和更高的地位(相对于社会平均线),那么就能享受更多人仰视的目光。这确实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欲望,每个人毕竟都不是圣人。不过,我想分析这种”尊重”是否真的能够得到,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出国还很吃香,移民加拿大的名声还没有被无数的悲惨故事而败坏的时候,我曾经回国一趟。当然,也得到了一些羡慕,仰视的目光。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是我并没有得到我期望的满足感。因为我注意到只有一小部分人对我感兴趣,给了我所谓的”尊重”。是哪些人呢? 想出国的人及其亲属。想和你拉关系,利用我们在国外的方便帮他做事的人。其他人,对我们这些出国归来的”成功者”(当然我回国的时候,总要把自己打扮成衣锦还乡的成功者,尽管在国外只挑特价买东西),感觉迟钝,因为我们和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联想到许多人描述回国受到怎样的热情款待,仔细想想,款待我们的都是那些人? 一是亲属。那是亲情。二是一些同学和朋友。有的是我上面说的情况。另有一些人是利用这个机会显示他自己在国内的成功,这显然不是给我们什么”人上人”的感觉,而是他要给自己找”人上人”的感觉了。所以,所谓人上人的感觉只能在心理失衡的人,有求于你的人身上找到。一个非洲的总统甚至皇帝,权力再大,于我何干呢? 他想在我们面前摆人上人的谱,我们买帐吗? 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么回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人和人之间是靠地位来获得尊重的话,那实际上没有任何人真正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一个等级社会里,有人在你下面,也必然有很多人在你的上面。你能在你下级,或比你经济差的人面前颐使气指,享受所谓的人上人的感觉的话,那也意味着另一些比你混得好,职务高,权力大的人,能在你面前同样如此,而你还得俯首贴耳,满脸堆笑。就象你的下属在你面前做的一样。当我们出国后,在国外第一次享受到作为一个居民,公民,甚至就是一个人,就能享受到这么多的权利,自由和尊重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是否当时心里有震撼? 我是有的。而且记忆犹新。而这些东西,在国内只有通过踩在别人头上,才能享受到一点畸形的优越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上人”的感觉了。在国外,总理,总统,省长,市长又怎么样呢? 他们有很大权力,也许能左右世界政局。但他们对其它人的控制能力,还可能比不上一个国内的村干部。所以,我们不用买他们的帐。因为他们的权力都是选民给的。而且必须严格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事。无数的眼睛在盯着他们。哪怕他们拿100美元公款请吃了一顿饭,都得解释清楚。这样一个社会制度,本来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 很多人误认为自己要是回国去,能在不平等的社会中居于有利的地位。我看不可能。如果回去当官,那还有点说得上。现在说到底不就是外企的一个经理吗? 除了你手下的几个人,对别人有什么权力和影响呢? 就那几个员工,只要找到一份跳槽的工作,马上也不把你当回事。就是这么一个人上人而已。再说了,在公司和社会上,也不是职务越高,就越能为所欲为,飞扬跋扈。高管更得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经常看到,CXO级别的人反而更和蔼可亲,显得更尊重别人,就算碰到有员工骂他(我还真见过),他也只能显得很大度的样子。而反而是一些小经理,小老板,才狂得很。最狂的要属单位看大门的那种人,本身是个小人物,但却要贪婪地利用自己的一点小权力,享受一时的”人上人”的感觉。
评论
关于海归的再思考(9)选择的烦恼加拿大的移民是抱怨很多的一群。嫌政府把他们接受了,却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嫌学历,工作经历特别是执照无法被本地认可。嫌税太高。嫌医疗系统效率低下。等等。想想也是啊,本来在国内都挺好的,很多人都混到了"人上人",一过来发现连个普通的专业工作都做不上,不得不去打Labor工。这口气当然咽不去。而所谓的多伦多大城市,看起来象个农村,街道又破又烂,都是几十年的老旧房。房租还那么贵,只好去租地下室或合租公寓。物价那么高,每月无论怎么省,1000多块打不住。弄辆破车,车价2000元,一年的保费还不止。现在又多了一项抱怨,有些人想海归,却抱怨在加拿大的几年耽误了在国内的发财机会,听说原来留下的那些人都升了经理,总监,不少都发了财。觉得他们和自己也没什么差别,如果当时不走,也能和那些人一样。这又把帐记在加拿大的头上了。这些心理的落差,都是事实,但是,他们都忘了一件事,谁请他们过来了? 加拿大的情况,特别是工作难找这一点,国内早就很清楚。可是,这些国内的人上人们,短登了以后,在国内又耗了三年,还是要过来。那还怨谁呢? 加拿大工作机会少,却开放大量的移民,这不能因此而埋怨加拿大,人家只是给你提供了一种选择,你始终有不选择它的自由。你既然选了,那就"自己扎起"。我发现在美国的人很少抱怨。生活态度要积极得多。细究其原因,是因为加拿大的人选择太多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在中国的人,其实就是一个选择。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否则就是LOSER。想踏实搞技术,那是没出息,也没出路的。35岁后,路就变得很窄。新的学生一茬茬地出来。工资要求都很低。活也不见得不能干。做老板也不容易,一定要摆平各方面的关系,还要得到政府扶持。否则,别说做大,连生存都困难。甚至有些人连一个象样的选择都没有。比如民工有什么选择? 希望工程的孩子们有什么选择? 毕业等于失业的大学生们有什么选择呢? 他们倒是想到加拿大来当民工,当大学生,当小孩子。可是,加拿大却把这些宝贵的移民指标给了我们那些整天抱怨的移民。在美国的人,受到身份的限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5年以上)就象在黑暗的隧道里走。只看着前面的亮光指引的方向,闷头向前。担心不担心中间工作丢了,前功尽弃? 担心的。但是,担心是没用的。选择了这间公司帮你sponsor绿卡,那就要走到底。所以,大家索性不去想了。很多州都有中国人,哪怕是有些对中国人不友好,气候酷寒或者酷热,生活很不方便的州。原因很简单,工作在那里。顺便说一下,在美国,对华人不友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除了黑人,就数华人受歧视了。印度人,南美人都比中国人的地位高。但是,我很少听说华人抱怨美国。不喜欢这里,随时可以走。这就是美国的逻辑。加拿大呢? 真的是选择太多了。选择一是地区的选择: 新移民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两地,即使这两个地方工作饱和了。其他省也很少有人去尝试。其他省虽然总体工作少,但是也不乏成功的例子。退一万步,现在在多伦多也是打LABOR,还能更差吗? 很多人是嫌冷,嫌生活不方便。现在冒出个卡尔加利,已经证实工作机会大把。但大家还在讨论该不该过去。有的嫌气候不好,有的嫌房价涨得太快了。这些理由,让在美国的人觉得不可思议。顺便说一下,整个加拿大,对华人都比较友好。特别是和美国比。多元文化作为国策,确实不是说说的。选择二是赴美还是留加的选择。加拿大只要求居住3年,就给予公民身份。而拿到公民后,凭TN去美国可以合法工作。还可以无限次地申请延长。说它是个准美国绿卡也不算过分。我去美后,很多国内出来的人就很羡慕这一点。选择三是,人人有权合法工作的自由。这一点,在美国的人感触最深。为了解决身份问题,很多人忍气吞声,受盘剥还不敢跳槽。一旦经济有风吹草动,就担心自己丢掉工作。而在加拿大人人都是移民,甚至更好,还是难民。顺便说一下,同是移民,在美国如果没有工作,就没有医疗保险。而加拿大人人享受免费的医疗。很多人批评加拿大的医疗怎么不好。我来美国后,真是怀念加拿大的医疗啊。美国的效率也不见得高,收费却很贵,这还是我有医疗保险的情况。真不知道以后,要是没工作了,生病怎么办。据说,给低收入的人,政府也给了医疗服务。选择四,海归的自由。我们现在在这里讨论海归。不要以为海归的机会是人人都有的。加拿大给了移民几大便利,使得很多人能够回中国尝试新的机会。一是五年内只呆两年,就可以保持移民身份。美国就规定必须每年呆半年,那还怎么回流呢? 二是如果陪加拿大公民的配偶在海外居住,就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这一条更好。三是,呆3年就给你护照。而美国是5年,而且,最近移民归化法还搞搞震。可能会对移民入籍增加限制。我不知道在美国没入籍,仅拿绿卡的人如何海归。从理论上,怎么保留这张得来不易的绿卡是很麻烦的。公司外派回去肯定没问题。可是象很多人那样回国找工作,就有问题。好了,以上已经够了,加拿大就是给移民们的选择太多了,大家反而这山望着那山高,无法选择了。因为毕竟每种选择都仍然意味着艰辛的努力和失败的可能。总体而言,中国的感觉象爬华山,只有一条险路,而且人很拥挤。你只有努力地往上爬得更高,才能享受成功。想停下来休息是不可能的。反而会被人挤下山去。如果说,美国给人的感觉象在穿过一条隧道的话,路是黑的,但前景是清楚的,明亮的。加拿大给人的感觉是在一片没有路的荒漠上跋涉。四面都没有明确的路,可是往任何方向都有人在走。都有人取得成功。也都有人失败。
评论
mark一下,回头再看
评论
Baby tell me how can I tell u that I love u more than life. Show me how can I show u that I am blinded by ur light. When u touch me I can touch u to find out the dream is true. I love to be loved by u. 赏 2006-12-09#12 L 78 $0.00 Thx
评论
mark
评论
lz有心啦!加分先!
评论
花香满园庭,庭园满香花。第一次烤鸭很失败只考到1个7,意外得知按1128标准,变成2个“7”!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参与长登城市统计!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98593 赏 2006-12-09#15 E 28,095 $0.00 很有意思的文章。时间不多了,只够读第一楼,明天再来接着读。
评论
eli8的世界硬币收藏: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131759eli8的澳洲之旅:http://www.canadameet.com/bbs/showthread.php?t=202076递国外的朋友请进:很有意思的文章。时间不多了,只够读第一楼,明天再来接着读。点击展开...真海龟到了 .
评论
vivienne98 说:真海龟到了 .点击展开...妄了今天是周六了,还以为领导上班了呢,看见领导的小绿灯亮了,还真高兴涅, 为了给领导进点小贡,声望的指标都用完了 还不允许俺今天继续工作了,晚上再战
评论
tjhgzgw 说:妄了今天是周六了,还以为领导上班了呢,看见领导的小绿灯亮了,还真高兴涅, 为了给领导进点小贡,声望的指标都用完了 还不允许俺今天继续工作了,晚上再战点击展开... 俺也是,想给你添砖加瓦,结果没动力了 .老板希望俺周六上班,可是不给1.5倍的工资,俺就不干.
评论
vivienne98 说: 俺也是,想给你添砖加瓦,结果没动力了 .老板希望俺周六上班,可是不给1.5倍的工资,俺就不干.点击展开...领导好样的,对了,领导的英语学习结束了吗?怎么看帖子的时候,把您的这一段历史给忽略了呢?
评论
tjhgzgw 说:领导好样的,对了,领导的英语学习结束了吗?怎么看帖子的时候,把您的这一段历史给忽略了呢? 点击展开...英语学习没结束,已经决心打持久战了 .你咋连这都知道 ?
·中文新闻 被取消测试揭幕战的内森·麦克斯威尼(Nathan McSweeney)在节礼日
·中文新闻 闷闷不乐的安德鲁王子对自己的失宠感到非常厌倦,以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