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
在加拿大
[FONT=楷体]几年前,我的导师、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医师查理发现自己肚子上出现一个肿块。他找外科医生做了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这位外科医生是治疗胰腺癌的权威之一,发明过一套新型手术流程,将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比例增加三倍(从5%提高至15%),尽管谈不上什么生存质量。[/FONT][FONT=楷体]第二天他回到家中,关闭诊所,从此再没踏入医院一步。他尽可能地多与家人相处,于数月后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也没用多少医疗保险。 [/FONT][FONT=楷体]尽管不常被人谈起,但医生的确也会死。而且,他们死亡的方式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不是比大多数人多用了一些治疗手段,恰恰相反,他们极少治疗。尽管总是时时刻刻在帮助别人抵御死神,但当他们本人面对死亡时,往往极为淡定。他们清楚地知道会发生什么,有什么选择,但凡想要的医疗护理,一般均能获得,但他们只是平静地离去。 [/FONT][FONT=楷体]当然,医生并不想死,他们想生存。然而,他们太了解现代医学了,知道它并非无所不能。他们会与家人谈到这一切,确保在自己的那一刻到来时,家人不会试图采取任何夸张的救护措施――他们不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被人打断肋骨去做什么心肺复苏术。 [/FONT][FONT=楷体]几乎所有医疗专业人士都亲眼目睹过人们所受的“徒劳的关怀”。在生命临近终点时,医生将尖端技术施加在危重患者身上,令其在病痛之余,还要忍受无谓的苦难。病人的身体会被剖开,插进导管,与机器相连接,灌入药物。所有这一切都会在重症监护室中进行,每天的费用高达上万美元。最终花钱买到的是什么?只有痛苦,一些我们甚至不愿强加于恐怖分子身上的痛苦。[/FONT][FONT=楷体]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医生同事轻声对我说:“答应我,如果你看到我受这种罪,就杀了我。”他们不是开玩笑。一些医务人员随身携带徽章,上面印着“不予急救”字样,告诉医生不要实行心肺复苏术。我甚至看到有医生将其做成纹身。 [/FONT][FONT=楷体]医生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得天独厚的医护服务?原因很复杂,与患者、医生和医疗系统都有关系。 [/FONT][FONT=楷体]要了解患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请设想一个场景:某人失去知觉,被送往急救室。患者家属恐惧万分,当医生询问是否要“竭尽全力”时,他们的回答必定是肯定的。于是,患者的噩梦上演了。其实,家属的意思常常只是“尽一切合理的努力”。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措施是合理的。身处困惑和悲伤之中,他们也不会对医生提出疑问,或者听听医生怎么说。在医生这方面,当然就会“竭尽全力”,不管措施合理与否。 [/FONT][FONT=楷体]上述情况司空见惯。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医生的能力期望过高。很多人认为,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其实,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我曾在急救室接收过无数经心肺复苏术抢救无效的病人。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年老或罹患绝症,心肺复苏术的效果就更不值一提,而就此引起的疼痛却令人难以承受。知识贫乏和错误预期会导致一系列糟糕的决定。 [/FONT][FONT=楷体]当然,患者并非产生问题的惟一因素,医生也有责任。麻烦的是,尽管医生们明白自己在“徒劳关怀”,他们仍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愿望。再次想象一下急救室里满是悲痛欲绝、甚至可能歇斯底里的患者家属的情景。他们与医生互不相识,在这种情形下,信任和信心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为了节省时间、金钱或精力,人们早已做好了相信医生的心理准备,当医生建议需要进一步治疗时,他们会言听计从。 [/FONT][FONT=楷体]有些医生的沟通能力比他人更强,有些医生则更为固执,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都是相似的。从医数十年里,每当生死攸关的时刻患者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会站在外行人的角度,将事情的风险清楚明白地解释一遍。如果患者或家属仍坚持要采用我认为毫无意义或有害的治疗方式,我会将其转到另一位医生或医院进行治疗。 [/FONT][FONT=楷体]但这些被转出去的病例仍令我无法释怀。我最喜欢的一位患者是位律师,出身于著名的政客家族。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液循环很不好,而且,脚部已经出现疼痛。考虑到住院治疗对她的病情不利,我尽一切努力让她避免做手术,但她在医院外咨询了专家,而这些专家与我没有联系。对于她的病情,专家们并不像我那样熟悉,他们决定为其双脚做血管搭桥手术,以便消除存在已久的血栓。手术并没有改善她的血液循环状况,刀口始终无法愈合。患者的双脚都感染了坏疽,最终被双双截肢。两周后,在一家著名的医疗中心,最坏的事情都发生了,她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FONT][FONT=楷体]在这个故事中,显而易见,医生和患者都难辞其咎,但在很多情况下,双方都不过是一种更大系统――鼓励过度医疗――的牺牲品。在一些不幸的病例中,医生们采用“医药费报销”的模式来做每件事,不管它多么没有意义,只要能赚钱就行。更常见的情况是,医生怕被投诉,对患者言听计从,为了避免麻烦,极少提出反对意见。 [/FONT][FONT=楷体]即使人们已有准备在先,这个系统仍会使人丧命。我曾有一位名叫杰克的男病人,78岁,常年患病,曾经历过15次大型外科手术。他对我说,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想再用呼吸机了。然而,一个星期六,杰克严重中风,失去意识,被送进急救室。医生们想尽办法令他苏醒,并在重症监护室里给他用上呼吸机。这是杰克最不愿经历的噩梦。当我赶到医院接手治疗后,我跟他的妻子及医院的工作人员交谈,出示杰克留下的护理委托书。然后,我拔掉了呼吸机,坐在他床边。两小时后,他过世了。 [/FONT][FONT=楷体]尽管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杰克却没有如愿死去,医疗系统干涉了他。可事后居然有一位护士将我的做法报到院方,认为我在实施谋杀。当然,此事无果而终:杰克的心愿明白无误,他已经白纸黑字写下来了。但警方的调查仍然令所有医生心有余悸。对我来说,不顾杰克的心愿强行使用呼吸机,将他的生命与痛苦多延长几周,要容易得多。如此一来,我还能多挣几个钱,医保也将额外多支付50万美元。无怪乎这么多医生宁愿过度治疗。 [/FONT][FONT=楷体]但医生绝不会将过度治疗用在自己身上。他们成年累月地看到这样做的后果。几乎每个医生都能找到适当的方式,更好地减少痛苦,在家中平静地死去。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为病人提供舒适和有尊严的照顾,让他更好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而非徒劳的治疗。 [/FONT][FONT=楷体]几年前,我的表哥托什癫痫发作,后被查出是肺癌转移到脑部。我安排他看了不少专家,得知要治好他的病,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包括每周到医院化疗三至五次,他也许能活四个月。最终,托什拒绝任何治疗,只是吃药控制脑水肿。他搬来与我同住。[/FONT][FONT=楷体]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他喜欢的事,享受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欢乐。我们去了迪斯尼乐园,他还是第一次去那儿;我们在家门口闲逛,每天吃我做的饭。吃着中意的饭食,而不是医院里的病号饭,托什甚至还长胖了些。他并不觉得特别疼,一直情绪很好。一天,他没有醒来。之后的三天他始终处于半昏迷状态,然后,他故去了。八个月来他的医保只用于购买一种药物,总花费约20美元。[/FONT][FONT=楷体]托什不是医生,但他知道,[/FONT][FONT=楷体]人需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FONT][FONT=楷体]这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追求吗?[/FONT][FONT=楷体]如果在生命临终护理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状态,那就是有尊严地死去。[/FONT][FONT=楷体]至于我,医生们已经知道了我的选择。不需要夸张的拯救,我将静静地步入永夜,像我的导师查理一样,像我的表兄托什一样,像我的医生同事们一样。[/FONT][FONT=楷体]――本文来源:《海外文摘》;[/FONT][FONT=楷体]作者:(美)肯・穆雷[/FONT]
评论
故乡的云 赏 反馈:tigerm, 爱睡觉的兔子, renjun64 和 11 其他人 2012-11-10#2 北 36,909 $0.00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顶如何善终帖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非常好的文章!值得推荐。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顶“有尊严的死去”。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北美还算好啦,都比较尊重病人的意愿,会在病人未转得很差前问病人在病重不能表达的时候对治疗有什么意见并签字确认。在中国就很少能做到了。第一病人还好的时候你跟他说情况不好甚至快死时他想怎么办,这不是咒他吗?想找打啊?第二很多病人不太懂什么是疾病的终末期,总希望有什么特效药带来奇迹,要放弃最后的抢救措施那是不太可能的。第三就算病人知道病情已经难以挽回,他也可能不太明白很多所谓积极的抢救措施就是给他全身能插管子的洞里都插管子,然后用机器、高浓度氧气、所谓强心针升压药来维持生命体征,一旦撤去那很快就没了,饮食二便个人卫生全靠护理,期间的所有疼痛难受只有病人自己明白,慢慢神志模糊直至昏迷。既不太明白这些,也不会轻易拒绝“积极抢救”。第四就算病人自己愿意以平静安宁的的方式走最后一段路,家人不干啊。平时不一定有多孝顺,快不行的时候就尽力表现成孝子贤孙,什么都上,不上告你医院去。其实,医疗费用真的应该花在平时的防治,而不是临终时那几天或几个星期,纯属浪费感情。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非诚勿扰2》
评论
几乎忘了,我是来学习的。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临终需要的是care,而不是治疗treatment。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虽然这个话题很伤感,还是挺有道理。不做徒劳的努力?有时候不放弃才能重生啊。不知道哦,很纠结呢。
评论
我一直在写:我在多伦多话家常理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移民生活!顶“有尊严的死去”。点击展开...顶好死不如赖活着贴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人需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 说的不错,实施起来很难。我们健康地活着的时候可以轻松地这么说,但是生病将死的人,有几个还能那么潇洒。求生并非只是本能,而是一种希望。谁都不愿意活在痛苦中,但是毕竟活着就有希望,虽然很渺茫,但是“万一有奇迹,或者新药新技术让我能好起来呢”,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现在可能是养老医疗形势严峻,以前不敢提的理论也慢慢有人涉及了,号召人早死早算一一有尊严。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种不治疗的论调还是太超前了,先把尊重病患意愿的安乐死问题解决了吧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人需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 说的不错,实施起来很难。我们健康地活着的时候可以轻松地这么说,但是生病将死的人,有几个还能那么潇洒。求生并非只是本能,而是一种希望。谁都不愿意活在痛苦中,但是毕竟活着就有希望,虽然很渺茫,但是“万一有奇迹,或者新药新技术让我能好起来呢”,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现在可能是养老医疗形势严峻,以前不敢提的理论也慢慢有人涉及了,号召人早死早算一一有尊严。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种不治疗的论调还是太超前了,先把尊重病患意愿的安乐死问题解决了吧点击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移民的人有点象当年老三届没捞着一点好处都是末班车没座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顶好死不如赖活着贴点击展开...呵呵,如果还能活,咱肯定死皮赖脸的将就着,实在活不了了,只好有尊严的死去。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呵呵,如果还能活,咱肯定死皮赖脸的将就着,实在活不了了,只好有尊严的死去。点击展开...顶移民哲学贴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小时候,一次经过郊外的坟地,枯草残枝,石块压着的黄纸在风里摇曳....顿觉那里面的“人”凄惨无比。想起自己也有一天要“睡”在这里,不禁伤感不已。 这对我是一次印象极为深刻的心灵洗礼。成年后,看到僧道修炼、打坐圆寂的故事,于是常会心生向往....既然能有这样的方法和结局,何必在医院里受尽煎熬、然后痛苦的离去。生是迷,死是谜。顺应天意,迷中来,迷中去....人身不过皮一袭
评论
大清国完了,中国还是中国国民党走了,中国还是中国共产党没了,中国就亡了国?小时候,一次经过郊外的坟地,枯草残枝,石块压着的黄纸在风里摇曳....顿觉那里面的“人”凄惨无比。想起自己也有一天要“睡”在这里,不禁伤感不已。 这对我是一次印象极为深刻的心灵洗礼。成年后,看到僧道修炼、打坐圆寂的故事,于是常会心生向往....既然能有这样的方法和结局,何必在医院里受尽煎熬、然后痛苦的离去。生是迷,死是谜。顺应天意,迷中来,迷中去....人身只是皮一袭点击展开...顶赫尔伯特感伤贴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如果病人相信,医院一直在用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而病情仍在不断恶化,那么,既然在病人情况还不那么差的时候,治疗方案都没能发挥作用,难道病人在快死的时候,就有神奇的治疗方案来发挥作用了吗?当然,病情总是起起伏伏有变化和波动,但一些不可治愈的疾病,如晚期癌症,一些难以替代的器官发生的无法逆转的终末期疾病,或者病人病情过重无法接受移植的器官衰竭,这些情况下,所谓“积极抢救”的结果只是延长痛苦的时间。一个腹腔都是转移瘤的肝癌病人,因为家里很有钱,竟照做肝移植手术。其结果,无非是病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在ICU痛苦挣扎,还死得更快。对于家属来说,仿佛心安了,因为花了大把的钱;对于医生来说,仿佛也心安了,因为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关心过病人的感受,没有了解病人真正的想法,难道就真的心安了吗?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有尊严地死去“已经有点宗教的意味了。
评论
===================Fight, Love, Make Mistake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为了安乐死,计划晚年去荷兰•••人已经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应该有这个选择项:有尊严地决定何时何地何种方式离去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人需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 说的不错,实施起来很难。我们健康地活着的时候可以轻松地这么说,但是生病将死的人,有几个还能那么潇洒。求生并非只是本能,而是一种希望。谁都不愿意活在痛苦中,但是毕竟活着就有希望,虽然很渺茫,但是“万一有奇迹,或者新药新技术让我能好起来呢”,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现在可能是养老医疗形势严峻,以前不敢提的理论也慢慢有人涉及了,号召人早死早算一一有尊严。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种不治疗的论调还是太超前了,先把尊重病患意愿的安乐死问题解决了吧点击展开...安乐死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医院不能帮助病人死亡,这等于"kill",在大部分国家是违法的。尊重病人意愿在减轻痛苦的前提下根据“advance directive”、"living will"在某些方面采取“不治疗”,是通行做法。如果病人自己没想开,愿意承受更多痛苦,换来生命短暂的延长,那也是要尊重的。
评论
回复: 临死之前不要徒劳的关怀-一位美国医生的死亡之道中国文化不太兼容这个话题。生要显贵,死要哀荣。百行孝为先(至少形式上要表现出来),特别是有钱人,谁都不敢说不尽一切努力抢救家人。其实中国医院里很多医患之间的对话都特别直接,问题围绕一个字:钱。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承受那种种痛苦的。
·中文新闻 悉尼学生因佩戴巴勒斯坦围巾被禁止参加12年级正式课程
·中文新闻 二十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向澳大利亚非法商人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