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强烈推荐一部华人在加拿大生存的优秀小说<曾
在加拿大
图书简介在遥远的北美异国,高力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灵魂的漂泊比躯体的漂泊更令他刻骨铭心。作者阎真以他特有的细腻文笔,逼真地描写了一代留学生的内心痛苦和窘挞处境。《曾在天涯》的故事都会使你感到震撼,或许还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评论
小说的主人公高力伟出身于历史专业的研究生,这种出身很容易成为一个本土文化传统的守护者,但高力伟毕竟是在文化开放的80年代所受的教育,对以科技文明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在理念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理解与信赖。对于任何一个飘泊在异域他乡的天涯游子而言,尤其是当生存这一最基本的低级关怀也得不到实现时,他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根性之间就往往会发生撕裂,西方文化虽然可信却不可亲,自己所神往的加拿大以一种一成不变的冷漠应对着那些黄皮肤的朝拜者,而东方文化虽不足信却令人亲近,因为毕竟是自己的和着血液的文化根性。所以,高力伟既不把加拿大赞美成天堂,也不像有的失败者那样将加拿大说成是人间地狱。他从内心里清楚加拿大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情都是美好的,“不承认也不会这么几万里跑过来”,但这“好”“好来好去还是个人家好,又没我多少戏”。从世俗的意义上看,高力伟在加拿大的生计不能说是失败的,短短的三年时间他已积攒了将近5万加元,但他最终还是离加回国,不仅金钱而且爱情也无法挽留,主要是他内心中积压着一种强烈的文化屈辱感。确实,科学技术是没有民族性与国家界线的,但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却是与民族的血缘与根性息息相关的,在自己的祖国,高力伟可以说属于文化精英阶层,但在异域文化环境中,高力伟引为自诩的文化知识百无一用,所以,高力伟绝望于加拿大的不是自己没有挣钱的机会,而是绝望于自己的文化尊严在加拿大丧失殆尽。正因此,即使跻身于多伦多这样的豪华大都市,高力伟总感到悬浮无根:“这座巨大的城市离我非常遥远,对它我感到疏远,我无法摆脱那种飘泊旅人的感觉。我深深感到哪怕在这里再呆更长的时间,也仍然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哪怕有朝一日真的发了财,我不会感到幸福。”“加拿大,这是一个好地方,却不是我心灵的故乡。”高力伟终于启程回国了,怀里揣着一张人人羡慕的“绿卡”。周围的朋友打赌说他即使为了那张绿卡也还会再回来,只有和他一起在中西文化的紧张对话中煎熬过的林思文深知他不会再回来了,因为她知道“根”对于一个具有文化自尊感的人文知识分子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评论
小说中也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高力伟与林思文为了家庭生活主导权的争吵,林思文处处显示出女人的能干与固执,处处要为高力伟的前途与生计作出安排,这不仅因为她在潜意识中觉得是自己将高力伟带到了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她用自己的奖学金支付着这个家庭的费用,而且因为她觉得自己对加拿大的异域文化与环境十分熟悉,理所当然地对这个家庭的生活安排具有最后的发言权。高力伟拼命地去挣钱,与众不同地故意放弃攻读学位的机会,在一些家庭琐事上一味地坚持自己的主张,看起来好象是在坚守一个男子汉的人格,但实质上所抗争的恰恰就是这种家庭中的文化优越感。
评论
阎真关于本书的感慨:悠悠一晃,我从加拿大回国,已经11年了。我1988年去加拿大,待了四年,1992年回国。我是放弃了绿卡回国的。对这一举动,很多朋友不理解。有人说:“哪怕是坐移民监,再坐两年,你就可以入籍了。”我说:“要我效忠英国女皇(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我抬不起手。”有人说:“你就不怕你子孙后代的根在加拿大断了?”我说:“我最怕的是自己的根在中国断了。”见我执意要回国,朋友劝不住我,就说:“老阎,你是爱国主义者。”我拱手作揖道:“千万别给我戴这么高的帽子,我可没那么伟大。”
评论
在异国无眠的夜晚,我深刻地体会到对祖国的依恋,对母土文化的依恋。那种沉甸甸的忧郁的情感,迫使我放弃绿卡回国。我只有生活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才有由衷的快乐,才有生活的自信和自尊。这就是人的文化生存。要说好,加拿大的确是好,空气好,水质好,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有人说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宜生存的国家,这个我相信,但这个结论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至少不适宜我。有朋友劝我:“一张绿卡值几十万人民币,你就这么丢了?”我笑而不语。如果这张绿卡不能带给我幸福感,于我何用?
评论
[原创}小说会让我们觉得亲切,熟悉,很多对话,很多思想,好像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尽管来加拿大的年代不一样,但,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有这部小说在先,我觉得自己已经无法下笔了,阎真这部小说,值得我们来看看,良心推荐.
评论
我断断续续看了几节,
·中文新闻 昆士兰青少年在穆伦巴唐斯(Murrumba Downs)开着被盗汽车闯红灯
·中文新闻 澳洲航空在悉尼机场发动机“爆炸”迫使紧急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