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花10万块长高1厘米,赚还是亏?



在加拿大


原创:新周刊

文 吞拿油
不打遗憾、打了后悔的“增高针”是智商税吗?

2021年8月4日,新华网发布了一篇名为《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的文章,让“增高针”的火爆浮出水面。文中提到,一位家长为了让儿子长高,一年花了48万元。据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林鸣医生讲述,正值暑假,每天来主动要求给孩子打增高针的人越来越多,“人手再多都没有需求大,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每天,林鸣医生接诊人数达到50人,如果是周日,人数则多达七八十人,他每周只有周六可以休息。所谓“增高针”,其实是医学上被称作“生长激素”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如今,它被当成增高的万能药迅速风靡市场。增高针真的有用吗?还是说,增高针又是激发焦虑后急于收割的智商税?

比起长不高的痛苦,
打针算什么?
2020年8月,石少新和妻子带着女儿走进了青岛某三甲医院的儿童保健科,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专家义诊。石少新身高1.7米左右,他的妻子1.58米,正好符合数据中的中国人平均身高。在青岛,平均身高似乎稍显不足,女儿今年3岁,身高90厘米,比同龄人稍矮。由于女儿是早产儿,他们总是格外注意。这是一场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义诊,医生和专家将免费对到场的孩子进行评估,并为家长答疑解惑。虽是义诊,也要交一些基本的检查费用。拍片测骨龄、抽血化验、做核磁共振……这一系列检测结果,将决定这个小女孩是否需要注射“增高针”。

一出生,家长就开始给孩子量身高了。/图虫创意
增高——一种基于身高焦虑的朴素诉求,几乎是一种绝对的“正确”。身高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童年时期量身高的记忆是不少孩子开始在意数字的开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不久后,试卷上的数字也将发挥同样的威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另一重要指标。在人才市场和婚恋市场,身高的影响力最为明显。一些公司会直接要求应聘者的身高达到某个具体数值,更多的则是不成文的门槛——不达标者会直接被拒绝,且通常不会被告知真实原因,但双方都心知肚明。而在相亲的资料表上,身高更是必填项。相比于企业招聘者的婉拒,参与相亲的人则更加直白和冷酷。身高对男性来说尤其重要,在流行文化中,“高富帅”就是鄙视链顶端的人类高质量男性的代表,在其中,身高与财富和容貌并列。“高大”更是等同于男子汉气概等正面评价。这一点在择偶市场上尤其明显,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女性的择偶要求中写道:“我本来就不高,所以就想找个高的对象,改善家族基因。”

身高能如此真切地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和婚姻,而这二者无一不是人生的重大事项。人们身高的焦虑不难理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尽管近年来中国人的平均身高继续增长,但距离人们口中的理想身高还有不小差距。

2020-2021年男女理想身高。/DT财经
有焦虑的地方,就有市场。“生长激素”成了满足这一诉求的解药。在过去,作用于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多用于治疗儿童自身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特纳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特发性矮身材、垂体功能减退等。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梅西的增高故事一度让生长激素走上神坛。曾经,梅西被诊断为“侏儒症”,也就是特发性矮小症。刚开始治疗时他的身高只有1.27米,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注射生长激素。为此,梅西的父母每个月要花费约1000英镑。2001年,年仅13岁的梅西加盟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后者为其支付了所有的治疗费用。如今梅西的官方身高定格在1.7米,这个传奇故事也成了生长激素的最佳广告。

梅西曾因为长不高被当地俱乐部放弃。/视觉中国
从数据来看,我国生长激素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9.1亿元增至2018年的41.8亿元,增幅高达359%。越来越多对身高感到焦虑的群体渴望尝试“增高针”,即使没有诊断出相关疾病,也想要搏一搏,再长高点儿。与此同时,不少人开始担心——这份焦虑是否掩盖了注射生长激素的健康风险?在医生和家长的建议下,另一位受访者陈欢在初二时注射了生长激素,但并没有明显效果。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一年后她停药了。高歌猛进的厂商
在义诊现场,石少新夫妇曾表达过对女儿身高的担忧。专家随即指示,让其拨打一个“400”开头的电话号码,自行购买药剂,并自己在家里给女儿注射。当石少新问专家,如果打出问题医院是否会负责时,专家回复:由该公司负责。这让石少新不太信任这场义诊,尽管这位专家也自称是来自三甲医院的医生。“哪有义诊这回事?专家又不是工作量不饱和。”新周刊记者以购买生长激素为由,拨通了石少新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上金赛药业的销售人员。

金赛药业是最大的生产激素商家。/视觉中国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注射用的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又可分为粉剂和水剂。长效与短效的区别在于,前者每周注射一次,而后者需每天注射。生长激素的注射剂量根据体重而定,因此花费也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长效水剂最贵,价格大概是短效水剂的两倍,短效水剂价格又是粉剂的两倍。金赛的粉剂每10单位130元左右,根据体重,每公斤需要打0.15单位。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不是一笔小费用。

针剂的类型及价格。纳入医保情况各地不同,记者联系的几位受访者均表示生长激素没有纳入当地医保。/网络截图
增高针的市场是否规范存疑,但昂贵的价格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国内生长激素行业龙头长春高新2020年报显示,公司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毛利率高达92.27%。相关人士透露,在利润的驱使下,医药代表会想法设法引诱医生推广“增高针”,并许诺一定比例的提成。金赛药业销售人员曾建议新周刊记者去参加一场义诊,地点在记者所在城市的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而网络流传的各种“现身说法”,也让人很难分辨哪些是真实案例,哪些是医药代表为了推广“增高针”而编造的故事。

资料显示,生长激素其实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属于肽类激素。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生长激素,随后在动物实验中确定它有促进组织生长、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升高血糖等作用。不过最开始,这种激素只能从人类尸体的脑垂体提取,且有较大的健康风险。直到1985年,美国礼来公司研制的人类第一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上市。今天市面上的生长激素针剂都属于这一类型。目前,国内的生长激素厂商主要有安徽安科生物、长春金赛药业、上海联合赛尔、中山未名海济生物等,其中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和安徽的安科生物是龙头企业。2020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净利润为27.6亿元,同比增长39.66%。

数据来源:天境生物招股说明书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生长激素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我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7.21亿元、95.74亿元和114.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80%、24.00%和19.74%。新华网的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在网络发酵后,影响直接反映在股市:8月5日,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开盘直接跌停,安科生物一度大跌15%,当日跌幅达10.52%。对于生长激素的担忧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每周质量报告》就指出“生长激素的作用被人为夸大”,提醒人们注意其滥用风险。

《每周质量报告》曾数次报道生长激素相关问题。/节目截图
一位医生回复新周刊记者时提到,没有人能确保“增高针”的实际效果。虽然它可以用来治疗缺乏生长激素带来的疾病,但家长眼中的“矮”并不代表孩子“有病”。事实上,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约为1/8500,绝大多数注射生长激素的孩子都没达到患病的程度。生长激素也不是“神药”,药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孩子长不高时不少家长的心病。/图虫创意
河南洛阳的家长周菁菁对新周刊记者说,儿子从去年8月开始注射生长激素短效水剂,到现在正好一年。一年前,5岁的儿子身高102.7厘米,交了2000多块钱检查后,诊断出缺乏生长激素,医生建议最少打两年“增高针”。现在,儿子长了10厘米,钱则花了3万多块。目前来说,她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知乎用户@咯咯咯咯欢 在问题“为什么很少人会去打生长激素来让自己长高呢?”下的回答收获了1.3万个赞同,也引发了对生长激素实际效果的激烈讨论。

用户@咯咯咯咯欢 的部分回答。/知乎截图
该用户提到自己在15岁时做过一系列检测,预计能长到1.55米。出于对预估身高的不满,她开始了数月的长效水剂型生长激素注射。这种针剂的价格为5000元一支,每周注射一次,总共花费了7万元。然而,最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到了18岁,她还是只长到了1.55米——打或不打似乎没有影响。对于@咯咯咯咯欢 的经历,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生长激素是拔苗助长的智商税,也有人觉得这是没抓住时机或个体差异导致的个例。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打针后没有长高的人总会被归因于打得太晚,即使他们也做了全套检查、听了医生建议;打得早的人又无法证明自己长高的原因究竟是药效,还是自然生长。

其他用户的评论。/知乎截图
打或不打,
这是一个问题
石少新女儿的检验结果显示,她目前没有任何问题,不需要打“增高针”。不过,专家还是给了他们一片压成粉末的药片,说是能在睡觉时帮助孩子分泌生长激素。

有报道称,金赛药业正在研发口服生长激素。/视觉中国
最近的各种报道,让一些考虑“增高针”的家长望而却步。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诱发肿瘤……虽然这些只是潜在的不良反应,家长也难免焦虑——其中任何一个落在自己孩子身上都难以承受。兰州的家长小丹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注射过生长激素,当时一个月药费近万元。小儿子从2017年7月开始打针,打了3年。3年来,每3个月要去医院复查一次,追到了儿童生长发育曲线中位线后停药。小丹说,承受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冒着副作用的风险打针,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孩子,当妈的只能这样选择。

尽管提利昂·兰尼斯特在《权力的游戏》中人气颇高,人们对身高的歧视仍无处不在。/《权力的游戏》剧照
一面是高额的治疗费用、难以预估的效果和风险,一面是长不高可能面临的歧视和后悔。打还是不打?每个人在打针前都是纠结的。陈欢曾说,她担心这个钱不花会留下遗憾:万一我就差这点生长激素呢?有趣的是,一位考虑过注射生长激素后放弃的受访者告诉新周刊记者,虽然自己的身高达不到平均水准,也曾因为身高感到自卑,但接受这件事也并没有那么难。“成功人士的身高普遍低于平均身高,不信你看看这些企业家。正是因为外表缺乏吸引力,才会更加注重内在的魅力吧。我的女朋友或朋友都不会觉得我的身高是缺陷。一定程度上,身高还帮我过滤掉了一部分三观不合的人。”(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参考文章[1]《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新华网[2]《百亿生长激素市场的多面性:身高焦虑、增高针和智商税》|NBS新品略[3]《2016—2018年我国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研究报告》|米内网



评论
是钱多人。。。。吗

需要担心过度?

评论
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

评论
真是人傻钱多啊

评论
10万块交了智商税

评论
真是人傻钱多啊

真特么的病了。

  ·中文新闻 维多利亚州 CFA 首席官员“感谢”紧急服务人员
·中文新闻 维多利亚州消防员在全州面临“绝对挑战”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加拿大老人金

华人网大家好: 我父母來了加拿大都已經十年啦,開始準備申請加拿大老人金。 本人對這項福利都還好迷茫,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多謝!本人父母居住加拿大已經十年,過去十年,沒有工作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不想在温哥华了想去农村

华人网不想在大城市了,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大城市,来到温哥华,这房价和工资的不对等更搞得无法呼吸。来加拿大又不是奔着这些来的,加上本人很佛系,现在就梦想找一份WFH的工作到乡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从首尔转机回加拿大

华人网今天送老公先回加拿大,从沈阳出发经首尔当天飞多伦多。 给老公买的是沈阳至首尔 大韩航空的 从首尔到多伦多 加拿大航空 行李在沈阳可以直挂到多伦多 给了两段航程的登机牌 行李 ...

加拿大生活信息-加拿大

赏花:蒲公英晚期?

华人网郁金香正在凋谢,蒲公英也进入最后的一搏。这个时候,她们已经不像小黄花绽放时那么可爱了(应该说多数人是这么感觉的),但仔细观赏,我还是很喜欢的。心中喜乐,到处都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