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外贸
我也经常在想这个问题 结果就是一句 存在即合理良性发展方向应该是小团队 高效率 专业化 轻资产运营
说好的之前先说不好的,那种什么产品赚钱做什么产品的速成皮包公司公司,有多个团队但每个团队做完全不通产品的公司是没前途的。B2B的经理很喜欢他们,因为他们喜欢送钱。
发展
第一是工贸结合 有工厂 但是有外协采购 对于客户来说工厂有的优势我都有 工厂没有的我也可以有 这样的公司我见过而且昨天刚一起吃饭
牛逼哄哄的公司 魔都有总部 北方有全资工厂 确实也牛逼,一般人玩不转 对于soho来说也太遥远
此外还有两种衍生的贸易商,一种是广东模式的前店后厂,这个也是跟欧洲学过来的,应该就是工贸结合的一种。还有一种是温州模式的,贸易公司买下(或租下)厂房,一楼租给加工户,二楼自己办公,三楼做仓库。客户来了就说一楼是自己的设备,同时用租金还银行按揭。
第二是专业性极其强的贸易公司甚至有自己的研发团队 有自己的专利产品。这个soho可以参考,参考他们产品一定要精-不可取代性,可以长期从事,行业最好要偏-捞偏门赚大钱。马无夜草不肥。
第三就是秘而不宣的soho宝典,一人公司照样可以赚大钱那就是所谓的轻资产运营,不投入设备只投入广告,产品报价量多的就少赚点,量少的就报高点,实在没利润了就生产时候在客户那边涨一点,工厂那边压一点,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是也可以试一试。
利润来自成本控制,自己学会核算成本和工价。同事自己兼任董事长,销售部经理(年薪十万),质检员(五万),清洁工(三万),司机(不知道),采购主管(五万),技术员(五万),漂亮的小秘书(5万)还有人事,生产,法律等等。 会计是省不了的,自己太累再找个兼职美工。
算算省了多少钱10+5+3+5+5+5就是33万
四十万上下是大部分创业5-8年的优秀soho的收入
但是创业十年的soho可能去开厂或者回到第一条工贸结合。我个人觉得开厂太累,负债太多。不适合我这么懒的死鬼。
评论
有些单子自己做做还是可以的,有工厂就有根据地,接单也好接一些。个人认为了
评论
你说的也是我想的
评论
楼主大神,请问,像我们这种主要从事单一原材料的贸易公司/SOHO以后怎么转型呢。
原材料产品虽然不值钱,但是生产设备就厉害了,而且牵扯环评,所以转实体比较难。现在瓶颈了,很难受。
评论
你这个行业都是大企业才玩得转的 能做原材料的老板多少都有点厉害关系的 就像我们国家的电都姓李一样
很多UL CE BV认证就很费功夫呢
总结之 一般人玩不转 玩得转的都不是一般人 希望你成功
评论
嗯,事实如此,所以非常迷茫,放弃现在的业务完全就是从头开始一个新行业,2017年开始就跟人尝试一个肥料厂,但是到现在还是失败的,
但是继续老业务,基本上就是越来越萎靡,客户基本都找工厂了,工厂的外贸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环保督查组搞得小厂干不下去,工厂信息更透明了,小厂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消失的非常快。迷茫。
评论
好贴,学习了
评论
你的行业比较特殊 有环保要求 很多时候普通人进入不了
而且工厂一般都有实力投入宣传的
好像做原材料真的不容易 不如做的偏门一点 细致 精致一点
评论
嗯,多谢大神,继续找新机会了,
评论
精辟
评论
好帖顶上去,总有需要帮助的人
评论
核心是轻资产少员工
船小好掉头
评论
成功的soho无疑不是多面手
销售 核算 单证 美工 ps 谈判 报价 质检 英语 二外
优秀外贸公司不要想着什么都做 塑料也做 铁也做 还想做眼镜 家具 水泵 机械 成人用品
阿里的所谓标杆尝尝自称第一年三个人 第二年五个人 第三年十个人 第四年三十个人
我就纳闷了 我们专业做某个产品的团队还能难销量爆发 利润美丽
你一个外行突然杀进来 就一定比我们厉害吗
用脚趾想一想 肯定还是主营产品的一个团队赚钱 其他三四个团队是亏本
做生意本来就想着赚钱 铺的摊子这么大 拆东墙补西墙 就是为了面子
阿里也会鼓励多团队 因为每个团队都要投入平台费 他们旱涝保收 可不会管你死活
让你做标杆 无非是让商圈热起来 攀比投平台
城市套路深 农村地也滑
评论
我可以说我第一年是70么 :lol ,我还以为马马虎虎的,原来算优秀了
评论
你的确很优秀
按照这个速度 第十年可能就千万了
加拿大电商Hallo, bitte schicken Sie uns mehr info uber die QT8-15- Machine MfG Alfredo 评论 晕死 是德语 你去德语区问问吧 评论 要你关于QT8-15- 这个型号机器的信息 评论 跟你要关于QT8-15- 这个型号机器的资料信息 加拿大电商我的客户需要从非洲免关税国家进口一些商品,所谓的免关税是不是也不用交增值税。 如果要交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是多少? 菜鸟向各位前辈请教了。 评论 关税与增值税是俩个税种
·生活百科 我被骗了,对吗? (水管工/热水器。)
·生活百科 地板隔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