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外贸
分析加工贸易企业三帐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为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力度,海关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不断强化技术手段和现场稽查核查力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诸多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对国家进出口法律、法规、政策的足够重视和全面系统的了解,其经营运作缺乏足够的规范性,保税加工货物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混乱,与政府监管要求的脱节,企业内部海关帐、库存帐、财务帐管理混乱或者帐目不清,企业留有诸多隐患。
不少企业在"无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因无心走私违法而事实构成走私违法的事情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在此分析加工贸易企业三帐难以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帮助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深入地认识到实现"三帐平衡"的细节要求、注意事项,有计划有针对地规范企业运作,建立帐务平衡体系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关务作业风险和隐患!
加工贸易企业要实现海关帐、仓库帐和会计帐帐务平衡,需要企业各部门加强对保税业务管理要求的理解和认识。依据保税业务的管理要求,从业务源头着手,梳理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企业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方能解决企业帐务平衡,否则难免帐务不清、积重难返,甚至于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海关监管特色和企业经营运作模式来看,加工贸易企业三帐难以平衡有其根本的原因:
1、海关监管执法数据与企业内部管理数据计算口径不同
随着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海关监管方向从原来的重单证轻实物逐步向重实物重过程转化;核销方式也从粗放核销逐步向链式管理、据实核销转化。
海关将逐步严格要求企业报送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物流、生产经营等数据。对于联网企业,海关总署第 150 号令明确要求"联网企业应当如实向海关报送加工贸易货物物流、库存、生产管理以及满足海关监管需要的其它动态数据。
现阶段,海关的执法作业数据是依据海关商品分类编码(HSCode)的归并关系进行分类管理,也就是说海关进行核查作业和核销的计算口径主要是按照HSCode 以及单耗来进行。海关按此计算口径来核实数据、审查单证、核对实物及相关账册,管理企业进口、运输、存储、加工、装配、转让、转移、销售或者出口加工贸易货物等情况,跟踪企业行为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
而企业内部主要是依据其内部物料编码(Item)和物料结构清单来进行管理。有些企业的内部计量单位有可能与海关法定计量单位不同,存在出现计量单位折算误差的可能性。
如果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按照保税业务的管理要求整合其内部作业流程,实现海关监管体系计算口径和内部管理计算口径的对应和同步化管理,必将导致内部管理体系与海关管理体系的脱节,造成帐务平衡也在所难免。
2、海关归类&归并管理体系和企业分类管理体系的差异,使得企业反向业务追溯变得困难
企业依据生产的需要将内部使用的料件进行分类,例如:根据不同用途、不同颜色、不同规格进行分类等等,工厂内部的分类体系、标准与海关商品编码分类归并体系有较大的差异。企业内部物料按规定归并后,才能够符合海关监管的要求,让海关看得懂。
企业按照海关的要求对其内部物料做整体的归并,将企业内部物料按 HS 制度归类成 10 位数商品编码,然后将相近相似的料件、成品归并为一项。这样,就出现了企业内部物料编码与手册&帐册归并数据的一对一甚至是多对多的对应关系,给企业的通关业务的反向追溯带来一定困难。
3、企业生产过程耗用管理与海关单耗管理
海关目前主要是通过将生产成品折算成料件的方法,逆向推算进口保税料件的耗料量。但是由于企业料件和产品的数量多、种类杂以及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企业申报单耗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造成申报数据与实际数据差异,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帐务平衡。
4、企业与海关帐务界定原则不同
依据海关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设置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账簿、报表及其它有关单证,记录与本企业加工贸易货物有关的进口、存储、转让、转移、销售、加工、使用、损耗和出口等情况,凭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
除了以上讲的计算口径不同,导致企业会计帐务进行数量核算时,可能与海关帐务形成差异之外,还存在一个帐务界定原则上的差异。
会计上的界定原则在于是否实现物权的转移;海关的界定原则重点放在对保税货物的监管。在处理会计帐处理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界定原则。
5、溢短装作业造成帐务差异
在实际进出口作业环节,尤其是进口环节,由于诸多原因,企业出现实际收/发货数量与报关数量不一致的现象,但又没有或者不能够及时修改报关单数据,从而,造成报关数量、实际出入货数据上的差异,引发三帐失衡现象。
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员工对保税监管概念和要求等意识模糊、概念混淆,在实际作业管理中,抱侥幸心态,不严格遵守企业的保税作业规范。诸如:不按规定领用保税/非保税料件、生产过程中随意替代、擅自处置边角料&残次品以及忽视外发加工过程管理等,这些都相当程度地影响到帐务平衡。
6、保税加工的作业特点和度量逻辑导致数据指标难以平衡
即使是处理好了计算口径对应的问题,但由于保税加工的作业特点,企业实现帐务平衡仍存在相当的困难。
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企业帐务平衡工作的难点和要点,以下对帐务的关键指标进行分析:
1)转进未报数量
转进未报数量是指本期已实际入库但未办理结转(深加工结转)报关手续的数量。这些数量会分布在:原料库存数量、废料数量、在线数量、成品折料数量和残次品折料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转进未报期初+转厂仓单数量+转厂报关清单数量=转进未报数量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相当比例的企业在供应商发料给企业的时候,可能无法分清是保税物料还是非保税物料,或者企业没有进行保税还是非保税业务的区分,这就给转厂单据的提取造成一定麻烦,影响计算转进未报数量的准确性。
2)原料在途数量
原料在途数量是指本期已进口报关审结但未入库和已出厂未报关审结出口的料件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在途+进口报关清单-入仓数量+出仓数量-出口报关清单=原料在途数量
要计算原料在途数量,要求进出仓单与报关单必须及时,而且物流与关务数据必须同步。实际作业过程,一旦关务与物流缺乏协调,例如:有仓单没报关或者有报关没仓单,给指标计算带来困难。
3)原料库存数量
原料库存数量是指本期料件实际库存在原料仓库中的数量,包含转进未报数量,但是不包含原料在途数量、废料数量、在线数量、残次品折料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料件仓盘点+入库-出库=本期料件库存
原料库存数量亦可以通过实时盘点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原料库存数量包括进出仓单、移动仓单、报废单、调整单、退料单等,但不包括受托加工数量。
实际作业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没有进行保税货物&非保税货物的分仓分帐管理,对于边角料、残次品和副品等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库存数据不准确、不能够全面反映保税料的库存状况。
4)废料数量
废料数量是指本期报废原材料数量,不包括监管方式代码为"0200"(料件放弃)的已申报核准放弃处理的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废料仓盘点+废料入库-废料出库=本期废料仓盘点
废料数量亦可以通过实时盘点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废料数量包括报废单、调整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但不包括受托加工材料数量。
实际作业过程中,很多企业难以分清保税废料和非保税废料,对于已经申报放弃处理的废料数量,但是暂时未出仓的也没有专门分类管理。
5)在线数量
在线数量是指本期料件在生产线上的数量,包括企业领料后到成品入库前的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期初数量+生产领料-生产退料-完工入库折料=在线数量
包含单耗和损耗(边角料),单据包括:领料、退料、成品入库,不含受托加工材料,包含委外加工材料数量。
实际作业过程中,企业较难能够准确的盘出在线的保税数量,较难确定完工入库的成品版本号的准确性。
6)成品折料数量
成品实际库存折料数量,即合格成品耗用数量,是按照不同的版本进行料件折算,得到的料件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依据成品不同版本的耗用,进行相应折料计算
成品盘点数量 成品盘点折料数量
期初成品仓盘点+成品入库-成品出库=本期成品仓盘点折料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的 BOM 版本与海关备案的单耗版本号较难对应。
同时,折算前成品的数量不是简单的库存盘点数。其包括库存盘点、转出未报、在途数量等,不包括受托加工的成品。单据包括:成品完工单、成品返工单、成品出库单、成品退库单、成品报废单、成品调整单等。
7)废品、残次品折料数量
废品、残次品折料数量是指本期已入库废品、残次品折料数量,不包括监管方式代码为"0400"(成品放弃)的已核准放弃处理的数量。废品、残次品采取不同的单耗版本进行折算料件。
其计算公式为:
依据不同版本的耗用,进行相应折料计算
废品、残次品盘点 废品、残次品折料数量
期初残次仓盘点+残次品入库-残次品出库=本期残次品仓盘点折料
废品、残次品折料数量包括库存盘点、转出未报、在途数量等,不包括:受托加工的残次品。单据包括:废品完工单、废品返工单、废品出库单、废品退库单、废品报废单、废品调整单
实际作业过程中,企业废品、残次品因实际耗用情况不明,很难对应上成品版本号。
本信息由赛文加工贸易网www.dgsaiwen.net 提供
加拿大电商各位,我问下,台湾用信汇到大陆,大概需要几天的时间?急都急死了,等着付钱 评论 一般新台币和人民币不可能从台湾打过来,其实从美国,或者哪个国家打过来24小时,尽管多出一 加拿大电商我们公司老板个人一笔外汇收入15000美金,然后他不知道让老外打到我们公司的帐户里来了,那这笔款怎么入帐呀 ,如果作内销不是要缴税吗?!那不是太冤了,我可不可以当作订金(预收帐款
·中文新闻 被取消测试揭幕战的内森·麦克斯威尼(Nathan McSweeney)在节礼日
·中文新闻 闷闷不乐的安德鲁王子对自己的失宠感到非常厌倦,以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