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多伦多 Toronto降低多伦多房市热度的完美方案
在加拿大
http://torontolife.com/real-estate/...her-blames-buyers-rising-home-prices-toronto/文章讨论通过征收 附加地税的方式降低房价。
评论
文章主要观点如下:1, 很多人指责多伦多房价暴涨是因为房子供应太少。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是因为需求太多才显得供给不足。作者解释,无房民众害怕房价继续上涨而上不了车,硬着头皮涌入市场造成恐慌性需求。有房民众害怕房价继续飙升而惜售。这样就造成了供不应求,形成恶性循环。这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这样,房子是够的,没有人睡大街
评论
2,作者认为,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征收海外税并不是好办法。更好的办法是征收 附加地税。对于房价超过一定金额(50、80、或100万以上:由政客来立法决定)以上部分征收附加地税。这种附加地税可以用在当地所交的个人所得税来减免抵扣,那么在当地未缴税的人,通过海外收入炒房的将要付出多得多的地税,这样就限制了海外资金炒房。这样就不用出台外国人购房税。
评论
3,对于以前已经交过税的,暂时失业的人,视同已交税
评论
这样吃福利,住豪宅的主,想炒房就没门了!
评论
这个作者才三十来岁,经历几个房地产周期?他这些方法并不完美,比如,如果100万为界征收附加税,100万在偏远地方是豪宅,但在多伦多温哥华根本买不到好房子,以这个基准征收附加税就会对多温普通老百姓带来很大负担。
评论
laox888 说:这个作者才三十来岁,经历几个房地产周期?他这些方法并不完美,比如,如果100万为界征收附加税,100万在偏远地方是豪宅,但在多伦多温哥华根本买不到好房子,以这个基准征收附加税就会对多温普通老百姓带来很大负担。点击展开...地税本来就是各个区域自己定的,这个金额又不是全国统一。本来就不是针对豪宅,是针对所有的住宅。对于普通民众,只要你工作有缴税,那就可以减掉相应的金额,那有什么负担?只有对炒房的人是负担我们假设,有人买了200万房子,超过100万要交附加税,税率为1%。那么每年地税附加部分是1万。如果你家交了1万的所得税,附加地税全部减免,对你没有一点影响。但是如果是第二套房子,这附加地税就得全交了,这种方法也打击多套房产的行为。
评论
Mr. Right 说:我们假设,有人买了200万房子,超过100万要交附加税,税率为1%。那么每年地税附加部分是1万。如果你家交了1万的所得税,附加地税全部减免,对你没有一点影响。但是如果是第二套房子,这附加地税就得全交了,这种方法也打击多套房产的行为。点击展开...为什么北美几乎所有州省的房产税都是一视同仁, 无差别征税。 不管是白宫军队豪宅蜗居第一套或第100套都按市政府一个标准征税。 法律不光是公平性还有一个可行性。如何定义第二套房? 谁来定义? 离婚,小孩,等等。 你有一个1寸漏洞,有人就能开卡车通过。 另外, 地税是地方政府的权限, 干联邦省政府的P事。 --------------------天朝任何法律都有一个后门,不公平且不可行。 譬如,中国国籍法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什么叫7.3? 有其他正当理由。 真是可笑。希望加拿大不会学天朝,制定诸如上述国籍法那样的笑料。
评论
awander 说:为什么北美几乎所有州省的房产税都是一视同仁, 无差别征税。 不管是白宫军队豪宅蜗居第一套或第100套都按市政府一个标准征税。 法律不光是公平性还有一个可行性。如何定义第二套房? 谁来定义? 离婚,小孩,等等。 你有一个1寸漏洞,有人就能开卡车通过。 另外, 地税是地方政府的权限, 干联邦省政府的P事。--------------------天朝任何法律都有一个后门,不公平且不可行。 譬如,中国国籍法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一、中国人的近亲属; 二、定居在中国的; 三、有其它正当理由。什么叫7.3? 有其他正当理由。 真是可笑。希望加拿大不会学天朝,制定诸如上述国籍法那样的笑料。点击展开...你仔细看了人家的文章了吗?人家可没有说要区分你有几套房,建议的方案是如果所得税只能用来抵扣其中的一套不就得了。小孩没收入哪来的钱买房?你硬要掰扯小孩为什么不能有房?那就让他先缴税,以后有所得税了再refund给你不就得了。这就是先抢房的成本。
评论
可笑。 我一年交10万个人所得税, 为什么不能免十套?小孩为什么就没有收入? 家庭个人信托的收入难道不是收入吗?另, 个人所得税是联邦和省的领地, 地税是地方政府的领地。 两者的区分由宪法保障。如此小儿科的提法, 说说也就算了, 怎能当真?
评论
屁股决定脑袋,还真是没错。
评论
awander 说:可笑。我一年交10万个人所得税, 为什么不能免十套?小孩为什么就没有收入? 家庭个人信托的收入难道不是收入吗?另, 个人所得税是联邦和省的领地, 地税是地方政府的领地。 两者的区分由宪法保障。如此小儿科的提法, 说说也就算了, 怎能当真?点击展开...那就看到时候怎么规定了,允许你抵多套还是只一套。这重要吗?真的出台政策后,让你买10套你也不会买。他在谈大体思路,你在纠缠细枝末节。他的重要思路是当地工作生活的人在当地买房,否则对于不交所得税的房主超过一定金额的房子就要多交地税。
评论
Mr. Right 说:他在谈大体思路,你在纠缠细枝末节。那就看到时候怎么规定了,允许你抵多套还是只一套。这重要吗?他的重要思路是当地工作生活的人在当地买房,否则对于不交所得税的房主超过一定金额的房子就要多交地税。点击展开...关键就是根据加拿大宪法, 地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两股道跑的车, 无法搞到一块儿。 基本点就错了。 如果他是法学院的教授,相信不会如此小儿科。 他的思路不可行。
评论
awander 说:关键就是根据加拿大宪法, 地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两股道跑的车, 无法搞到一块儿。 基本点就错了。 如果他是法学院的教授,相信不会如此小儿科。 他的思路不可行。点击展开...他的基本点没有错啊。不是法学院的教授也知道地税和所得税是两码事,他没有说要把两个揉到一块。他就是建议地方政府收property surtax,然后有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再申请refund。你非得把宪法搬出来两次,把大家吓一跳!
评论
Mr. Right 说:他的基本点没有错啊。不是法学院的教授也知道地税和所得税是两码事,他没有说要把两个揉到一块。他就是建议地方政府收property surtax,然后有交个人所得税的人再申请refund。你非得把宪法搬出来两次,把大家吓一跳!点击展开...地方政府没有权利知道谁付了多少个人所得税。
评论
Horse Dragoon 说:你的思维和现实不搭合, 啥叫当地工作的人就要都买的起房? 要看买多贵的房, 多伦多20万到2000万的都有,还有 35%的人就是要租房,不买房。你看看北上深就明白了。点击展开...没人说当地工作的人都要买房。但房价飙升到如此地步,已经透支了子孙后代,现在不出台政策,让它理性,最后只有更惨。作者只是提出了一家之言。别拿北上深来比,没有意义。
评论
Can I ask how old you are?Sure. I’m 34.And you live in Vancouver. Do you own property there?I do not. But my parents do, and I’m an only child.呵呵,准备啃老。
·新西兰新闻 新西兰南岛出现火流星:点亮夜空并传来引爆
·新西兰新闻 因性侵坐牢的NZ政治人物姓名被曝光:为行动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