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百科我所理解的Web2.0四大特性(ZT)
在加拿大
我所理解的Web2.0四大特性收集和学习了大家对于Web2.0特性的看法,加上这几天的思考,整理我对于Web2.0到底是什么的看法,清理自己的思路。在我看来,Web2.0之所以区别于1.0,关键在于以下四个重要的特性:可重用的微内容:微内容的英文是Microcontent,微内容来自于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正如zheng所说的“比如一则网志,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而我们在Web1.0中其实也产生不少微内容,比如在线相册、论坛发言等等,但Web2.0的一个重要特性就在于可重用的微内容,这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自由地使用这些微内容成为可能,从而可以聚合、管理、分享、迁移这些微内容,并可以进一步组合(remix and mashup)成各种个性化的丰富应用。微内容的可重用性就必然要求微内容的结构化(比如xml)、开放性(比如开放API)以及工具无关性(对于用户而言,可以使用多种工具来聚合和利用这些微内容,而不必局限于生成内容的原始网站),同时微内容的普及也必然导致的是非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以用户(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Web1.0 中,网站关心的焦点是物,比如Amazon上的商品,Amazon对数据的处理是按照“买这本书的人还买了哪些书”,以商品为中心来组织数据,人是隐藏在背后的,没有得到呈现的。而Web2.0中是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数据,比如在豆瓣中记录你阅读了哪些书,哪些人和你阅读同一本书,虽然人依然是通过书这个载体而连接在一起,但人成为关心的焦点,与组织的中心。论坛与BBS虽然也是用户参与的,但为什么我们不将它作为Web2.0,一个因素就在于BBS也是以物(论题)为中心进行组织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数据(比如Blog)。社会性:社会性特征是Web2.0服务所普遍具有的特征,这不仅仅指UUzone这类的社交网站,而且像douban、seehaha这些网站都包含社会性的元素,甚至 Bloglines、Rojo这样的工具性服务都带有多少人订阅这个Feed、推荐Feed给好友等社会性的特征在其中。由于Web2.0以人为中心,人就必然会产生社会性的需求。社会性为网站带来更多的用户互动并产生丰富内容,使网站服务的使用价值与吸引力都大为增加。不过如果更有效地激活社会性,发挥更大效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社会性同样也是Web2.0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的情况下,成为减少用户流失和迁移的无形障碍。用户参与的架构:用户的参与性是几乎所有人都提到的Web2.0的特性,Web2.0必须采用的是一种鼓励用户的参与和贡献的架构,改变了以往那种“只读”的属性,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这种用户参与的架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网站内容层面,通过鼓励用户的参与构建正向的网络效应,使网站的服务更具吸引力,比如Flickr、豆瓣,另一个层面,是通过开放API,利用用户的参与和贡献,形成一个围绕网站服务的良性生态网络,增强服务的功能与竞争力。用户的参与性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前提,与一个潜在的特点。潜在的前提是用户参与的架构意味着对用户的信任,相信用户能够合理地为URL/书籍/图片标注 Tag,相信用户能够聪明地用API开发出更有用的附加功能,相信用户所产生的群智的力量。潜在的特点是用户往往是在利己的基础上参与网站的服务,而无形中达到利他的效果,比如网摘服务首先是满足用户自身的资讯保存的需求,豆瓣的服务是满足用户记录自己的阅读历史的服务,发掘和充分利用用户这种利己的特性才是让Web2.0的服务更吸引人的重要因素。当然,强调这四个特性,并不是说Web2.0的一些其他特点并不重要,但我觉得那些特点往往并没有揭示Web2.0的关键和本质,或者是由上面的四个特性派生出来的。比如“注重用户体验”,注重用户体验其实本来就是许多服务性行业的重要准则之一,对于传统门户,用户体验同样十分重要;比如“病毒式营销”,经过适当的策划,Web1.0的门户应该同样可以利用病毒式营销和口碑来推广产品或服务;比如“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网络泡沫之前就已经存在,而现在重提个性化需求,是因为可重用的微内容为个性化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
评论
# 黄靖昀September 27th, 2005 10:434前番有zheng提到的在技术上的“微格式”,有人总结出“微格式”的特征- Examl- xFolk- Online news relationships- PodcastMetadata这样看上去,似乎从“微格式”到“微内容”顺理成章地让了一条道,使用户成为了真正的“宏主角”(我自己起的)。于是我们见到:在把web2.0概念作到实处的豆瓣,flickr 用户真正的感到越投入越有意思。在我眼里, web2.0演进的生发如果不是比web2.0的静态特征更具有魅力,最起码也和它一样有魅力,更何况这种演进中富有大量可资模仿的经验。而web2.0本身就意味着不断变化…套用社会学的结论,在某种特定的结构中,参与者必然有特定的行为。我们这些博客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愿意尝试一些最新的东西。why?我们正处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中,这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虽然这种精神存在着被某些既得利益者误导和利用的可能。我们也可得见,web2.0声势确实也越来越来大,君不见,我们口诛笔伐的博客网的迷茫,sina的一些错误言语,不正从反面佐证了这潮流的客观性吗:TMD,就连最不适宜web 2.0改造的门户也带着他们的旧思维参与进来了。在这种互联网结构中,web2.0是趋势,即使门户再不愿意面对也必须面对,无人知道路将引向何方,但互联网还将前进,于是我们见到不愿意被淘汰的门户满腹怨言地跟风了。这就是草根要引领潮流的秘诀:发动并传播一种理念,将这种理念化作成结构的方向变量,然后即使有反复,但方向已定,理念必成潮流,就等着防御下一波理念的袭击。所以,以文字的名义,我觉得web2.0应该添进一个特征:开放性的微结构,也就是谁都可以参与,但我不保证你有资本你就一定赢。only SUG
评论
您好像对WEB2很有研究,我对它也颇感兴趣,有空来跟您学习,报个名先。签名:NEWBIE
·中文新闻 悉尼学生因佩戴巴勒斯坦围巾被禁止参加12年级正式课程
·中文新闻 二十年来,联邦政府一直向澳大利亚非法商人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