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百科道德经第十三章
在加拿大
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人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Chapter 13One is terrified about being somebody’s good gracesOr being subjected to humiliation,As if taking these (weal or woe) to be his whole life.He attaches very great importance to it.What is terrifying about weal or woe?weal is goodness, woe is badness,One gets weal (honour from someone) and if it will be a blinding happiness,If one loses it and it will be a blinding worry-These calls are terrifying, whether weal or woe.What is this treating a terrifying worry as if my very body?The reason is because of having a body-If I hadn’t had my body,Should I need to worry about anything?Therefore, someone who cherishes his body as he cherishes the world,Probably we can leave the world to him.If someone who loves his body as he loves the world,we can entrust the world to him.第十三章可愛がりあるいは辱しめに恐縮されるというのは以上のことに対して自分の身体として重じる印である。何か可愛がりあるいは辱しめに恐縮されますか?かわいがりは上で、辱しめは下である。得失問わずにみんな恐縮である。これは可愛がりあるいは辱しめに恐縮されるとは言えます、何か自分の身体として重じますか。最大の恐れのある原因は体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である。もしも私には体がいないとするならばまだ何か恐れがあるでしょうか?だから、自分の身体を重じるみたいで世界に重じる人が世界に渡せ、自分の身体を大切にするみたいで世界にたいせつにする人が世界に任せられる。第十三章个人理解: 这一章老子是讲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格,一个是修养。 对待宠辱这种人格,每个人的修养是不同的, 老子认为一般的人不论受宠还是受辱都有一种惊恐感,因为一般的人都会把荣辱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这是人格的必然,老子讲的第二点就是修养, 老子举了自己的身体为例,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了身体,哪还有大患? 那么这样作好不好呢?老子认为好,这是很好的修养,假如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重视,他又怎么可能去重视天下,去爱这个世界呢? 这就是老子的养生之道! 先修己身再及天下。 修身、治国、平天下,第一是修自己的身体。 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只有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重视、爱惜天下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通过这一章我想起佛教,其实佛在很多地方与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讲打坐,试想一个人身体有病,他能集中精力打坐吗?所以,必须爱惜自己的身体, 为了好好修行也必须爱惜自己的身体。 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呢?荣辱不惊!荣辱若惊则有烦恼,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总被人说好,当不被人说好,甚至辱骂的时候不去争辩,因为争辩必然要生气,生气必然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痛苦,有痛苦就有疾病。 人格不可能达到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因为我是处在人世间,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做到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就是老子这一章给我的启示。这一章有两个关键字我忘了说明:若字和患字。上古语言的若不是今天的好像,如果,它是副词,当于是讲。所以受宠若惊的正确解释是:受宠或受辱(于是)就感到惊恐。患也不是有大患(病患、灾患)的意思,是担心的意思。大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过分担心贵大患若身:这一句我的理解:(最看重的是)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如果把若字去掉,很好理解,所以,上古语言,很多词和现代不一样,读易经也是一样,没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很难理解上古文学)这一章开首是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无论)受宠或者受辱(于是都)就感到惊恐,第二件事是说(最看重的是)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 下面再分述什么叫受宠或者受辱就感到惊恐,什么叫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老子最后说看重自己的身体(修身)不是坏事,看重自己的身体(修身)并以此看重天下的人,才是可以把天下交给他的人。 这一章让我想起老子另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直遵循的道路: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就是看重自己。 不仅是看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要看重自己的修养。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确实是瑰宝!
评论
供批判 - 个人理解的角度是:“宠辱若惊...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面对宠辱,态度要如一:就是“若惊”,似惊非惊,也就是一种审慎但不大惊小怪的态度。其对立面,是面对宠辱大喜大悲,陷入巨大情绪波动。老子劝人遇好事行好运时,不要得意嚣张,过度乐观,要小心谨慎;遇到坏事时,不要惊慌失措极度悲观,用同样的小心谨慎态度去面对。"贵大患若身...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感觉是有点倒装句法:“贵大患若身” 可以解作 “贵身若贵大患”,因为后面有解释:我们有本体可以被“大患”所损坏,所以我们人类重视 “大患”,本质是在重视自身的身体。我认为这一句是劝说:人要把对身心的保护和修养,当作面对“大患”一样来重视。也就是勤修身。因为普通人往往对外来灾祸忧虑较多,认为那是大患,但是自身如果崩坏不堪,不复存在,外来灾祸又有什么可忧虑?一个一无所有,恶疾缠身,度日如年的人,会很在乎天塌下来吗?“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的人,必须是那种知道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重视平日修持的人。修身的人不会因为现在健康就花天酒地,而是会小心维护。而治理一城一地的人,也不能因为过着太平日子,就忽略了各种保护防范措施,比如修堤建渠。这章我的困惑,是"贵大患若身” 和 “宠辱若惊” 作为前后文,似乎不太有关系,没有映照。一个讲平日修持和处理“大患”一样重要,一个讲平常心面对得失。也许老子是想说:身体康健无恙,天下太平无事,都是一种“宠”,要以“若惊”的态度去面对,勤加修持,而不是“take it as granted”,认为这是必然的。身体和社会,都不能挥霍无度。外来灾祸,则是“大患”,是一种“辱”,同样要用“若惊”的态度去面对,不必过度悲观...或者说,只有太平无事时做到“若惊”,有警惕心,有准备,真正遇到灾祸大患,才同样能做到只是“若惊”,而不是“绝望”吧...再勉强总结一个:“宠辱若惊”和“贵大患若身”是不是都在说:智者要以不变应万变,用守恒如一的审慎态度面对好事和坏事。宠是好事,辱是坏事,但面对的态度要如一,得“若惊”;“有身”是好事,“大患”是坏事,但面对的态度同样要如一,当“贵”之,也就是都要重视起来。
评论
这一章难以理解的原因关键是若字和患字。我也是忽略解释这两个关键字了。上古语言的若不是今天的好像,如果,它是副词,当于是讲。所以受宠若惊的正确解释是:受宠或受辱(于是)就感到惊恐。患也不是有大患(病患、灾患)的意思,是担心的意思。 贵大患若身:这一句我的理解,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 这一章开首是说了两件事,一件事受宠或者受辱(于是)就感到惊恐,第二件事是说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 下面再分述什么叫受宠或者受辱就感到惊恐,什么叫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大患我理解为过分担心。老子最后说看重自己的身体(修身)不是坏事,看重自己的身体并以此看重天下的人,才是可以把天下交给他的人。 这一章让我想起老子另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是一个道理! 希望我这个解释能帮朋友弄清这一章。
评论
若字好像一直是多种用法的多意字。论语里面有“有若无,实若虚”
评论
无功不受禄,无德不受宠。无功无德而得宠,与动辄得咎一样,都会让人不安。因此老子说不管受宠或受辱,都令人忐忑。然而这方面后世的遁世隐士寄情山水,似乎更显洒脱些,有对联为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本章以最后两句最为费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重视并坚持修身养性,只为了天下苍生。到一定高度可以暂寄天下于他。爱惜天下如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可以委托天下于他。如果理解为珍惜自己爱护自己,似乎有悖常理。难道自私的人更可以担当重任?
·中文新闻 尽管主打单曲《疾病》的反响令人失望,Lady Gaga仍继续推出“黑
·中文新闻 激动人心的时刻,地点、地点、地点夫妇在失去女婴后公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