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温哥华 Vancouver关于婚姻的一些文章
在加拿大
本人不愿在论坛久呆,人我是非太浪费时间。但因为看到温版的婚姻帖,愿把自己过去收藏的一些比较好的文章贴出来分享给需要的朋友。本来贴在别的楼,开解姐妹们,怕楼主不喜欢那么多篇幅,还是单开一个帖吧。 都跟佛法有关,所以,实在不喜欢的就绕道走吧。 前面已经贴了的几篇在这个帖子,http://forum.iask.ca/threads/当婚姻真正走到尽头的时候.726711/page-7 分别在130楼,154到157楼。
评论
索达吉堪布http://www.fodizi.net/qt/qita/10506.html佛眼看爱情爱的分类爱有几种,在一切有部的经典中,爱分为贪爱和敬爱。贪爱是以烦恼染污的心、以贪欲和渴望来爱一个人;敬爱是对佛菩萨、对法宝、四谛与解脱道的希求和渴望。《大般涅槃经》也说:“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爱有凡夫的爱,又叫饿鬼爱,是充满欲求、永无餍足的爱;还有一种叫法爱,法爱和敬爱相同,是清净、没有烦恼染污的、通往解脱的爱,它是完全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占有欲,又称之为大爱。古人说:“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直;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但事实上,爱,究竟是否正直无私?在经历了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后,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人与人之间所谓的爱情,归根结底,它不是无私的,而是自私的;不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乐;它不是正直、温暖的,而是有条件的、痛苦的;它建立在对方对我的行为上,一旦这个前提条件变化,自己的情感就随之变化。但人们对此视而不见,依然被世间对爱的赞美所迷,徒然追寻着永恒的爱。按照巴利文和梵文,爱有多层涵义;在藏文中,爱和喜欢难分伯仲。因为历史、文化和传统的迥异,藏汉两地对爱的观点不同。在汉地一些电视、电影和小说中,将爱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认为如果没有了爱,生命已然失去了意义;而在藏地的传统中,对爱的概念却非常模糊、不确定,鲜少对情爱的赞美,所以由执著产生的痛苦也较小。从小,人们受媒体的影响,在心中种下深深的、特殊的种子。等他们长大之后,它就会发芽,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整个人生。它就像《俱舍论》中所说的无表色——一种无形无色、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色法,唯有通过人们渴望爱的言行,才可以窥视到它在人们的心中存在。世人真的非常可怜,所谓的爱只是一种虚妄、颠倒的幻觉,一种自心的执著。除此之外,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爱。爱的作用爱的作用,有以下两点:首先,它让人痛苦。为什么说它让人痛苦?最初,人们彼此迷恋、贪执,这种感情一旦成熟,就会结婚成家。有人分析,“结”的右边是“吉”,左边是“丝”,吉祥一旦被丝缠裹,头绪万端,剪不断,理还乱时,就叫“结” 。“婚”是说见到女人头就发昏,头脑已不再清醒,不见真相。所以,男女成婚,本是吉祥,然而,有诸多执著之丝将其捆绑,情绪和心智受其影响,失去了辨别和取舍的能力。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混混沌沌地过着,直至吉祥和快乐一去不返。人们最初可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认为,结婚是人生最快乐、美好、令人憧憬的事。我到城市坐出租车,司机看见我上车,就说:“啊,你是出家人!那你很痛苦啊,你不能结婚啊!”我在香港遭遇过,在广东遭遇过,在东北沈阳也经历同样的情景。那是1994年,有一天,我坐出租车去买药,出租车司机一直问我:“你怎么不痛苦,怎么能受得了呢?!你们出家人好痛苦啊!”买药回来的路上,我坐上另一辆出租车,那个出租车的司机一看见我,又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当时想,世间人对这件事如是执著啊!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那时的景象,还在我眼前历历再现。前不久,我遇见一位名人。他是一个佛教徒,各方面都很优秀,对佛理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但是他说,某某日是我结婚的日子,我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我很重视、很珍惜、很……我心想,到了那天,他会不会快乐呢?但愿他能快乐。由此可见,世人把男女之情当作一生中是最光荣的、最伟大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殚精竭虑。爱的另一个作用,如佛经中所说:“增上贪欲者,不知利非利。”贪欲炽盛之人,即使是在三宝面前发的誓愿,他也会抛之脑后;世间基本的伦理道德,他也会置之不理;自己的生活规律和准则,他也会彻底改变。在爱的驱使之下,有些人如梦如醉,浑浑噩噩,不辨是非,不知方向。不久前,我和一位校长商谈,我问:“是不是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因为感情问题,对学生借机发泄,行为不太合理?”校长说:“有、有、有啊!现在的有些年轻老师一天到晚都在打电话,有时,就像发疯了一样,跑到教室里,把所有学生都痛打一顿。”学生也反映:“我们的老师这几天不知怎么了,心情很不好。”我在一家医院住院时,有一个护士心情特别恶劣。已经三天了,她的男友没有给她来电。她每天给她男朋友打电话,但一直打不通。即使在给我们配药时,她也在按电话号码。我们都特别担心,怕她配错了药。配完药,她过来给我们打针,打的时候,恶狠狠地,“啪”地一下扎进去。很多人和她一样,生活在可怕的噩梦中,但是,他们无力自拔。他们不了解爱的本质。有些人即使理论上知道,但遇到对境时,还是难以把握自己,尤其是年轻人。也许,人到了四五十岁,才知道所谓的爱原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并非如电影、小说中所说的那样。爱的本质首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佛陀也说:“三界之中,独来独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独来独往,随业风飘荡。只有业力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离开此世,除此之外,我们不可能与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人们虽然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一起争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无常到来。《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边扫花,一边唱着《葬花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无常歌。春花初放之时虽然芬芳美丽,到了秋天却枯叶遍地;青年时代虽然红颜貌美,但很快就会满面皱纹、白发苍苍。终有一日,会花落人亡。但人们还年轻时,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们会死。前一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花的图片,说:“我的花就要开了。”另一个人跟帖说:“他的花开了,我的人死了。”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恩爱无常,会合有离。”但世人没有无常的观念,总觉得,你原先对我很好,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从前你青春红颜,为什么现在不复是从前的模样?从前新车出炉价值昂贵,现在为什么不值那么些钱了?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为度化众生化现为一个嫖客。第一天,他赐予一位名妓无价之宝;第二天,他付给黄金饰品;第三天,他仅付白银。妓女不服,状告国王。佛陀说:“她出卖的娇躯,在一天天衰败,价值当然一跌再跌。如同鲜花已经凋零,蜜蜂不再汇聚。人们的爱恋之情也是如此,哪一个人不是喜新厌旧?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本性。年少翩翩,会被衰老磨蚀,最终,寿命也会被死亡侵夺。万法无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毁坏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恋的女人的身躯,无非是筋络下一堆骨架而已。有智之人,谁不知晓贪恋女人身体的过失和愚痴?”听了这番话,国王赞叹不已,妓女也从此终止了卖笑生涯。著名摇滚乐歌星猫王说过:“我经历过世间的一切,到最后,一切都不过是仅此而已。”歌星李娜出家之时也说:“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的确如此,人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可能基本了解爱的真相;六七十岁时,已经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岁,已经彻底洞穿了它的本性。但那时,他已将离开人世。回顾人生,想起他二三十岁时,曾经那么癫狂、那么愚痴,对他年轻时的心行,他可能会深深地悔恨并呵斥。其次,爱的本质是憎恨。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种爱,但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仇恨。为什么人们对所爱之人会有强烈的执著和控制欲?在他们的情感中,对所爱对境的嗔恨之心,也许远远超过关爱之情。如果没有感情的纠结,他们的关系也许平和如水;一旦爱恨交加,则今天欣喜若狂,明天可能会堕入痛苦的深渊。乃至他们的关系依然持续,这样的日子就不会终结。爱和恨之间,相隔只有一瞬间。莎士比亚在《英雄叛国记》中说:“最亲密的朋友,一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确,原来海誓山盟之人,可以以爱的名义,拔刀相向、毁容、把所爱之人变成残疾。这样的新闻,在各个国家的媒体中都时有耳闻。所以说,爱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特别可怕的憎恨。这种仇恨,不仅对所爱之人,还会对所有阻止他获得满足的人产生。佛经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迷恋一个女孩,被他母亲知道了,不让他去见那个姑娘。他盛怒之下,杀了母亲,造下了死后无间堕入地狱的罪业。每个人在成长之初,都会暗暗地幻想、期盼他的另一半在人生舞台上出现。可是,一旦那个人出现,充满纠结和烦恼的生活也就从此开始。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漫长的生活中,渐渐领悟爱的真谛。第三、爱的本质是痛苦。佛陀在《法句譬喻经》中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愚蠢之人用贪欲作茧自缚,不求真理,不求解脱的彼岸。以前,我的很多同学充满了求知精神,后来结婚成家,除了人民币以外,他们已别无所求。年轻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质,以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快乐、永恒和具有意义的,其实不然。很多人无法忍受它带来的悲伤、沮丧和绝望,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楞严经》云:“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断淫欲,即使修行,最终,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仅在现世,人们会感受它的痛苦,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第四,它是心的幻象。当分别心的执着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视为完美;本来无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现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唯一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爱的对治佛陀在《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贪欲,如果灭尽了贪欲,痛苦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墙已经颓倒,墙上的花纹不复存在一样。但是,要了解并运用灭除爱欲的方法,就要学习和修持前辈高僧大德甚深的教言。很多人对感情特别耽执,实际上你所执著的,只是对方的肉身。在《毗奈耶经》、《大智度论》、《中观宝鬘论》和《入菩萨行论》等诸多经论中,对人体的构成和心灵的颠倒执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供了不净观等多种修法,来疗愈我们的痼疾。我去泰国时,见到泰国人对尸骨修不净观。刚开始时,人们不一定有明显的感受。但如果经常对着尸骨,观想它的构成,它慢慢腐烂,终成一具白骨的过程,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噢!我对他人身体的爱欲其实是非常愚昧、盲目和不合理的,这种执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通过修行不净观,许多人生起了一切事物均为无常变化、痛苦不净、无有真实本质的理念。在《中观根本慧论》等无相法门的经论中,则通过理证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并在空性的见解中安住的方法来对治贪欲等烦恼。此时,能耽执之心和所耽执的对境都无有丝毫真实、固有、无条件的自性。至此,万法展露出其缘起性空的本性。尤其是在密法中,有许多殊胜的窍诀:或是观察心的本质,了解它犹如虚空一样,显现的当下即是空性的真理;或是在爱欲心生起时,观察它的本体是妙观察智,是无有任何所依的智慧的妙用。一旦用尖锐的教言来观察,所谓的爱就会显露出没有些微值得贪执的本面。有些人过去对感情特别执著,通过学习诸法无常、痛苦、不净、空性的真理后,行为与前判若两人,面对对境,可以完全无动于衷。也有个别人因为前世以来,在无数时日中,在这方面的串习相当严重,不能立即断除贪欲。但是,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在对自心的烦恼进行观察,对所贪的对境加以剖析之后,也能将烦恼转为道用。佛法中确实有许多熄灭烦恼的方法。而在其他一些宗教中,虽然也有对治烦恼的方法,比如不能偷窥异性的面容,不能接触异性等,但基本上只是一种戒条,是暂时的自我克制,并没有佛教那样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从根本上颠覆的修行。无论在任何一所大学,任何一位知识分子面前,如果要谈修行境界,我有点不敢说。你有没有见到过本尊啊?有没有神通神变?我只有像念《心经》一样:无眼耳鼻舌身、无神通、无神变、无……但如果从佛教理论上和我辩论,我还是有一套的。如果有人举手说:感情是美好的、合理的、值得执着和追求的。那我根本不怕。任何一位理论家的智慧,都无法超越佛教的真理。我会问他,既然是正确、美好的,为什么会让人痛苦?只要按照大乘论典的方法一一剖析,谁都会承认:任何一个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没有值得迷恋的地方。所谓的爱是无常的、是憎恨、是痛苦、是虚妄颠倒,不值得希求。“爱”只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恶业执著、一种习气而已。从道理上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在座的佛教徒发现:“啊!佛陀所说千真万确,只不过众生的迷惑和实执太深重了,无始以来,人们都把爱执为实有啊。”这样,他们就不会沉迷于它,不会追逐它。无始以来,有无数成就者断尽了情执,获得了自由和自在、洒脱和欢乐,抵达了心性光明的终极境界。能否有爱既然按照佛教的见解,感情是颠倒,是一个错误。那居家之人是否不能拥有夫妻生活呢?也不是。首先,我们要洞察它的本质,但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允许的。对此,佛陀在《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尤其是在《善生经》中,详细宣说了妻子应该怎么对待丈夫,丈夫应如何善待妻子的内容,前者约有十三条,后者有五条。《华严经》也说:“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作为居家之人,和妻子儿女一起时,不能舍弃为了一切众生的究竟解脱,求证菩提之心。所以,我们并非一概排斥,也不要求所有人都出家。而且,一个特别和合、孝顺父母的佛化家庭,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大般涅槃经》说:“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当今世界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国家民政部在一份资料中说,1990年时,中国离婚人口约有80万对,2010年,增至196.1万对,二十年中,翻了两倍之多。有的佛教徒在听闻轮回痛苦、寿命无常等教言后,立马与家人离婚,出家后却又很快还俗,这样轻率、不合理的行为,佛教决不会赞叹和允许。华智仁波切在《莲苑歌舞》里写道:金蜂的妻子死了以后,他到莲喜尊者面前准备出家,尊者对他说:“偶尔厌离天王所幻化,君岂不知此心不久长?”我的原则是,在家人有自己的命运。你还是过一种清净的居家生活,一边学佛,一边做丈夫、妻子的善知识。《杂阿含经》中,有一位天子问佛陀:“什么人能做商人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居家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通财的善知识?什么人能做后世的善知识?”佛陀回答:“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有个又学佛、又心地善良、行持善法的妻室,是让丈夫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得以解脱的人。所以,一个非常贤良、贞洁的妻子,是丈夫的善知识。在世间中,我们也看到一些特别美满的佛化家庭,夫妻相敬相爱,一生行持善法,非常圆满。按照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胃癌等癌症百分之五十的病因,源于我们心情焦虑、抑郁、急躁、怨恨等缘起。所以,家人和睦、谅解、过清净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佛教的观点。大城市中学佛的人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即生中不一定能出家,也没有必要出家。佛陀在众多典籍中,为在家人宣说了不同层次的居士戒,让他们以此方式行持善法。只要能如理如法依教奉行,通过上述修行方法断除心中的贪欲,也会有解脱的机会。《毗奈耶经》中说,在服丧期间,由于过于哀伤,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此时,不能开许其出家;与家人剧烈争执之后,尤为痛苦厌世,此时,也不能同意其出家。否则,时过境迁,他会重又想起世间,想起他的家人。由此可见,佛教并非完全提倡离欲。对大多数在家人来说,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合情合理的。
评论
男女之情让我们脱离不了轮回的苦海 http://www.fodizi.net/qt/qita/4119.html世间最让人流连痴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痴情。男欢女爱,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男女情深仿佛是永远的主题,表达这一主题的诗词曲赋、电影、电视剧、歌曲等总是受到热视和热销。但男女之情真是苦多乐少,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都是很凄惨的结局,赚了观众大量的热泪,这是因为触动了自己心中的苦吧!现实生活中,受到男女情仇煎熬的比比皆是,家庭不合、婚姻不幸、出轨、情杀、高涨的离婚率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眼睛和耳朵,现在社会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世间的人仿佛人人都有这些苦闷。生死轮回,真正害我们的就是这个,我们一直受这个所羁绊,不是爱的死去活来,就是恨的深入骨髓,便有了生生世世厮守和化为灰烬寻仇等发愿。对于爱恋来说,这种情感和愿望是如此的虚假,就像风中的泡沫一样虚幻不实、易碎。懂得点佛教理论的人都知道,众生受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辗转轮回,生生世世相守那是不可能的,仅是一句空话而已。人死后,每个人的业力不同,不可能往同一处,即便给你个机会可以跟随那个让你割舍不下的人,如果他(或她)投生为饿鬼或下堕至地狱,你愿意跟着去吗?恐怕没有人愿意吧!换一种情形,如果有一天你们死别,你曾挚爱的人投生为畜生,变成一种让你害怕恶心的丑陋的动物,诸如蜘蛛、毒蛇、蝎子之类的,看到它就让你汗毛耸立、胆战心惊,你还会对它有那么深的感情吗?会把它捧在怀里吗?怕是早就逃之夭夭了吧!这种爱很虚假吧!另一种情况,仇恨的结果是什么?是心一直受苦不能释怀,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旦有了仇恨之心,就会推动你一直去等待、寻找那个仇人,也许是几百年或上千年,平时我们有几分钟的愤怒、怨恨等负面情绪都让我们受不了,如此经久的怨恨,对方不会有影响,苦的是自己。男女痴情的根源是什么?茫茫人海中为什么有个人让你心动?因为他(或她)满足了你种种希求,容貌秀丽或是风流倜傥满足了你对美色的追求;家财万贯满足了你对财富的渴望;位居权臣满足了你对权位的向往;才华超群满足了你对文才的鉴赏;花言巧语、卑躬屈膝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自我膨胀心——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增长我执。随后会认为对方是“我的”,把对方与车子、房子等同起来,这些都是我的,这正是一种坚固我执的表现,希望对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听从自己的号令,并希望恒时占有、控制对方,如不合自己的心意就会产生种种烦恼、怨恨,觉得当初受了对方欺骗或是现在对方变了心。然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别人怎么可能受你的主宰呢?短时间,或许会迎合你的要求,时间长久后,自然就感觉压抑、渴望逃离,曾经的海誓山盟经不住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的单调重复。由此可见,这种感情的本质是自私、狭隘的。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异性(以女子为例)怦然心动?因为她的青春靓丽吸引了我们眼球,但这青春仅仅维持数年而已。岁月的风霜、家务的操劳,使皱纹爬上额头,面容失去光泽,只有靠浓妆艳抹来掩饰,洗下粉尘后不知是怎样可怕的一张脸!生活的繁重和压力使她烦恼重重,有时甚至会歇斯底里。而大多数又是凡夫,并不具备什么美德,生活的意义仅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进而虚荣攀比,平日里多是家长里短、絮絮叨叨、低俗不堪;当她老年时,身体像焦木一样枯槁,病魔也无可避免的光临,当她躺在病床上,疾病的霉味和消毒水的味道混和在一起散发出来,最后到了生命的尽头,放到炼炉里呆上短暂的时间,出来的是森森的白骨。想想那婀娜多姿的身躯最后不可避免变成一具尸体,全身上下满是淤青的尸斑,躯体一块块腐烂,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围绕着“嗡嗡”作响的苍蝇,脓水慢慢流出来,尸体的腐血上爬满了蛆虫,最后变成一具白骨——想到这些我们还会有情爱吗?当初的痴情会觉得索然无味,让我们曾经痴迷的容颜和身躯竟是如此的丑陋不堪,当初的迷恋是多么愚蠢和虚假!世间有句话说:“问世上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可见情字之害人,情字如一条绳索紧紧的把我们捆住,挣脱不开。痴爱是众生最大的毛病,日日夜夜痴爱中,时时刻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学佛修行上,那就很快能成佛了。若不能断欲去爱,一天到晚对爱情看不空,修行绝对不会有成就,《楞严经》上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意思是:两个众生相互有情意,以这样的因缘,经历了百千劫,常常在一起纠缠不清。所以,天下最害人的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的是修清净道。什么叫清净,没有色,这叫清净。我们初发心修行,最妨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修行就是把生死的门关闭!什么是生死之门?就是欲念。若你有了淫乱,种下这个因果,你永远解脱不了轮回的苦海。断了这个淫你就解脱,这叫生死自在,真正的自在是金刚生死不灭的自在。
评论
善良的人为何会感到痛苦http://www.fodizi.net/qt/qita/3712.html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有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来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前世布施才是今世富裕的真正原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凡夫不识因果,将‘种瓜’认为是‘得豆’的因,将‘种豆’认作是‘得瓜’的因,这是愚昧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勤学佛法的智慧,真正懂得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才能内心明亮,知道如何取舍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唯其如此,才能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安乐走向安乐。”“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看着我。我久久无言,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流出。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善良的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恶人!因为我内心有种种恶,所以我才有种种苦。如果我的内心无恶,我怎么会有苦呢?感谢师父,要不是师父的教导,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恶!愿我生生世世都能够不离善法,速疾断除一切内心的恶!
评论
就贴这些吧。 归山。
评论
不明觉厉
评论
嗨, 都是需求, 哪有爱不爱的。
评论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Vulgar language will not be tolerated here. Should this type of behavior occur, I will not hesitate to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nd thank you!The more I learn about people, the more I like my dog ---Mark TWAIN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what we observe is not nature herself, but nature exposed to our method of questioning---Werner Heisenberg嗨, 都是需求, 哪有爱不爱的。点击展开...中加哥结合实践,总结得十分精妙。希望你继续为大家进行伊朗妹和24box妹的报道。祝你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评论
piccolo 说:中加哥结合实践,总结得十分精妙。希望你继续为大家进行伊朗妹和24box妹的报道。祝你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点击展开...知我者, 枇烤乐。
评论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Vulgar language will not be tolerated here. Should this type of behavior occur, I will not hesitate to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nd thank you!The more I learn about people, the more I like my dog ---Mark TWAIN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what we observe is not nature herself, but nature exposed to our method of questioning---Werner Heisenberg 超赞 赏 反馈:景和人清 葫芦金刚 0$(VIP 0) 2,7782014-09-04#10 感觉上像是篇“布道文”
评论
手机划了个口子才划底,景和姐姐,归山是什么意思?
评论
爱人的心是玻璃做的手机划了个口子才划底,景和姐姐,归山是什么意思?点击展开...呵呵, 我觉得是乖的意思。 我也没看懂。
评论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Vulgar language will not be tolerated here. Should this type of behavior occur, I will not hesitate to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nd thank you!The more I learn about people, the more I like my dog ---Mark TWAINWe have to remember that what we observe is not nature herself, but nature exposed to our method of questioning---Werner Heisenberg 超赞 赏 反馈:景和人清 buptw 0$(VIP 0) 2552014-09-05#13 是说讲道完毕,要回到山上了吗
评论
Love感觉上像是篇“布道文”点击展开... 对头。
评论
used-man 说:呵呵, 我觉得是乖的意思。 我也没看懂。点击展开...
评论
buptw 说:是说讲道完毕,要回到山上了吗点击展开...
评论
感谢各位朋友顶帖。 此后正式离坛返山一段,若有顶帖的朋友,就不能及时前来回复了,请海涵。先此感谢。
评论
好文虽然都是浅显的道理能看完的就算好人
评论
顶长爱贴
评论
期盼继续普道。
·中文新闻 威廉王子对路易王子的搞笑嘲笑在可爱的圣诞视频中让皇室祝福
·中文新闻 便秘?顶级肠道医生揭示“专家级厕所窍门”,可立即让你的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