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温哥华 Vancouver[评论]BC美女省长给买房者无息贷款:反遭所有人炮轰
在加拿大
新闻:《BC美女省长给买房者无息贷款:反遭所有人炮轰》的相关评论加拿大卑诗美女省长宣布为首次买房者提供最高3万7,500元贷款优惠的新政策后,温哥华的经济学者和地产业人士却纷纷表示,这一政策会产生反效果,完全不合理,是个错误。省长简蕙芝于周四上午宣布,政府为首次买房者提供$37,500元贷款,相当于购买一间75万元房屋的5%首付。贷款期25年,首5年不计息,不还本金。5年后按当年利率计息。预计有4万2千户家庭可以从中受益。据GlobalNews报道,目前距离卑诗省省选仅几个月时间,而大温哥华地区的楼市业已降温。自7月以来,房屋销量大幅下跌,很多居民对楼市炽热了长达3年之后终于降温感到欣喜,不少人也赞同该省对大温地区实施针对外国买家的15%物业转业税。省长本人也表示,楼市放缓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专家们说,政府最新宣布的帮助首次买房者的新策,会产生反效果。以下是四位学者和专家的观点:“遭糕的政策”卑诗大学(UBC)策略与商业经济学助理教授Tom Davidoff指出,这项政策确实对首次买房者有利,但是大部分好处会转移给卖房者,因为这种无息贷款,会导致人们想要买更贵的房子。在温哥华等需求远超过供给的市场,卖家和地产开发商得到的好处就更大。他认为,政府应该为温哥华削减收入税和销售税,或者要求市政府在目前建独立屋的土地上,改建更多镇屋和公寓。这样可以解决供应问题。在需求过高的市场,这是更好的选择。他说:“很难想象,任何一位经济师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好政策。”受益的是地产大亨们格雷角选区新民主党议员、反对党房屋评论员David Eby(图)指出,这是把首次买房者的贷款直接转给地产大亨Bob Rennie和他的同行们。解决房地产市场危机,不应该让首次买房者背上更多债务。他说:“政府正在出卖卑诗省各地的大片公共土地,包括土地资源稀缺的温哥华。等到这些地产项目开发完成,首次买房者将永久失去机会。”“根本不理性”卑诗大学(UBC)全国经济研究所研究员Joshua Gottlieb指出,这是个很糟糕的主意,当人们有了更大的购买力,就会以更高价竞标买房,提升的房价抵消了政府的这笔补贴。同样是这些想要买房的人,还是会去竞价,却要出更高的价钱。唯一得利的是现有的房屋业主或者开发商。他还表示,这个政策无助于改善房屋可负担性,甚至可能推高最低房价的门槛,目前是75万元。他说:“显然政府没有对这一政策进行认真的经济分析。记者会上称这不会令房价上涨,但是没有增加供应,又要增加需求,如何不会令房价上涨?”“许多经济学者们都提出一致的批评,这是很罕见的。”无助于经济卑诗大学(UBC)温哥华经济学院的教授Francesco Trebbi指出,在他看来,政府的用意是支撑近期开始放缓的楼市。他说,他在研究美国金融危机时看到,家庭债务上升到不可为继的水平。现在的这一政策正是朝着这一方向。“所以,目前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的经济政策。”连买房者也不买账Sam和Lana Kirk是最新首次买房者免息贷款计划下最合适的申请者。这对夫妇与两名年幼的孩子租房多年,一直无法存够首付款。现在政府补贴最多$37,500元,这样的政策当然很诱人。但是Sam表示,他还是有一些保留。他说:“我感觉,这是要背上两笔债。”政府的免息贷款是为期25年,首5年免利息,而且在产权上被登记为第二按揭。Kirk夫妇都已年过40,他们很乐意偿还自己的按揭,但不是别人的。一年前,当他们的房东决定卖掉房子套现时,一家人顿时陷入找出租房的困境。由于出租空置率不到1%,他们曾经要与另外8户租客争抢同一个房屋。随时可能陷入无房住的危机,让他们开始认真考虑申请政府的这项新贷款。Sam说:“这不是免费给的钱。是让之前买不起房的人有机会买房。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是我仍然很担心,(政府贷款和房屋按揭,)我要确保在5年内都能负担得起。”点击展开...为了选票这省长也是拼了
评论
无能+笨到家的省长。在一个供应紧张的市场,支持更多人去买。结果就是鼓励更多人竞价,却要出更高的价钱。房子少,买的人多。一个50万的房子,买家手头上多了3万加元,最终就会以53万成交,唯一得利的是现有的房屋业主或者开发商。
评论
温哥华往日重来 说:无能+笨到家的省长。在一个供应紧张的市场,支持更多人去买。结果就是鼓励更多人竞价,却要出更高的价钱。房子少,买的人多。一个50万的房子,买家手头上多了3万加元,最终就会以53万成交,唯一得利的是现有的房屋业主或者开发商。点击展开...这个省长难道做决策都不采信任何经济学家的任何观点?
·加拿大房产 大蒙特利尔 - 公寓楼的下水道overflow,弄坏了洗碗机,修理费用
·中文新闻 两名渔民在南澳大利亚石灰岩海岸被发现生还,担心他们在海上
·中文新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澳大利亚女性盖尔·哈迪曼 (Gayle 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