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温哥华 Vancouver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在加拿大
短期中国遇挫, 可能短期对美国会有所收敛,但长远来讲, 这次和印度接下梁子, 未来就算不和印度明战, 但也会暗中下跘子,设陷阱, 因为现在硬度国内乱七八糟都敢挑战中国, 要是内部稳定团结了, 那还得了? 外交上想挟朝鲜以要挟美国的外交政策彻底失败, 美国随便唆使硬度在后面搞中国一下, 中国根本吃不消, 要知道这次是硬度直接进入历史上没有争议的中国领土一侧, 明摆着就是来搞事的,开了个很坏的头, 阿差只要想搞, 中国都不知道下次阿差又从那个地方越境, 预计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 自己根本无力和美国较量,美国说句话, 印度就敢踩过来, 预计 短期会迅速和美国, 日本搞好关系, 经济上全面配合川普的促进美国佬就业计划, 对美大量采购, 投资,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国内经济继续恶化(个人观点)
评论
后沙月光:1962战争对印度的影响——山摇地动慌不择路2017-08-08从1959年边境小冲突到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中国政府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始终对印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但由于印度一意孤行,误判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结果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元帅大将们都没有到前线指挥,打完就收工,直接把印度晾在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 一,全面军事报复,印度不敢。 二,团结起来的民心,在中国撤兵之后,全部泄尽,变成了内斗。 这场战争对印度国内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单单是指心理阴影,而是整个国家发展计划方向被改变。 尼赫鲁之死战争爆发后,几乎在一夜之间,尼赫鲁威望急速滑落,他的不结盟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五原则成了印度政客和媒体公开奚落的目标。 在一连窜被披露的事实面前,尼赫鲁根本无法反驳:一,他向美国请求立即军事援助。 二,同意由美军飞行员驾机向边界作战部队运送武器和装备。 三,由美国空军保护主要城市,使印度空军可以腾出手来袭击中国。 四,邀请几百名美国军事顾问和空军军官来到新德里。 不结盟运动领袖的光辉形像被毛泽东主席轻轻一掌打回原形,再加战局之狼狈,印度政客们更是气急败坏。 但反对派矛头还不敢对准尼赫鲁,而是向他的左膀右臂开炮。印度国防部长克里希纳.梅农成了众矢之的,梅农是国大党左派,与尼赫鲁有三十年情谊。 反对派指责梅农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犯了致命错误——没有优先发展山地师,却热衷于搞先进武器,而超音速战斗机永远只是一张图纸。 骂梅农是骂给尼赫鲁听的,说明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思想”应当受到唾弃,正是因为尼赫鲁认为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邻居,才导致印度没有进行战前充分准备。 在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十四天之后,梅农被撤销了国防部长职务。 但这还不够,反对派要将尼赫鲁的另一名重臣拉下马,就是矿业和燃料部长D.马拉维亚。马拉维亚是印度石油工业的奠基人,还是国大党的社会主义行动论坛召集人。 搞掉这两人,其实是印度发展方向较量:发展国有重工业体系还是私营企业? 没有这场战争,尼赫鲁战略是十分明确,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是为了发展工业,努力使印度成为一个拥有自己工业体系的中等发达国家。 战争之时,印度正处于第三个五年计划起步阶段,这些人要求政府: 一,大量削减工业项目开支。 二,大力提高国防费用(买武器) 理由是备战中国的下一轮进攻。 从经济角度看,要改变国家发展政策规划方向,私营企业能做到印度走向工业化梦想吗? 印度虽然不是一穷二白,但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实现既搞活经济,又满足工业计划。只能是二选一。 处于生死攸关地位的农业,却停滞不前。1961印度粮食产量与前期持平,1962年产量下滑,蔗糖,油籽,棉花产量也在降。 工业增长率为8%,这已经是尼赫鲁竭尽全力的成绩,而印度定的工业发展指标是年均14%。 进口原材料,爆,电力全面短缺,国家工程无法完工,而人口增长率却在2.5%左右,与粮食减产等不利因素一结合,印度出现了通货膨胀情况。 第三个五年计划,每一年就背上了16.8亿卢比财政赤字的负担,这一年计划预算是113亿卢比。 反对派和地方邦全部要求尼赫鲁削减计划中对国有工业的投入,去发展私有经济,增加国防费用。 尼赫鲁没有让步,他强调:五年计划中的发展重工业计划对印度国防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先发展了重工业,才有将来的国防力量提升。 他还声称党内对此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冲突已经涉及到印度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则,私营企业家全部站在了尼赫鲁的对立面。 战争使印度全国进入了紧急状态,这种冲突暂时被压了下来,但12月1日中国一撤兵,印度内部矛盾全面爆发。 1963年2月28日,财政部长莫拉尔吉.德赛向国会提交了预算报告,单单国防费用就高达86.7亿卢比,比1962年整整翻了一倍,要满足工业投入计划,整个预算需提高到165.1亿卢比。 将所有收入相加,差额还有45.4亿卢比,加上通货膨胀,印度社会将面临山摇地动的危险,因为最终这些差额将以增加税收方式转向民间。 德赛提出了四个方案:一,提高进口税。 二,对富有阶级征收消费税。 三,对印度教大家族征收附加税。 四,对注册企业增加附加税。 但就算全实现,还差20亿卢比。问题的根子在于国防费用畸高,印度政客又在想像之中的中国军事进攻威胁下,不敢去提出降低国防费用。 德赛唯一办法只能是开征新税种,这样就跟印度企业界发生了直接冲突。 印度资本集团的逻辑是:中国人要侵略印度,政府必须加强国防,但加强国防需要的资金,老子一毛也不拔。国家安全很重要,但个人利益更重要。 这些矛盾成了反对党们最好的工具,人民联盟(就是现在莫迪的人民党)十分积极地参于了进攻,他们要政府置身于商业和私营工业之外,资金,原料,技术等都要向私营企业倾斜。 尼赫鲁仍然相信自己的权力和威望,拒绝放弃国有工业计划。这场政治较量在1963年春天的一系列议员选举中爆发。 国大党最有把握的三个票仓:尼赫鲁家乡北方邦的阿姆罗哈和法鲁卡巴德,还有古吉特拉邦的拉杰科特。结果选票一开,国大党全面溃败。 反对派们欢欣鼓舞,他们说国大党的失败是因为:一,对中国军事上的无能。 二,对国内经济上的无能。 其实这是印度地方派系与中央权力矛盾导致的结局,也就是说国大党地方派系有不少人因为个人利益反水。另外,人民同盟(国民志愿团)拿着棍子和刀枪去逼别人投票,莫迪年轻时就是国民志愿团成员,是纳粹冲锋队式的组织,在印度农村非常活跃,本质上是个印度教极端组织。 地方选举失败,又进一步损害了尼赫鲁国内威望,1963年8月,已经有人敢在人民院提出弹劾尼赫鲁总理的议案。 同时尼赫鲁在人民党内威信也明显下降,他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只剩下了党员们形式上的支持。 计划委员会也开始跟部长们变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计划委员会对印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六十多年之后,2015年1月被莫迪废除,理由是不利于自由经济发展。莫迪废了计划委员会之后,中国一些公知经济学家拍手叫好,还问中国呢?莫迪会将印度带往何方?现在看起来非常危险,印度人民被废钞,抢黄金,国内矛盾靠与中国军事对峙转移。 回到尼赫鲁,粮食缺口是直接关系民生的根本问题,出路是向国外进口,印度农业部长帕蒂尔跑到美国谈成了每年二百万吨粮大米的进口计划,可以用卢比结算。 尼赫鲁等帕蒂尔回国就是一通暴骂,他认为印度被美国宰了,而且卢比结算要一年一谈。作为一个英联邦国家,还有东南亚的大米,跑到美国签合同,难以理解,尼赫鲁说部长违背了他的指示。 后来事实证明尼赫鲁是对的,等喀拉拉邦出现大量人口饿死,急需美国粮食救急时,美国变脸,要印度用美元结算。 尼赫鲁在1962年春天已经肾炎发作过一次,身体每况愈下,1963年他必须面对接班人的问题。 按国大党资历和地位,议会党团领袖,原财政部长德赛是第一接班人,但他过度信奉印度教,认为精神比物质重要,反对工业化,追随甘地路线。 苏联,美国对德赛以接班人对待,尼赫鲁知道德赛一上台就会推倒自己的路线图。 1963年8月,尼赫鲁操纵马德拉斯邦首席部长卡马拉季,以地方选举惨败为由,要求国大党各领袖退出内阁职务,专心去搞党务。 卡马拉季一提出,尼赫鲁马上带头辞职(当然被大家反对),结果德赛和帕蒂尔中招,他们提出辞职,被大家接受。 德赛气蒙了,“不带这样玩的吧?”但尼赫鲁马上换上他的前任克里希纳马查里接替财政部长一职。德赛被迫离开了权力核心圈,然后整个内阁大换血。 1964年1月,国大党在布巴斯瓦尔举行代表大会,尼赫鲁发表了建设社会主义印度决议:一,在1976年之前,印度衣食住行教健方面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二,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 三,保持经济增长率。 四,限制私人财产,消除贫困。 全面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印度。 反对派又拿1962年被中国痛打的事情来嘲弄尼赫鲁,你们国大党开会怎么不提国防了? 更严重的是灾荒蔓延,印度灾荒,并不是各邦都缺粮,而是有余粮邦和缺粮邦。 余粮邦就囤粮,炒粮价,发国难财,缺粮邦就求着中央拔粮。 这种问题在中国很好解决,中央下令征购粮食,再统一调配到缺粮地区。 但在印度,尼赫鲁无论怎么做工作,余粮邦在没得到经济满足之前,一粒米也不会卖给中央。 要是中央高价征购粮食应急,那么投向工业的钱就没有了,这些事情,各邦是不管的。尼赫鲁在病中,看到的报纸全是《谁是尼赫鲁接班人?》这类文章,不过当时绝大多数人都猜不到尼赫鲁的真实想法:把女儿英迪拉.甘地扶上总理宝座。除了血缘亲情关系之外,女儿也是他工业化路线的最忠诚执行者。 尼赫鲁首先要做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德赛有接班机会。 他需要一位过渡人物,这个人必须危险性最小,对尼赫鲁路线不至于过度反对。 这样尼赫鲁选中了同样来自北方邦的后辈巴合杜尔.夏斯特里。1952年夏斯特就被提拔为铁道部长,但能力很差,导致全国铁路事故不断,不得不辞职。 1960年又被提为内政部长。从个人关系上来说,他对尼赫鲁有感恩之情,在过渡一段时期后,会主动让权给英.甘地。在国大党内部夏斯特里生活清贫,为人正直,是和事佬 ,温和派,跟咄咄逼人的德赛相比,简直一个敌人也没有。 尼赫鲁在中风之前,已经交待好了后事,让卡马拉季等人扶夏斯特里领导国大党并出任总理,压下德赛这一派。 1964年5月27日,尼赫鲁在新德里官邸中去世,享年74岁。 周恩来总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印度驻华使馆吊唁。 他在给印度总统的唁电中说:“尽管在我们两国这间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这种不幸的情况终究只是暂时的。我深信,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必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周恩来对尼赫鲁生前死后,都做到了仁至义尽,但印度人到今天还是执迷不悟,中国人对印度不好吗? 边境战争的确打疼了他们,但那是因为他们自己挑起的。才死了几个人?俘虏,武器也都还回给他们。 而美国农药厂在1984年12月2日一次人为失误的泄露事故中,导致六万印度人死亡,数十万人致残,这样的惨祸印度人反而能接受并淡忘,现在还紧抱美国大腿,这难道仅仅是智商问题吗? 尼赫鲁一死,夏斯特里接班,印度前进方向出现了慌不择路的情况。由于他的能力问题,印度出现了三巨头领导情况,另外两人是克里希纳马查里和内政部长,代理总理南达(这也是尼赫鲁安排的)。 6月2日,在德赛被排挤情况下,夏斯特里全票当选国大党新领袖。但接下来他马上跟议会妥协,取消了尼赫鲁生前的土地改革纲领。 同时将英.甘地纳入内阁班子,让她担任新闻广播部长,排名第四。 夏斯特里在担任总理期间,改变了印度整个战略发展战略计划:一,消弱计划委员会。 二,基础工业投资转向农业。 三,在农业新战略中,将现代化设备集中到有灌溉条件的地区。 四,让私人资本和外资进入印度工业发展之中。 总之,他将尼赫鲁自力更生和工业化战略的主要支柱政策会部推翻。结果是经济没有增长,贫富差距急速拉大,国大党党内矛盾激化,走向分裂。 印度共产党趁机领导全国性运动,反对物价上涨,要求内阁解散,同时从奥里萨邦到喀拉拉邦暴力骚乱事件不断。 在外交上,1965年4月,因为他想中断对美国粮食进口,转向更低价的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美国总统约翰逊悍然取消早已公开的印度总理访美邀请,这种羞辱,无异于国耻。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夏斯特里停下一切国内工作,专门应对军事方面,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一切援助计划。 1966年初,夏斯特里应苏联邀请与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塔什干会谈,以结束印巴战争。结果,夏斯特里在1966年1月11日突然心脏病发作在苏联身亡。 印度再次陷入混乱,英.甘地走上了历史舞台。 1962年的中印战争,对中国国内政策而言几乎毫无影响,但间接打断了印度工业化进程,为了急于求成应付中国下一次进攻,印度失去了理性,不断增加国防费用,而放弃了重工业建设。 直到今天,两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完整度对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再次开战,印度很可能被打回农业社会。
评论
donghao 说:短期中国遇挫, 可能短期对美国会有所收敛,但长远来讲, 这次和印度接下梁子, 未来就算不和印度明战, 但也会暗中下跘子,设陷阱, 因为现在硬度国内乱七八糟都敢挑战中国, 要是内部稳定团结了, 那还得了? 外交上想挟朝鲜以要挟美国的外交政策彻底失败, 美国随便唆使硬度在后面搞中国一下, 中国根本吃不消, 要知道这次是硬度直接进入历史上没有争议的中国领土一侧, 明摆着就是来搞事的,开了个很坏的头, 阿差只要想搞, 中国都不知道下次阿差又从那个地方越境, 预计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 自己根本无力和美国较量,美国说句话, 印度就敢踩过来, 预计 短期会迅速和美国, 日本搞好关系, 经济上全面配合川普的促进美国佬就业计划, 对美大量采购, 投资,维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国内经济继续恶化(个人观点)点击展开...什么弱智逻辑呢.
·中文新闻 被取消测试揭幕战的内森·麦克斯威尼(Nathan McSweeney)在节礼日
·中文新闻 闷闷不乐的安德鲁王子对自己的失宠感到非常厌倦,以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