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当地时间11月13日19时40分,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正在就一项抗击气候变暖的公约进行最后表决。由于各国就公约细节达不成一致,这场为期两周的大会已经“加时”一天。
就在此时,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突然站了出来,要求修改公约中对煤炭使用的措辞,将“逐步淘汰”(phaseout)改成“逐步减少”(phasedown),以便“体现新兴经济体的国家情况”。他认为,对气候变化没有多少历史责任的国家“有权获得它们应得的全球碳排放预算份额,有权负责任地使用化石燃料”。
眼看即将达成的协议有可能出现变故,在向与会者通报这一新情况时,作为东道主的大会主席阿洛克·夏尔马一度情绪激动,“看起来都快哭了。”
不过,吵归吵,半个多小时之后,公约最终通过,印度的提议获得采纳。公约规定,巴黎气候协定的197个缔约方将“加快努力,逐步减少燃煤发电,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这也是20多年来首次将化石燃料纳入缔约方大会文件中。
成果得来不易,当然一些国家虽然勉强接受但仍心有不满。欧盟、瑞士、环保团体、一些太平洋岛国等强烈批评印度的做法,认为修改后的公约力度“太弱”,根本无法应付当前气候的紧急问题。英国首相约翰逊甚至放话:“格拉斯哥已经为煤炭发电敲响了丧钟,这是毋庸置疑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度的提议得到了包括中国、南非、伊朗等多国代表支持,西方媒体在讨伐印度时,顺带将中国一起批评了。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就在头版上用加粗标题写道:《印度和中国阻挠了联合国终止使用煤炭的公约》。配图是一张夏尔马低头托鼻、表情沮丧的照片,极尽煽情之能,似乎英国是“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的一方。
大会结束后,夏尔马更是公开对西方媒体放话:我们赢了。现在轮到印度和中国站出来(向那些气候脆弱的国家)解释一下自己了。
如此赤裸裸的道德指控和霸凌,也一时把印度以及中国推向了西方舆论场的弱势一方。
但问题是,关于气候议题,真的就如夏尔马或者西方媒体所塑造的那样,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吗?
鉴于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的正义性,几乎没有国家敢明目张胆地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偏偏限制使用的是煤炭,而不是石油或者天然气?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引述专家的话指出,印度在气候大会上对化石燃料承诺的淡化反映了其缺乏选择,毕竟该国70%的能源仍然依赖煤炭——这同时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选择。
文章说,真正的“恶棍”是气候问题上的不公正:该公约仅针对煤炭,而没有提及美国和欧洲国家大量使用的天然气和石油等其他化石燃料,虽然天然气的污染比煤炭少,但它对气候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文章继续说,仅关注煤炭而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让发展中国家在缺少财政资源和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去履行与发达国家相同的承诺,这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此前,印度媒体《印度人报》也提出一个疑问:印度是否有权燃烧化石燃料?文章认为,印度需要发展,而发展需要能源。文章称,虽然印度的煤炭游说者可能对继续这种依赖有着明显的兴趣,但印度政府毕竟首次做出了到207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因此制定更绿色的发展道路将有助于印度发展而不是争论是否生产更多的煤炭。
可见,印度主观上并非要与全球为敌,只是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而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之后,就站在道德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一起来推进气候问题,这实质上是要扼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之路,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因此,印度的举动也在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好处。作为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似的处境,双方立场及诉求趋近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曾经承诺要在2020年对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以帮助它们对抗全球变暖,但这项承诺终归是口惠而实不至,令广大发展中国家感到愤怒。连西方媒体自己也承认,发达国家需要做点什么了。英国《每日邮报》的文章就说,英国可能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否则将面临伪善(hypocrisy)的指控。
没错,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煤炭可能不是主要的问题,西方的伪善才是最大的障碍。
·生活百科 我养公鸡两年了,今天收到投诉
·生活百科 200ML蜂胶糖浆可以装在两个100ML空瓶里带上飞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