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柠檬市场”、“冒险给予”与“心理托付”
——坏小子总能拐走漂亮女孩的三大法宝。
刚刷手机,看到一则新闻,说一审被判死刑的劳荣枝案这两天正在经历二审,劳荣枝方原本说有新证据向法院提供,结果交上来一看,只是劳当年一位同学对她的回忆,说“印象中劳荣枝善良,不爱慕虚荣”云云。
可就是这么一份其实什么也说明不了的“证据”,还被检方指出有明显剪辑的痕迹,质疑不符合证据构成的要件。
说实话,对于这起震惊全国的劳荣枝案,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本来是有一些关注期待的。
因为我和很多关注此案的人一样,特别好奇——像劳荣枝这样一个年轻时长得端庄温婉、算得上美女,且身为小学老师肚子里也有些墨水,还是亲朋邻里眼中“争气”、“乖乖女”的女孩,是怎样在正值妙龄时,在众多追求者中别人都看不上,偏偏挑上一个大她十岁、已经结婚、蹲过大牢、甚至一看就把流氓写在脸上的混混法子英。跟他一起花天酒地,并一起犯下了七起命案(其中一个受害者年仅三岁)。
确实没整容……
从天使到魔鬼,从小学老师到杀人犯,二十年的逃亡生涯中,劳荣枝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的人生究竟为何竟走了这样一条诡异的人生曲线?她又是如何评价自己与法子英那场致命的邂逅的呢?
可惜,从2019年落网、一审到如今的二审,从频繁的多角度的报道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劳荣枝都没有做正面回答:
在解释与为何会爱上法子英时,劳荣枝坚称她是先受到了诱骗、后遭到了胁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被PUA了)。
而在描述自己的犯罪时,她只承认自己参与了绑架和抢劫,拒不承认自己曾参与杀人,甚至哭诉自己也是“受害者”。
然而劳荣枝的这些叙述,与目前已经公开的案件证据是存在严重逻辑矛盾的。
劳荣枝若真是受害者,作案过程当中她有大量不受法子英控制,自己独自行动的机会,她为什么不逃跑?她若真觉得自己无辜,法子英落网后,为什么她又立刻潜逃,隐姓埋名那么多年?
劳荣枝和法子英在常州作案时,曾破天荒的留下一个受害者刘某,而这个幸存者成为了还原案情和劳法两个人真实关系的重要证人。
根据刘某的证词,当劳荣枝去取赎金时,临走前跟法子英是这样说的“我去取赎金,如果x点回不来,你就杀了他,你自己跑。”
……
人有的时候是喜欢骗自己的,很显然,二十年的时间,并没有让劳荣枝反思,在落网向受害者、向公众以及向她自己来个“坦白局”。反而给了她充足的时间,修改、美化她自己的记忆,构筑一个描述把自己也描述为“受害者”的世界。我很怀疑,当年她与法子英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孽缘,怕是她自己也不记得了。
当然,即便高度疑似犯下了杀人重罪,为自己辩白、在一审宣判是连说多遍“我不服”、并提起上诉,这也都是劳荣枝的正当权利。劳荣枝有权利在自己的记忆中把自己描绘为“连只鸡都不忍心杀”的温柔天使,而没有义务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解答一下她到底心甘情愿的放着漂亮女孩的好日子不过,偏去跟法子英扮演这样一对“雌雄双煞”的。
但我们确实仍对那个问题好奇——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个“印象中善良,不爱慕虚荣”的女孩,会偏偏喜欢那样一个最终将她引向罪恶深渊的流氓?
而如果将这个问题推而广之,其实就是为什么会有“男孩不坏,女孩不爱”?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这样的俗语由来已久。在两性交往中,往往越是美女、淑女、乖乖女,越往往不会挑选众人眼中的如意郎君匹配,反而选择那些不般配,甚至不走正路的“坏小子”结合。这也成了一种常见现象。
甚至,还有投机取巧者为此专门发明了所谓的“PUA学”,专门教男人怎么用劣质资源靠“骗”、靠“偷袭”,不讲武德的把美女们耍的团团转。
但我发现,真的很少有人真正站到那些爱“坏小子”的美女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更倾向于用一句简单的,“乖乖女未经世面”“美女往往天真、傻白甜”就盖过去了。
但事实上,美女们很可能并不傻。
比如,那个坚称自己被法子英骗了的劳荣枝,我看过一则报道说:审讯的警方对劳的评价是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城府非常深,对怎么与警方博弈,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设立怎样的人设,博取什么样的同情,她心里其实都门清。
很显然,如今的劳荣枝并不是傻白甜,甚至种种证据显示,当年那个跟法子英在一起的她也是这个样子,她从一开始就是智商情商双高的人——要不然她也不可能一上手就轻车熟路,与早已是罪犯行家的法子英那样熟练配合,犯下那么多骇人听闻的罪行。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一个聪慧与美貌并存的女性,为什么反而会在择偶这种关键的大事上“犯糊涂”?拉着自己一生走向深渊?而且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好像还很常见?
我们需要另一个解释——一个站在这些“从了”坏小子的女性角度的解释。
1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柠檬市场”效应。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柠檬市场:品质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The Market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的著名论文。
柠檬(Lemon),是一个通行于美国二手车交易中通行的一句俚语,指在购买后才被发现品质有问题的车子。而高品质的旧车,在美国俚语中称为桃子(Peach)。
阿克尔罗夫在这篇文章中就提出了一个假设:
假定在一个二手车市场中,同时存在着高品质的旧车(“桃子”)跟低品质的车(“柠檬”),
同时假设买方不能分辨出这两种车的差异。
那么在这个状况下,哪种车会先卖出去呢?
答案出人意料是——一定是“柠檬”。
阿尔德洛夫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
由于汽车的品质对于买方是被遮蔽的,所以买方们愿意为汽车付的价格,是好车与坏车价格的平均值。但由于卖方知道他们手上的车清楚自己的车到底是好是坏。
所以在买方愿意付出的价格是固定的前提下,只有在卖方手上的车是坏车“柠檬”时,就容易达成交易。若他们手上的车是好车“桃子”,那么双方的议价就会很不愉快,最终可能无法达成交易。
《柠檬市场》揭示了这样一个市场悖论:当任何市场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1、一次性交易、2、买方需要一次性付价、3、卖方的产品真实品质对买方单向遮蔽——都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柠檬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那些手握“柠檬”的卖方往往愿意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比如诱人的广告、热情的服务、执着的谈判等等)来诱使买方达成交易。
相反,拿着“桃子”的卖方,因为觉得以均价成交自己已经亏了,反而往往不愿意做这些“附加服务”。
且更大的悖论在于,即便这个规律被揭示后,这种现象依然无法打破——因为你无法保证,那些不做“附加服务”的卖方到底是真的在卖“桃子”,还是依然在卖“柠檬”,只是把这种“不做“附加服务”也当做了一种广告、伪装和“附加服务”。
比如有些餐馆明明菜做的很难吃,却偏偏把自己包装成有情怀的网红“苍蝇小店”——嗯,这里就不配图了,得罪人。
所以,在这种“柠檬市场”当中、劣币驱逐良币,是永恒的、无可规避的现象。
那么,这跟你找对象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不客气的说,人类社会的两性择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柠檬市场”。
你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模式婚恋当中,男女双方所面临的博弈局面是严重不对称的。
在这场博弈中,女孩更像是那个需要一次性付款的买家,这个社会对女性评价的最大标准——容貌,是一目了然的。而她们的年华易逝,时间逼迫着有意参与这场角逐的女性们在自己有限的青春岁月中选择好的郎君嫁掉。
而比较而言,男性们则更像那个手握“柠檬”或“桃子”二手车的卖方,因为社会提供给男性的评价标准是更多的,除了颜值而外,其事业在未来是否有会很大的发展,“鲤鱼跃龙门”,以及,这个男人是否会是一个用情至深的人,愿意在女人人老珠黄、或为他生下孩子以后勤恳、任劳任怨的养活娘俩。
所以事业、机遇、人脉、道德,这些男性可以拿来博弈的成本,其实都是对女性遮蔽,女性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盲选。而所有男人都可以自称自己是事业未来可期的“潜力股”、是对女性用情至深的大情种。这种宣传对他们来说是零成本。
于是在这种单盲博弈当中,“柠檬市场”也就形成了。
对于一个男生来说,你优秀、你痴情、你专一、你将来有潜力,但人家女孩看不到啊!
女孩能看到的只有你是否“卖相”干净,对她追的是否足够人认真、以及是否及时展现出了她所看重的某些“高价值”。
再或者,评判的更粗浅些,你是否有钱、有车、有房?
在一个“柠檬市场”当中,她们还能看什么呢?只能看这些。
所以男生们不要责怪自己追的女孩们势利眼、看人不准、容易被骗,这其实是所有柠檬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悖论。
在这场博弈中,交换从来不是等价的,女孩们就是在赌,而很多男性倾向于去骗。
我们用这个角度,去观察劳荣枝与法子英的结合,你会发现很难说劳荣枝当年的这个选择到底有多不明智——的确,法子英已婚、大劳荣枝十岁、没有正当职业、且为人冷酷凶恶。但这些要素都来自于我们的“后见之明”,在两人初遇的当时,这些劣势都是可以被轻易遮蔽的,劳荣枝所看到法子英身上全是优点:他“见过世面”、目光犀利,在当地的江湖上说一不二、能量很大。更关键的是,对她很好,愿意为她一掷千金。
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普通人收入普遍不高、流行攒钱的时代,法子英一个月就愿意为劳荣枝花一万多,这不仅说明其经济实力足够,而且也被认为是一种“用情”的表现——直到现在,其实不也是这样吗?你去问问女孩,她们是更愿意跟一个每次到高档餐厅中吃完饭之后能爽快埋单的男生约会,还是吃饭前就抠抠搜搜、处心积虑把她们约到大排档的挫男一起用餐?
愿意为女孩花钱,这确实是男性诚意的表现——只不过,这种“诚意”和女性婚后不得不与男人一起面对的“会过日子”的素质是矛盾的而已。
此外,法子英这个人确实非常痞、非常野,但痞、野有时会意味着这个人敢想敢干,在很多女性的评价标准中,是一种“潜力股”的象征。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改革开放初期跑马圈地的时代,法子英可能就是劳荣枝在她那个小县城中能看到最“不老实”的男人,而这种不老实,的确极容易被错认为是“潜力”和“”机遇”。
2
而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劳荣枝可能确实如她的家人说的那样,曾是一个追求者众多的美女和“乖乖女”。但美女或乖乖女就一定向往安守本分,“找个老实人”嫁了吗?可能恰恰相反。
请你站在选择的女孩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容貌漂亮的女孩,从小经常接受家长的夸奖,并被追求者的恭维所包围,受到的全是“正向激励”,但这种激励是容易达到“边际饱和”的。一个已经很漂亮的女孩,你再去夸她是美女,她就不会有多么开心,一个已经很老实本分的女孩,你在夸她“好嫁风”,甚至可能就是一种冒犯。女性们一定会想:我的人生为什么就一定要被锁定在这一个维度上呢?青春就这么几年,红颜易老,昭华易逝,我也想体验另一种生活!
于是她们会期待有个人带他们到不同的世界去看看。
《权游》中的“什么都不知道”的雪诺和火吻女其实也有点这个意思,只不过这一对性别刚好是反向的。
而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个“坏小子”,强拉着她去做一些“不乖”的事情,她会感觉非常新奇而刺激,甚至对这种冒险上瘾,并喜欢上这个给她“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露西爱上杰克就是这样一个套路。当露西厌倦了上流社会既定、无望的“正向激励”时,那个愿意带她逛船底四等舱,说“你跳我也跳”的杰克,就是她生活中的光。
当然,电影中的杰克,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坏小子”的故事,可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坏小子”在领着女孩“打开新世界大门”后,往往就会将她们推入深渊。
比如,同样曾轰动全国的“上海冰柜杀妻案”的凶手朱晓东,就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没有值得称道的学历,也不是家财万贯的富少,且从小就娇生惯养、好逸恶劳、初中时就因团伙盗窃进了局子。
但朱晓东有两点特别吸引女孩。
第一,是他长相尚佳,加上注重仪表,所以“卖相好”,根据前文所述“柠檬市场”的规律,这是一个吸引女孩选择他的优势。
第二,是他很早就接触社会,完全了解“底层舱室”的刺激生活,在怎样“青春作乐”这方面,他堪称专家。
这两个优势,让朱晓东其实从来没有断过女朋友,甚至同时会交往多个女孩,而最终不幸被他选中、并与他走入婚姻,最终被他杀害藏入冰柜的那个可怜女孩,是杨某萍。
当然,与助纣为虐、杀人无数的劳荣枝相比,杨某萍当然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但比较之下我们会发现,两人在起点上其实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的:
她们都是出身正经人家的“乖乖女”,都曾面容姣好、拥有大量的追求者,都最终匪夷所思的选择跟了一个与她们几乎完全相反的流氓做郎君。最后,甚至连她们曾经所从事的职业也高度相似——都是高度稳定、平凡,稳定、平凡到能一碗水看到底的小学老师。
我想,注定将随着岁月流逝贬值的美女的身份,和一碗水看到底的高度稳定的未来人生,一定会给她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紧迫感——不赶紧趁着青春美丽时疯一把,见识一下另一个世界,她们就将一辈子被锁定在那种既定生活当中。
我相信,这种难以言说的内压力,在所有美女、乖乖女,最终肯选择一个坏小子托付终身时,一定是起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个社会给女性的选择权是相当有限的,且越是美女或乖乖女就越是如此。而“坏小子”是她们急于从现实中出走时抢到的那张船票,至于那条船航向地狱还是天堂,很多人是没空管了。
而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个更隐秘诡谲的心理因素了。
3
看劳荣枝的受审记录,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特点:她在受审过程当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去问法子英好了。”——她明明知道法子英早二十年前就已经被枪毙了,还是这执着的这样说,这恐怕不单单是一种甩锅、推罪,更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俩在一起时做的一切疯狂的事,都是他主导做的,我什么也没有做主,我还是那个温柔善良、连鸡都不敢杀的“乖乖女”。
这一点非常关键,用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在现实中所有“乖乖女”与“坏小子”的匹配中,“坏小子”对“乖乖女”最大的价值,除了“新世界的船票”,就是“疯狂冒险”的“背锅侠”。
陷入这种关系中无法自拔的女性们,内心中可能会觉得——所有“不正经”但很刺激的冒险都是由对方主导的,我什么也没决定,所以我不用为这些事情负责。
而很多女性确实是对这一点没抵抗力的,因为我们知道,传统社会对女孩从小的教育,往往就是“你一定要乖,不能野”,社会对“乖乖女”的肯定有多么热烈,对“野丫头”“疯丫头”的指责就多么严重。
确切地说,很多“乖乖女”其实是因为害怕承担“不乖”的责任,而被迫活成了旁人眼中的那个“淑女”的样子的。
所以坏小子们如果能精准把握、并击中这个“乖女”这个弱点,那就好似狼入羊群,越是崇尚“女孩要乖”、生产大量“被迫乖乖女”的社会,就越容易成为他们大杀四方的屠戮场。
比如,还是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你可以注意到,杰克有三次对露西提出过同样的暗示——你闭眼,把一切交给我。
第一次是在两人立在船头,摆那个“我飞起来了”的poss时。
第二次是在船底舱跳舞,两人手拉着手疯狂旋转,露西害怕时。
第三次是在船沉了以后,两人爬上木板求生,木板无法支撑两人重量,杰克不得不越入冰水,决定牺牲自己时。
这三次闭眼的实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女孩要做一个与她的人设不符,但必须做的冒险时。这个时候,如果一个男人肯站出来,说“你闭眼,一切行动交给我来”,他对女性的魅力就是无敌的——用今天的话说,这叫“终于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我真的问过不少漂亮女孩:“你们最看重的男性品质是什么?”得到最多回答就是“他要有担当”。
但坏小子为乖乖女承担“不乖”的责任,这到底算不算“有担当”呢?这其实是很存疑的——只是很可惜,年轻的女孩们往往没时间想明白这一点,而当她们想明白时,女孩们已不再年轻。
“多少人曾爱慕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你的脸庞,假意或真心”——叶芝
综上所述,
论条件竞争,男女择偶是一个对买方女孩单盲的“柠檬市场”;
论冒险给予,坏小子们能许诺给女孩们一个她们见所未见、刺激惊喜的“新世界”;
论心理托付,坏小子更容易成为“乖乖女”们“不乖”时的“背锅侠”。
有这样三点,自认老实、专情而又优质的“老实男”们,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又有什么能力去跟那些“坏小子”们竞争女神的青睐呢?
所以,认命好了。我们不要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种事情不平,自古以来,出来就是如此,这就是两性择偶中恒久存在的悖论。
人类一直就是在这片荆棘丛中择偶、竞争、繁衍的、很偶尔的,才会碰出一些“卿不负我,我不负卿”的真爱。
爱情就是这样一场不讲理的游戏,它从未向参与者许诺过正义或者公平——虽然,这不讲理的游戏,决定了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些东西。
所以男人们无需为自己当年的女神折于浪子、流氓之手而不平、痛惜,女人们也无需奇怪自己怎么“瞎了眼”失身从了某个坏小子。从来就是如此的。看看劳荣枝这种极端案例的人生堕落曲线,这个杀人者虽然已经不值得怜悯,但我们应该庆幸——还好,爱情的捉弄之于我们,并没有像对她那般残酷。
二审,我估计,不出意外的话,劳荣枝死刑判决是不会被推翻的——不如此,也无法告慰惨死在她和法子英手上的七名死者。
不管这个女人曾有怎样曲折的堕落史,她犯下的罪孽必须被清偿,正义必须被执行。
可是从这些一而再再而三上演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悲剧故事,我们不得不发出一点感慨——
也许,这就是人性。
全文完
好久没写情感文了,今天周末,给喜欢这类的朋友们补一篇。本文72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祝您周末愉快。
·中文新闻 香蕉康达!当英国背包客在澳大利亚工厂里看到一堆香蕉时,他
·中文新闻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提议加密货币和商务舱飞行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