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近日沿海某地为渔获做核酸的视频引发了热议,视频中工作人员拿拭子从鱼嘴取样,颇为认真负责。当然,为虾兵蟹将检测新冠毫无必要,亦无科学依据,因此也招来了群嘲。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的记忆力好像比较差,给鱼做核酸不是这次的创举,以前就有(可以去搜一下上海3月时水产品市场给鱼做核酸的视频)。从科学以及技术角度,有多个方面可以轻易发现为鱼做核酸的荒唐,只不过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结束这种荒唐。
首先,我们可以从新冠病毒可感染的宿主角度去分析。新冠的宿主有哪些?首当其冲的是人。疫情快三年,全世界累计的确诊感染病例超过6亿,真实的感染病例更高。这一方面说明新冠传染性很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冠在感染人这件事上非常有适应性。
除了人之外,还有什么被感染的呢?新闻里有报道的——很多时候是过度渲染式报道,比如宠物猫、宠物狗,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在北欧差点被灭门的养殖水貂,在香港遭殃的仓鼠,北美的野生鹿群,还有极可能是新冠原始自然宿主的蝙蝠,差不多都涵盖在这里了吧?这些都有什么共通点?和人一样,都是哺乳类动物。
可见新冠的宿主虽然不少,但局限在哺乳类动物之内。这种局限性是有原因的。病毒是寄生生命,寄生在一个宿主体内不是一厢情愿就行,受复杂的机理控制。比如新冠入侵细胞,很关键的一点是病毒的棘突蛋白(S蛋白)要能与宿主的ACE2受体结合,然后发生一个叫膜融合的过程,进入细胞。
新冠感染人的能力那么强,一个基础是新冠和人体ACE2亲和力很强。侵入人体细胞效率很高。同为哺乳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亲缘关系近,ACE2受体也会更类似,这就让成为新冠潜在宿主的风险增加了。那鱼是什么呢?分类上鱼类的鱼纲和哺乳类的哺乳纲是平行的,亲缘关系非常远。有可能也是新冠宿主吗?不可能的。被测新冠的不光是鱼,还有螃蟹等其它渔获,这些在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和我们的亲缘关系更远了,更加没有什么可能成为新冠宿主。
实际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科学家,在疫情初期就已经分析过不同物种的ACE2受体相似性,结论都是类似的,哺乳类间的ACE2受体相似性更高,有更大风险,包括鱼类在内的其它动物风险都很低[1-2]。
甚至可以回想最初武汉疫情调查的时候,早期病例集中在当地的华南海鲜市场。但鉴别出是冠状病毒引起不明肺炎后,我们国家的调查也迅速排除了“海鲜有问题”,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违规贩卖野生动物,特别是活体哺乳动物上。最近《科学》上刊登的一篇新冠溯源文章,显示武汉海鲜市场的环境样本阳性集中在贩卖活体哺乳类的摊位[3]。这既是新冠溯源里的证据,也能启发我们,新冠如果发生动物感染,具体有风险的动物会是什么。
2019年底,我们还知道要查海鲜市场里有没有卖野生动物,特别是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等可能是新冠自然宿主或中间宿主哺乳类,怎么2022年,反倒给鱼做起咽拭子了呢?
如果小鱼小虾能不能感染新冠这个问题太烧脑,那么再换另一个角度,从不同动物的生理结构来考虑给鱼做核酸这件事。
我们人做核酸,用鼻拭子、咽拭子取样,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新冠是呼吸道病毒,我们取样的地方正好也是感染后能较方便采集到足够检测所需的病毒的地方。水里那些,甭管是小鱼小虾还是大鱼大蟹,生理结构是这样的吗?
它们以鳃而不是肺呼吸。鳃呼吸是什么形式?不用学动物专业或水产专业,想一下水缸里的金鱼,没养过总看过吧?鳃盖不是有一开一闭的过程吗?这就是鱼儿呼吸的过程啊。鱼是水生的,它呼吸获取氧气是从水里获得,怎么获得?水流从鱼嘴进入,流过鳃,鳃内血液流动丰富,水流过时正好完成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完成气体交换的水,直接从打开的鳃盖那里流走了。
这和哺乳类呼吸时气体进出都通过鼻咽部一样吗?哺乳类呼吸道可是需要自己分泌粘液阻挡外界尘埃病菌等,粘液还定期在呼吸道里向“上”走,要么到鼻腔排出去,要么到咽部再往消化道走,完成处理。人做鼻咽拭子,就是因为感染新冠后,病毒也会在这些呼吸道粘液里。那鱼呢?人家呼吸是单行道,实际是靠在水中“过滤”完成呼吸。就算鱼能感染新冠,呼吸系统上那么大的生理结构差异,怎么还能照着人的鼻咽拭子方法搞呢?
<
p style=”text-align:center;”>
如果说从新冠潜在宿主以及不同类别动物的呼吸系统结构上去分析,太科学理论了,那么我们还可以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这种虾兵蟹将都做核酸的不合理之处。
核酸检测是一个医学检测,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这个技术标准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怎么采样,样本的保存,再到核酸提取以及检测的实验(PCR)。只有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设计的技术标准,结果才能靠谱。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核酸检测机构违规将样本混合检测一事。里面就涉及到违反技术标准的问题,违规混检会让样本的实际稀释程度超过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是研究人员在开发核酸检测时反复验证而确认的,一旦实际操作时违规了,结果还是否靠谱,谁能知道?
网上有个视频,检疫认为给皮皮虾、小鱼、海螺分别采样,采样完了拭子还放到一个采集管里,直接上了不知是5混1、10混1还是20混1的混检。
核酸检测的技术标准是针对什么样本开发的?应该是人体样本。有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这些拭子采集鱼虾的样本也可以?我个人认为这里面至少有两个问题要考虑,一个是渔获是从水里来的,采样会有一个被环境中的水稀释的问题;另一个是这些是海里的渔获——且不论新闻本身在说出海捕鱼的渔民,皮皮虾也是海洋生物不是淡水生物,海水的盐分很高,常规核酸检测会不会受影响?
这些问题都没搞清楚,直接就开始给鱼做咽拭子,测出来不论是什么结果,都是不可信的结果。更何况,核酸混检里无论哪种混合方法,都是按照人的样本开发确认的,怎么就能这么直接照搬呢?
4月时有位上海大妈给鱼做了抗原检测,显示阳性[4]。就是不符合检测标准最后获得不靠谱结果的典型。只不过面对上海的一个大妈,我们的专家与媒体都能站出来说这么检测不行。等到防疫部门自己开始给鱼捅喉咙时,好像没什么人问这检测结果还能可信吗。
引发热议之后,为虾兵蟹将们做核酸的当地部门回应说是为了同时检测人与物,也就是说给鱼做咽拭子是对“环境”采样。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合理,可也难以逻辑自洽。如果是为了检测环境中是否有病毒污染,那应该考虑病毒来源还是阳性的感染者,应采集那些人接触较多的地方。我没有做过渔民,这方面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我难以想象一艘渔船上,人接触较多的环境位置,会是鱼的口腔深处。毕竟,我从来没见过有谁抓鱼是把手指往鱼嘴里送的。
环境阳性这一概念在过去两年中也存在明显的滥用。环境中残存病毒RNA片段,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发现,不等于环境中存在可以感染人的活病毒。
因为对这种所谓环境阳性的过度解读,国内媒体曾大肆炒作什么火龙果带毒、圣女果带毒、车厘子带毒等等。文章开头也说了,给鱼做核酸检测也不是现在的创举——几个月前上海刚开始静态管理时就有过给用拭子抹鱼嘴做核酸的视频[5]。
可没有任何证据指向这些环境阳性导致过感染。就在7月,中国取消了非冷链进口物品的核酸检测要求[6]。其中明确提到:“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对于危险化学品、活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水果、蔬菜、精密仪器等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物品,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为什么过了一个月,东海的鱼儿反而做起了从新冠宿主、生理结构特征以及核酸检测技术标准看,都没必要也没用的咽拭子?
·生活百科 我养公鸡两年了,今天收到投诉
·生活百科 200ML蜂胶糖浆可以装在两个100ML空瓶里带上飞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