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资料图为2022年7月10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奥尔兹(Olds)小镇的“悠鲜美地”农场,“董菜菜”在自己搭建的第一座暖棚内查看作物。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曾经的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的地质系“学霸”,如今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一名双手磨出厚茧的农民。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拍摄的视频《一位北大毕业生在加拿大的种菜之路!》被网友追捧,成为网红。
来源:中新社
作者 余瑞冬 李紫娟
夏日晴天,距离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以北约一小时车程的奥尔兹(Olds)小镇,骄阳似火。“董菜菜”面带微笑从他农场的树林中走出来,肤色黝黑,浑身泥泞。
这位曾经的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的地质系“学霸”,如今是这里一名双手磨出厚茧的农民。2021年初,他在视频网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一位北大毕业生在加拿大的种菜之路!》。这条19分钟的片子一炮而红,如今在各平台播放量已累计约70万次。
1981年出生的“董菜菜”本名董健毅,老家在河北唐山。2007年从北大毕业后进入一家全球知名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经历不同岗位历练后,他在2014年移民加拿大,准备在“石油城”卡尔加里踏上新的跑道。
然而,国际油价崩盘令石油行业顿时陷入萧条。对于刚来到加拿大的他,人生之路陡然下挫。
董健毅只得选择改行。在那段低谷期,他尝试过很多兼职,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农业。他希望引入中国成熟的大棚技术,以适应卡尔加里冬长夏短但日照充沛的自然条件。
为此,他到千里之外的农场拜师学艺,又回中国考察研习。2017年9月,在奥尔兹镇一块连篱笆都被原主人拆走了的荒地上,他正式开启了自己务农的新篇章。
白手起家的困难超乎想象。预算有限,在当地又难以找到有相关经验的工人,董健毅夫妇只能自己动手搭建大棚。这位高材生利用能找到的工具和材料,不仅准确进行各种测量定位,还自制吊机完成了几百吨的灌土、给棚顶铺棉被等庞大工程。他笑说,解决搭建过程中的问题,中学知识已足够,关键是活学活用。
几乎全靠一己之力,耗时一年,他建起了长100米、宽10.5米、高6米的第一座大棚,棚内的蓄热土墙约百米长、4米高、1米厚。这是当地首座双拱双膜结构的被动式冬暖型日光温室。
资料图为2022年7月10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奥尔兹(Olds)小镇的“悠鲜美地”农场,“董菜菜”自己搭建的2座暖棚和5座冷棚。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随后的种菜又是一轮“修行”。董健毅把华人爱吃的西红杮定为主要作物。了解土质、气候影响,摸清种植门道,他也花了至少两年进行摸索和思考。
如今,他已建起两座同类型暖棚以及5座单膜冷棚,正在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并种植更多品种的作物。不同销售渠道和采摘业务的顾客都在增长。
当他与太太以“董菜菜”“王果果”的网名开始试水网络视频,吸引网民的不仅是他有几分神似中国影视明星雷佳音的长相,更是北大高材生移民后转行当农民、“战天斗地”的经历。他自己搭建的大棚、种植的果蔬,农场一点点的变化,都令不少网民惊叹和感慨。
有同行和学校师生来到他的“悠鲜美地”农场参观;有人慕名远道而来当义工,取经学艺;有当地机构邀请他开讲座。收到越来越多咨询的他又开设了英文视频频道。记者到访时,一位来自安大略省的创业者正登门寻求合作。“董菜菜”说,成为“网红”实属意外,但大家的认可为自己带来了更多动力。
“董菜菜”说,自己以前并未设想过日出而作、日落仍未息的农耕生活。现在虽辛苦,但得益于过去的野外油田工作经验,却也很适应,并无心理落差。同时,自己个性好静;也喜欢在与植物、动物打交道的简单世界中,发挥自身特长和创造力。
“董菜菜”坦言,建棚和种菜时遇到的重重挑战也曾令自己焦虑、怀疑自我甚至动过放弃的念头。即便创业至今已5年,仍会有焦虑之事。譬如,去冬今春遭遇极端低温,今年6月出现反常低温和持续大雨,导致大棚内严重积水,影响了收成。
但他深知,各行各业要干好都不容易,难免面对诸多痛苦。“人都有弹性,慢慢磨练、适应就过去了。”他说,要克服焦虑,一方面靠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最大动力来自于想出办法解决困难,“只要能往前走就不焦虑。”
说话间,在自己搭建的第一座暖棚门前,烈日下的“董菜菜”摘下眼镜,用衣袖擦了擦满头的汗珠。暖棚门上贴着他自题的两句词:“日啖番茄三百颗,不辞长耕奥尔兹”。
·生活百科 家里还有水疗中心/游泳池 - 电力充足吗?
·生活百科 SA TOU 和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