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作者为诗人、作家、摄影师。1975年出生于广东,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诗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语》、《寻找仓央嘉措》、评论集《异托邦指南》等。
近日陈可辛导演的一连串动作,对因为疫情和审查因素愈趋沉寂的中港电影造成颇大冲击。主要是作为业界领头羊之一的陈可辛导演,宣布走向外国市场,打造适合流媒体(比如说Netflix、Disney+等)的华语剧集,他创办的泛亚洲制片公司(Changin’Picture)将会率先推出五部──包括最让人瞩目的《酱园弄杀夫案》(The Murder),章子怡主演,陈可辛亲自执导。
当我听到「泛亚洲」这个名词的时候,下意识联想到了「环太平洋」,不只是结构相似,而是我看到陈可辛推出的五部形态各异的片单的直觉,我给他们配上了科幻电影《环太平洋》里那些机器人战队的形象,而且凑巧的是:《环太平洋》的最终基地也是在香港。
所以我们不要想当然地觉得,是陈可辛放弃了传统的华语电影市场,不是像中国网民猜想的「陈可辛润(Run)了」,他仅仅是先走一步──就像二十年前他先走一步从香港北上中国一样。不要忘记陈可辛是一个典型的「不安于室」的香港人,用香港话说叫做「世界仔」,也许他这一下「出走」,是为了问这样一个问题:香港电影人需要了流媒体,还是流媒体需要香港电影人?
用时下的流行说法,陈可辛这是「走出舒适圈」,虽然这个合拍片的舒适圈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么舒适,陈可辛的《夺冠》和《李娜》表面上看来同胎而异命,因为「传主」的缘故遭受中国审查机构不同的待遇,实际上也还是同病相怜,导演步步为营,碰巧让其中一部过关了而已。
于是在电光火石之际,陈可辛也许想起了自己的来历,他曾经是香港的小小新移民(父亲是泰国华人),又曾留学美国再回流香港,以极具香港时代感的《甜蜜蜜》留名影史。继而他冲进合拍片大潮,一部《投名状》大杀四方赢得华语电影各个山头一致赞赏:《投名状》在中国票房逾2亿人民币,亚洲区创下逾4千万美元的成绩,更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八项大奖及三项金马奖,包括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片。
这样一个聪明人,即使不是长袖善舞也是左右逢源的,陈可辛不像徐克水土不服,也不像许鞍华「固执己见」爱惜羽毛。徐克始终是一个挑战难度钻牛角尖的人,所以在他看来已经趋向现实主义的香港观众需求、小格局的想象空间,都令他不满,因此他在离开香港(除了现实的香港还有美学的香港)之路越走越远。但经过打造狄仁杰系列这样的单面人角色之后,徐克被资方的道德压力钳制得更明显,他无从发挥他的黑暗面,只有《西游伏妖篇》才得以放纵了一把,而黑暗本来是他最大的魅力。他的主旋律,从《智取威虎山》到《长津湖》等,堕落更无底线。
与徐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鞍华:无论是天水围还是桃姐,萧红(《黄金时代》)还是东江纵队(《明月几时有》)和张爱玲(《第一炉香》),她所有的题材都没有从香港离开,但又不被所谓的香港元素、香港想象所束缚。但是这样也令她招致内地和香港两方面观众的双重误解。
陈可辛巧妙地介于两者之间,或者说:之外。陈可辛的《金鸡》、《投名状》、《十月围城》都是他严肃的力作,意图从别开生面的角度触及社会问题和政治隐喻,刻意暧昧可做多种阐释,因此左右逢源。至于《中国合伙人》甚至《夺冠》等都有打破主旋律片思维惯性的努力,自然能留住一点他原来的粉丝的尊重,他出品的《七月与安生》也在香港赢得专业人士的掌声。
说到出品,陈可辛早在2001年出品泰国电影《晚娘》赢得惊艳瞩目。现在他推向流媒体的五部电影,依然发挥他的东南亚视野的优势。除了《酱园弄杀夫案》,《ONE:高中英雄》和《2班李喜舒》是改编自漫画的韩剧,涉及校园霸凌、同性恋;甄子丹主演的奇幻动作剧《败北之人,隐藏大师》符合西方的东方神秘主义想象;《见鬼》(TheEye)为陈可辛2002年出品的电影《见鬼》续作,交由柏德潘·王般、班庄·比辛达拿刚、纳塔吾·彭皮里亚三位泰国导演发挥近年泰国最擅长的惊悚。
这样一个百足之虫,你可以说他已经不再是香港导演,但必须承认他是一个非常香港的商人。目前日益独特的香港本土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也许不再和他有关,但香港影业从此会深受启发。反过来说,陈可辛也会感激香港和香港电影,给了他今天想象更广阔前景的宽容和刺激──这是环太平洋的英雄们以香港为基地的其中一个意义。
·中文新闻 从送货司机到首席执行官:Don Meij 在达美乐结束 40 多年的职业生
·中文新闻 丽贝卡·瓦尔迪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大胆声明,在科琳·鲁尼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