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中国即将开放边境,但疫情依然严峻。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承认,有省份重症病床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但针对新冠降级,官方指是实事求是,“绝不是放开不管”。至于是否太快?中国疫情专家梁万年做出解读。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周二(12月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新冠肺炎”改名“新冠病毒感染”,并降级为“乙类乙管”一事报告。
综合中港媒体报道,中国国家衞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做出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
米锋表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包含医疗资源准备、保障群众用药需求,老人及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与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放开太快?
在接受中国官媒央视采訪时,中国疫情应对专家梁万年则为中国解封速度做出了类似辩护。主持人问及:“从12月7号的‘新十条’一直到昨天半夜,可以说不到20天,就出台了新的调整,会不会太快了?是满足什么条件才有了这样的变化?”
梁万年答復:“快的问题,我想跟你说,不是太快了。我以为所出台的、到明年的1月8号,对新冠肺炎…呃,对新冠感染由‘乙类甲管’变‘乙类乙管’,是达到了条件,也是时机是恰当的。”
受访时,梁万年一时不及改口称“新冠感染”,脱口“新冠肺炎”,随即做出了修正。针对所谓条件与时机,他解释,疫情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依据对病毒、疾病的认识,纵以中国海内外疫情形势,以及国内抵抗力做研判,找时机实际优化和完善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至于为何选在1月放开降级?他解读关键要素是,盡管新冠病毒传播力明显上升,但致病力正下降,“疾病流行特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上人群免疫水平、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已经加强。综合要素考虑,“时机是恰当的,这种选择也是基于科学的”。
不过,梁万年在央视释出的受访短片中,没有针对上述解释给出具体数据。
部分省份重症病床告急
外界关注中国医疗量能是否足以承接重症确诊者,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
焦雅辉说,截至12月25日,中国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也就是每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
但他接续表示,“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分,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不过并未指出,哪些省市正经历重症救治高峰。
重症抢救设备方面,焦雅辉指,中国目前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床旁血滤机2.4万台,叶克膜2600余台,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是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新冠死亡“全球最低”?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移入病例。
中国国家卫健委25日宣布,不再发布新冠每日疫情数据,改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
中国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则强调,中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并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提升了近1岁。
中国新冠肺炎确诊与死亡病例统计数据并不透明,其对新冠死亡病例的定义也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基础病症导致的新冠死亡病例并不包含在内。由彭博社、《金融时报》等媒体查核的报道指出,中国国家卫健委日前会议流出的一份纪要指出,12月初至今,全国估计累计已有约2.48亿人染疫。但官方正式发布的死亡病例数12月至今只有十余起。
英国健康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估计,目前中国每天可能有超过5000人死于新冠疾病。
·生活百科 这怎么可能?
·生活百科 〜7kW电池的广泛太阳能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