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生活信息静水过船 动水冲沙-学习《矛盾论》的一点体会
在加拿大
静水过船 动水冲沙 -学习《矛盾论》的一点体会 在最近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船闸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的试验研究工作。 我们面对的条件比较复杂:河流上游的来沙基本上未受到控制,年平均含沙量超过1kg/m3;水利枢纽系径流式,无蓄水库容,坝前悬移质淤积,不要几年即达到相对平衡;河段不平直,枢纽位于急湾的下游,河宽、水深、比降、糙率等沿程变化急剧;坝上游不远,有一条支流入汇;河中心有较大的洲子,使水流分汊;水流流态异常复杂;等等。 条件比较复杂,就意味着矛盾比较复杂。 毛 主席教导我们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任何矛盾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 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 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在开始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时候,对于毛主席的上述教导,我们缺乏理解,没有很好地去实行。而是在紧迫的任务面前,忙忙碌碌,就事论事,打糊涂仗,打被动仗。“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当时有人提出“常流水”的观点。意思是:在船闸附近,布置几台发电机组。这样经常有水流过,希望借此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不被泥沙淤塞,保证通航。 可是,试验表明,“常流水”的设想是行不通的。理由很简单:这样的“常流水”,对于船只或船队通过引航道进出船闸来说,它的流速已嫌过大,而对于防止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来说,它的流速却还嫌太小。 另一种恰恰与“常流水”相对立的观点是“静水不淤”。意思是:为了便于船只或船队通过船闸,在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中,基本上保持静水,即基本上是静水,它与河道里面的挟沙水流就基本上隔离,泥沙也就不会淤积。即令有些淤积,数量也不会多,每隔几十年挖一次,对航运妨碍不大。 可 是,试验表明,“静水不淤”的设想也是脱离实际的。这样“静水”实际上是“静而不静”。在上下游引航道的进出口门上,河道里面携带泥沙的动水与引航道内的 静水相接触,在接触面附近形成难于避免的竖轴环流(回流),从而招致大量的淤积,同时,引航道里面在不少的条件下还形成异重流,也造成泥沙淤积。对于年平 均含沙量超过1kg/m3的河流来说,这种淤积的数量是相当大的,淤积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靠挖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特别严重,在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常流水”的观点被说成唯一正确,捧上了天;压制不同意见,束缚群众手脚。 与此同时,悲观论也应运而生。按照这种论点,困难条件被说成是绝对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被说成是渺小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被说成趋近于零。按照这种观点,唯一可走的途径是打退堂鼓。 但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由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组成的三结合试验研究班,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坚定地抵制了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总结了前一段的经验。 毛 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 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给试验研究班的同志们以极大的启示,使他们认识 到,客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下定决心,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用更大的气力。于是除了继续坚持进行模型试验工作以外,进一步占有和分析了第一 性实际资料,调查了国内二十多座船闸,对这些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和泥沙淤积情况作了系统的分析,同时还对国外的一些船闸的布置形式和处理泥沙淤积问题的对 策作了分析。这些实际资料,为有效地分析矛盾和“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党的领导下,一场范围广泛的群众性的讨论和争辩展开了。参加这场讨论和争辩的有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有经验的船长和船员,从事勘测、试验、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一般干部和领导干部。讨论和争辩是在不同规模、不同场合下进行的,经历了一段时间。 在马列主义的思想指导下,真理越辩越明。在掌握大量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讨论和争辩,终于使我们得出明确的结论:在我们所面临的客观条件下,要保证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通航条件,所须客服和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流速与淤积。 船只或船队在进入引航道、通过船闸的时候,回旋的余地很小,,因而水流的横向速度和纵向速度都必须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以内,否则船只或船队就难于操纵,容易发生事故。对于下行船只或船队来说,困难更大。 然而,水流的挟沙能力与速度的高次方(一般为三次左右)成比例。当流速大减以后,水流挟沙能力势必更大程度地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年平均含沙量超过1kg/m3的“中沙河流”来说,引航道的严重淤积势所难免。 这就是说,为了便于船只或船队通过船闸,要求较小的流速;为了避免引航道的泥沙淤积,要求较大的流速。流速大了,船只或船队难于安全过闸;流速小了,引航道势必发生淤积。这就是矛盾。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流速与淤积。 当主要矛盾明确以后,在精神上如脱“烟海”,信心进一步增大了,斗志进一步加强了,解决问题的力量也进一步集中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进一步体会到“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的深刻意义。 究竟怎样解决流速和淤积这一对矛盾呢?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使我们认识到:一方面,矛盾和困难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出来的;另一方面,解决矛盾和客服困难的依据也仍然存在于客观实际中,有待于我们去探寻。 在联系主要矛盾对客观实际条件进行了细致、深入、反复的分析研究以后,我们认定下面三个因素对于确定解决流速与淤积这一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具有决定性意义:(1)河流的年平均含沙量大于1kg/m3属于“中沙河流”;(2)流量比较丰沛,枢纽系径流式,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有较多的弃水,即令在非汛期,流量大于满足电站保证出力所需最小流量的时间也较长;(3)为了宣泄特大洪水,枢纽中须安排大量的排水闸;而坝址比较开阔,这类泄水闸,可结合排沙需要,适当布置。 基 于以上三个重要的客观条件,我们最后找到的解决流速与淤积这一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是:“静水过船,动水冲沙”。意思是:在船闸附近,不布置电站,只布置泄 量足够的若干孔冲沙闸。这些冲沙闸,除了在特大洪水时期(此时不通航)开启以外,平时关闭,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中基本上保持静水,以利船只或船队通过船 闸。这样,引航道中势必发生淤积。等到淤积发展到一定程度、接近碍航的时间,启用冲沙闸,使上下游引航道中产生足够的流速,将淤积物冲走。此时,船只或船 队暂停过闸。 显然,这一解决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静水过船,动水冲沙”是否可行,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能否有效地冲沙;二是冲沙所需的时间是否过长。 如果冲沙不能有效地进行,或者虽然能够冲沙,但冲沙所需的时间太长,因而被迫停航的时间太长,则“静水过船,动水冲沙”这一基本途径就将是不可取的。 如 前面曾经着重指出的,我们所研究的枢纽,流量比较丰沛,弃水较多,无论在汛期或非汛期,放水冲沙的客观条件都是比较充分的。加上坝址开阔,为了宣泄特大洪 水,本来就需要安排大量的泄水闸,现在结合冲沙的要求,将部分宣泄特大洪水的泄水洪闸布置在船闸附近,兼顾冲沙,不仅在技术上没有特殊困难,在经济上也是 比较合理的。在上述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再采取束水导流等措施,便为上下游引航道的有效冲沙,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冲 沙所需时间的长短如何,涉及好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淤积的数量和淤积发展的速度。实际资料(天然及试验资料)表明,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为“多沙河流”, 则这种淤积的数量和淤积发展的速度将是很大的,因而冲沙所需的次数将很多,冲沙所需的时间将很长。一年中断航的时间也就将很长。在这种情况下,“静水过 船,动水冲沙”这一方式,将是不可取的。反之,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为“少沙河流”(例如:年平均含沙量小于0.2-0.3kg/m3),则这种淤积的数量和淤积发展的速度将是比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每隔若干年挖一次便能解决问题,因而“动水冲沙”就变得并非完全必要了。 如前所说,我们研究的对象,即非“多沙河流”,又非“少沙河流”,而系年平均含沙量大于1kg/m3的 “中沙河流”。在这种情况下,淤积的数量和淤积发展的速度要比“少沙河流”大得多,靠挖肯定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却比“多沙河流”小得多,采取“动水冲沙” 的方式,每年冲沙所需的次数不会太多,冲沙所需的总的时间不会太长。试验结果表明,在一般年份,每年冲沙只需几次,冲沙所需总的时间不超过10天。冲沙以后,局部地区需挖泥的数量不大。这从满足通航保证率的要求来看,应该是可以容许的。 由此可见,“静水过船,动水冲沙”这一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有关的各个方面,经过慎重讨论,一致同意了在工程实践中采用这个方式。 由此可见,在我国许多流量丰沛的“中沙河流”上,如果修建具有船闸、弃水较多的径流式枢纽,采用“静水过船,动水冲沙”的方式作为解决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流速与淤积这一对矛盾的基本途径,是值得考虑的。 以上是我们学习《矛盾论》的一点体会。让我们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前进!
·汽车 请推荐一款适合女生开的车(汽油款)
·汽车 我在路边停车时被刮伤了,如何申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