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原创:英国那些事儿
今天来说个这几年在脸书上越来越壮大的群—— Buy Nothing 什么也不买!

点进去,里面的画风是这样的:“送:一把简单的椅子。坐垫不是毛茸茸的,所以不是特别舒服,但可以找人包下坐垫,或者直接这样也挺好!门廊自取。”

“感恩贴!!谢谢Christine送的朵拉雨伞,Julie送的雨靴,Lori送的T恤,Jess和Kristen送的牛仔裤。非常感恩,你们的礼物都有被好好珍惜。”

“心愿帖:我认识好几个家庭都急需过冬衣物:大衣,夹克,运动衫,靴子,手套,帽子。从6个月大的婴儿到成人尺寸的,男性和女性的都需要。如果你们有任何他们可能用得上的闲置衣物,我就去拿!”

有人在群里借梯子,有人说自己感恩节买的菜有点多,想送人。

也有人表示自己孩子大了,玩具想送给其他小孩。

从植物到钢琴,从孕妇装到洗手液容器、浴室的柚木小凳,

从小杯子,

评论
到大沙发,

几乎生活方方面面的物件都有人在送。

总之,这是一个互通有无的地方,邻居们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放上面送人;需要什么,就发心愿贴询问。如果其他邻居有闲置的,就会立即响应。还有热心人制作了社区出借清单,梯子之类的不常用工具,都可以直接来群里找某个邻居借,根本不用自己去买。群里一切都免费提供,严禁任何交易。

Charnetta是4个孩子的妈妈,今年32岁,有次搬家的时候,朋友跟她提起这个群。她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种好事?

搬到Petworth街区后,她加入了当地社区的“什么也不买群”试试,这之后,她真的几乎啥也不用买了。沙发,卧室家具,厨房用具,全是她在群里免费捡回来的。“如果不是这个群,我根本买不起这些东西。”从此之后,只要她需要什么,她就上群里看看。

这些群奉行一个很简单的原则:人们分享自己拥有的,舍弃不用的,拿到需要的。

“什么也不买”群诞生于2013年美国西北部的一个海滩。当时Rebecca和Liesl发现,周围海滩有很多塑料垃圾。她们花了好几年收集,盘点这些垃圾,最后发现,“这些垃圾都来自我们,有的来自我们的家庭,有的来自我们的车,也有的来自我们的工作场所。”看着这些捡也捡不完的垃圾,两人决定开始“什么也不买”项目,旨在减少塑料污染,鼓励人们减少购买,共享物件。

刚开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但到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430万成员的巨大群组网络,全球44个国家都有人在用,各地社区组建的“不买群”超过6800个。就在“黑五”那天,他们还启动了“什么也不买”app,到目前已经被下载12.5万次。

对群里的人来说,这不仅是对消费主义的抵抗,也是对此刻经济压力和社会病症的一剂解药。美国最近的通胀创下40年最高,各种物价飙升,“不买群”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的开支。对环境和社区来说,也是好事。美国是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之一,这个群是人们减少浪费的方式,同时,它也是在疫情期间,将孤立的邻居们重新连接在一起的形式。

有时,捐赠者给出的东西非常抢手。邻居们就会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给出需要它的理由,最后由捐赠者决定送给谁。在这些故事中,邻居们互相熟悉,相互了解、留言,有些都渐渐成了好朋友。



最后拿到免费物件的人,也会晒出各种感恩贴,满满都是爱:“我们的猫屋快要完工了。再加点植物就搞定啦。
评论
你们帮了我太多,有人送木板,有人送毯子,有人送粗麻布,有人送花盆,有人送猫抓板,还有人送楼梯。我们的猫咪非常感谢,我们也是!”

“谢谢**几个月前送给我们的这些种子和秧苗,我们播种挺晚了,但今天,孩子们还是大丰收啦!摘了西葫芦和南瓜,超级兴奋地说要用它们做晚饭。”

“谢谢Lindsay的婴儿背巾,Brooklynn宝宝很喜欢!”

来自西雅图的Crescent 2013年帮助组建了他们市的第一个“不买群”。

之所以要加入这个群,是她也有同样的苦恼。
“那时我有个宝宝,一想到要买一堆新东西——童书、婴儿服、玩具啥的,用很短时间就都要扔,就觉得很浪费。”
但有了这个群,一切就能重新循环起来。
过去8年,西雅图“不买群”增加到100多个,她自己也已经送出去几千件东西。
每次看到邻居们传递她以前送出去的物件,她都感觉暖暖的。
比如,她几年前送出的儿童书架,最近已经传递给了第五个家庭。
“这种赠予的感动比购物带来的快感更浓烈。”
“我对这个群很感恩,它让我可以遇到新的人,也让我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可以回报社区。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焦虑,整天在家烤面包,我会去群里要面粉。
人们送面粉给我,我做成面包,放在门廊前,让邻居们自取。”
59岁的Anna说,群里能提供的不仅是必需品,
“有一次,一个妈妈在群里问,有没有人愿意扮成迪士尼公主打电话给她小女儿,好几个人抢着报名。”
62岁的Susan在2019年准备搬家,于是决定也试试这个群,每天送3-5件物品。
她画过一副长相古怪的狮子图,以前一摆出来就会引来家人的嘲笑,但她发到群里后,竟然引发了一场孩子们之间的疯狂竞标。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件令人尴尬的垃圾,但它让小孩子们特别开心。”
后来有一天,她又翻到一堆旧录像带,很想看看里面的内容。
于是,她去群里问,有没有人有老式录像带的播放器。
很快,有人送了一台过来。
虽然需要修理一番才能用,但这台老旧的机器让Susan第一次看到了极其珍贵的家庭影像。
她的父亲2000年去世,母亲今年也走了。
但其中一个录像带是1995年圣诞节早晨拍的,当时,她的父母都还在。
她看到孩子们正在快乐地打开圣诞袜,她父母享受着节日的混乱,耐心地帮孩子们支起帐篷,搭起玩偶等各种礼物。
“看到他们在屏幕上走动、说话,太感动了。我当时很激动,只想说:天呐,谢谢你,’不买群’。”
“什么也不买”,不仅是为了省钱,也是一种环保和传递善意的方式。

·新西兰新闻 本周末,新西兰全国降温!南岛部分地区有雷暴风险!
·新西兰新闻 浪完了撞,撞完了跑…奥克兰“烧胎”司机被网友群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