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原创:新周刊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身在广州的小编朋友圈是这样的



哈利拉杰给你一片奇幻植物园艺术家哈利拉杰于1986年出生于科索沃,在德国,科索沃和意大利之间生活和工作。他曾在西班牙举办了主题为“乌鸦和飓风从未知的地方带回了人类的爱情气味”的个展。他把马德里的Palacio de Cristal (水晶宫)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沉浸式的巢穴,上面装饰着漂浮的彩绘帆布花朵,放大了几百倍的百合,芍药,郁金香等花卉被悬挂整个十字形的空间中。通过打开窗户、搭建建筑和放置喂食区来吸引栖息在公园或经过公园的鸟类和其他生物,从而将这一临时设施与城市里的Retiro公园连接起来。




克里斯蒂安·尼加德把青草翠绿带入室内青草如此甘美翠绿,几乎很难相信这件艺术品存在于室内!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尼加德(Per Kristian Nygrd)仿照德国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No Place画廊创造了名为“不是红的,而是绿的”(Not Red But Green)的室内草地创作。





评论
03
草间弥生
我想在春天发发花痴
这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为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首届三年展创作了一个极具互动性的装置作品《Flower Obsession》(花痴),艺术家将兴趣点交给参观者,邀请观众进入展区,并自由地在任何表面贴上红色雏菊的贴纸。
在展期的四个月内,收集所有与会者心之所向的菊花贴纸,从墙壁、地板、沙发桌椅、书柜、海报画框,皆可自由张贴,直到三年展展览结束,这件作品才算真正地完成。


作品灵感源自于艺术家儿时的记忆:“在我小时候,有一天我凝视着满布红花朵的桌巾,之后抬头望向天花板、窗户、地板,甚至整个房间,都被同样的红花给覆盖了,甚至连我自己的身体也充满了红花,仿佛那个当下,我的灵魂消失了,而且这不是幻想,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
和草间弥生的其他作品不同,此次的创作中花朵代替了斑点,这增加了观赏者视觉和心理上的美感,而色调的统一也让整个作品的接受度更高。
想象一下,在空间里面发花痴是什么画面?


山本基
不寻常的“落樱花瓣”
这绝对是我看过最不寻常的落樱花。
在深红色的地板上,布满了一片片洁白的樱花花瓣。中央的花瓣密集重叠,而向四周散开时,渐渐由密变疏,彷佛一树樱花落入水中,不可谓不惊艳。
当你靠近细看时,会发现每一片花瓣都造型轻巧、灵动,而制作它们的原料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又离不开的东西——盐。


山本基曾在濑户内市美术馆的个展「さくらしべふる」(落樱花瓣)上创作了一个巨大的装置,用盐制成了约100000枚樱花花瓣。他将盐放进一个普通的尖嘴塑料瓶中,然后通过挤压将盐注入花瓣模型,像蛋糕师裱花一样逐一制作花瓣。他花费了55个小时,约9天的时间,通过不断地循环与重复的动作,最终完成这片“风景”。这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创作,也是一场仪式,一次修行。
其实作品的背后不仅表达了山本基的生死观,更藏着令人心伤的故事。
1966年,山本基出生在广岛,原本在造船厂工作。而在1996年,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的姐姐因患脑瘤不幸离世,他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无尽的伤痛与思念吞噬了他,他决定用盐画画。,“盐”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不仅能够驱除厄运,也是象征神圣之物。

花开花落终有时,相逢相聚本无意。
而生命正如这樱花一般,明媚而脆弱,美丽而无常,面对生命的逝去,叹息留不住,只能坦然面对。
可凋零并不代表终结,而是开始一轮新的旅程,就像樱花,飘落之后会在下一个初春再次绽放。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美术馆里的“小河流水”
将“河床”搬进美术馆?装置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就敢这么做,他在美术馆空间内造出一条流动的河流。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被看作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装置艺术家之一,其创作的众多杰出作品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诸如曾在泰特美术馆漩涡展厅展出的作品《天气项目》以及曾现身纽约东河岸边的《纽约瀑布》)等。
此件装置作品《河床》占据了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整个南翼展厅,岩石表面在地板上划过,为内部的水流创造了一条地形。游客步行穿过瓷砖地板,走到松散地形的顶端,最后是沿河的路线。“河床”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样另类的艺术之旅,通过观众与观众的邂逅进而将艺术从博物馆的局限中引入到外面的大千世界。
谁说踏春只能在户外的,在美术馆也能观赏到小河流水的景致~


(本文转载自收藏拍卖杂志)
评论
自然的才吸引人
·生活百科 完整的系统设计文档期望
·生活百科 Sigen Gate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