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里奇做生意,就是“无视规则,不择手段”。
神秘巨头嘉能可被送上头条,因为——超!级!罚!单!
在美国、英国、巴西的联合调查之下,嘉能可承认多年来在全球多国的行贿及市场操纵行为,并同意支付高达15亿美元(约合10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这事相当轰动,却又没那么让人意外。
嘉能可的创始人马克·里奇当年就极具争议,后来还成美国十大通缉犯之一,被FBI“追杀”了17年。
通缉令 · 特赦令
2001年1月20日,即将离开白宫的克林顿,在卸任前的最后两小时,利用总统特权签署了一份特赦令。
其中一个名字尤其引人注意——马克·里奇。
讽刺的是,里奇是多数美国人憎恶的对象。
此人总是和长期受美国制裁的国家做生意,还用偷运、行贿等各种手段,做着走私黄金、石油的交易,赚得盆满钵满。
1983年,美国司法部一口气指控里奇65条罪状,包括涉嫌诈骗、偷税漏税、与敌国交易等。一旦定罪,里奇将被判处325年监禁,牢底坐穿。
提前得到风声的里奇,赶在抓捕令生效前夕从美国逃到了瑞士。
他坚称自己无罪,并开启了有滋有味的“逃亡生活”:在瑞士的滑雪屋里举行新年狂欢派对;在西班牙的豪宅里招待名流;没事就买买毕加索、梵高等大师的名作。
除了不能回美国,他依旧赚钱、享受两不误。
就这样过了17年多,克林顿突然赦免了里奇。
但很快就“大翻车”:就在特赦令发布一个月后,美国中情局发现,从2000年9月开始,里奇为了从伊拉克低价买石油,给了萨达姆一大笔回扣。萨达姆用这些钱买武器,而这些武器后来全被反美武装用到了美国人身上……
美国人这下“炸锅”了:这样的人都能被特赦?
美媒当时也有很多猜测。有说里奇和布什家族关系匪浅的,其公司的金属交易就有布什家族的人参与;还有说是里奇前妻花了百万美元上下打点,才谋得这份特赦令。
《纽约邮报》则直接讽刺说:“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幸运,那些杀人魔不能像马克·里奇一样,去雇佣克林顿的前法律顾问。否则,克林顿也会赦免他们。”
外界议论纷纷,克林顿赶紧摘清自己:“人们可以自由地说他们不同意我做出的决定,但没有一丝证据表明(我)这样做是出于任何不当动机。”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后悔,“损害我的名誉是不值得的”,“这是可怕的政治”。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我特赦他,是有苦衷的。
黑历史 · 钞能力
要想理解克林顿的这句话,得从里奇的发家史说起。
里奇1939年出生在比利时的一个犹太家庭。他5岁那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追杀,全家逃亡到美国。
父亲做珠宝生意养家糊口,耳濡目染之下,里奇对“搞钱”也充满兴趣,甚至把自己的姓从Reich改成了Rich(富有)。
20岁时,里奇从纽约大学辍学,去菲利普兄弟公司(后来的菲布罗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是当时全美最大的石油交易商之一,人才济济。他另辟蹊径,开始靠“战乱交易”牟利——哪儿陷入动荡,就冲去哪儿做石油贸易——因此受到老板青睐。
但他真正“一战成名”是在上世纪70年代。
当时,石油主要生产国想提价,但西方石油公司不同意,双方矛盾日益尖锐。里奇嗅到了不同寻常的信号,果断囤货。不久后,石油禁运事件爆发,别的公司措手不及,而他的公司因囤货大赚一笔。
1974年冬天,里奇专程飞到瑞士,在滑雪场“偶遇”老板。他琢磨着,自己为公司赚了那么多钱,怎么也能拿个100万美元的奖金吧。然而老板的回答是:“咱们公司从来没向任何人支付过100万美元奖金,也永远不会。”
里奇气得当场辞职,并暗下决心:来日必要搞垮这破公司!
他很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嘉能可前身),注册地设在瑞士楚格州——毕竟,他做生意是“无视规则,不择手段”,万一出事,对他来说,瑞士比美国更安全。
里奇从不讳言自己的“黑历史”。
他挖走前东家的大量客户,毫不手软地把前东家逼至绝境;他经常给外国官员行贿,并称这是合理的“商业成本”。
他还把迷恋他交易风格的“里奇男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极端私密的石油走私网。在他的影响下,“里奇男孩”们同样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界线上,比如通过种种手段剥削那些急需资金的东欧或第三世界国家。
里奇从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我只是个商人,又不是政治家。”
“我不能靠同情来经营企业,否则会受到阻碍。”
他悄然搅动着世界商场风云,直到惹毛了美国政府。可事实上,在那些政客心里,哪里有什么正义,一切都是生意。
瑞士拒绝引渡里奇。
明面上说是按条约行事,引渡只适用于涉及谋杀、抢劫等重案,不适用于逃税。但追根究底,还是因为瑞士不想失去这个纳税大户。
当时,瑞士驻美国大使甚至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称美国政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
以色列也护着里奇。
因为犹太人身份,里奇多年来为以色列捐了不少钱,还资助了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据称,他开始逃亡生活后,正是摩萨德特工在负责他的安全。
为了将他的名字从美国通缉名单上划掉,以色列时任总理巴拉克、前总理佩雷斯接连上阵游说美国政府高官。
钱到位了,人到位了,克林顿赦免他也是意料之中。
被指控 · 交罚款
1993年,里奇卖掉了手里的股份。同年,公司更名为嘉能可,并逐渐在公开资料上抹除与这位争议人物的一切关联。
然而,里奇灌注的基因,似乎很难在嘉能可磨灭。
·马克·里奇(资料图)。
比如喜欢营造神秘感。
里奇上学的时候就尽可能少地吸引他人注意,工作后依旧如此。
嘉能可也是这种性格。多年来,它从不公布收益数据,直到2011年在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上市,外人才对其财富有所了解。当年,嘉能可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第18位。即便如此,平时它还是没啥存在感。
再比如激进。
里奇“不择手段”的那一套,嘉能可后来也没少用。
联合国曾在一份有关伊拉克“石油换食品”丑闻的报告中,点了嘉能可的名,指控其通过支付回扣来获取伊拉克的石油。
赞比亚官员还曾指控嘉能可,由于其旗下的铜矿排放污染物,导致一片有500万人口的地区面临酸雨和健康问题。
2018年以来,嘉能可在刚果、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多地的业务被指控涉嫌腐败,并面临巴西、瑞士、英国和美国的调查和指控。
因为一名前员工在美国认罪,嘉能可的违法细节最近才被揭秘——嘉能可的高管们使用“报纸”和“巧克力”等作为贿赂暗号,从非洲和拉丁美洲获得惊人的回报。
据美国司法部称,2007年至2018年,嘉能可向尼日利亚官员行贿5200万美元,获利1.24亿美元。在喀麦隆,2100万美元的贿赂带来了6700万美元的利润。在科特迪瓦,400万美元的贿赂带来了3000万美元的利润。
无可辩驳的嘉能可索性躺平,认罪认罚。
毕竟,大宗商品价格近期飙升,嘉能可今年全年的利润预计将超过170亿美元。花15亿美元买个“平安”,在他们看来不亏。
这其实也跟里奇当年一样,就是拿钱消灾。
2013年,里奇去世。人们总结他的一生时,总不会漏掉那个小故事:
一名年轻的员工曾向他寻求生意上的建议,他没回答应该低买高卖和早起奋斗,而是随手拿起一把小刀,用手指在刀刃上滑动。
“每天都走在刀尖上,最重要的是不掉下来。”
里奇的这句话,或许也刻入了嘉能可的骨子里。但最终,里奇和嘉能可都已证明:那是做不到的。人呐,还是得走正道。
·中文新闻 霍莉·拉姆齐 (Holly Ramsay) 与未婚夫亚当·皮蒂 (Adam Peaty) 在与霍莉
·中文新闻 凯特·米德尔顿对苏菲的甜蜜吻:威尔士王妃在皇家圣诞颂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