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
印度学者玛诺吉·科瓦拉马尼(Manoj Kewalramani),目前在位于印度的塔克拉夏亚牛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和位于美国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担任中国研究员。自2020年开始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并且撰写博客,记录当天报纸的报道和评论,同时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心得,吸引了大批各国读者。玛诺吉·科瓦拉马尼认为,尽管《人民日报》语言艰涩干枯,作为观察中国共产党如何和党内成员和干部沟通的刊物,仍具有极高的观察价值。
玛诺吉·科瓦拉马尼所表达的为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美国之音。
中国和印度的学者对彼此的研究都不够
美国之音记者问:介绍一下你读《人民日报》的背景和动机?
玛诺吉·科瓦拉马尼答:我认为,中国和印度两国都对对方的研究不够多。一直以来两国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西方。印度一直以来都把研究重点放在近邻和西方,但是过去四五年里,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
2017年的时候中印发生了边境冲突。当时中国媒体报道此事时的语调非常的咄咄逼人。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以前也有过边境冲突,但是中国领导层和媒体在谈到这些事时,他们的语气并没有如此凶狠好斗。
但是到了2017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那时候中印边境军队有过70多天的对峙。当时《人民日报》重提1962年的中印之战,这无疑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相比之下,印度这边对边境冲突的报道比较克制。一般来说,印度媒体和美国媒体一样,经常充斥吸引眼球的各路消息和报道,但是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克制的。这件事多多少少让印度人开始转变,把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了中国,转移到了这个崛起中的国家所带来的挑战。
所以在过去5年里,印度有更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国。尽管如此,我认为,印度学者还不是很善于利用中国的资源来学习,比方说看一下《人民日报》或者《求是》这种比较基本的资料。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中国国内和党内发生了什么。你如果总是只从印度或者美国的角度看中国,那可能很难理解当下中国发生的种种事情。
一代印度人曾经失去了对中国的兴趣。他们曾认为,中国是个挑战,是个安全威胁,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机会。但是现在,很多中国公司选择在印度投资,印度也有大量学生在中国学习。中国至少有两万多名学医的印度留学生。印度在过去三四十年都只把巴基斯坦看做安全威胁,但是这种想法现在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作为印度的邻居,经济体量是印度的4-5倍,和印度有边境冲突并且表现了好斗的姿态。是时候印度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上面了。
问:为什么选择《人民日报》而不是其他的报刊杂志作为你的每日必读刊物呢?
答:纵观中国所有的媒体,虽然我不认为《人民日报》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报纸,但是不能否认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份报纸是传达党中央的声音,为其他大部分媒体立下宣传基调的一份刊物。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人民日报》而不是《光明日报》或者新华社等其他刊物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我从2020年4月开始每天花大概2-3小时阅读《人民日报》,并且开了自己的博客,每天分享关于《人民日报》当日的内容摘要,以及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我并不是拿《人民日报》当做一份新闻刊物来看”
问: 《人民日报》经常充斥大量的重复性的政治术语,很多人看来非常枯燥无味。你读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吗?
答:我曾经在中国住过,也和中国媒体合作过,所以对中国媒体上经常使用的一些政治术语并不陌生。当你在阅读《人民日报》时,你并不能把它当做一份普通的报纸来看。《人民日报》的意义不在于报道新闻,而在于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内部沟通,甚至是如何和世界沟通。这份报纸给中国的媒体定下了宣传基调,也定下了诠释政策的基调。
我不是从读《人民日报》来获取新闻,而是获取“共产党高层想表达什么”。当然,报纸文章的写法非常的枯燥,古板,模糊而且重复,充满各种政治术语尤其是马列主义术语,但是这就是《人民日报》的特色。如果你要想研究这个制度,那就必须习惯这种话术,就好像写代码你必须使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一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日报》不是一种用户体验非常美好的产品,你也不必期望有多大创新,枯燥乏味的语言是正常的。但是读多了你能看出来这份报纸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问:你怎么理解中国广大党员干部对《人民日报》的看法?
答:我觉得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看做是一个大型跨国企业。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领导层会和自己的内部员工沟通,比如明确任务和目标,告诉员工,我们的企业团队结构是怎样,需要做什么来达到目标。一家雄心勃勃的跨国企业会对员工反复强调自己的目标,如何获取利润,如何实现理想。
放在《人民日报》这里看,逻辑和模式其实也是一样的。它就是需要不停的重复和强调党的最高层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从而实现领导层对下属的监督和领导,让他们做领导想要他们做的事,并且让下属非常自觉的形成一种习惯去遵守。
两年阅读《人民日报》的心得体会
问:从阅读《人民日报》你能否体会或者证实最近外界的一些猜测?比如对于经济政策和疫情清零政策的不同意见,以及所谓的习近平和李克强之间的矛盾?
答:阅读《人民日报》对于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现在我开始理解里面传达的信息,我认为共产党的这种党内沟通方式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且我也开始摸清他们的思路和习惯。因为党媒的话语方式非常不透明,读者往往并不能猜透他们究竟在讨论什么,但是你还是能从种种细节中,从过往和现在的报道中进行对比,得出一些线索。
举例说,最近有很多人认为,在李克强和习近平之间在政策上存在不同的想法和冲突。我个人认为,他们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对习近平构成威胁。我认为,习近平的地位非常的稳固。是的,在经济政策和防疫政策上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和讨论,也有反复。有时候不是习近平下令要干什么就会立刻得到执行。系统内部有矛盾,有冲突,但是我们应该理解这种矛盾冲突到底意味着什么。
因为中共执政方式的不透明,这给很多人提供了猜测的空间。其实我觉得外界有“习李矛盾”这种看法和猜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政策上的反复当然存在,但是我并没有看到针对习近平的实质性的批评。
问: 你的博客每天都在跟踪《人民日报》的内容,你还会提供自己的分析。你的读者都来自哪里,他们有什么样的反馈?
答:很多来看我博客的都是大学生,学国际关系的,学地缘政治的,学习中国的,都有。如果从他们的所在地来看,哪儿都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新加坡,日本。非洲的可能少点。有意思的是很多读者来自日本,尤其是日本公司和投资银行。还有不少是各个国家的政界人物。
我每天都会很早起床,趁着头脑清醒的时候花两三个小时看《人民日报》和写我的博客。大部分博客读者的反馈都是他们觉得很有用,对于他们了解政策来说非常重要。我在我的博客里会翻译和总结我当天的所读内容,同时分享我的理解和心得。举例说,比方今天《人民日报》有一篇是关于四方安全对话,或者关于印度-太平洋关系,或者关于中美关系的评论文章,那么在翻译文章后,我会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分析,我认为发生了什么以及有何意义。这是我的读者所乐于看到的内容。
问:你认为习近平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被写入几乎所有重要文件,意味着他的地位非常稳固不会动摇吗?
答:习近平已经稳固的掌握了这个系统。但是,我认为,中共把习近平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种风险。如果你挑战习,批评他所执行的外交政策,内政政策和经济政策都是错误的,那么你也是在削弱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稳定性。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最高领导人被推翻的可能性,但是那是极其困难的,并且可能会带来不稳定。中共内部任何人有这个胆子做出这种批评并且接受可能带来的后果吗?我觉得没有。
·中文新闻 一名球迷的言论让 AFLW 明星流泪,联盟已介入调查
·中文新闻 47 岁的詹姆斯·范德贝克 (James Van Der Beek) 在有机会与家人分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