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新闻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加拿大


真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7月1日,说普通也不普通。加拿大的国庆日,离美国独立日差3天,两边都可以凑个长长的 “长周末” ,又恰逢天气晴好,无数人出门派对。据说美加边境也熙来攘往。我的朋友圈里,一片鸟语花香,歌舞升平。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却不知危机也已悄悄来临。

儿子一连几天在外忙碌,聚会不停。周日晚上,动个不停的他却慢下了节奏,有气无力地倒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什么也不干。通常这个点,正是在电脑前大杀四方的时候。

事出反常必有妖。问了问情况,只是身上无力,喉咙有点痛,稍微有点流鼻涕。“那就测一下吧”。

家里的抗原自测盒,儿子上一次不舒服的时候曾用过一次,没检测出什么,我们都有点失望,好像感觉不是自己幸运,而是自测盒太不给力。

所以他一开始是磨蹭的、抗拒的。不过是另一场普通感冒罢了。我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对啊,玩得那么凶,大概是累了。歇一歇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桌子上赫然放着 “二道杠”。起初那一瞬间,我还只是以为,我的老花眼程度大概又加深了。

我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悲壮的现实。虽然关于疫情的话题一直都在,但内心深处又从来都觉得离自己是那么的远。都2022年夏天了,不是都结束了吗?你看,人们都出门派对了,很多人都 “自由地飞翔” 了,欧洲北美畅通无阻,公共场所也早已经口罩自由了。两年多快三年,都熬到现在了,你却告诉我,我的家人得了新冠病毒?

敲开儿子的房门,摸摸额头,滚烫,看看表情,微张着嘴,像搁浅的鱼儿,大写的虚弱。

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一系列违反常识的操作,也就此埋下了另一个隐患。

又惊又吓的我,如何平复心情?只有靠朋友圈了。

消息一出,没想到炸出了好多“过来人”。有不少朋友都在这次新病毒来袭时全家中招。后知后觉的我,才了解到,这个夏天,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好多家里有中学生、大学生的,都纷纷倒在了新病毒变种的魔爪之下。好多孩子感染了病毒,仅仅因为参加了毕业典礼这一人生的重大仪式 (毕业典礼又招谁惹谁了)。

不管如何,没怎么生过病的儿子倒下了。是时候再次表现母子深情了。多年以来的保姆角色,为娘的早已驾轻就熟,一通嘘寒问暖式的照顾。体贴效果立竿见影。服用泰诺三天以后,他的体温终于从39度恢复到了正常。喝了几天清粥以后,又表现出畏难情绪,那意味着,味觉基本恢复正常,喉咙肿痛也基本消失。至于咳嗽,虽然每天还有,却是他最不关心的点。

我从他测出阳性起,就开始了居家隔离,并每天进行自测。连续两天,我的自测结果都是阴性。看来病毒的威力不过如此嘛。我心中暗喜。

不过为谨慎起见,公司让我继续居家隔离。

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事实也证明,对待新冠病毒这一全世界的敌人,必须如严冬一般冷酷无情,即使它的宿主,是你最亲近的人。

虽然居家隔离,我一没戴口罩,二没消毒,三没对儿子进行严格的行动限制,他的双脚,只是禁锢在了家门以内,却依然可以在各个房间自由出入。

而病毒,早已神不知鬼不觉,找到了它的下一个宿主。

第四天晚上,我的喉咙开始发干,微痛。起初,我还是以为,大概因为最近贪嘴,薯片吃多了的缘故。那东西化学添加剂太多,对嗓子不好。第二天中午开始,我慢慢觉得身体有点疲乏,好像头也有点疼。

我仍然没想那么多,几天的连续阴性,和自我感觉良好,让我没来由地充满了自信。

同事的问询短信传来。为让他们放心,我决定再自测一下。试纸开始变色,第二道杠并没有马上出现。我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次用的是新的自测盒,提示需要等待30分钟。那就再等等吧。

提示给出的时间线一定是有其科学性的。等我再去看一眼的时候,同一个自测盒,竟然出现了第二道杠,虽然有点隐隐约约,但这次,肯定不是老花眼的问题了。

顿时,身体更累了,脚步也不稳了,头也好像更疼了。到了晚上,体温到了37.3度。

于是又在朋友圈哀嚎,引来同情和慰问若干。一通发泄操作完成,内心感觉明显好了很多,为何?又炸出来一堆早已“中招”的。

有人说,这点温度也好意思拿出来说。39度的还没有哭呢。

有人说,我移民快20年了,这是头一次发烧。你这个十年的,算什么。

有人说,没得过新冠病毒,你都不好意思说在北美生活。

有人说,没关系,得过,且过呗。

有人说,有人说……

原来,人类的悲欢,是因为你找到了有人和你有一样的悲欢。就这么调侃着,揶揄着,被新冠病毒“幸运”拿下的惊吓,早已被网络脱口秀大会的欢乐冲淡。

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反思之前自己一连串反常识、反科学的鲁莽操作,再加上各路“过来人”的热心指点,于是,戴口罩、分餐具、清洗消毒,每天忙得团团转。

不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么。

虽然又被已经基本恢复的儿子嘲笑,你这么紧张干什么,你的病毒是我这里跑过去的,我不怕的。

你不怕,你过两天跑出去,别人怕的呀。我痛心疾首。

为避免像儿子一样高烧几天,我连续服用泰诺,尽管后来从家庭医生处得知,只有38度以上才需要。呃,这是一不留神吃多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果然,2天之内,发烧被我牢牢地拿捏在了38度以下,很快就实现了体温正常,都差点造成体温过低。因为第四天一早,竟然测出了35度,吓得我又出了一层冷汗。

虽然介绍是这么说的,但靠泰诺减缓咽喉疼痛是没有可能了。因为彼时最困扰我的,是肿痛无比的喉咙,每吞咽一次口水都是一种煎熬。朋友介绍的一款咳嗽糖浆,亚马逊早已卖断,最快也要在两周之后,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听朋友们的,多喝VC多喝水,再疼就靠自身扛,总会过去的。

过了两天,总算吞口水没有那么难受了。刚有点高兴,又开始咳嗽。咳了两天,感觉位置有点下行,到了气管那里,像有一片小飞絮粘在那里,撩啊撩的,止不住的发痒,想咳又咳不出来。越到晚上越是厉害,直到连连咳嗽停不下来。

这又让我紧张起来,最不想见到的,就是因为在盲目乐观的外界声音影响下,或造成延误就医,而最终让自己得了气管炎的后果。毕竟话是别人说的,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想听听家庭医生的意见,谁知最快的也要约到十天以后。于是找到我信赖的老中医,幸好他妙手回春,三天的汤药,咳嗽消失。

事后回想,一切的发生,都似乎是命中注定。

事不过三,是中国人的老话,遇到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总是借此安慰自己。过去的三年,我们的生活被新冠疫情主导,主流的生活节奏被它冲击得支离破碎。如今,一切该尘埃落定了吧?

可能正是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人们心底的防线慢慢放松。至少在我心里,疫情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眼看就要成为过去式了。

新闻里民众排队申请护照的消息,虽让人着急,却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期盼已久的新生活即将重启。如果没有这次的遭遇,我可能也会安排一个短线游,加拿大跨省,或者南边的漂亮国,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戒备的尺度越来越松,当口罩重新变成非主流,病毒却从没停下变种的脚步。奥密克戎BA系列变种,从BA.2,到如今各国内外媒体热议的BA.4,BA.5,说明了,病毒是狡猾的,它适应人类的适应能力,以便让自己存活下去的能力是超强的。但随着不断变异,它的毒性显然也在不断地减弱。

所以欧美各国,才敢放开国门,任由病毒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各处。

作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想不中招,真的太难了。家里有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年轻人,难上加难。

这次我以身试毒,有一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也是记录下这次经历的目的:

1. 新奥密克戎变种不惧怕疫苗。我和儿子都是打过三针疫苗的,依然中招。

2. 中“毒”不可怕,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尽管这次的症状普遍轻微,但也不是非得亲身体验。另外,被迫居家的感受,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玩。

3. 出门在外,还是要做好防护。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无症状患者在外游荡,和你近距离接触。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所以唯一的做法是保护好自己。口罩么,依然戴起来。人多的场合能避免就避免吧。

4. 如果身边的亲人中招,尽快采取各种方式和自己隔离。不要被母子情、父子情冲昏了头脑。在我不幸也中招的时候,也有别的朋友因为处理方式正确及时,将防护措施贯彻到底,而没有殃及家人的正面例子。

5. 别人的建议可以听,但关于身体症状及如何处理,最好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家庭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都可以,关键时刻打紧急电话要求援救。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6. 最后,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

愿2022年,大家都能平安度过!



  ·中文新闻 昆士兰青少年在穆伦巴唐斯(Murrumba Downs)开着被盗汽车闯红灯
·中文新闻 澳洲航空在悉尼机场发动机“爆炸”迫使紧急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