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加拿大新闻疫情后首批出境游客:买高价机票到泰国 发现涨价了



在加拿大


“可以说这次来泰国是‘丝滑出境’,只要提前把该准备的手续准备好,从中国出境和入境泰国都很顺利。”12月30日,已落地泰国曼谷的上海居民姚女士说。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月2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消息,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等。

出入境政策优化调整之后,很多有出国旅游计划的居民开始“蠢蠢欲动”,更有一部分人,已经收拾行李出发前往一些设置门槛较低、签证较好办理的国家和地区旅行。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相比于3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前,目前出国游的各项条件还远没有达到“畅通”。机票价格较高、旅游签证难办、针对中国游客的基础服务还未到位等都成了阻碍。

“但是放开出国旅行终究是一个大的趋势,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会回到原来的样子的。”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

观望的旅行爱好者:

疫情前出国游泡汤后,如今纠结于高价机票

12月26日晚,刚刚看到“乙类乙管”发布的消息,生活在北京的郭先生便掏出手机查询起了从北京前往日本冲绳的机票。

郭先生今年37岁,一直喜欢旅行,他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定下过一个目标——30岁前走完全国所有的省,30岁后平均一年去一个国家。“假如我活到80岁,能够去上50个国家,也足够丰富了。”此前,郭先生已经去过了尼泊尔、俄罗斯、埃及、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但是3年前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断了郭先生定好的旅行计划。

日本冲绳,是郭先生计划在2020年2月前往的目的地。2019年末,他就已经订好了全部行程,包括签证、机票、酒店、当地潜水体验、旅游包车,但随着新冠疫情的快速发展,郭先生不得不取消了行程。

“这3年也一直在等着疫情好转,但是疫情期间出国政策是‘非必要不出境’,出国旅游这种肯定是不行的。”而当郭先生在12月26日看到新冠病毒感染被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消息,出境政策也有变化,就赶紧打开手机查起了机票,想着看看能不能把之前的遗憾弥补上。

根据《方案》,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将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同时,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此外,2020年3月,民航局曾发布的“1家航空公司在1个国家保留1条航线,1周至多1个航班”的“五个一”等限制也被取消。

但郭先生查了一圈下来后发现,至少在短期内,出国游还是一件麻烦事。“首先是机票价格很高,2019年我预订的从北京飞冲绳的往返机票,会在上海中转一下,只要2000多元,而且中转时间很短,但是现在从北京去冲绳需要在东京转机,单程票价就将近4000元,而且转机需要等候12个小时。”郭先生还发现,之前自己会在网上订当地的酒店、包车、电话卡等项目和产品,但是现在在网上看,提供这些服务的商家少之又少。

此外,日本近期对中国入境的旅客也做出了限制政策的调整。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消息,所有未持有有效疫苗接种证明的旅客入境日本要求向检疫站提交“出发前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不能提供有效的接种证明或检测证明将无法入境日本,同时,从2022年12月30日0时(日本时间)起入境人员,7日内有到过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除外)以及从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除外)直飞日本的旅客,无论是否持有有效的疫苗接种证明或是持有行前核酸检测证明,都需要完成落地检测。

“我打算再观望一段时间,还是想等到机票降下来、各种旅游服务更完善后再去,3年都等了,也不在乎再多等几个月。”郭先生有些无奈,但依然对之后的旅游充满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后发现,以北京出发为例,近期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机票单程多在3000元左右,而前往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地,单程机票一般超过5000元而多数航班需要转机多次。当前机票价格和乘机便捷度,与3年前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比于3年前,目前出国旅行的机票价格仍处于较高位置

首批出境游旅客:

落地泰国后,发现当地部分物价上涨

除了日本外,韩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近期也对中国的入境旅客设置了限制条件。目前,泰国没有设置对中国入境旅客的核酸检测限制,而且对符合条件的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因此,泰国也成为近期很多中国游客的出境游首选目的地。已经有不少游客提前踏上了前往泰国的旅途,在很多消费、生活咨询平台上,已经有用户开始分享他们“丝滑出境”的经历。

↑部分游客已经可以“丝滑出境” 受访者供图

“我是12月30日从上海经香港落地曼谷的。”在上海工作的姚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看到泰国允许中国游客落地签,最终决定前往。“因为刚好是元旦假期,加上请了几天年假,我又是做旅游行业的,想着去泰国和当地的旅行团对接一下后续的业务,顺便也当成是一次旅行。”

但是相比于新冠疫情前的机票价格,姚女士不得不多付了此前数倍的“高价”。姚女士还记得,3年前她去泰国最便宜的时候,往返也才1000多元,但是这一次往返机票她花了将近6000元。

姚女士说,出关前,需要在手机上进行出入境卫生健康申报,根据指引完成就可以,也并不需要被查验核酸。经过转机,姚女士在12月30日晚落地泰国曼谷,她把落地签申请表、护照、酒店预订单、返程机票单及办理落地签的费用提交给了工作人员。“说实话内心还是有些忐忑,这也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出国。”姚女士说。

不过让姚女士比较意外的是,她只用了20多分钟便完成了申领落地签、出海关的流程。

↑泰国曼谷机场 (受访者供图)

因为在疫情前多次来过泰国,姚女士对曼谷比较熟悉。时隔三年,姚女士感到了久违的新鲜感。街上飞驰的摩托车、路边熙熙攘攘的人流,都让她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从机场到酒店打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和我说,这些年也几乎很少再遇到中国游客,但是最近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从中国来玩的人多了起来。”12月31日,姚女士没有选择去逛景点,而是带着“怀旧”的心态,去了她几年前去过的一家烤肉店。“这家店的味道和我记忆中的一样,吃到第一口的时候,有一种失去的生活又回来了的感觉。”

而姚女士另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现在饭店里的中国游客很少。“以前这家烤肉店,中午的时候感觉有一半都是中国游客,现在看上去当地人和其他国家的游客会多一些。”

姚女士另一个感觉,则是当地物价和之前相比有所提高,比如吃饭和当地小贩卖的特产。当地朋友也告诉她,最近几个月曼谷酒店、饭店的消费也有所提高。不过,尽管已经顺利出境,姚女士依然还是很重视个人防护。11月份,姚女士在国内确诊后,目前已经康复。“阳康”后出国,姚女士还是会担心二次感染,所以出门基本都戴着口罩。

境外旅游从业者:

已提前去泰国对接业务,出境游恢复尚需时日

姚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在曼谷确实也能见到一些最近前往的中国游客,但是她感觉,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工作任务”前往的。

带着“工作任务”的,包括一位旅游业从业者周女士。

12月20日,周女士已抵达曼谷。新冠疫情发生前,她负责西安一家旅行社和泰国当地一家旅行公司的业务对接工作。“12月中旬,我们预判出国旅游的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所以提前来泰国当地对接业务,之前我们合作的泰国旅行公司换了老板,业务也不熟悉,所以要来和新的合作伙伴对接。

周女士所在的旅行社新冠疫情前主要经营出境游,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出境旅游业务。她曾一度以为新冠疫情在几个月内就能过去,但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年。

“我们同事说,最近接到了很多咨询泰国游的电话,但是现在我们整个线路设置、导游招募、当地酒店宾馆对接的项目都还在恢复中,之前很多泰国当地合作的伙伴都断了联系,所以想要重新恢复所有业务,估计还要几个月的时间。”周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前往泰国的飞机上,周女士曾和邻座的乘客攀谈。“她是做泰国代购生意的,这次也是新冠疫情后第一次去泰国,也是说想着把之前中断的业务恢复起来。”

而随着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的变化,各大机场和航空公司也在逐步恢复出境航班,据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2月29日消息,目前往返香港的客运定期航班已恢复至每周8班,往返日本的恢复至每周7班,往返韩国、新加坡的恢复至每周2班,往返泰国曼谷、意大利米兰、越南河内的,每周1班。吉祥航空12月30日发布消息称,从2023年1月18日起,恢复上海至泰国清迈的国际客运航班,每天一班。

“但是想要恢复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状态,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北京从事出境游业务的巫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相比泰国目前的“丝滑出境”,此前作为出境游热门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无论从出境还是入境上都设有一定的门槛,签证办理、国内旅行社和国外接待机构的对接都还在逐步恢复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在购物网站上几乎可以买到任何国家的电话卡,但是近些年随着中国出境游的中断,很多做这个业务的人都换了行业,现在想在国内提前购买很多国家的电话卡都很麻烦,甚至干脆找不到卖家。”

12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也询问了一家新冠疫情前办理越南旅游签证的签证公司客服人员。该客服人员表示,现在还不能办越南的旅游签证,只能等明年1月8日之后再看是否会有变化了。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多地在居民办理护照上,已经更加宽松,不再施行严格的护照办理政策。北京的马先生12月27日在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更换了已经到期的护照。“基本上提供资料后办理起来畅通无阻,就是最近可能办护照的人比较多,交资料排队排了两个多小时。”



  ·中文新闻 尽管主打单曲《疾病》的反响令人失望,Lady Gaga仍继续推出“黑
·中文新闻 激动人心的时刻,地点、地点、地点夫妇在失去女婴后公开谈论